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的人口与资源》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第一章:人口增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4.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我国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图像。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3.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我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问题。

2. 讲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背景。

3. 讲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独特性。

4.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5. 讲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人口分布与迁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人口迁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和我国人口分布的相关数据和图像。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1.2《我国的人口与发展》教案教学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1.2《我国的人口与发展》教案教学设计1

8.1.2《我国的人口与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统计图表,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通过各种图标和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3.通过实例,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给资源、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4.通过对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中国人口问题的表现、危害、应对措施教学难点中国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出示韩非子、毛泽东、温家宝的图片和人口观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又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就会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就会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问:结合今天中国的人口现状,你比较赞同谁的观点活动2【讲授】讲授2.合理的人口标准及原因复习前一节课合理的人口标准,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即: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提问:问什么?原因:a、人是生产者,……如果人太……b、人又是消费者,……如果人太多……出示材料: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材料材料一:全国总人口为13、7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材料二: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材料三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人口教案初中地理

人口教案初中地理

人口教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增长情况。

- 能够通过图表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法,观察我国人口分布图,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 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

- 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

2. 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资料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方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导入语: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的人口又是怎么变化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我国的人口。

(板书课题)环节二:新课教学1. 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结合书上11页内容,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总数是多少?生: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

师:占世界人口的多大比例?生:约占世界人口的21.2%。

师: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什么?生: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课堂预设:师: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生: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特点?生: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寒冷,经济落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课堂预设: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师: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如何?生: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口总数仍在持续增长。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和分布特点。

2. 掌握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1. 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2.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3. 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4.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有什么了解?中国人口有多少?二、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2. 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

3. 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三、中国人口分布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讲解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如东多西少的原因。

3. 提问: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四、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 讲解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如汉族、壮族、藏族、回族等。

3.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特点?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汉族的春节、壮族的壮族三月三、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3.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对这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感想?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人口和民族的特点。

2. 强调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的重要性。

3.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和民族有什么看法?如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有关中国人口和民族的问题。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图表和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原因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介绍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教案: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

《地理教案: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

《地理教案: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一、引言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解决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1.自然资源需求增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水源、土地和能源等都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使得这些资源变得紧缺。

此外,大规模种植业和畜牧业也会占用大量土地,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2. 环境污染加剧人口过多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冲击。

工业污染、交通排放和低效能源使用等现象加剧了空气和水质污染的程度。

此外,废物处理也成为一个严峻问题。

这些因素都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解决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措施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本途径。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发展清洁能源等举措,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学术界和公众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

2.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为了解决资源紧张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行节约用水政策和土壤保育等。

此外,重视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推动普及教育和提高女性地位教育对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解决至关重要。

普及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引导他们采取环保行动,并从个体层面上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同时,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也是重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

4. 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都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废物产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我国的人口与资源

我国的人口与资源

我 严峻的
国 人口形势
基本特点
的 人
人口现状 的特点 一般特点

依据

计划生育 目 标
题 的基本国策 要 求
意义
• 1.自然资源有何重要性? • 2.造成当今世界资源与发展 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 3.我国的资源形势? • 4.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名称
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常规能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所占 百分 比
3.53 %
10.89 33.2
%
%
34.89 %
据统计:全国15 岁以上的人口中,文 盲和半文盲约6.5%我国100万人口中的科 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是美国的1/15,日本 的1/60.据统计,在136个国家中,每13人中
的大学生数,我国排第135位.
特点:2、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 ---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
指 尖 的 清 凉 写下与 你的一 纸笺约 :我在 花下, 你在诗 行。 竹 篱 , 细 径, 微花柔 草,露 清宁, 衣香人 影两匆 匆,消 尽秋情 几声。 飞 花 残 影 ,落 梅堆雪 ,是季 节的一 声叹息 ,是痴 情的一 纸秋雨 ,是我 来了,
你 己 不 在 这 里。 临 水 听 曲 ,吴 侬软语 ,莺莺 燕燕, 嘤嘤。 隔岸观 花,花 落水动 ,瓣瓣 香,瓣
水一程。 季 节 太 短 ,相 思太长 ,时光 不复从 前,纤 尘落尽 处
只生一个
幸福多多
我国的人口问题
中外人口对照表(单位:亿):
国 中印美巴日法 英 家 国度国西本国 国
人 12.9 10.2 2.8 1.7 1.3 0.6 0.6 数
(2000年7月统计)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厚德中学陈红梅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水平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用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使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准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准确的人口观;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水平。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

(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实行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

我国已经实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人口与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道人口资源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感受我国人口与资源状况及其问题。

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心爱祖国心爱家乡的柔美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感受我国人口与资源状况及其问题。

2、感受我国人口与资源状况及其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人口与资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为此感到骄慢和自豪,但是人均资源相对不够也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我国的人口与资源。

2、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人口众多
1、令人鼓舞的中国情播放几组反应祖国疆域空阔,人口众多的画面,同时伴有《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

师:同学们,从柔美的旋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喜忧参半的中国“人”
(1)师:我们经常说中国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
(2)中国的面积和人口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多少倍?
3)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强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有很大关系。

(出示“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1、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讨论讨论。

2、教师小结。

四、课堂总结
1、人口是社会发展最严重的资源,怎样才能把我国惨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资源优势呢?
2、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本课学习
板书课题:我国人口与资源。

二、资源大国的隐忧
1、七嘴八舌“话”资源师: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盛的国家,好多资源的总量居世界前列,你们知道有哪些?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到祖国资源那么丰盛,你想说些什么?
2、睁大眼睛“看”国情
(1)阅读教材资料“中国人均资源位次表”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2)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资料?
同学们,从你们的汇报的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过渡:通过比较辩论,我们知道人口过多必然会造成资源的匮乏,那么行进中的人口列车该如何控制?我国是怎么做的?
三、对策与行动
1、读一读:出示教材中的材料
2、写一写:为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写一条宣传标语。

3、谈一谈:“六个一活动”。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以“我的一天”说说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2、学完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