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是民间对生活富裕、体型肥胖者的职业定位,是一句调侃的口头禅。
但是在医院里经常会看到“脸大、脖粗、腿细”的外观不匀称患者,不光是脸大,两眼还虚肿睁不开;脖粗,除了脖子粗,还有双上肢增粗肿胀,脖子和上胸部静脉曲张;腿细,腹部与双下肢瘦得皮包骨头、细如麻秆,与上肢肿胀增粗形成鲜明对比。
人体胖瘦上下不一,上半身肥胖、下半身消瘦,奇怪体型,这极可能是一种病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即多种原因导致流经上腔静脉的血流受阻,引起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颜面颈部肿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什么是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颅脑颜面部、颈部、双上肢和上胸与上背部(几乎上半身)丰富的血液循环都是经过上腔静脉回流心脏,腹部盆部与下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经过下腔静脉回流心脏。
若上腔静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受阻,所属区域的静脉血流瘀滞在各种软组织中,静脉压力增高引起各级静脉,尤其是表浅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压力增高使血液向血管外渗出引起软组织肿胀;五官肿胀,如眼睑肿胀可出现睁不开眼,喉肿胀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颜面部、颈部肿胀和双上肢肿胀,引起肢体麻木,颈深部和纵隔肿胀加剧呼吸困难,脑组织肿胀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头晕和呕吐。
这类肿胀平卧后加重、坐立或站立后有所缓解。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也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颜面部肿胀、发绀、浅表静脉怒张、头晕、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最早是外国学者Hunter(音译:亨特)于1757年首次报告,在那个时代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的主要病因是结核所致的纤维性纵隔炎和梅毒性升主动脉瘤。
现代引起上腔静脉管腔狭窄、血流受阻的原因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1.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最多见右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上腔静脉,约占52%~81%,其次为纵隔淋巴瘤压迫,占2%~20%;2.良性肿瘤压迫,如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胸腺瘤等;3.慢性纤维性颈部组织炎症等肿瘤病变,如特发性硬化性纵隔炎、纵隔纤维化包裹与压迫;4.上腔静脉血栓形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或起搏器植入引起血栓形成;5.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上腔静脉,如贝赫切特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近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颜面部、颈胸部肿胀的上半身肿胀、肥胖,而腹部、下肢的下半身却消瘦、萎缩,看起来像皮包骨头一样,身体的上半身与下半身外观可形成一胖一瘦的鲜明对比;也有肺癌治疗过程中出现颜面、颈部肿胀,肿胀症状一旦出现,呈现进行性加重的发展势态,伴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
上腔静脉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该如何治疗许多的人消失了血管过大的状况发生,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静脉曲张的问题,严峻的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许多的人还会消失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问题,那么上腔静脉综合征该如何治疗?那么下面就请专家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吧。
以缓解症状为首要任务,然后考虑解决病因。
1.一般处理病人应卧床,取头高脚低位及给氧,减轻颜面及上部躯体水肿,吸氧可缓解临时性呼吸困难。
限制钠盐摄入和液体摄入,能使水肿减轻。
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轻堵塞所致的上部水肿,缓解症状,可静脉用速尿或20%甘露醇,效果欠佳可同时协作应用双氢克尿塞和安体舒通。
留意容量的维持,防止血液浓缩。
适当的冷静和止痛有助于减轻焦虑和不适。
对于严峻的呼吸困难、颅压上升应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压迫。
症状掌握后可针对原发的肿瘤予以放疗、化疗,四周炎症及结缔组织病予以免疫抑制剂治疗。
2.抗凝治疗适用于非恶性病因所致的有血栓形成的状况,或者用于协作恶性病因的放疗、化疗。
在对症基础上赐予抗凝、抗栓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
对于因静脉导管所致血栓形成的上腔静脉堵塞,单用抗凝治疗,即可使堵塞消退。
3.手术治疗对于良性病变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且症状快速恶化,可行肿物切除、上腔静脉松解术、上腔静脉成形术等改善上腔静脉堵塞。
对于恶性肿瘤侵害或压迫,症状严峻且肿瘤无远处转移,切除后预期生命延长,可考虑将原发的肿瘤与上腔静脉一同切除,同时视上腔静脉的缺损范围予以自体血管补片、人工血管修补,缺损较大时需建立旁路转流。
对于恶性肿瘤侵害范围大,有远处转移,预期生存时间短者,可予以静脉支架植入或建立旁路血管等姑息治疗,解决患者堵塞造成的颅压增高、面颈部憋胀、呼吸困难等。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患者可以询问专家来进行治疗,这样就能够保证患者的身体的健康问题,避开消失病情加重的状况发生,尤其是避开病情消失恶化,那么患者就需要准时的进行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cavalsyndrome)是上腔静脉和(或)其周围的病变引起上腔静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经上腔静脉血液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完全受阻,从而表现为上肢、颈和颜面部瘀血、水肿以及上半身浅表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最常见的原因是恶性肿瘤或增大的淋巴结所致。
上腔静脉综合征中85%是肺癌患者,以小细胞肺癌最常见。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肿瘤中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第二位。
非肿瘤因素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血栓,如中心静脉导管、心脏起搏器引起的血栓,其次为上腔静脉的狭窄、慢性纤维性纵隔炎。
一、临床表现(1)静脉回流障碍。
头颈部及上肢静脉回流障碍出现非凹陷性水肿,披肩状水肿及发给,常伴有头晕、头胀,水肿平卧时加重,坐位或站立时症状减轻或缓解。
上腔静脉出现急性阻塞时,可引起其分支血液回流障碍,受阻的远端静脉压升高,最终导致侧支循环的形成及静脉曲张。
(2)气管、食管及喉返神经受压。
部分患者因气管、食管受压及喉返神经受侵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进食不畅、声音嘶哑等。
同时,由于静脉压的升高、淋巴回流受阻及肺门淋巴液逆流而发生肺水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3)其他表现。
上腔静脉受阻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导致视力模糊、意识及精神改变等。
二、治疗原则1.一般对症治疗(1)体位: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能减少上半身静脉血量。
(2)饮食:低盐饮食能减少水钠潴留,减轻水肿症状。
(3)利尿: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异常分泌,作为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辅助治疗。
(4)抗凝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预防血栓形成,减轻脑水肿或放疗引起的炎性反应。
2.放射治疗源于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一般治疗方式首选放疗。
放疗除了包括全部肿瘤外,还包括纵隔、肺门,一般24〜72小时内症状会有所改善。
3.化学治疗不仅可以作为放疗的辅助手段,也可作为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o o a 2 1 1 2 ) 影 像 系 统 ( n o iin ti n n v 0 3 5 0 及 E d vs r o — cmS d l 0 2 0 0 均 为 德 国 KR —T0 Z公 a L mo e 2 2 2 2 ) LS R 司产 品 ; 示 器 ( i to oo ie ntr 显 Tr r n c lr vd o mo i mi o
52 4
福建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0 0 8年 1 第 4 卷 第 6 1月 2 期
上腔 静脉 内支 架置 入 +纵 隔镜检 查在 上腔 静脉 阻塞 综合征 诊 断中的 应 用
陈 椿 ,杨维竹 林 若柏 , ,林培 裘 ,康 明强 ,郑 炜
摘要 : 目的 探 讨 上 腔 静 脉 腔 内支 架 置 人 术 +纵 隔 镜 检查 在 上 腔 静 脉 阻 塞 综 合 征 诊 断 中 的应 用 价 值 。 方
结论 上 腔 静 脉 腔 内支 架 置 入 +纵 隔 镜 检 查 是 一 种 安全 可 靠 的上 腔 静 脉 阻 塞 综 合 征 诊 断 方 法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7 — 1 4 2 0 ) 6 0 4 — 2 6 24 9 ( 0 8 0 — 5 20
关键 词 : 支架 ;纵 隔 镜 检查 ; 腔 静 脉 综 合 征 ; 管 成 形 术 上 血
中 图分 类号 : R 4 . 0 ; 6 . 4 5 3 6 4 R5 4 0
上腔 静 脉 阻 塞 综 合 征 ( u eirv n aao — s p r e acv b o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

上腔静脉综合症的护理上腔静脉综合症是由于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的一组躯体症状,可表现为上肢、颈、颜面部淤血水肿,上半身浅表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颅内压增高,需要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
临床表现为:1)上腔静脉回流障碍的表现:头颈、上肢的非凹陷性水肿,胸壁静脉扩张,颈静脉怒张,当阻塞发展迅速,上述症状加重,可出现全身水肿,并发胸腹腔、心包积液。
2)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受压的表现:气管受压可以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口唇发绀甚至不能平卧,食管受压引起进食不畅,喉返神经受压引起声音嘶哑。
3)其他表现:眶周水肿,结膜充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周围静脉压升高。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半坐卧位或者高枕卧位,低盐饮食,使用利尿剂,吸氧,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凝药物。
2)化疗:未分化的小细胞肺癌的首选。
3)放疗:对于非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生殖系统的肿瘤,首选放疗。
尽早开始,使用高能射线,总量可达45-50Gy。
放射部位除了全部肿瘤外,还包括纵膈、肺门。
放疗可以引起上腔静脉水肿,并发上腔静脉穿孔和后纵膈纤维化。
4)外科治疗:血栓摘除或者血管重建5)血管内支架治疗。
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
2)采取半坐卧位或者高枕卧位,减轻对心肺的压迫。
3)做好病情观察: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监测生命体征和意思水平,观察患者呼吸喘鸣音和精神状态的改变,观察颜面部、颈部及上肢肿胀消退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湿度、末梢血液循环。
4)做好输液护理:避免在指趾端进行侵入性和压迫性操作,避免使用有关指趾端的血管,操作后的出血考虑的主要原因为静脉充血。
选择注射的静脉血管时,应禁用颈外静脉、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应选择下肢静脉建立通道,以免加重上肢水肿,静滴化疗药物时,应避免使用下肢,特别是发疱剂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推荐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股静脉置管术是安全的给药途径。
5)放化疗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6)做好饮食护理和营养指导,保证患者大便通畅。
上腔静脉综合征

24
诊断
症状、体征 辅助检查 (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适时进行)
X-ray:最常用 MRI:可显示肿块、血栓和侧支循环 CT:经常选用 上腔静脉造影 上腔静脉压测定 纵隔镜 痰、胸水检查 骨髓穿刺活检
25
治疗
治疗目标:缩小肿块、缓解梗阻、恢复 正常的静脉回流 是否必须病理或细胞学诊断?
8
分度
轻~中度
---上腔静脉部分阻塞(<90%) 重度 --- 上腔静脉几乎完全闭塞(≥90%) 上腔静脉完全闭塞
From: William Standford
9
类型
奇静脉弓上型 奇静脉弓型
奇静脉弓下型
混合型
From: Fisher分类
10
实验内容
11
奇静脉弓上型
22
临床表现
上述症状的出现多少与轻重,视上腔静脉阻塞程度、 发展速度及侧支循环情况而定。
23
诊断要点
急性发病者,出现严重的头痛、头晕、头胀,嗜睡和 憋气等,如短期内上腔静脉完全阻塞,尚未建立侧支 循环,则可致上腔静脉压急剧升高,引起颅内压升高。 可造成颅内静脉破裂而死亡。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卧 位、低头、弯腰时头胀、头晕,睡眠时鼾声很大。患 者诉病前是长脸,后逐渐成为方脸,颈部变粗。 体检:头、颈、上肢充血肿胀,睑结膜充血,舌下静 脉曲张,颈静脉怒张,上肢静脉充盈,胸、腹壁静脉 曲张,血流至上向下走行。上腔静脉压可高达30mmHg 以上。
32
治疗
化疗:
化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继发于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及生殖细 胞瘤时,具有显著的化疗效果,有时可先做化学治疗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护理

止 污 染 。 术 前 ld用 0 2 氯 霉 素 冲 洗 泪 道 , 前 晚 按 医 嘱 .5 术 经 予 镇 静 剂 , 证 充 足 睡 眠 , 前 lh 口服 醋 氮 酰 胺 和 碳 酸 氢 促 术 纳 0 5 以 降 眼 压 及 利 尿 , 前 l h给 美 多 林 眼 药 水 滴 眼 散 . . 术
Hale Waihona Puke 2 2 2 术 后 卧 位 护 理 术 后 体 位 控 制 是 手 术 成 功 的 关 键 。 .. 术 毕 扶 患 者 从 手 术 台 上 坐 起 . 其 头 部 保 持 正 中 位 。 可 用 嘱 不
此 , 们 的 做 法 是 : 把 每 一 批 患 者 送 上 快 车 的 当 天 利 用 3 我 在 O
( 文编辑 : 长蓉 ) 本 袁
菌技 术操 作进 行 . 可 用 手揉 眼 , 防感染 。 不 以
上 腔 静 脉 阻塞 综 合 征 患 者 血 管 内支 架 置 入 治 疗 的 护 理
贾 艳 红 , 艳 杰 华
( 放 军 总 医院 呼 吸 科 . 京 10 5 ) 解 北 0 8 3
上 腔 静 脉 阻 塞 综 合 征 ( u e ir v n a a s n r me s p r e a c v y d o . o S S 是 指 由 各 种 病 因 引 起 的 完 全 或 不 完 全 性 上 腔 静 脉 阻 VC )
保 持 大 便 通 畅 , 免 咳 嗽 和 大 声 说 笑 , 止 眼 压 增 高 ; 者 睡 避 防 患 前 滴 双 星 明 眼 药 水 l~ 2滴 行 术 眼 扩 瞳 . 止 手 术 反 应 性 虹 防
[] 1刘
忆 . 声 乳 化 白 内 障 摘 除 及 人 工 晶 体 植 入 术 护 理 配 合 [] 实 超 J.
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Z H A N G We t 。G U A N L u a n, Y l N H a i t a o . S U N X i n c h e n, WE N C u i x i 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i o t h e r a p y , X u z h o u
w i t h s u p e r i o r v e n a c a v a s y n d r o m e ( S V C S ) .M e t h o d s F o a y — s i x c a s e s o f l u n g c a n c e r w i t h S V C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 o n r — b i n e d s t e n t p l a c e m e n t a n d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g r o u p( c o m b i n e d g r o u p )a n d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a l o n e ro g u p . T h e s t e n t w a s i m p l a n t e d u s i n g s e l d i n g e r
放疗组 的 7 3 . 9 %( P<0 . 0 5 ) ; 联合放疗组 3 … 6 9 1 2个月生存 率均高 于单纯放疗 组 ( P< 0 . 0 5 ) 。两组 常见不 良反应 为骨髓抑
制、 放射性肺炎和 胃肠道反应 , 均以 1— 2级为主 , 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血 管 内支架 置入联合 放疗可迅 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官泳松 汪小舟 黄明亮 张华山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四川省眉山县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效
果。
方法: 9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原发病灶均由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
性肿瘤。
行右股静脉穿刺,在造影像上测量狭窄长度及正常上腔静脉直
径,选择适当支架,原则上支架直径应超过正常上腔静脉直径10%,上
下端应超过狭窄段1-2cm。
成功后用球囊扩张支架. 术后继续治疗原发
疾病并抗凝治疗,透视或胸片观察支架位置,多普勒了解上腔静脉通畅情
况。
结果:支架置入后行DSA见造影剂回流通畅,上腔静脉管径接近正常,
侧支循环明显减少。
上腔静脉压由开通前平均26.4cmH2O降至
15.7cmH2O,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关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或缓解。
头颈部、上肢、胸壁肿胀2天内消退,尿量增多,胸
壁浅静脉怒张消失。
结论:支架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微创、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 肿瘤 支架 影像诊断 介入治疗 Abstract Purpose: To study th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therapy of Superior Vana Cava Obliteration Syndrome(SVS) by intra-vascular stenting. Method: 9
cases of SVS. Primary lesions were all confirmed as malignant with histological pathology. By route of right femoral vein, we made SVS catheterization and DSA. Lengths of strictures were measured as well as diameters of normal Superior Vana Cavae (SVC) for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stents. The option of stent diameter is 10% larger than that of normal SVCs.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tent should be 1-2cm protruding from the ends of the stricture. The stent was dilated with a balloon after its successful placement. Therapy of original lesions was continued together with anticoagulant. Stents were observed about their positions with fluoroscopy or chest films, and about patency of SVC with Doppler. Result: After the placement of a stent, SVCs were revealed with DSA as contrast media passing along smoothly, diameters of SVCs almost normal, collateral branches diminished remarkably. Average SVC pressure decreased from 26.4cmH2O before the placement down to 15.7cmH2O, with an obvious difference (ρ<0.01) by statistics. Related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disappeared or relieved. Resided were swelling of head and neck, upper extremities and chest. Excretion of urine increased. Gorgeous superficial veins in the chest could not be detected any more. 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intra-vascular stenting to treat SVS is worthy promoting with its mild traumatizing, easiness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uperior Vana Cava Syndrome Tumor Stent Image Diagnosis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在晚期肺癌患者常见。
我们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8—74岁,平均56.4岁,全部病例均有胸片、CT或MRI、纤支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
2例系外科手术后复发转移,5例同时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全部病例都有头颈部、双上肢及胸壁软组织肿胀,浅静脉曲张。
1例曾发生昏迷,6例有胸腔积液。
下腔静脉引流区无软组织肿胀及静脉曲张,血浆白蛋白在正常范围。
1.2 设备和特殊器材 使用美国GE公司DSA血管造影机。
器材有亲水型及珠头导丝,5F或4F Corbra导管,直猪尾造影导管,选用Symphony nitinol 或SMART或Gianturco Z型或Easy Walstent自膨式金属支架。
1.3手术步骤:(1)行右侧股静脉穿刺,送入5F直猪尾造影导管,头端至双侧头臂静脉汇合部,行静脉压测定及DSA造影。
造影参数:造影剂浓度50%—60%,每次造影总量20ml,注射流率10ml/s,曝光采像至上腔静脉和侧支循环显影满意。
(2)在造影像上测量狭窄长度及正常上腔静脉直径(图1),选择适当支架,原则上支架直径应超过正常上腔静脉直径10%,上下端应超过狭窄段1-2cm。
(3)换入珠头导丝后撤出造影导管,沿导丝送入支架,位置适当后小心释放,成功后先行球囊扩张,然后重复测压及造影(图2)。
1.4术后处理 术后继续治疗原发疾病并抗凝治疗2周,预防血栓形成,每半月透视或摄胸片了解支架有无移位,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上腔静脉通畅情况。
更多详情请联系您身边的微创代表或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