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规范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妇科检查是对女性生殖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的一项重要临床操作。
通过妇科检查,医生可以评估女性生殖器官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科检查的操作规程,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步骤、注意事项等。
一、检查前准备:1.1 病史询问:在进行妇科检查之前,医生应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育史、月经史、症状等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
1.2 患者隐私保护:妇科检查是一项私密的操作,医生应确保患者的隐私得到充分尊重。
在检查前,医生应与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提供私密的检查环境,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
1.3 检查设备准备:在进行妇科检查之前,医生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检查设备。
常用的妇科检查设备包括阴道镜、宫颈镜、子宫镜等。
确保这些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检查步骤:2.1 外阴检查:首先,医生会对患者的外阴进行检查。
医生会观察外阴的外形、皮肤状况和有无异常分泌物等。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阴道口和尿道口的位置和大小。
2.2 阴道检查: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阴道检查。
医生会戴上一次性手套,将手指涂抹少量润滑剂,并轻轻插入阴道。
通过触诊和视诊,医生可以检查阴道内壁的颜色、湿润度、有无异常分泌物等。
2.3 宫颈检查:宫颈检查是妇科检查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使用宫颈镜或宫颈扩张器等器械,观察宫颈的外形、颜色和表面状况。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宫颈涂片检查,以筛查宫颈癌等疾病。
三、注意事项:3.1 患者的合作:在进行妇科检查时,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
保持身体放松,配合医生的指导,有助于顺利完成检查。
3.2 检查过程中的疼痛:妇科检查有时会引起患者的疼痛或不适感。
医生应提醒患者在检查前服用止痛药或使用局部麻醉剂,以减轻疼痛。
3.3 术中感染预防:为避免术中感染的发生,医生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设备和操作区域的清洁。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1.妇科检查前准备a)预约:患者应提前预约妇科检查,避免等待时间过长。
b)个人卫生:患者需提前清洁外阴区域,尽量避免使用阴道洗液。
c)输尿:患者应及时排尿,以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d)告知:患者应了解妇科检查的目的和操作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2.妇科检查器械准备a)手套:医护人员需佩戴清洁的一次性手套。
b)器械:准备好镊子、宫颈镜、阴道镜等常用的妇科检查器械。
c)润滑剂:准备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妇科检查操作步骤a)体格检查:医护人员应先进行外阴和会阴区域的观察,检查外阴是否有异常的肿块、破损等。
b)宫颈检查:医护人员戴上检查手套,用器械轻轻地将外阴撑开,用镊子、宫颈镜等器械慢慢进入阴道,观察和检查宫颈的大小、形态、颜色等是否正常。
c)阴道检查:如需要进一步检查内阴道和子宫等器官,医护人员可使用阴道镜等器械进行检查,观察和检查阴道壁的颜色、湿润度、有无异常分泌物等。
d)必要时,医护人员可进行常规的妇科细胞学检查或送检实验室进一步鉴别细菌、病毒感染等。
4.妇科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患者安全:医护人员应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尽量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b)患者沟通: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虑和不安。
c)检查标本保存:如需要采集标本送检实验室,医护人员应妥善保存并正确标注样本信息。
d)检查结果告知: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建议。
5.妇科检查后的护理措施a)清洁卫生:检查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清洁外阴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b)患者指导: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指导,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性生活等。
总结:妇科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医护人员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提供专业的护理和建议。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妇科检查是对女性生殖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女性健康、预防疾病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妇科检查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检查前准备1. 确保检查室环境整洁、温暖,并保持充足的灯光。
2. 检查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获得患者的同意。
3. 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4. 准备必要的检查器械和消毒液,确保其完整性和无菌性。
三、检查步骤1. 患者体格检查a.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如异常阴道出血、下腹痛等。
b. 检查乳房:观察乳房外形、皮肤变化、乳头溢液等。
c. 观察外阴:检查外阴皮肤、阴毛、阴唇、阴蒂等。
d. 检查会阴:观察会阴皮肤、瘢痕、疤痕等。
e. 检查肛门:观察肛门外形、痔疮、肛裂等。
f. 检查腹部:触诊腹部,了解子宫大小、位置等。
2. 内阴检查a. 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膝,双脚平放于检查床上。
b. 消毒双手,戴上无菌手套。
c. 使用无菌润滑剂,检查者将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分开患者的外阴,观察阴道口和阴道壁的外观。
d. 检查者将食指插入阴道内,评估阴道壁的颜色、湿润程度、纹理等。
e. 检查者顺时针方向旋转食指,触摸宫颈,评估其大小、形状、质地等。
f. 检查者将食指向前推进,评估宫腔大小、有无异常物质等。
g. 检查者取出食指,观察阴道内是否有出血、分泌物等。
3. 宫颈涂片a. 检查者使用无菌棉签取样,先用灯光照亮宫颈口。
b. 检查者轻轻刮取宫颈口的表面细胞,避免过度刮取和出血。
c. 将取样的细胞涂抹在玻片上,使用染色剂染色,制作涂片。
d. 将涂片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胞学检查。
4. 子宫附件检查a. 检查者使用无菌手套,将左手平放于患者下腹部,右手握持检查器械。
b. 检查者通过腹壁进行双手联合检查,评估子宫大小、形状、位置等。
c. 检查者使用双手进行双侧附件检查,触摸卵巢、输卵管等。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妇科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评估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科检查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检查步骤、器械使用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妇科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女性的生殖系统健康,并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准备工作1. 确保医生和护士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妇科检查的操作规程,并熟悉所使用的器械。
2. 确保检查室的环境整洁、安静,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3. 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尊重,提供足够的解释和指导,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
三、检查步骤1. 患者的登记和询问- 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 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了解患者的病情。
- 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2.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 检查患者的外阴、阴道和子宫颈,观察有无异常变化,如肿块、溃疡等。
- 进行宫颈涂片检查,采集细胞样本以进行细菌和病毒的检测。
3. 内诊- 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腿弯曲并分开。
- 医生戴上手套,涂抹适量的润滑剂,轻轻插入阴道,检查子宫颈和阴道壁的状况。
- 使用宫颈扩张器,检查子宫颈和子宫腔的形态和大小。
- 如有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或子宫颈活检,以进一步评估病变的性质。
4.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 进行超声波检查,观察子宫和附件的结构和功能。
- 如有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乳腺摄影、盆腔MRI等。
四、器械使用1. 一次性器械的使用- 一次性手套:用于医生和护士的手部保护。
- 一次性润滑剂:用于减少不适感和摩擦。
- 一次性宫颈扩张器:用于扩张子宫颈以便于检查。
- 一次性细胞刷:用于采集宫颈涂片样本。
2. 清洁和消毒器械- 金属器械:如阴道镜、子宫取样器等,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无菌。
- 检查台、床单和其他表面: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无菌。
医院妇产科宫腔镜检查操作规范

医院妇产科宫腔镜检查操作规范
【适应证】
1.观察宫腔内及子宫内膜的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并可在直视下取活检。
2.对不孕症患者查找子宫性病因,如宫内畸形、宫腔粘连等。
3.观察宫内节育器位置,既可定位又可协助取出嵌顿的节育器。
4.直视下行宫腔内小手术,如切除息肉、粘膜下小肌瘤,铃离官腔粘连等。
5.原因不明的不孕。
6.子宫造影异常。
7.复发性流产。
【禁忌证】
1.妊娠。
2.有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炎症。
3.活动性子宫出血者或月经期。
4.近期子宫有穿孔或手术史者。
5.宫颈过于狭窄者或患宫颈癌者。
6.严重全身性疾病。
【方法】
1.取截石位,外阴、阴道、宫颈常规消毒,铺孔巾。
2.组织钳夹官颈前唇,探查宫腔深度、方向,以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比窥镜直径稍大。
3.插入子宫内窥镜,注入膨宫剂,如用5%葡萄糖液膨宫,先冲洗宫腔至液体清净,再调整液体流量达到所需压力。
4.子宫膨起后,可在窥视下诊断或操作。
先观察宫腔全貌,宫底,
宫腔前后壁,输卵管开口,在退出过程中观察宫颈内口和宫颈管。
将宫腔镜退出宫颈管。
【注意事项】
1. 动作要轻巧,防止出血、宫颈裂伤及穿孔。
2.注意无菌操作,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
3.注意栓塞症状,作好急救准备。
4.术后2周内,禁止性交。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妇科检查是对女性生殖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步骤。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妇科检查的流程和操作步骤,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妇科检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术语定义1. 妇科检查:通过观察、触诊、取样等手段对女性生殖系统进行评估和诊断的医学检查。
2. 医务人员:指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医生、护士等从事妇科检查工作的人员。
三、检查前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病历号等,以确保检查对象正确。
2. 与患者沟通: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简要的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等重要信息,并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3. 保护患者隐私: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私密的检查环境,并确保患者的隐私得到尊重和保护。
四、检查流程1. 体格检查:a. 外阴检查:医务人员应观察外阴的外观,包括阴毛、阴唇、阴蒂等,检查是否有异常病变或分泌物。
b. 阴道检查: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手套和润滑剂,通过触诊检查阴道的大小、形态、紧张度等,并观察阴道壁、宫颈等是否有异常。
c. 子宫检查:医务人员应通过腹部触诊或阴道触诊检查子宫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并观察子宫是否有异常。
d. 附件检查:医务人员应通过腹部触诊或阴道触诊检查附件的大小、形态、敏感度等,并观察附件是否有异常。
2. 取样检查:a. 阴道分泌物检查: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棉签或刮片取阴道分泌物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真菌检测等。
b. 宫颈细胞学检查(涂片):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刷子采集宫颈细胞样本,制作涂片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胞学检查。
c. 子宫内膜活检: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取样器或活检钳取子宫内膜组织样本,送往病理科进行组织学检查。
3. 其他检查:a. 腹部超声检查:医务人员可根据需要使用超声仪器对盆腔进行超声检查,以评估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b. 宫腔镜检查:医务人员可通过宫腔镜将显微摄像头插入子宫内腔,观察和评估子宫内膜、子宫腔等结构。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妇科检查是对女性繁殖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制定妇科检查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遵守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检查前准备1. 确保检查室环境整洁、肃静,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2. 检查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3.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个人信息,核对病历资料。
三、检查器械准备1. 检查台:应具备稳固的结构和舒适的床面,能够调节高低。
2. 妇科检查器械:包括阴道镜、宫颈镜、子宫取样器、宫颈刷子、生理盐水、灯源等。
3. 消毒设备:应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消毒柜、消毒液和消毒包。
四、检查操作步骤1. 让患者取下下身衣物,保持舒适姿式,并提供隐私。
2. 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手部清洁。
3. 使用阴道镜或者宫颈镜进行外阴、阴道和宫颈的观察。
注意观察外阴、阴道壁、宫颈颜色、形态和分泌物等。
4. 使用宫颈刷子采集宫颈表面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制作涂片用于细胞学检查。
5. 使用子宫取样器采集宫颈内膜组织,用于病理学检查。
6. 检查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器械放入消毒包中,进行消毒处理。
7. 移除手套,洗手消毒。
五、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感受。
2. 检查器械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3. 检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检查台和器械,并进行消毒处理。
4.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妇科检查技术和操作规程。
5. 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者不适感,应及时住手检查并与患者沟通。
六、数据统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本医院每年进行妇科检查约5000例,其中正常结果占80%,异常结果占20%。
异常结果中,宫颈炎占30%,宫颈糜烂占25%,宫颈癌前病变占20%,其他病变占25%。
七、结论制定妇科检查操作规程有助于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妇科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妇科检查,并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

妇科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妇科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科检查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检查器械、检查步骤等内容,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妇科检查。
二、准备工作1. 环境准备- 确保检查室的卫生和整洁。
-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确保充足的光线。
- 提供舒适的检查床和足够的隐私空间。
2. 仪器和器械准备- 预先准备好所需的妇科检查器械,如阴道扩张器、宫颈镜、宫颈刷等。
- 确保器械的清洁和消毒,遵循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规范。
3. 心理准备-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妇科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回答患者可能有的疑问和担忧。
-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确保她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三、妇科检查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 让患者脱去下身的衣物,提供一条专用的检查巾或纱布,以保护她们的隐私。
- 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通常是仰卧位,将双腿弯曲并分开。
2. 外阴检查- 使用手触检法检查外阴部,包括阴唇、阴道口等。
- 观察外阴部的颜色、肿胀、溃疡等异常情况。
3. 阴道检查- 戴上无菌手套,涂抹适量的润滑剂。
- 轻轻插入阴道扩张器,检查阴道壁的颜色、湿润程度等。
- 使用宫颈镜观察宫颈的形态、颜色、分泌物等。
4. 宫颈刮片检查- 使用宫颈刷轻轻刮取宫颈表面的细胞。
- 将刮取的细胞涂抹在玻片上,进行染色和显微镜检查。
- 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发现异常细胞的存在。
5. 子宫和附件检查- 使用双手按压下腹部,通过腹壁触诊检查子宫和附件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 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肿块或压痛等症状。
6. 结束检查- 告知患者妇科检查已经结束,并解释可能的检查结果。
- 清洁患者的外阴部,帮助她们穿好衣物。
- 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如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四、注意事项1.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她们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放松。
2. 严格遵循消毒规范,确保妇科检查器械的清洁和无菌。
3. 注意细致观察,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并与患者共享检查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超声检查指南
妇科超声检查途径有经腹壁、经阴道、经直肠及经会阴4种。
临床常用的途径为前2种。
对未婚女性经腹壁盆腔结构显示不清者需经直肠途径检查,外阴部或阴道下段病变可经会阴扫查。
对有些患者需经腹壁和经阴道途径相结合扫查。
一、检查适应征
月经异常、腹痛、腹部不适、盆腔包块、肿瘤手术后、常规体格检查及宫内节育器定位、卵泡监测等均为超声检查的适应征。
二、超声仪器
采用实时扫描超声仪,依据仪器条件可用高档黑白超声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扫查时宜选择合适的头频率,同时注意分辨力与穿透力的相互关系。
经腹壁检查可使用凸阵、线阵或相控阵探头,通常使用的探头频率为2.5~5.0MHz;经阴道扫查用经阴道探头,常用的频率为5~7MHz;经会阴扫查需用高频探头。
三、检查前患者准备
经腹部超声检查时,膀胱需适度充盈。
经阴道超声检查时,需排空膀胱。
经直肠超声检查需排空大便。
经会阴超声检查无需特殊准备。
四、检查顺序
(一)子宫
以子宫和阴道作为盆腔内其它器官或结构的定位标志。
阴道可作为子宫颈的定位标志,子宫颈可作为子宫下段的定位标志。
观察子宫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子宫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宫颈及阴道。
1.子宫的形状和位置
子宫正常呈倒置的梨形,其位置依据子宫体与子宫颈的关系而定。
前位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前成角,后位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后成角,水平位(中位)是子宫体与子宫颈间无明显夹角。
2.子宫的大小
子宫长径的测量应在子宫长轴切面上测量子宫底浆膜面至宫颈外口的距离。
子宫前后径(厚度)的测量应在长轴切面,测量垂直与长径的子宫前后壁间的最大距离(2个测量标尺分别置于前后壁浆膜面)。
子宫宽度的测量应在冠状面或横切面上测量子宫底最宽处两侧浆膜间的距离。
3.子宫内膜
观察并测量其厚度、回声及位置。
观察宫腔内有无节育器及有无占位性病变。
4.子宫肌层
观察前后壁厚度、回声、有无肿块。
如发现肿块应描述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内部回声。
若用彩超检查还应观察肿块内血液供应状态。
5.宫颈及阴道
观察其形状、回声及有无肿块。
(二)附件(卵巢和输卵管)
评价附件时,首先应确定卵巢的位置,可将卵巢做为附件结构的主要位置参照。
无盆腔手术史的正常女性,卵巢通常位于髂内血管前方,子宫体侧面。
髂内血管通常作为辨别卵巢的标志。
观察卵巢时,应注意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子宫的位置关系。
1.卵巢
育龄妇女卵巢成卵圆形,其内有大小不等的卵泡是其标志。
应观察卵泡的大小、数量及位置。
(1)卵巢大小在最大长轴切面上测量长径,与长径相垂直的切面测量前后径。
而后将探头旋转90度,在卵巢最大横切面上测量宽度。
卵巢体积=0.5X 长X宽X高。
发现附件区包块时,应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类型(实性,囊性或混合性)及其与卵巢和子宫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观察包块的血液供应状态。
(2)卵巢肿物的定义卵巢肿物是指肿物是卵巢的一部分并可排除生理性(功能性)囊肿。
①单房囊性肿物肿物内无分隔、无实性部分或实性突起;②单房囊实性肿物单房囊性肿物内有可测量到的实性成分或至少一个乳头样突起;③多房囊性肿物至少有一个分隔,但无实性部分或突起;④多房囊实性肿物多房囊肿内有可测量到的实性成分或至少一个乳头样突起;⑤实性肿物在二维切面上肿物内实性部分≥80%。
实性肿物内也可有乳头样突起突向实性肿物中的小囊内。
(3)肿物内分隔①完全分隔分隔从肿物一侧囊壁跨过囊腔至另一侧囊壁;②不全分隔有的切面可见薄的条状组织从肿物一侧囊壁跨过囊腔至另一
侧囊壁,但在某些切面上隔不连续。
(4)实性部分为有回声的组织成分。
(5)实性乳头状突起囊性肿物内起自囊壁并向囊腔内突出,高度≥3mm 的实性部分。
对实性乳头样突起也应观察表面是否光滑。
(6)囊壁光滑与否囊内壁上有乳头样突起时定义为内壁不光滑。
肿物形态规则与否:实性肿物应观察轮廓规则与否。
当囊性肿物壁不规则或实性肿物外表面有实性突起时为形态不规则。
(7)囊性肿物内部回声可分为无回声;低回声;类似羊水样回声;磨沙玻璃样回声:见于有均匀分散回声的囊内容物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出血性囊肿的内容物内部有线样回声,有纤维条索,可描述为蛛网样、果冻样或星点样回声。
在多胚层畸胎瘤也可描述为混合性回声。
(8)卵巢肿物的测量当卵巢内单房囊性肿物周围包绕有卵巢组织和一些卵泡时,卵巢的测量应包括卵巢组织和囊肿,而单房囊性肿物为病灶,并单独测量其大小。
对病灶应在相互垂直的切面上测量3个最大径。
①分隔的测量在声速与分隔相垂直的切面上测量分隔最厚处;②乳头的测量在2个相互垂直的切面上测量高和宽。
有多个乳头时测量最大者;③囊实性肿物内有多个实性成分时,测量最大的实性部分,在相互垂直的切面上测量长、宽、高。
(9)肿物彩色血流显像评价参数应用彩超检查整个肿物,重点观察隔上、囊壁或肿物实性部分。
血流供应的半定量可采用评分法,1分:肿物内无血流信号;2分:只是很少量血流信号;3分:中等量血流信号被探到;4 分:肿物内有明显丰富血流信号。
探及到血流信号时应测量RI 和PI。
2.输卵管
正常输卵管通常难以辨认。
在输卵管发生病变,尤其是输卵管扩张时,才能被观察到。
发现输卵管异常时应观察其活动度,有无僵硬感,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有包块时应测量包块大小,观察包块形态是否规则及其内部回声。
(三)子宫直肠陷凹
应注意观察有无积液或肿块。
若发现肿块,应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类型(囊性、实性、混合性)及其与子宫和卵巢的关系。
五、报告书写
应按检查顺序将所观察内容和测量数据记录在报告中。
对所要求观察的内容不能获得满意图像者应描述致使观察不满意的原因,如患者腹壁过厚等。
经腹壁扫查图像不满意时,应建议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
对所见阳性部分应重点描述,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超声提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