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的途径-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电厂热机运行效率的提高途径

电厂热机运行效率的提高途径

电厂热机运行效率的提高途径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电厂热机运行效率成为了当今能源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热机是电厂的核心装备,其运行效率的提高直接影响着电厂的发电能力和运行成本。

为了提高电厂热机运行效率,需要综合考虑热力系统、控制系统、燃料供应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本文将从燃料选择、燃烧过程优化、热力系统改进和控制系统优化等方面探讨提高电厂热机运行效率的途径。

一、燃料选择1.1 提高燃料质量燃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热值,进而影响热机的能效。

选择高质量的燃料对于提高热机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电厂应当优先选择高热值、低含灰、低含硫、低含氮的燃料,如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或选择质量较好的煤炭和石油焦。

还可以采用混燃、双燃、高效燃烧等技术手段,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 燃料多元化为了提高电厂运营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可以考虑采用燃料多元化的策略。

即在热机运行中,通过灵活调整燃料的使用比例,以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热机可以在天然气和煤炭之间进行快速切换,亦或者通过生物质能源、工业余热等其他清洁能源的接入,实现跨燃料混合燃烧,降低碳排放,增加环保效益。

1.3 提高燃料利用率提高燃料利用率是提高热机运行效率的关键。

通过燃气轮机废热锅炉、余热发电等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利用热机废热,提高热机的总体有效功率。

采用高效燃烧器、低氮燃烧技术、余热再循环、再生燃气循环、碳捕集等技术手段,也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二、燃烧过程优化2.1 调整燃烧参数在燃烧过程中,控制关键燃烧参数是提高热机运行效率的关键。

通过合理调整燃烧参数,如空气-燃料比、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可实现燃烧稳定性、热交换效率和排放控制的最佳平衡。

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如燃烧过程仿真、在线优化、智能控制等,可实现燃烧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热电材料的优化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热电材料的优化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热电材料的优化设计及其性能研究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热电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热电材料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热电材料研究领域,如何提高材料的性能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热电材料的优化设计和性能研究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热电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热电材料的优化设计要想提高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热电材料的性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晶体结构、掺杂元素等。

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进行不同的优化设计。

1、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分优化材料组分是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热电材料的组成中,材料成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要具备化学稳定性、结构稳定性、热电性能等要求。

对于复合材料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基体与填充材料也是重要的优化设计方式。

2、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电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热电性能。

其中晶粒尺寸、晶界结构以及缺陷结构等都对热电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控制微观结构的方法,改善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提高材料的热电功率因子是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3、优化掺杂元素与掺杂浓度掺杂是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当的掺杂可以增加材料的电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对于不同的掺杂元素,其掺杂所带来的效应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掺杂元素和掺杂浓度进行优化设计。

二、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除了优化设计外,进一步研究材料的性能参数也是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热电功率因子。

1、热电功率因子的测试方法热电功率因子是评价热电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其大小决定了材料的使用价值。

测量材料的热电功率因子需要使用热电测试仪,通过测量材料的电导率、热导率、温度差等参数,计算出材料的热电功率因子。

2、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调控在热电材料的研究中,如何调控材料的热电性能成为了热点问题。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掺杂调控材料的能带结构,提高材料的电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进而提高热电功率因子。

热电材料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改进

热电材料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改进

热电材料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改进热电材料是一类具有热电效应的材料,可以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它们在能量转换和热电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如热电发电、温差传感、制冷等。

本文将探讨热电材料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改进其性能。

一、热电材料的工作原理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基于“Seebeck效应”,即当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热电偶时,会产生电压差。

这是由于材料中电子的热扩散和电流的扩散移动造成的。

当热电材料的一侧受热,另一侧冷却时,热电材料中的电子会从高温侧传输到低温侧,形成电流。

这样,通过热电材料就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二、热电材料的性能改进虽然热电材料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改进热电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改进热电材料性能的方法:1.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可以改变热电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从而改变其热电性能。

例如,通过合金化、掺杂、界面工程等手段,可以提高热电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从而增强其热电效应。

2. 能带调控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与其能带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调控热电材料的能带结构,可以调节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能级分布,从而改善其热电性能。

例如,通过调节能带对称性、调控费米能级位置等手段,可以增强材料的热电效应。

3. 界面优化热电器件中的界面对热电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界面优化,可以改善热电材料的界面接触条件和界面热阻,从而提高器件的能效。

例如,通过表面修饰、界面化学反应等手段,可以改善热电材料与电极之间的接触质量,减小热阻。

4. 综合调控综合调控是改进热电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调控,可以实现热电材料性能的协同改进。

例如,通过结构优化、能带调控和界面优化的综合调控,可以进一步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改进热电材料的性能,提高其热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这将有助于推动热电技术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热电材料效能提升策略

热电材料效能提升策略

热电材料效能提升策略热电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它们在能源转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可再生能源、热管理和能量回收等。

然而,热电材料的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探讨几种可能的策略来提升热电材料的效能。

首先,一种提升热电材料效能的策略是优化材料结构和成分。

热电材料的效能与其热导率、电导率以及Seebeck系数等性质直接相关。

因此,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改善这些性质,从而提高热电材料的效能。

例如,可以采用掺杂、合金化和复合材料等方法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成分,从而增加热电材料的效能。

其次,提升热电材料的效能还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实现。

热电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效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结晶度、晶体尺寸和晶界等性质,从而提高热电材料的效能。

例如,采用高温烧结、溶液法合成和退火处理等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致密度、晶粒分布和晶界结构,从而提高热电材料的效能。

此外,进一步提升热电材料效能的策略是通过纳米材料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可以改善热电材料的效能。

纳米化可以增强材料的热电力效应,并降低热电材料的热导率。

因此,将纳米颗粒引入热电材料中,可以提高其效能。

此外,纳米结构还可以增强材料的界面效应,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

因此,应用纳米材料是提升热电材料效能的一种有效策略。

最后,热电材料的效能提升还可以通过系统级的优化实现。

热电材料往往与其他组件(例如散热器和热源)相结合,共同构成热电模块。

通过优化整个热电模块的设计,可以提高热电材料的效能。

例如,合理设计热电模块的结构和尺寸,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并优化能量的传递路径。

此外,采用热电材料的级联和多层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热电模块的效能。

因此,系统级的优化是提升热电材料效能的重要策略之一。

总之,热电材料的效能提升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材料结构和成分、改进制备工艺、应用纳米材料以及系统级的优化。

热处理技术 提升材料性能的关键

热处理技术 提升材料性能的关键

热处理技术提升材料性能的关键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材料的性能往往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热处理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显著提升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热处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操作,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其性能的目的。

这一过程就像是对材料进行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改造手术”,让它们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展现出更出色的表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热处理技术是如何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的。

当材料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强,原本有序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

保温阶段则为原子的重新排列和扩散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使得组织结构能够更加均匀和稳定。

而在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形成的组织形态。

例如,快速冷却可以得到硬度较高的马氏体组织,而缓慢冷却则可能形成珠光体或铁素体等较为柔软的组织。

不同的材料在经过热处理后,性能的提升表现也各不相同。

以钢铁为例,通过淬火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使其能够用于制造刀具、模具等高强度的零部件。

而退火处理则可以降低钢铁的硬度,提高其塑性和韧性,便于进行后续的加工和成型。

对于铝合金来说,时效处理能够增强其强度和抗腐蚀性,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热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对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和磁性等物理性能,满足不同电子和电气设备的需求。

在化学性能方面,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延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然而,要想实现理想的热处理效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需要精确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多个工艺参数。

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材料性能达不到预期,甚至出现废品。

因此,在进行热处理之前,必须对材料的成分、性能要求以及热处理设备的性能有深入的了解,并制定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案。

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热电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热电效应的材料,可以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

热电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率的热电发电装置、热能收集器、温度传感器等。

因此,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决定了材料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和晶粒形貌等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材料的热电性能。

目前常用的热电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固相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通常需要通过烧结工艺来提高材料的致密度;液相法和气相法则常用于制备复杂成分的热电材料;溶胶凝胶法则可制备颗粒尺寸小、分散性好的热电材料。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金化和掺杂等手段来改善热电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其次,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主要包括提高材料的功函数、调节能带结构和改善电子输运性能等方面。

提高材料的功函数可以通过调节热电材料的化学成分和表面处理等方式实现。

改变热电材料的能带结构可以通过合金化、掺杂和界面调控等手段来实现。

其中,掺杂是最常见的调节热电材料能带结构的方法,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离子或原子来改变热电材料的能带结构,从而调节其电子和热子输运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界面调控来改善热电材料的性能,例如引入界面对电子散射的调控,以减小热电材料的热导率,提高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

改善电子输运性能可以通过优化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来实现,例如通过有效控制材料的掺杂浓度和掺杂类型,以及调控材料的晶格结构和缺陷浓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晶粒尺寸和形貌等因素。

此外,热电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是一个灵活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因此,热电材料的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以满足不同领域和应用的需求。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热电材料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热电性能。

热电性能是指材料在温度差异下产生电能的能力,包括Seebeck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等参数。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直接影响着热电能量的转换效率,因此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主要取决于电子和热子的输运行为。

首先,Seebeck系数是一个关键参数,它描述了温度梯度下电子能量和电荷的变化关系。

较高的Seebeck系数意味着热电材料对温度差异更敏感,有更强的热电效应。

其次,电导率反映了电子在材料中的运动能力,高电导率能够有效传导电子,提高热电效应。

最后,热导率则描述了热子的传导能力,较低的热导率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持温度差异,提高热电性能。

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善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合金化。

通过合金化,可以调节晶格结构和材料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变其热电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合金化来增加Seebeck系数,提高材料的热电效应。

此外,合金化还可以通过改变电子和热子的输运行为,从而优化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此外,纳米结构也是提高热电材料热电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纳米结构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例如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这些效应能够调节电子和热子的输运行为,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通过控制纳米级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界面散射效应,从而降低热导率,提高热电效应。

除了合金化和纳米结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也是改善热电性能的一种新方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特性,结合了二者的优点。

通过有机分子的引入,可以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晶格结构,从而调节其热电性能。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较高的Seebeck系数和较低的热导率,因此在热电能量转换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与其他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例如,较高的电导率通常伴随着较高的热导率,这使得提高热电性能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浅谈提高有机热电材料性能的策略

浅谈提高有机热电材料性能的策略

式中,S是Seebeck是材料的热导率。

由于有机热电材料的电导率通常较其中,ηC 为卡诺效率,Tcold和T度和热源温度。

为了提高热电转换的效率,ZT值必须从其中,T表示绝对温度;m表示普朗克常数;k B表示玻尔兹曼常数,载流子的浓PF。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提高掺杂剂和聚合物的混溶性,以提高掺杂126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流程与应用中国设备工程 2024.03(上)式,开发新的后处理手段对OSC 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4 无机填料有机材料的导电率相对较低,而无机材料的导电性相对较高。

由于有机材料的优点,在导电聚合物中添加无机材料更简单。

无机填料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导电性,另一方面,有机-无机强界面相互作用可以诱导界面产生能量过滤效应,导致S 的增加。

因此,在导电聚合物中加入无机填料是提高导电性和S 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碲化铋(Bi 2Te 3)和碲(Te)等策略都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富含π-π共轭结构和大表面积,当用作PEDOT、P3HT、PANI、PPy 等导电聚合物的无机调味料时,表现出积极的效果。

它们的 π-π共轭体系和比表面积极大地促进了碳颗粒和导电聚合物之间的有效界面接触,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由于纳米碳材料与有机单体和聚合物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导电聚合物可以在碳纳米结构的表面原位聚合。

原位聚合的复合材料通常具有高导电性和热电性能。

由于范德华相互作用,石墨烯的自聚集对热电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碳纳米管作为填料策略比石墨烯更受关注。

CNT 的一维结构可以在导电区域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并提高传输效率。

尤其是聚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它能充分发挥超高导电性、界面能量滤过效应及模板作用。

同时,它表面覆盖的聚合物呈现导热性低的特点,有机材料对CNT 连接进行优化,这对声子的传输起了抑制作用,故它的界面处能保持传输电子的特性但同时具有阻碍电子通过CNT 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的途径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热电材料又称温差电材料,具有交叉耦合的热电输送性质。

利用此性质,可以在固体状态下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相互转化,能够用于热电发电和热电制冷。

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人类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致使部分自然资源接近枯竭,这使得我们将在不久的未来陷入严重的能源危机。

此外,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碳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对环境友好的能源转换技术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其中热电转换技术由于其对环境友好的特点越来越引起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界科学家们的重视。

热电转换技术是基于热电材料的效应来实现热能与电能在固体状态下直接相互转换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将热能(包括地热、风能、太阳能和工业余热等)转换成电能。

N-型和P-型半导体之间通过电气连接可组成发电器件和制
冷装置。

利用半导体热电材料制得的发电器和制冷器具有结构简单、装置体积小、无噪音、无污染、无排弃物、可靠性高、无机械传送部件、制造及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对环境友好的优点,在工业废热、可替代能源、国防科技、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
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在高性能接收器和传感器、人造卫星和太空飞船上等领域已成功运用了热电材料。

1 热电材料性能
1.1Seebeck 系数
对于半导体热电材料,假设载流子的分布服从经典统计理论,并采用单带模型(驰豫时间近似,态密度具有常规正态分布)则其Seebeck 系数可表示为:
a=± kBe S - Y +52 (1)
其中,正负号表示传导类型(空穴或电子);kB 为波尔兹曼常数;S 为简约费米能级,对于大部分热电材料,其值在
-2 Symbol〜A5之间;Y为散射因子(包括光学波散射、声学
波散射、合金散射、电离杂质散射、载流子散射等)。

从式(1)
中可知,Seebeck 系数主要和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组分及能带结构密切相关。

通常上式可以简化成如下公式:
a = Y -Inn
2)
式中n 表示载流子浓度。

由此可见,假如材料的化学组分已确定,则其Seebeck 系数随散射因子增大而增大,随载流子浓度升高而减小。

1.2 电导率
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可表示为:
(r=nea (3)
式中,n 为载流子浓度;1 为载流子迁移率:
n=2 (2n m*kBT 32h3F12 (S)( 4) [1 =4e3 n Y +32 (kBT) 丫T om* (5)
其中,m*、T、t o 分别表示有效质量、绝对温度和驰豫时
间。

由此可知,材料的电导率与散射因子、有效质量、费米能级等物理参量有关;载流子浓度与有效质量成正相关关系,迁移率则与有效质量成反相关关系。

1.3 热导率
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热传导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部分为载流子热导率kc,一部分为晶格热导率kL。

其关系式为:
分别为材料的体积热容、声子平均速度和声子平均自由程。

在热电材料的整个热传导过程中,载流子的贡献一般比较小,总热导率主要受晶格热导率的影响。

所以常采用增强各种散射机制对声子的散射来降低晶格热导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材料的Seebeck 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是相互关联的物理量,它们与材料内部的结构,载流子浓度密切相关。

图1 则是总结了这三个物理量以及功率因子与载流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2 优化热电材料性能的途径
从以上的理论来看,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是: 寻找具有较高Seebeck 系数的热电材料、提高电导率和降低热导率。

据当前的研究进展来看,一般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 )采用重费米子半导体材料。

所谓的重费米子半导体材
料是由于这种材料的有效质量比普通的半导体材料更大。

发现的有 2)制备电负性差异较小的化合物材料。

材料的电负性差
异越小, 其迁移率与有效质量之积一般也越大, 因此可望具有较 高的热电优值。

3)制备晶体结构中具有较大孔隙的热电材料,并填入质
量较大尺寸合适的原子于孔隙中,由于原子在孔隙内可以振动, 从而提高材料对声子散射的能力,使晶格热导率明显降低。

4)采用单胞中含有较大原子数的高对称性复杂晶体结构
材料,这种结构对声子的散射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大的简并度。

可以通过不同材料间形成固溶体或掺杂的办法使材料的晶体结 构更复杂,就可以在获得最佳载流子浓度的同时增加点缺陷来对 5)采用平均原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因为较大的原子质量
可以降低原子的振动频率,从而降低声子热导率。

如 Bi2Te3 基 和 PbTe 基半导体热电材料。

6)制备超细晶或纳米材料。

降低热导率非常有效的方式
之一是晶界散射, 所以制备亚微米或纳米晶粒尺寸材料可以降低 热导率,从而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7)采用异质结构材料(超晶格材料或梯度热电材料)。

如Bi2Te3/Sb2Te3超晶格材料在室温时的 ZmT=24 所以,这类 材料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

目前已
声于散射,进 降低热导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