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渣滓洞心得体会篇一: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垫江一中王文建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重庆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中共重庆城区区委书记的李文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国民党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 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枪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想当年无数的革命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他最后的归宿。

红色爱国教育心得体会

红色爱国教育心得体会

红色爱国教育心得体会
范文一
3月中旬,我院组织干警来到红色之都重庆,开展了一次革
命传统教育。

通过参观学习,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历史的镜头似
乎在眼前重演,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
精神,让我更加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跟随导游参观了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

特别是参观
到渣滓洞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悲凉情绪,
随处可见烈士们的雕像表情是那样的坚毅。

两所监狱地域狭小,
高墙耸立,围墙上留下的敌人用来瓦解革命志士意志的标语清晰
可见。

参观着每一间潮湿阴冷的狱室,看着一排排牢房、一副副
刑具,特别是看到阴森的水牢、烈士就义的松林坡、烈士们在狱
中一针一线绣的五星红旗,看着烈士们遗留下来的遗物,浏览着英烈们在狱中留下的革命诗歌,我想像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
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精神,不禁问自己:如果换做是我,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我能做到像他们那样吗?景点内,江姐、小萝卜头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不停地在脑海中闪过。

通过了解革命志士们的事迹和遗留照片,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我不仅能感受到他们当年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同样能感受到他们胸中澎湃激荡的热血。

那是中华儿女不屈的斗志,那是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支撑。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圣地并撰写游记1000字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圣地并撰写游记1000字

红色之旅:重庆的革命记忆与历史沉淀重庆,这座山城,不仅是中国的西南重镇,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圣地。

在这里,历史的沧桑与革命的热情交织,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此次重庆之行,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体验了这座城市的革命历史与文化。

第一站,我来到了重庆大轰炸遗址。

这个位于渝中区解放碑的遗址,是日本侵略者对重庆进行大轰炸的历史见证。

走进遗址,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群雕、展厅和防空洞,每一个元素都讲述着那段不屈不挠的抗战历史。

展厅中的“六五”惨案、愈炸愈强等部分,生动地展现了重庆人民在抗战中的坚韧与顽强。

站在这里,我深感和平的珍贵和历史的厚重。

接下来,我来到了白公馆和渣滓洞。

这两个地方,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监狱,也是许多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地方。

轻轨一号线将烈士墓站与石井坡站相连,将白公馆与渣滓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沿着这条路线,我仿佛走进了历史的画卷,感受着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伟大。

白公馆与渣滓洞的山路崎岖,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历史的重量。

我在这里深深体验到了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在这趟旅程中,我还参观了《挺进报》旧址和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这些地方都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一处旧址,都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

此外,我还来到了金子沱武装起义纪念园,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合川地区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地点。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当年起义军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纪念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那段令人感动的历史故事。

在歌乐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还深入体验了红色教育。

通过参加各种红色教育活动,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这次重庆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历史的意义。

通过参观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圣地,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历史和文化,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篇一: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垫江一中王文建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重庆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中共重庆城区区委书记的李文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国民党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枪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渣滓洞心得体会)想当年无数的革命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他最后的归宿。

赴重庆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赴重庆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7月2日清晨随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首先来到了红岩革命圣地:渣滓洞门前。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低矮的房屋,和四周高高的围墙。

周围的碉堡、暗哨、铁丝网不禁令人觉得阴森恐怖。

进入围墙内,可见墙上写着反动标语,那是国民党想瓦解革命志士的意志所写。

左侧是监狱的刑讯室,在那里我看到了用来迫害革命志士的数十种刑具,那些脚镣、手铐、烙铁、皮鞭、老虎凳,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披麻带孝”、“烤人油”等酷刑让我不寒而栗,院中的牢房分两层但都潮湿、阴冷、狭小。

他们被关在里面,每天就只有十分钟时间可以到院中活动。

我的心情早已变得沉重而悲痛,想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幸福,愿把牢底坐穿的壮举。

眼前仿若看见了一个个铮铮不屈的红岩魂。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们到了白公馆,这里的监狱比渣滓洞的条件稍微好一点,但地下牢房,刑讯室更是阴冷潮湿,伸手不见五指。

在白公馆监狱,我看到一面用红色绣花被面做成的五星红旗,那五颗星是用草纸撕成的,一颗大星贴在中央,四颗小星贴在四角,这是狱中难友为迎接中国解放而做的一面国旗,本想等到解放的那天他们举着这面旗帜冲出去。

然而烈士们并没有等到胜利的这一天,就恨饮枪弹,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今天,烈士们为之浴血奋斗的这面国旗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飘扬了半个多世纪,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她而欢呼,为她而自豪。

我们熟悉的宋振中----小罗卜头也被关押在这里,出生8个月大小就随他的母亲关押在这人间地狱,一直到8岁时才有机会到黄显生将军的牢房里上学,识的第一个词是“中国”。

一次黄显生将军送给了他一只铅笔,他一直舍不得用,只用这只铅笔写了四个字,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多么可怜的孩子啊!8年牢狱,最后还是死在敌人的刀下。

据说在重庆解放后挖出小罗卜头的遗体时、见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那支铅笔。

在那艰苦的岁月小小年纪就如此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教育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接着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重庆三峡博物馆,这是个总建筑面积为42497平方米的一类高层建筑。

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访心得

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访心得

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访心得【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前言二、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简介三、参访心得及感想四、结语正文(篇1)【前言】在我国众多博物馆中,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馆藏,成为了一处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参观者,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下面是我的一些参访心得。

【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简介】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其前身为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成立于 1960 年,博物馆内的红岩村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中共中央在重庆的秘密活动据点之一。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是研究和传播红岩精神的重要场所。

【参访心得及感想】走进博物馆,我被馆内丰富的文物和资料所吸引。

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文献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生动地再现了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我在参观中学习到了红岩精神的核心——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仍有着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于红岩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更要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语】总的来说,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参访让我受益匪浅,加深了我对红岩革命历史的了解,也让我对红岩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目录(篇2)一、引言二、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简介三、参访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四、对红岩精神的理解五、总结与展望正文(篇2)【引言】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深感红岩精神的伟大和深刻。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参访心得。

【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简介】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一座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

重庆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重庆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重庆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红色教育是以红色资源为基础的教育,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我所在学校的一名学生,我也积极参与了重庆红色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色教育的魅力和重要性。

下面是我对重庆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重庆红色教育让我对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和红岩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革命先辈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历史事件和英勇事迹。

他们以极大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重庆红色教育让我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红色教育课程,我了解了党的光辉历程,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和大胆探索。

我深深感受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党的优良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再次,重庆红色教育让我培养了优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红色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我明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红色教育活动中,我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优良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有助于我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好的贡献。

最后,重庆红色教育让我感受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力量。

红色教育让我深刻体会到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和吸引力。

在红色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中国梦,只有共产主义理想才是新时代最美好的追求。

这种理想和信念激励我坚定自己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重庆红色教育是我们新时代的重要课程和实践活动。

通过红色教育,我对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辉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优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力量。

重庆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重庆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四川广安、重庆红色之旅心得体会11月17日在公司党委的统一组织下,我们有幸来到了山城——重庆以及小平故里——四川广安开始了为期四天的红色之旅。

重庆、广安的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一路走来,无论是小平故居还是白公馆或者是渣滓洞,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镌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实地的参观使我有机会上了很深刻的一堂党课,让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伟人和烈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作为一名党员,在新时代的条件下虽然没有交战的烟火,但是同样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此次重庆、四川广安之行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思考。

18日上午8:30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小平故里——四川广安。

首先我们来到邓小平故居正门,穿过由中国各部门、各省市、各大企业捐建的园林来到邓小平铜像广场,广场占地26亩,三面环山,状如座椅。

邓小平铜像矗立在约5亩的草坪中间,铜像座北朝南,座落在这绿色幽静古木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既庄严肃穆,又亲切自然,给人以回家的感觉。

铜像有江泽民的题词,下面有“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

而且我们看这个铜像有点像泥塑像,其实不是泥塑,它主要是采用了一种藏潮若浊的手法,体现了“平民小平”这一丰富内涵。

随后,大家参观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陈列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

从我们右手边看上去,有三个青瓦坡形屋面,寓意了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不平凡的革命历程。

整个建筑是人字形排开,从斜坡到丰碑,再由丰碑到斜坡,寓意了小平同志从平凡走向伟大,再从伟大回归到平凡。

而且陈列馆在建筑选材上也非常考究,选用了柔韧的柚木和坚硬的花岗岩,一刚一柔的结合体现了小平同志刚柔并济的性格。

走进陈列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宽10米的浮雕《峰》。

邓小平铜像是一个铜浮雕,身后的高山、大海则是花岗岩浮雕。

它所体现的意境是小平理论的博大精深和邓小平胸怀的无限宽广,如高山的气势,如大海的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在6月29日和6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重庆红色教育行,先后参观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魂陈列馆、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革命纪念馆和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歌乐山烈士陵园是为纪念重庆市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残杀的300多名革命志士而修建的。

这些革命烈士,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生活,有的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而投身革命,有的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而弃暗投明;他们牺牲了家庭,牺牲了亲人,然后是牺牲了自己生命;他们在国民党的监狱里经受住了严刑拷打,任由监牢、镣铐、老虎凳以及皮鞭的拷打和折磨,仍然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支撑着自己,时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体现了共产党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崇高革命气节。

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进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渣滓洞监狱、白公馆,呈现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派萧杀的景象。

院落的四周是虎视眈眈的碉堡、暗哨、铁丝网,院中的牢房是黑暗、潮湿、阴冷,仅三米见方的小屋。

每个房间住十人左右,房中惟一通风的地方是那个巴掌大的窗户。

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看到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眼前浮现出革命志士宁愿把牢底坐穿的视死如归的音容笑貌。

进入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红岩村原名红岩嘴,位于沙坪坝区化龙桥红岩村13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

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等地点。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中,同志们被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油画、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件件见证历史的文物深深吸引,对当时工作在这里的共产党员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在参观完“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展”后,深深体会到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也深深感受到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所带来的巨大成功。

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建成于2008年5月。

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民主人士鲜英先生位于重庆市上清寺的私宅“特园”是民主人士栖身、中共与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董必武先生命名为民主之家,冯玉祥将军为特园题写了“民主之家”的匾额。

全国解放后,鲜英先生将特园捐给人民政府。

经中共中央统战部批准,重庆市委统战部搬迁了住在特园的居民并将其改建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进入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在序厅、八个民主党派分展厅、影视播放厅中,一件件民主党派先贤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珍贵文物和历史影像资料,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该馆不愧为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最具特色的参观点,它通过历史图片、文物实体、语录墙、民主党派主要创始人塑像、大型纪念雕像、多媒体查询系统,以及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等八个民主党派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彰显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宣传了各民主党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的贡献和成绩。

抗战时期,重庆的知名人士、社会贤达,常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在此频繁聚会,不少还寄宿此园。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领导及董必武等人,都是特园的常客。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回顾历史、缅怀先辈,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增强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

当前,中国已进入一个民族振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与各民主党派为着共同的历史使命进行着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

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秉承科教兴国理念,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