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线条之美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关于柴科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中《十一月·雪橇》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部分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音乐风格B.第二部分生动地描绘了雪橇疾驰和赶车人的形象C.第三部分高音区的音型好似雪橇上小铃铛的清脆音响D.第四部分力度逐渐地减弱,表现了雪橇队渐行渐远的场景【答案】 D2、下列不属于黄自艺术歌曲的作品是()。
A.《红豆词》B.《南乡子》C.《玫瑰三愿》D.《花非花》【答案】 A3、昆曲代表剧目《牡丹亭》作者是( )。
A.汤显祖B.王实甫C.关汉卿D.马致远【答案】 A4、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认知领域做了层次的划分。
“聆听音乐时、能够判断出音乐的节拍。
”这一能力属于哪个层次?A.记忆B.创造C.分析D.评价【答案】 C5、隋唐时期的()最能反映当时的音乐文化成就。
A.变文B.曲子C.燕乐D.琴歌【答案】 C6、《渔阳鼙鼓动地来》出自作品()。
A.《长生殿》B.《长恨歌》C.《渔光曲》D.《渔阳曲》【答案】 B7、“在学唱歌曲《半屏山》后,学生围成圆圈,边唱边用笔在地上敲出节拍,并在歌曲的每一句最后一拍将手中的笔往右传。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
A.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技巧B.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乐句感C.帮助学生对歌词的理解D.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素质【答案】 B8、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阿根廷一探戈B.古巴一哈巴涅拉C.巴西一桑巴D.秘鲁一弗拉门戈【答案】 D9、《夕阳箫鼓》由__________曲改编成__________曲之后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选()A.琵琶、古筝B.古筝、琵琶C.古琴、琵琶D.胡琴、古筝【答案】 A10、李斯特的音乐创作集中在()两方面。
A.艺术歌曲和钢琴音乐B.清唱剧和钢琴音乐C.钢琴和小提琴音乐D.交响乐和钢琴音乐【答案】 D11、我国哪种戏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A.京剧B.昆曲C.豫剧D.越剧【答案】 B12、下列属于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的是()。
板块8 散文阅读 学案60 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

学案60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2020北京《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6分)局部筛选概括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全文筛选概括天津《线条之美》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分)全文筛选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常见题型梳理、基本知识及读文示范课件PPT模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3、理解句子的含义、内涵(意蕴)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 《我们的裁缝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 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 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5.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 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 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一、散文概念
散文,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是一 种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题材广泛、形散神聚、笔 法灵活、立意深远、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高考试卷 中的散文概念指狭义散文。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 的散行文章。
二、散文的特征
1. 较 强 的 纪 实 性 , 情 感 真 实 。 2. 篇 幅 短 小 , 立 意 集 中 深 远 , “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3.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4.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 脱。5.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6.语言风格异 彩纷呈。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4、指出散文线索,分析其作用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9.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 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 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 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 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天津卷散文《线条之美》阅读

天津卷散文《线条之美》阅读
优美动人的曲线是上苍深情的厚爱,因为他把无限可爱的线流巧妙地运用在我们热爱
的世界。
轻丽婉转的曲线来自艺术思想丰富的汇聚,富有哲理的艺术元素构成了千姿百态
的曲线组合。
蕴含着深厚美学造诣的曲线文化代表着追求审美情趣的不同,高水平的艺术修养需要
对曲线知识的了解。
做为艺术领域的缔造,把握住曲线可爱的总体效果有赖于对万事万物深入细致的观测。
小自然多样的艺术细胞可以唤起人创造性的思维,元素各有不同的曲线画面色彩多样形态
各异,通过小自然奇妙的创意设计,刻画了千变万化的曲线风景。
品位优美造型的曲线构图从而感受大千世界惊人的奇迹,富于浪漫格调的曲线形式为
我们多彩的生活增添了美好的情趣。
观赏每幅漂亮的图画首先吸引你的就是它流畅的`线条,细致可爱活泼生动的曲线表白为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构匀称搭配巧妙的曲线恰恰是
美学研究者喜欢的内容,想象非凡的曲线美术包含着工作者独特的艺术修养。
讨厌曲线绘画艺术须要具备灵敏的洞察爱心,运用智慧的思维考量绘画制作暗含的哲理。
轻松的艺术曲线作品源于创作者精彩的想象与多方位的视觉斩获,多样特别运笔自如
驰骋的曲线美术并无时无此影响我们直观而多样的生活。
挑来源于小自然却又朱鉴于大自
然的曲线文化深奥奇妙,汇集人类智慧的曲线发展将助推时代的步伐为更加绚烂幸福的生
活提供更多美好的轻松。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2 散文 第5课时 增分无捷径重在夯实基本功的_艺术技巧含语言鉴赏题

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
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本段文字使用了
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
的
,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参考答案:对偶、反问、反复、呼告 悲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请赏析该段的描写艺术。 答:
参考答案:该段描写紧紧扣住景物特点,由静到动,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 荷香,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 了月光下的荷叶、荷花、荷香之美。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我走进残垣断壁间,我凝视它们,它们凝视我,眼前海市蜃楼般地幻化出 一座赫赫雄关。 ②城楼轩昂,垛堞绵延。戍卒们的甲戈跳荡着夕阳的余红,战袍上落满尘埃, 粗糙黝黑、突兀的肌腱勃起雄性的勇猛,一种原始的美,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③寒星霜月,孤月一轮,漠漠旷野,沉寂无声。蓦然夜色里传来凄婉的笛声, 是《折杨柳》,还是《凉州词》?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悲。山路遥遥, 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何处觅故乡?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 断鸿声里,听胡笳悲切。月色里,是什么发出磷磷青光?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 春闺梦中人。谁曾想,这漠漠荒野曾是布满剑戟和鼓角的血土!
[解析] 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赏析其作用。逐 句分析可以发现,“洗尽铅华”“游走”“狂舞”使用了拟人手法;“或如晴空霹雳,或 如灯下细语”使用了比喻手法,同时使用了通感,将视觉转化成听觉;“书不完、 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使用了排比手法。作用则要结合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和 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60题)1、在学习《沁园春?雪》这节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
体会人文内涵.张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毛泽东诗词特点,以及《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张老师的教授幽默风趣,讲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同学们一下子就理解这首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当张老师播放音频时,同学们被伟大领袖的胸襟所感染。
教师为学生介绍历史文化创作背景体现了新课标中音乐课程哪一性质?( )。
A.情感性B.审美性C.人文性D.实践性【答案】 C2、Agitato的中文意思是()A.纵情的B.雄伟的C.激动的D.如歌的【答案】 C3、下列配对错误的是()A.程砚秋—京剧B.崔兰田—豫剧C.严凤英—越剧D.小白玉霜—评剧【答案】 C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的核心举措。
A.美育教育B.素质教育C.音乐教育D.艺术教育【答案】 B5、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其中豫剧、庐剧分别属于的省份是()。
A.江苏、河南B.河南、安徽C.湖南、安徽D.湖北、四川【答案】 B6、《十面埋伏》和()同属于琵琶武曲。
A.《战台风》B.《梅花三弄》C.《霸王卸甲》D.《夕阳箫鼓》【答案】 C7、含吲哚美辛成分的药物不良反应达A.15%~25%B.25%~35%C.35%~50%D.35%~50%E.30%~50%【答案】 C8、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江南丝竹——江、浙、沪地区B.广东音乐——珠江三角洲地区C.南音——海南D.潮州弦诗——潮汕地区【答案】 C9、()是亨德尔除歌剧之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
A.协奏曲B.受难乐C.交响曲D.清唱剧【答案】 D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音乐表现”领域的是()A.演唱、演奏B.综合性艺术表演C.识读乐谱D.创作实践【答案】 D11、调式音级以主音为中心,主音上方纯四度的音,叫作()。
A.属音B.导音C.下中音D.下属音【答案】 D12、对此相应所采用的正确治法为查看材料A.阳病治阴B.损其有余C.寒者热之D.阴病治阳E.壮水之主。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交响诗《荒山之夜》是()的作品。
A.穆索尔斯基B.柴科夫斯基C.巴拉基列夫D.格拉祖诺夫【答案】 A2、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欣常课《走进亚洲》教学的前一周。
老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这种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3、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类。
A.金B.土C.石D.匏【答案】 C4、音乐教学过程是由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的顺序和课时安排来划分的,具体四个阶段为()。
A.起始阶段、展开阶段、提高阶段、结束阶段B.起始阶段、展开阶段、形成阶段、结束阶段C.起始阶段、展示阶段、形成阶段、巩固阶段D.起始阶段、展开阶段、巩固阶段、结束阶段【答案】 B5、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是()A.《唱赚》B.《唱论》C.《声无哀乐论》D.《乐书》【答案】 B6、音乐教学当中,教学艺术的()功能更加明显。
A.艺术B.愉悦C.审美D.美育【答案】 B7、下列关于音乐和文本之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词采用了传统的拉丁经文B.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歌词来自歌德的诗作C.舒伯特的《魔王》歌词作者为德国诗人席勒D.马勒的《大地之歌》以德文版的中国唐诗为歌词【答案】 D8、传统戏曲行当中常有“大花腧“”二花腧”和“小花脸”之说,其中“小花脸”属于哪个行当()A.生B.旦C.净D.丑【答案】 D9、藿香正气散除用来治疗寒湿泄泻外,还可以用来治疗A.外邪犯胃引起的呕吐B.饮食停滞引起的呕吐C.痰饮内阻引起的呕吐D.肝气犯胃引起的呕吐E.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答案】 A10、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演唱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人声的分类为依据,合唱可以分为童声合唱和混声合唱B.指挥动作的基本原则是快、准、美C.合唱有音域宽、气息长、力度大、音色多四大特点D.混声合唱包括女声与男声(或童声)混合组织的合唱【答案】 C11、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A.副作用B.毒性作用C.过敏反应D.首剂效应E.后遗作用【答案】 C12、下列速度标记由慢到快排序正确的是()rgo—Andante—Allegro—PrestoB.Allegro—Vivace—Presto—Largorgo—Allegro—Andante—VivaceD.Presto—Allegro—Andante—Adagio【答案】 A13、“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顺时针方向舞蹈,并演唱《非洲赞歌》中人声部分,一个同学在中间敲击简单的马林巴节奏,身边两个同学在打击非洲鼓节奏。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之哲理散文课件

余杰《朴素》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肖复兴《寂寞不是一个漂亮的标签》
谢
谢 观
看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 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 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 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4号 字,1.3倍字间距
4.归纳表达效果,学会规范答题
说理技能的灵活运用,会给哲理散文带来强烈的艺术美感,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高 考常会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散文的深层理解。这类题目的常见提问方式有:①作 者为什么要这样写XX?②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等 等。
作答这样的题目一般应从四个角度着手进行思考和概括:一是文章描写内容的角度。 一般来讲,这类描写大多突出了所描画事物的特点。二是文章主旨的角度。从主旨来看, 或表现主旨,或深化主旨。三是段落所处结构位置的角度。从段落所处结构位置来看,文 章开头的描写或引起下文,或直接点题,为下文做铺垫。处于文章中间的,或承上启下、 或是不同内容的衔接与过渡,或是话题的转换。而文章结尾的部分有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和卒章显志等作用。四是作者情感态度和读者阅读感受的角度。如描写富于艺术感染力和 亲切感、使读者产生视觉效果、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联想等等。 作答时一定要全面系统的考虑到以上四个方面,不要以偏概全、漏掉答案。
这篇说理散文在说理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能够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 深,徐徐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 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二是能将抽象的说理同生动的例子结合起来,这些例子 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之中,使文章的说理能更好地被读者所理解。 三是采用了书信体的情势和有亲和力的语言,使人读起来非常有亲切感,使文章的观点更 容易的被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条之美梁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
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
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
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
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
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
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
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
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
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
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
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
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
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
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
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
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
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
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
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
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
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
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
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
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
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
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
”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
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
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
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
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
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
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
”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
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
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段中“买椟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费,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
B.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文化韵味。
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21.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22.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
脊梁罗长城一条力的弧线,一道破土的犁圈,一条飞来的彩虹,一架厚的青峦。
【答案】18.AC19.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20.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21.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②蕴藏艺术能量③体现人体之美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22.运用角度,合理解释探究主题语言表达18.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错。
结合原文“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可见这是作者自嘲自己没有看上那名贵的牡丹油,却对瓶子感到惊艳。
C项,“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错,结合原文“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
曹植的《洛神赋》……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可见作者引用曹植的《洛神赋》是想要表达线条可以定格美丽的瞬间,吐纳作者内心的块垒,而非“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
故选AC。
19.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看文中有没有修辞手法,然后可以鉴赏词语特点、句式特点;有时还要联系上下文分析结构上的作用。
先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这是以书法艺术为例,表现线条的魅力。
其中“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线条的千变万化;“洗尽铅华”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书法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的无穷魅力;而词语“游走”化静为动,写出书法中线条的灵动;句式上长短结合、多用短句,如“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写出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书法家对线条的喜爱。
20.本题考查情节或段落的作用。
解答时要先概括出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看结构上的作用,分析运用的手法等。
首先看林徽因的故事写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
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
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
’”,这是写林徽因认为汉唐的线条才符合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内涵,康乾线条不行。
然后分析作者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想要证明什么,这样的答案通常要到例子前面去找,结合原文段首句子“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可知,这个例子是证明线条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线条是蕴含着人的主观精神的。
最后分析引用例子的效果,很生动地诠释观点,并给文章注入文化内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解答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梳理文本结构,划分段落层次;然后按照题干提示逐层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特别注意总领句、总结句等;最后分点概括。
结合第二段“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
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可概括出“似有似无,亦幻亦真,引人无限遐想,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结合第三段“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
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
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可概括出“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不动时含而不露;动时横空出世,魅力无穷”。
结合第四段“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第五段“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可概括出“是艺术之母,可以帮助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结合第六段“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
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可概括出“线条中注入人的主观精神,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
22.首先分析本文的审美角度,通过题目“线条之美”以及文中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如“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
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等,可以把握住作者审美是通过对线条的欣赏进而欣赏艺术之美的,也就是通过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之美。
然后欣赏这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