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杨树等林木采伐蓄积量计算表
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定稿)[1]
![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定稿)[1]](https://img.taocdn.com/s3/m/24c6af85bceb19e8b8f6ba11.png)
湖南省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11年5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 (1)第二条原则 (1)第三条主要依据 (1)第四条适用范围 (2)第五条调查设计资格 (2)第二章技术标准第六条采伐类型 (3)第七条主伐 (3)第八条用材林抚育采伐 (4)第九条低产林改造 (5)第十条公益林抚育采伐 (6)第十一条更新采伐 (7)第十二条低效林改造 (9)第十三条毛竹采伐 (10)第十四条其它采伐 (10)第十五条主伐与更新采伐年龄 (11)第十六条材质等级 (12)第十七条出材率 (12)第三章调查设计第十八条伐区调查设计分类 (13)第十九条伐区配置 (13)第二十条伐区区划 (13)第二十一条面积调查 (14)第二十二条蓄积调查 (15)第二十三条伐区生产工艺设计 (17)第二十四条木材用途 (18)第二十五条采伐更新及伐后管理措施 (18)第二十六条资料整理 (18)第二十七条伐区调查设计成果 (20)第二十八条伐区拨交 (20)第二十九条伐区简易调查设计 (21)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三十条管理制度 (22)第三十一条质量检查 (22)第三十二条质量责任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保证伐区调查设计质量,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原则(一)遵循分类经营原则。
分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设计不同的采伐措施,促进可持续森林经营。
(二)用材林消耗量低于生长量原则。
保证“限额”周期(5年)内,林木采伐总量小于林木生长总量,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促进森林资源总量稳步上升。
(三)凭证采伐作业原则。
林木采伐作业前,凭相关证件办理采伐许可证,实行凭证采伐。
(四)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原则。
协调好环境保护和森林利用之间的关系,保护自然景观、动植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五)注重效率和效益原则。
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采伐蓄积计算表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硬 阔 径级 小计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株数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采伐蓄积
软 阔 径级 小计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株数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附表06.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

164 59283 10240 49043 59283 10240 49043 59283 10240 49043 81877 10022 71691 164 81877 10022 71691 164 81877 10022 71691 164 21080 11115 9965 21080 11115 9965 21080 11115 9965 13042 3912 9130 3076 934 2142 3076 934 2142 9966 2978 6988 9966 208.1 87.4 120.7 208.1 87.4 120.7 208.1 87.4 120.7 133.6 49.3 84.3 19.2 7.6 11.6 19.2 7.6 11.6 114.4 41.7 72.7 114.4 12329 5393 6936 12329 5393 6936 12329 5393 6936 8655 3134 5521 1265 457 808 1265 457 808 7390 2677 4713 7390 597.6 86.0 511.6 42750 6503 36247 597.6 86.0 511.6 42750 6503 36247 668.8 116.1 552.7 668.8 116.1 552.7 668.8 116.1 552.7 597.6 86.0 511.6 30544 4167 26377 30544 4167 26377 30544 4167 26377 42750 6503 36247
地方公益林补偿 集体计 地方公益林补偿 村有 地方公益林补偿 寺沟村 地方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未补偿 集体计 地方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未补偿 村有 地方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未补偿 小南村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部门国有计 地方公益林补偿 其它部门 地方公益林补偿 集体计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村有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龙王塘街道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未补偿 商品林 部门国有计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部队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集体计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未补偿 商品林 村有 国家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补偿 地方公益林未补偿 192936 14558 18744
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

xx县xx镇xx村xx组安叉沟坡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设计主持技术职务年月日设计人年月日审核技术职务年月日审查技术职务年月日审批技术职务年月日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设计单位:xx县林业站设计组证书编号:省证丙字021组长:XXX 工程师设计人员:XXX助理工程师XXX 助理工程师分树高。
蓄积量计算采用实验形数法即V蓄=G1.3(H+3)f θ(刺槐的形数fθ=0.39)。
规格材出材率按省上下达指标47%。
三、作业区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作业区区划为1个小班,小班面积为1.0 公顷,可作业面积1.0公顷,树种为刺槐,郁闭度0.7。
每公顷株数1900株,每公顷蓄积49.45 m3 ,平均胸径11.6 cm,平均树高11.2m,立木总蓄积49.45 m3,林龄22年,林相参差不齐,属单层同龄成熟用材林。
四、设计依据1、《XX县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实施方案》。
2、《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3、《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
4、《XX县森林、林木、林地林权界定资料》。
五、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根据《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用材林的主伐方式为择伐、皆伐和渐伐。
”“小面积皆伐适用于坡度在25°以下,土层深厚,交通便利的成、过熟单层林,中、幼树少的异龄林。
”《XX县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刺槐主伐龄为21年”。
该作业区属单层同龄成熟用材林,应采取皆伐,采伐面积1.0公顷,采伐蓄积49.45 m3,出规格材23.24m3,伐后应断根更新。
采伐作业规范技术:1、砍灌:作业前将林内少量灌木砍除,堆放小堆。
2、伐木:伐木作业须在检尺员的指导下进行作业,注意控制树斜方面,伐根不得高于10㎝。
3、打枝:从根往梢顺树干砍平,打出白眼圈,不准逆砍或用斧背砸,以防损伤材质。
4、造材: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木材标准规格合理造材,做到长材不短造,优材不劣造,不造双丫材,长度差不得超过(+6、-2)cm,努力提高造材质量,做到多出材,出好材。
林木采伐案件司法鉴定技术方法新探

林木采伐案件司法鉴定技术方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 材积表法:根据林木的胸径与根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原理,通过参照样木,建立根径胸径回归直线方程,求取盗伐林木胸径,然后根据材积表计算盗伐林木蓄积量。
- 全林实测法:即每木检尺法,适用于毁坏林木的面积较小的情况,通过对每棵林木进行检尺来计算蓄积量。
在进行司法鉴定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采伐数据计算教程 -

采伐数据计算相关教程2020年5月目录一、采伐数据的计算 (1)二、依据二调数据,提取县名、镇名、村名 (4)三、二调小班线相关教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元立木材积表部分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采伐数据的计算采伐表基于附表a进行计算,以下为常用采伐数据的计算。
1、公顷蓄积的计算:两种办法(单株蓄积计算法和角规绕测法)1.1 单株蓄积法(公顷蓄积=单株蓄积*公顷株数),单株林木蓄积(V)=a*D b*H c,以下为常用树种单株蓄积计算公式(公式来源见附件):杉木:V=6.97483×10-5D1.81583H0.99610马尾松:V=7.98524×10-5D1.74220H1.01198湿地松:V=7.81515×10-5D1.79967H0.98178桉树:V=8.71419×10-5D1.94801H0.74929相思类:V=7.32715×10-5D1.65483H1.08069黎蒴:V=6.29692×10-5D1.81296H1.01545软阔:V=6.74286×10-5D1.87657H0.92888硬阔:V=6.01228×10-5D1.87550H0.98496注:以上公式中,V为单株蓄积,D为平均胸径,H为平均树高。
我作报告一般使用此种方法。
1.2 角规绕测法(公顷蓄积V=G*FH,注:V为公顷蓄积,G为角规断面数,FH为形高),以下为常用树种林分形高计算公式:杉木:FH=0.5112+0.5378×H马尾松:FH=0.8490+0.4626×H湿地松:FH=0.8620+0.4947×H藜蒴:FH=1.5572+0.4130×H软阔类:FH=0.6094+0.5130×H硬阔类:FH=0.3855+0.5473×H针叶混:FH=0.5444+0.5250×H针阔混:FH=0.5480+0.5204×H阔叶混:FH=0.7124+0.5053×H注:以上公式中,FH为形高,H为平均树高。
附表35.林分各组成树种按龄组面积、蓄积动态表

4.8 4.0 0.8 0.8 18.2 24.4 24.4
120 44 76 76 93 444 438 6 6 1
0.2 0.2
86738 81773 4965 4965 6 47 32 15 15 38 2522 383 2139 2139 147
294.1 305.8 -11.7 -11.7 -3.9 1.6 1.6
7.9 3.1 4.8 4.8 87.3
37.7 41.3 -3.6 -3.6
1913 2043 -130 -130
40.3 87.0 -46.7 -46.7
2371 4895 -2524 -2524
106.8 62.4 44.4 44.4
年均净增率% 山杏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板栗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其它阔叶树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铁山街道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黑松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侧柏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柞树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色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榆 后期年份 前期年份 期间差 年平均差 年均净增率% 槺椴 后期年份 0.2 3.9 3.9 0.4 0.4 167.2 167.2 1630.7 1638.8 -8.1 -8.1 -0.5 1050.9 1059.0 -8.1 -8.1 -0.8 5.2 5.2 0.5 0.5 1.8 1.8 2.3 2.3
181 7 186620 179705 6915 6915 4 432 415 17 17 4 207 200 7 7 3 494 486 8 8 2
林木根径、蓄积量自动计算表

###
####
######
#####
#DIV/0!
#DIV/0! #DIV/0!
主伐 皆伐 ######
其中空 地: #DIV/0! #DIV/0! #DIV/0!
##### #####
######
###
#DIV/0!
##### #####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
郁 起 树 闭 源 龄 度
平 均 胸 径
平 均 树 高
每 亩 株 数
每 亩 蓄 积
出 材 量
采 林 权 伐 种 属 类 型
采 伐 方 式
采 伐 强 度
蓄 积
蓄 积
#DIV/0! #DIV/0!
###### #DIV/0! #DIV/0!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注:保留一位小数 调查单位(盖章): 负责人: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0 年 月 日
林 木 采 伐 调查汇总 表
单位:厘米,米,株,立方米 采伐林分标准地调查情况 林权 单位 或 个人 小 森 地 林 名 类 别 亩 采 伐 蓄 积 采伐情况 采 伐 面 积 (亩) 商品材 采 伐 株 数 采 伐 蓄 积 出 材 量 采伐分类 非商品材 出 材 量 其中:10厘 米以下 出 蓄 材 积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