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课件

完成的一系列动作。 非连续技能:是指具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
端和终点的技能,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 对短暂(一般少于5秒)。
14
(二)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封闭技能: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
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的技能。 开放技能:当一种技能主要依赖于周围环
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 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 放技能。
10
(二)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1、相同点 二者都是自动化的动作系统 2、区别 (1)习惯是实现某种行动的需要; 技能仅仅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方式,不一定与人的需要联
系在一起。 (2)习惯可以在无意中,通过简单的重复养成; 技能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中形成的。 (3)习惯有好坏之分; 技能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但无好坏之分。
32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技能?有何特点? 2、技能与知识、习惯的关系如何? 3、练习在技能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请说
明之,根据你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有效 提高练习的效率。 4、结合自己的感受,说明心智技能形成的 过程。
33
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 控制条件。
26
(三)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
1、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 (1)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
活动程序); (2)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
得到清晰的反映。
27
2、对教师的要求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
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
1
本章内容
一、技能的概述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2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
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
端和终点的技能,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 对短暂(一般少于5秒)。
14
(二)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封闭技能: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
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的技能。 开放技能:当一种技能主要依赖于周围环
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 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 放技能。
10
(二)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1、相同点 二者都是自动化的动作系统 2、区别 (1)习惯是实现某种行动的需要; 技能仅仅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方式,不一定与人的需要联
系在一起。 (2)习惯可以在无意中,通过简单的重复养成; 技能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中形成的。 (3)习惯有好坏之分; 技能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但无好坏之分。
32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技能?有何特点? 2、技能与知识、习惯的关系如何? 3、练习在技能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请说
明之,根据你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有效 提高练习的效率。 4、结合自己的感受,说明心智技能形成的 过程。
33
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 控制条件。
26
(三)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
1、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 (1)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
活动程序); (2)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
得到清晰的反映。
27
2、对教师的要求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
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
1
本章内容
一、技能的概述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2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
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2021/2/21
1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 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本章目标:
1. 能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2. 能举例说明知识怎样向技能转化; 3. 能举例说明智慧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定义性
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4. 能举例说明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5. 能陈述同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和认知
3、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变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重复练 习只适合动作技能学习,不适合智慧技 能学习,更不适合认知策略学习。
(3)引导他们运用他们从实践中习得的 策略效益的知识进行未来的策略选择。
只有经过这样的引导,二年级小学生才有 90%的时间选择运用较为有效的策略。
2021/2/21
35
(二) 外部条件
从现有认知策略的教学研究来看,认知 策略学习的外部条件涉及教师处理好如 下问题:
1、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2、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用条件。
(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这是下位学 习的一种形式,也称接受学习。其教学方 法简称规—例法。
2021/2/21
26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
1、从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 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
过程。
2、从结果来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
2021/2/21
5
(三)技能的新定义
本书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基础上形成 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 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 个定义强调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 实质是一套办事规则支配了人的行为。 这一定义使技能变得可以捉摸和便于操 作。
2021/2/21
1
第五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 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本章目标:
1. 能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2. 能举例说明知识怎样向技能转化; 3. 能举例说明智慧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定义性
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4. 能举例说明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5. 能陈述同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和认知
3、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变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重复练 习只适合动作技能学习,不适合智慧技 能学习,更不适合认知策略学习。
(3)引导他们运用他们从实践中习得的 策略效益的知识进行未来的策略选择。
只有经过这样的引导,二年级小学生才有 90%的时间选择运用较为有效的策略。
2021/2/21
35
(二) 外部条件
从现有认知策略的教学研究来看,认知 策略学习的外部条件涉及教师处理好如 下问题:
1、若干例子同时呈现。 2、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用条件。
(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这是下位学 习的一种形式,也称接受学习。其教学方 法简称规—例法。
2021/2/21
26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一) 认知策略的性质
1、从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 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
过程。
2、从结果来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
2021/2/21
5
(三)技能的新定义
本书把技能定义为:在练习基础上形成 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 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这 个定义强调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 实质是一套办事规则支配了人的行为。 这一定义使技能变得可以捉摸和便于操 作。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3-7)

二、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1、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 2、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 3、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 4、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一、选择题
• 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 D )。 • 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
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经验 • 2、学习是以学习( A )为主。 • A、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B、直接实践 • 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B )。 • 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
单加工策略的有( ),属于精细加工策
略的有(
),属于组织策略的有
(
)。
•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 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
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G、位置记忆法H、缩 减和编歌诀I、谐音联想法J、关键词法K、视 觉想象L、语义联想M、做笔记N、提问O、生产 性学习P、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Q、列提纲 R、利用图形S、利用表格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 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 1、辨别学习 • 刺激与反应接近; • 反馈 • 重复 • 2、概念学习 • 3、规则学习
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 99,8179,7954.71229,8405,9406,1.9817.
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2、监视策略; 3、调节策略;
教育心理学(7-9章)2

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高原 期”。 “高原”就是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些下 降,但在高原之后又可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产生原因:知识和方法的障碍;思维障碍;情绪 和身体上的障碍。 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第三节 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第一阶段;分 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最后阶段 2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续)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一)智力活动的阶段划分
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以词的声音表象、动作表象而进行智力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阶段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
一、知识 1、知识的心理实质: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间 接传递 2、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 3、知识的本源和作用 二、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续)
三、知识掌握的过程 (一)知识的理解 1、理解: 逐步认识联系、关系, 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思维活动 2、理解的种类:对语言的理解; 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续)
(三)知识的应用 1、定义:把知识用于解决作业或实际生活中的课题。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加深知 识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 解答口头或书面作业题;解决实际操作的课题 3、学生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审题(分析课题)再现知识 课题类化 做解题 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第一节 学习动机(续)
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 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产生原因:知识和方法的障碍;思维障碍;情绪 和身体上的障碍。 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第三节 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第一阶段;分 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最后阶段 2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续)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一)智力活动的阶段划分
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以词的声音表象、动作表象而进行智力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阶段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终阶段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
一、知识 1、知识的心理实质: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间 接传递 2、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 3、知识的本源和作用 二、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续)
三、知识掌握的过程 (一)知识的理解 1、理解: 逐步认识联系、关系, 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思维活动 2、理解的种类:对语言的理解; 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续)
(三)知识的应用 1、定义:把知识用于解决作业或实际生活中的课题。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加深知 识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 解答口头或书面作业题;解决实际操作的课题 3、学生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审题(分析课题)再现知识 课题类化 做解题 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第一节 学习动机(续)
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 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教育心理学全套PPT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普及、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方面。
心理辅导方法
心理辅导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 性的指导。
05
个性发展与教育
个性概述及影响因素
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 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社会适应能力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适 应环境、应对挑战的能 力。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社 交技能、情绪管理能力 等。
实践应用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 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 践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THANKS
感谢观看
指个体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和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发展与自我教育
自我观察
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行举 止,了解自己的优点和
不足。
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 行深入思考,总结经验
教训。
自我评价
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 表现,树立正确的自我
价值观。
自我调控
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约 束等方式,调节自己的
人际关系建立技巧
真诚、尊重、倾听、关注等。
人际关系维护技巧
沟通、理解、宽容、支持等。
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培养
合作竞争意识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倾向。
合作能力培养
学会分享、互助、协商和妥协等。
竞争能力培养
培养自信心、抗挫能力、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等。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及实践应用
通过德育课程、校园文化等途 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教育心理学-第5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括。
• 运用正例时,要充分认识到例证形式或来源的多样性。
• 学生对不同变化形式的正例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 从简单到复杂的呈现顺序有利于学生对例证和概念规则 的理解
2.设计和寻找合适的反例
• 在智慧技能的教学中,效果最好的反例是匹配的反例, 这些反例在概念的无关特征方面与正例非常相似,但不 具有概念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二)概念 • 概念是指个体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将某一事
物识别为该类事物一员的性能。
• 加涅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 具体概念指学习者根据事物的物理属性(如形状、 颜色、轻重、气味等)来识别概念例证。
– 如红色、千克
• 定义性概念指学习者根据定义来识别概念例证。
– 如密度、舅舅
(三)规则 • 指学习者在多种情景中一致地应用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
如通过一个个具体分数的相加例子总结出分数相加的规 则。
(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 •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又叫规例法,在这种学习中,学习
者首先运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规则的言语表述,然 后再学习说明该规则的例证,从而实现对规则的理解。
• 最后学习者在不同情景中尝试练习和应用这一规则。
• 学习者这种方式相当于接受学习。
五、智慧技能的类型
(一)辨别 • 辨别是指对刺激物的不同物理特征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 正常儿童都具有进行辨别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人有惊 人的知觉辨别学习的能力。
•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觉辨别能力的形成过程看成模式识 别能力的习得过程。模式识别是人们把输入的刺激(模 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 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四、程序的学习过程
(一)样例中学习
• 运用正例时,要充分认识到例证形式或来源的多样性。
• 学生对不同变化形式的正例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 从简单到复杂的呈现顺序有利于学生对例证和概念规则 的理解
2.设计和寻找合适的反例
• 在智慧技能的教学中,效果最好的反例是匹配的反例, 这些反例在概念的无关特征方面与正例非常相似,但不 具有概念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二)概念 • 概念是指个体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将某一事
物识别为该类事物一员的性能。
• 加涅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 具体概念指学习者根据事物的物理属性(如形状、 颜色、轻重、气味等)来识别概念例证。
– 如红色、千克
• 定义性概念指学习者根据定义来识别概念例证。
– 如密度、舅舅
(三)规则 • 指学习者在多种情景中一致地应用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
如通过一个个具体分数的相加例子总结出分数相加的规 则。
(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 •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又叫规例法,在这种学习中,学习
者首先运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规则的言语表述,然 后再学习说明该规则的例证,从而实现对规则的理解。
• 最后学习者在不同情景中尝试练习和应用这一规则。
• 学习者这种方式相当于接受学习。
五、智慧技能的类型
(一)辨别 • 辨别是指对刺激物的不同物理特征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 正常儿童都具有进行辨别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人有惊 人的知觉辨别学习的能力。
•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觉辨别能力的形成过程看成模式识 别能力的习得过程。模式识别是人们把输入的刺激(模 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 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四、程序的学习过程
(一)样例中学习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一、知识及其涵义
❖ (一)什么是知识 ❖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
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主观知识(个体知识) ❖ 客观知识(客观知识) ❖ 任何知识都有一个不断进化和更新的过程。 ❖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应把知识作为事先已经断定了的结论
❖ 学生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 化,成为可能灵活、熟练应用的程序性知识。
❖ 两种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所不同: ❖ 陈述性知识:
理解符号意义及与事物的关系-归类-理解概念与事实间的关系 ❖ 程序性知识:
模式识别-动作序列 ❖ 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本章要点: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知识及其含义 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表征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过程与类型 知识理解的影响过程 概念的学习
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为概念转变而教
学习与迁移
迁移及其分类 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为迁移而教
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 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 在实际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 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 值得注意的两点: ❖ 首先,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已不简单是
对各种事物的了解,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的应用,涉及到了 运用知识的技能。 ❖ 其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观知识的划分, 而是对人的头脑中的个体知识的分类,同样是学习一个知 识点,学习者既可以形成关于它的陈述性知识,也可以形 成关于它的程序性知识。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命题网络 2.命题网络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的成分,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的成分,通过这 些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并组 成命题网络。 成命题网络。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这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北京” 这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北京”,通过 它就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 它就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 最简单的命题网络 :“2008年奥运会在 年奥运会在 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 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
提出一些挑战学生误解的问题。 提出一些挑战学生误解的问题。
一个物理老师刚刚开始讲惯性。 一个物理老师刚刚开始讲惯性。几个学生断言当把一 个棒球扔到空中以后, 个棒球扔到空中以后,还会有一个力持续作用于它一 直把它往上推,直到这个棒球开始往下掉。老师就问: 直把它往上推,直到这个棒球开始往下掉。老师就问: 当棒球离开掷球者的手以后, “当棒球离开掷球者的手以后,空气中还可能会有什 么力把它往上推呢? 么力把它往上推呢?”
走进课堂走进课堂-帮助概念学习
呈现否定例证—特别是那些“擦边球” 呈现否定例证—特别是那些“擦边球”—以说明 哪些例子不属于这个概念。 哪些例子不属于这个概念。
一个老师在描述什么是哺乳动物的时候, 一个老师在描述什么是哺乳动物的时候,他举了青蛙 和蜥蜴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些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和蜥蜴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些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变式:概念正例的变化 变式 概念正例的变化
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 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 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 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 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熟,如跑、跳 技巧动作:一系列基本-基础动作组合,
训练习得,如打 羽毛球
动作语汇:专业或行业的技巧动作群组 构成了该专业的动作语汇
知觉能力 各种知觉能力协调合作,如手眼协调、手
脚协调、身体平衡等
体能 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等。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①根据主体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
连续性动 作技能
1
下位学习
2
上位学习
3
并列结合学 习
下位 学习
上位 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 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这种关 系就是一种类属关系
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要在这几个原 有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的 学习
并列结 合学习
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不能产生从 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在有意义学习中 可能产生联合意义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动作技能
程
序
性
智慧技能
知
识
认知策略
认知技能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表现为一个人能顺利地 完成某种操作,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 套行为步骤。
(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1.产生式
2.产生式系统
1.产生式
产生式是人脑中贮存的一系列以“如果--那么”的形式 表示的规则。 一个产生式由一个条件和一个动作组成
2.有关的动作技能层次结构理论
(1)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
(2)克拉蒂的知觉-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01
动作技能的一般支柱
02
能力品质
03
工作和情境所特有的
各种因素
(四)、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02
四阶段模型(冯忠良)
01
三阶段模型(菲茨 & 波斯纳,1967)
1.三阶段模型(菲茨 & 波斯纳,1967)
动作序列长,连续动作延续时间长、动作间没有明 显的始点和终点、难以确切计数。 例:舞蹈、体操
非连续性 动作技能
动作序列较短,动作延续时间短,动作间有明显 的始点和终点、可以进行确切计数。 例:射箭、举重
②根据主体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
封闭性动 作技能
指完全依赖肌肉的内部反馈信息指导的动作技 能,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作为参照。 例:跳水、投铁饼
陈述性知识
知道各国及其首都 的名称
知道计算面积的公 式
知道圆是什么
知道乘法交换律是 什么
知道影响摩擦力大 小的因素
•2020/4/17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 观知识的划分,而是对人的头脑内
的•个程体序知识性的知分识类,同样是一个知 识•知点知计识,道算,既也可怎机可以样程形形使 序成成用程关一序于个性它知的识陈。述性
⑤内部言语阶段
学生借助简化了的内部语言,近似“自动化” 地进行智力活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压缩和自 动化。
例如,学生演算进位加法时,已经不需要默念 公式和法则而是在头脑中出现几个关键词,随 之自动化操作。
2.冯忠良的三阶段理论
(1)原型定向阶段
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或原型活动的结构 (如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要求等)。
④根据动作涉及的肌肉性质和数量
工具性动 作技能
需要操纵某种工具才能完成活动的技能。 例:打字、雕刻
非工具性 动作技能
不需要操纵工具,只需要利用机体一系列的骨 骼、肌肉运动就能完成活动的技能。 例:走路、跳舞
(三)动作技能的学习层级
1.动作技能的层级
01
连锁与辨 别
02
动作语汇 的获得
03 问题解决
1| 是后天习得的一种能力。 2| 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其外部结构是由若干动
作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的动作体系。
3| 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能力。 是通过练习从低层低的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协调
4| 关系向高层次的协调关系发展,最终达到高度自动 化和完善的熟练程度。
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
动作或动作组 反射动作:遗传 基本-基础动作:一系列反射动作组合,
关于“是什么” 的知识 关于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
的知识,往往只能通过个体的活动来判断其
有无,个体对这些知识的执行过程往往是不
需要太多意识参与的。
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相对静态
提取速度较慢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动态的操作 速度较快,自动执行
举例
3、图式 1 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人们对有关
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
2 不仅包含了该类事物的命题表征,还包含了该类
事物的知觉信息的表征。
命题:表征小的意义单位。 图式:一些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
例:“房子”这样的观念是由许多属性(大小、材料、 位置、构造等)组合而成的,不能由一个简单的命题或 命题网络来表征。 教师在头脑中都有关于教室的图式,有教师、学生、 黑板、讲台、桌椅等。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 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广义)
一、广义知识的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安德森)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是能明确地用词汇或其它符号表述出来的, 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往 往很容易被人意识到。
02
03 良好的人格特征
外部条件
01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提出合理的期望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02
03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
给予充分而及时的反馈
04
05
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二、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或表象等 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
(二)陈述性知识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A
B
C
符号表 征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符号表征学习
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 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主要是词汇学习(词汇代表的意义)
如:妈妈,奶粉,猫
心理机制: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对应的等值关系。
2.概念学习
• 知道怎样完成一个 数学运算
• 知道怎样玩篮球 • 知道怎样利用乘法
交换律解题
• 知道自行车为了省 力如何设计车轴 (怎样减小摩擦力)
加涅
广义的 知识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狭义的知识
智慧技能(对外办事) 认知策略(对内调控)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狭义)
陈述性知识
技能
程序性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
01
第一阶段:陈 述性的
02
第二阶段:应 用规则的变式 练习,陈述性 向程序性转化
03
第三阶段:规 则支配行为, 技能自动化
(三)三种基本智慧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 件
A
B
C
知觉辨别学习: 对个体刺激的 不同物理特征 做出不同的反
应。
概念学习: 对具有共同 关键特征的 一类事物的 概括性认识。
它是程序性知识的最小表征单位。 例:鉴别三角形的产生式
如果 已知一个图形是二维的,且该图形有 三条边, 且三条边是封闭的
则 识别该图形为“三角形”
2.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 的产生式系统。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
产生式系统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一旦存在、满足了 特定条件,相应的行动就会发生,这常常不需要明确的 意识。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概念 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类事物 形成 的共同特征(归纳)。
概念 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将新概念纳入 同化 到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中去(同
化)。
3.命题学习
• 命题学习:实质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联 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开放性动 作技能
必须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而相应调节自己的动 作,必须参照外部环境刺激来调节动作。 例:驾车、踢球
③根据动作涉及的肌肉性质和数量
粗大动 作技能
运用大肌肉,往往是全身性的运动,需要躯体 和大块肌肉群的运动。 例:网球、游泳
精细动 作技能
运用关节和手指的运动并要求动作具有协调、 精致、幅度小的技能,仅仅涉及身体或四肢小 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活动。 例:雕刻、刺绣
认知阶段
理解动作技能的任 务及要求,认识到 做什么和怎么做, 形成目标意向和目
标期望。
联系阶段
动作的组合、协调 与组织,克服干扰 新动作的习惯动作
的影响
自动化阶段
各个动作联结为一 个有机整体并巩固 下来,动作执行日 趋自动化,操作极 其流畅、准确、稳
定
2.四阶段模型(冯忠良)
定向阶段
模仿阶段
整合阶段
规则学习: 对定理、定 律、公式、 原理等的学
习。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
技能的分类
动作技能
&
智慧技能
一、技能的种类
动作技能 指由一系列 的外部动作 以合理的程 序组成的操 作活动方式。
智慧技能
借助于内 部语言在 人脑中进 行的认知 活动方式。
3、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而智慧 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前者主要表 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后者主要为內隐的思 维操作活动。
熟练阶段
了解操作活动 的结构与要求, 在头脑中建立 起操作活动的 定向映象的过
训练习得,如打 羽毛球
动作语汇:专业或行业的技巧动作群组 构成了该专业的动作语汇
知觉能力 各种知觉能力协调合作,如手眼协调、手
脚协调、身体平衡等
体能 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等。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①根据主体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
连续性动 作技能
1
下位学习
2
上位学习
3
并列结合学 习
下位 学习
上位 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 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这种关 系就是一种类属关系
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要在这几个原 有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的 学习
并列结 合学习
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不能产生从 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在有意义学习中 可能产生联合意义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动作技能
程
序
性
智慧技能
知
识
认知策略
认知技能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表现为一个人能顺利地 完成某种操作,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 套行为步骤。
(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1.产生式
2.产生式系统
1.产生式
产生式是人脑中贮存的一系列以“如果--那么”的形式 表示的规则。 一个产生式由一个条件和一个动作组成
2.有关的动作技能层次结构理论
(1)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
(2)克拉蒂的知觉-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01
动作技能的一般支柱
02
能力品质
03
工作和情境所特有的
各种因素
(四)、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02
四阶段模型(冯忠良)
01
三阶段模型(菲茨 & 波斯纳,1967)
1.三阶段模型(菲茨 & 波斯纳,1967)
动作序列长,连续动作延续时间长、动作间没有明 显的始点和终点、难以确切计数。 例:舞蹈、体操
非连续性 动作技能
动作序列较短,动作延续时间短,动作间有明显 的始点和终点、可以进行确切计数。 例:射箭、举重
②根据主体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
封闭性动 作技能
指完全依赖肌肉的内部反馈信息指导的动作技 能,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作为参照。 例:跳水、投铁饼
陈述性知识
知道各国及其首都 的名称
知道计算面积的公 式
知道圆是什么
知道乘法交换律是 什么
知道影响摩擦力大 小的因素
•2020/4/17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 观知识的划分,而是对人的头脑内
的•个程体序知识性的知分识类,同样是一个知 识•知点知计识,道算,既也可怎机可以样程形形使 序成成用程关一序于个性它知的识陈。述性
⑤内部言语阶段
学生借助简化了的内部语言,近似“自动化” 地进行智力活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压缩和自 动化。
例如,学生演算进位加法时,已经不需要默念 公式和法则而是在头脑中出现几个关键词,随 之自动化操作。
2.冯忠良的三阶段理论
(1)原型定向阶段
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或原型活动的结构 (如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要求等)。
④根据动作涉及的肌肉性质和数量
工具性动 作技能
需要操纵某种工具才能完成活动的技能。 例:打字、雕刻
非工具性 动作技能
不需要操纵工具,只需要利用机体一系列的骨 骼、肌肉运动就能完成活动的技能。 例:走路、跳舞
(三)动作技能的学习层级
1.动作技能的层级
01
连锁与辨 别
02
动作语汇 的获得
03 问题解决
1| 是后天习得的一种能力。 2| 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其外部结构是由若干动
作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的动作体系。
3| 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能力。 是通过练习从低层低的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协调
4| 关系向高层次的协调关系发展,最终达到高度自动 化和完善的熟练程度。
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
动作或动作组 反射动作:遗传 基本-基础动作:一系列反射动作组合,
关于“是什么” 的知识 关于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
的知识,往往只能通过个体的活动来判断其
有无,个体对这些知识的执行过程往往是不
需要太多意识参与的。
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相对静态
提取速度较慢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动态的操作 速度较快,自动执行
举例
3、图式 1 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人们对有关
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
2 不仅包含了该类事物的命题表征,还包含了该类
事物的知觉信息的表征。
命题:表征小的意义单位。 图式:一些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
例:“房子”这样的观念是由许多属性(大小、材料、 位置、构造等)组合而成的,不能由一个简单的命题或 命题网络来表征。 教师在头脑中都有关于教室的图式,有教师、学生、 黑板、讲台、桌椅等。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 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广义)
一、广义知识的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安德森)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是能明确地用词汇或其它符号表述出来的, 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往 往很容易被人意识到。
02
03 良好的人格特征
外部条件
01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提出合理的期望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02
03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
给予充分而及时的反馈
04
05
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二、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或表象等 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
(二)陈述性知识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A
B
C
符号表 征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符号表征学习
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 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主要是词汇学习(词汇代表的意义)
如:妈妈,奶粉,猫
心理机制: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对应的等值关系。
2.概念学习
• 知道怎样完成一个 数学运算
• 知道怎样玩篮球 • 知道怎样利用乘法
交换律解题
• 知道自行车为了省 力如何设计车轴 (怎样减小摩擦力)
加涅
广义的 知识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狭义的知识
智慧技能(对外办事) 认知策略(对内调控)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狭义)
陈述性知识
技能
程序性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
01
第一阶段:陈 述性的
02
第二阶段:应 用规则的变式 练习,陈述性 向程序性转化
03
第三阶段:规 则支配行为, 技能自动化
(三)三种基本智慧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 件
A
B
C
知觉辨别学习: 对个体刺激的 不同物理特征 做出不同的反
应。
概念学习: 对具有共同 关键特征的 一类事物的 概括性认识。
它是程序性知识的最小表征单位。 例:鉴别三角形的产生式
如果 已知一个图形是二维的,且该图形有 三条边, 且三条边是封闭的
则 识别该图形为“三角形”
2.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 的产生式系统。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
产生式系统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一旦存在、满足了 特定条件,相应的行动就会发生,这常常不需要明确的 意识。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概念 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类事物 形成 的共同特征(归纳)。
概念 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将新概念纳入 同化 到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中去(同
化)。
3.命题学习
• 命题学习:实质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联 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开放性动 作技能
必须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而相应调节自己的动 作,必须参照外部环境刺激来调节动作。 例:驾车、踢球
③根据动作涉及的肌肉性质和数量
粗大动 作技能
运用大肌肉,往往是全身性的运动,需要躯体 和大块肌肉群的运动。 例:网球、游泳
精细动 作技能
运用关节和手指的运动并要求动作具有协调、 精致、幅度小的技能,仅仅涉及身体或四肢小 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活动。 例:雕刻、刺绣
认知阶段
理解动作技能的任 务及要求,认识到 做什么和怎么做, 形成目标意向和目
标期望。
联系阶段
动作的组合、协调 与组织,克服干扰 新动作的习惯动作
的影响
自动化阶段
各个动作联结为一 个有机整体并巩固 下来,动作执行日 趋自动化,操作极 其流畅、准确、稳
定
2.四阶段模型(冯忠良)
定向阶段
模仿阶段
整合阶段
规则学习: 对定理、定 律、公式、 原理等的学
习。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
技能的分类
动作技能
&
智慧技能
一、技能的种类
动作技能 指由一系列 的外部动作 以合理的程 序组成的操 作活动方式。
智慧技能
借助于内 部语言在 人脑中进 行的认知 活动方式。
3、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而智慧 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前者主要表 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后者主要为內隐的思 维操作活动。
熟练阶段
了解操作活动 的结构与要求, 在头脑中建立 起操作活动的 定向映象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