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及其处理
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

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体育运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常见的损伤包括扭伤、拉伤、骨折等。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了解常见损伤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扭伤的急救及预防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通常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当发生扭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2. 冰敷:在受伤部位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将冰袋或冷敷物放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
3.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或压迫带包扎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稳定关节。
4. 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
为预防扭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扭伤的风险。
2. 穿合适的运动鞋:选择合适的运动鞋,确保鞋子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减少扭伤的可能性。
3. 增加肌肉力量:通过定期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可以减少扭伤的发生。
二、拉伤的急救及预防拉伤是肌肉或肌腱过度拉伸或撕裂引起的损伤,常见于跑步、篮球等运动。
当发生拉伤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并避免使用受伤部位,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2. 冰敷:在受伤部位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
3.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提供支撑。
为预防拉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减少拉伤的风险。
2. 慢慢增加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剧烈运动,以减少肌肉过度拉伸的可能性。
3. 注意休息和恢复: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避免过度疲劳引起拉伤。
三、骨折的急救及预防骨折是体育运动中较严重的损伤,通常发生于高风险的运动项目中。
运动损伤的处理ppt课件

关节扭伤
总结词
关节扭伤通常是由于过度扭曲或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 伤。
详细描述
关节扭伤的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和活动受限。处理关节扭伤的方法 包括休息、冷敷、压迫和抬高等,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轻度扭伤可以在几天内 自行恢复,但重度扭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骨折
总结词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非处 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和消炎。
压迫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或护具对受伤部位 进行包扎,以减少出血和肿胀。
抬高受伤部位 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少肿胀和 疼痛。
康复训练
1 疼痛缓解后的活动
在疼痛缓解后,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练 ,以促进康复。
2 力量训练
针对受伤部位进行渐进性的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和稳定性。
止血带止血
在伤口近心端绑上止血带, 然后迅速送往医院,由医 生进一步处理。
指压止血
用手指压迫伤口两侧的动 脉,可暂时控制出血。
心肺复苏术(CPR)
C(Compression)胸外按压
01
在胸部中央,即胸骨下半部快速按压30次,每次按压深度5-6厘
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P(Pump)人工呼吸
发生原因
技术动作不正确
不正确的技术动作或姿势可能导 致肌肉和关节承受过多的压力, 从而引发损伤。
场地器材问题
不良的场地条件或器材问题也可 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01
准备不足
缺乏必要的热身和拉伸运动,导 致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不足,容 易发生损伤。
02
03
04
运动负荷过大
过度训练或超负荷运动可能导致 肌肉和关节疲劳,增加损伤的风 险。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一、前言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
但是,运动也可能带来损伤和伤害。
当我们在运动过程中受伤时,及时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可以减轻疼痛和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二、分类介绍运动损伤可分为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等硬组织损伤。
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滑囊等,而骨折则是指骨头的断裂或者碎裂。
在应急处理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损伤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三、软组织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1. 拉伤或扭伤拉伤或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以下措施:(1)冰敷: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上,每次15-20分钟。
(2)加压:用弹性绷带或压迫带包扎受伤部位,保持适当的紧度。
(3)抬高: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2.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通常发生在腿部、手臂或者腰部。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以下措施:(1)冰敷: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上,每次15-20分钟。
(2)按摩:用手指轻轻按摩受伤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3)保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重复使用受伤的肌肉。
3. 滑囊炎滑囊是一种被液体填充的囊袋,它可以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
当滑囊发生炎症时,会导致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冰敷: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上,每次15-20分钟。
(2)加压:用弹性绷带或压迫带包扎受伤部位,保持适当的紧度。
(3)保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重复使用受伤的关节。
四、骨折的应急处理方法1. 普通骨折普通骨折是指骨头的断裂或者碎裂。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固定:用夹板、棉垫等物品固定受伤部位,以防止进一步移动。
(2)冰敷: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受伤部位上,每次15-20分钟。
(3)就医:尽快就医,进行X光检查和治疗。
2.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指骨头断裂后露出皮肤表面。
【全文】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
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 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 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 答案:C
运动损伤的原因
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准备运动不足
不良的心理状态 不良的气候变化
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 弱
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 动规定
常见的运动损伤
擦鼻扭挫脑脱骨
伤出伤伤震臼折
血
荡
擦伤
皮肤表面受到摩擦后的损伤 处理: 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
或 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
[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条件。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及应急处理

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包括扭伤、肌肉拉伤、挫伤、骨折等。
以下是应急处理的建议:
扭伤:立即停止运动,以保护受伤部位。
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休息并抬高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肌肉拉伤: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使用弹性绷带或肌肉贴固定受伤部位,并休息一段时间。
挫伤:立即停止运动,以保护受伤部位。
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休息并抬高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骨折:立即停止运动,以保护受伤部位。
用冰敷或冷敷袋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用固定器或夹板固定受伤部位,并就医治疗。
总之,如果受伤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田径课堂教学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田径课堂教学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田径运动有很高的技术性和运动强度,常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对于田径课堂的教学来说,了解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分析与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田径运动损伤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跑步时常见的损伤:
- 跑步时大腿内侧疼痛:这可能是股内侧肌群拉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适当进行冷敷和按摩缓解肌肉疼痛。
- 外侧膝疼痛:这可能是跳跃过程中外侧半月板损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
- 足底疼痛:这可能是跑步时踝关节或跖骨骨骼受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注意适当的热敷和保护脚部。
4. 投掷项目常见的损伤:
- 肩关节疼痛:这可能是由于过度使用或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肩袖损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
- 腰背疼痛:这可能是由于发力时腰部肌肉过于用力引起的,处理方法是休息并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理疗。
田径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多与肌肉、骨骼和关节有关,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冷敷、按摩、物理治疗以及合理的康复训练。
对于教学来说,教练应该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损伤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损伤给予学生相应的处理和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

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一、引言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运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损伤。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以及预防措施,对于保障运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
二、常见运动损伤及其急救方法1. 扭伤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急救方法如下:- 首先,立即停止运动并保持休息,避免进一步加重伤势。
- 使用冰敷或冷敷物,将其放在受伤部位上,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3-4次。
- 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 抬高受伤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
2. 拉伤拉伤是肌肉或肌腱过度拉伸或撕裂引起的损伤。
急救方法如下:- 立即停止运动并保持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 使用冰敷或冷敷物,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3-4次。
- 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稳定伤势。
- 在休息期间,适度按摩和热敷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肌肉纤维撕裂引起的损伤。
急救方法如下:- 停止运动并保持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 使用冰敷或冷敷物,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3-4次。
- 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稳定伤势。
- 在休息期间,适度按摩和热敷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4. 骨折骨折是骨头断裂或折断的损伤。
急救方法如下:- 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 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稳定,避免移动。
- 使用冷敷物冷敷受伤部位,每次冰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3-4次。
- 将受伤部位固定,可以使用夹板或绷带,以减少移动和减轻疼痛。
- 尽快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1. 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非常重要。
热身运动可以帮助肌肉和关节适应运动强度,并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2.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不要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应该逐渐增加。
运动受伤急救处理

运动受伤急救处理标题:运动受伤急救处理引言概述:在进行体育运动或健身锻炼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受伤情况。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有效减轻伤害并加快康复速度。
本文将介绍运动受伤的常见类型及相应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扭伤和拉伤1.1 扭伤:扭伤是指关节或肌肉因过度拉伸或扭曲而导致的损伤。
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1.2 拉伤:拉伤是指肌肉或肌腱因受到过度拉伸而导致的损伤。
常见于腿部、臀部等部位。
1.3 急救处理:立即停止运动,冰敷受伤部位,使用绷带固定,并提高受伤部位。
二、骨折和骨裂2.1 骨折:骨折是指骨头或骨骼的完全或部分断裂。
常见于手臂、腿部等部位。
2.2 骨裂:骨裂是指骨头或骨骼的部分裂开。
常见于手指、脚趾等部位。
2.3 急救处理:保持患者安静,不移动受伤部位,用绷带固定,及时送医院进行X光检查。
三、烫伤和擦伤3.1 烫伤:烫伤是指皮肤因接触热物而导致的损伤。
常见于热水、火焰等。
3.2 擦伤:擦伤是指皮肤表面被磨擦而导致的损伤。
常见于跌倒、摩擦等。
3.3 急救处理: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涂抹烫伤膏或消炎药膏,保持伤口清洁并避免感染。
四、头部受伤和晕厥4.1 头部受伤:头部受伤可能导致头部出血、头晕等症状。
常见于碰撞、摔倒等。
4.2 晕厥:晕厥是指因缺氧或其他原因导致暂时性意识丧失。
常见于运动过度、体力透支等。
4.3 急救处理:保持患者平躺,头部稍微抬高,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及时送医院进行检查。
五、心脏骤停和窒息5.1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流向身体各部位。
常见于运动过度、心脏疾病等。
5.2 窒息:窒息是指呼吸道被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停止。
常见于误吞异物、呼吸道感染等。
5.3 急救处理:进行心肺复苏术,保持呼吸通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或CPR操作,如有窒息情况需进行急救措施。
结论:在运动过程中,受伤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掌握运动受伤急救知识,对于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损伤及其预防★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和处理方法;2、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教学要点1、运动损伤的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
3、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1、运动损伤的原因(1)思想上不重视。
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学生及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
“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温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没做好的表现在:准备活动不充分,专项准备活动量与强度不够。
(3) 技术错误。
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例如肘关节外展“撇”手榴弹、倒地时直臂撑地等动作,容易造成上肢肘关节、腕部的损伤。
(4)组织方法不当。
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5)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
例如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等,容易造成损伤。
(6)场地设备的缺点。
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
(7)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
体育道德败坏,故意用小动作和粗野动作伤人。
另外,气温过高过低、潮湿高温、光线过强或过弱,均易发生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的预防(1)加强安全教育,使师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
(3)合理组织教学、训练和比赛,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人人注意安全、关心安全的意识。
(5)提高身体、技术训练水平,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
(6)加强医务监督,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体育活动中区别对待。
(二)运动损伤的处理1、擦伤表皮组织受到损伤叫擦伤。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较轻的损伤,约占运动损伤的16%。
(1)原因:由于皮肤受到急剧摩擦所致。
(2)处理:伤后最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敷以凡士林油纱布,并加以包扎。
如无感染,两周后即可痊愈。
较小的擦伤,可涂上外用药,不需包扎。
2、挫伤由钝性外力作用于身体的某部而引起闭合性损伤。
轻者仅伤皮肤、皮下组织,重者伤及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甚至内脏器官(肝、脾、脑)。
(1)原因:运动中互相冲撞、被踢打或身体某部分撞在器械上,都易发生挫伤。
挫伤常发生在大腿与小腿前部,此外,头、胸、腹部的挫伤也少见。
(2)征象:单纯性挫伤仅在伤部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皮肤变得青紫。
如有合并内脏器官损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或某些特殊体征。
头部挫伤合并脑震荡、胸腹部挫伤合并内脏器官损伤时,可有休克症状。
(3)处理:单纯性挫伤可将患肢抬高,采用冷敷法,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肿胀。
每次20分钟,24小时内部应用冷敷法。
此时如伴有严重休克的挫伤,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挫伤24小时后,方可采用热疗或按摩,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
热敷时水温在60T左右,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当肿胀基本消除,可拆除固定,肢体开始活动,可做些阻力练习和非碰撞性运动,然后逐渐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
(4)预防:参加体育活动时尽量加强自我保护,穿戴必要的保护装置,禁止使用粗暴动作,防止出现严重错误动作;运动场地空间要适当。
3、肌肉损伤在内外力的作用下,使肌肉过度缩短或拉长所引起的肌肉损伤,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各种损伤25%。
(1)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状况不佳(如疲劳等);动作不正确,场地不良等。
在肌肉突然猛烈地收缩,超过了他的负担能力,或突然被动地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时,在断裂间可触知一凹陷横沟,重者当时就出现肿胀和淤斑。
不能独立站立和进行肢体活动。
(2)处理:轻微的肌肉拉伤,在伤后24小时之内,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服用止痛药。
24小时以后,可以改为热敷,可做远端关节的医疗体操及患肢的功能康复活动。
对肌肉完全撕裂伤员的处理,除按上述方法处理外,应将患肢抬高并固定,局部可缠上绷带加压。
4.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腕关节)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使关节突然发生超出生理范围的活动时,引起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等组织产生撕裂、断裂或移位等,以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色紫青为主要表现的损伤性疾病。
(1)原因: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持重时姿势不当,或不慎跌仆、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成(2)象征:主症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
兼见皮色发红,多为皮肉受伤,青色多为筋伤,紫色多为瘀血留滞;新伤疼痛肿胀,活动不利者,为气血阻滞;若陈伤每遇天气变化而反复发作者,为寒湿侵袭,瘀血阻络。
此外,更宜根据扭伤部位的经络所在,辨清扭伤属于何经。
如急性腰扭伤,脊椎正中扭伤为伤在督脉,一侧或两侧腰部扭伤为伤在足太阳经。
(3)处理:具体实施:一、急性期首先要区分伤势轻重。
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
如果自己活动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踝扭伤后48小时内,应用冰敷抬高压迫予以警急处理。
病患可先用弹性绷带或充气式固定器加以压迫防止进一步肿胀,同时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血回流以防肿胀。
此时更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将冰块包上毛巾或者在夏季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
冰敷目的在防止内出血持续。
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登山活动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需避免冻伤。
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
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
血遇热而活,遇寒则凝,所以在受伤早期宜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肿;在出血停止以后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
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
二、亚急性期此期可开始接受物理治疗,主要为超音波与经皮电刺激治疗,患者居家患部可泡热水,在水中不痛范围内轻轻活动5分钟,随后泡冷水于水中静止一分钟,如此反复冷热交替,唯结束时也是泡热水。
平时走路最好穿上护踝。
这时可以进行一些药物治疗。
伤处可贴膏药或者敷消肿散(芙蓉叶30克、赤小豆10克、芒硝粉3克,研成细末,加蜜或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2-3天换1次)同时还可内服跌打丸。
在敷药前可按摩伤处,用双手拇指轻轻揉动,揉动方向是从下至上,这样既能止痛又能消肿。
三、慢性期可开始小步慢跑,或者活动扭伤部位。
最好穿护踝或贴扎再跑,更可练习跑八字,但对踝关节扭伤来说还不能跳。
一般而言跳上去没事,下来时很容易再扭到。
即使治疗得当,最好也要等六周再渐渐恢复原来运动量。
在此之前锻练小腿足外翻肌肉,是确保不再扭到的关键受伤后不管程度如何,首先进行RICE处置。
R=休息(Rest)立即停止运动,对损伤作出判断.I=冷却(Ice)冰袋敷,25分钟以上冷水泡(湿毛巾敷)可减轻疼痛。
因冷刺激超过创伤带来的刺激,也可阻止局部供血,减少组织出血.C=加压(Compression)用绷带从受伤远端包扎,一层一半重叠,应使肤色正常,减少出血肿胀.E=抬高(Elevation)将伤肢提举到高于心脏部位,加快淋巴系统回流,抵消淤血与肿胀.(5)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处理:脑震荡可根据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而诊断,由于脑损伤较轻,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例如头痛者给予镇痛剂,呕吐明显而不能进食者给予输液,而且伤后早期宜安静休息,少思考问题和阅读报章,并注意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经治疗数日或数周后,本病大多能治愈。
由于本病可与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伤后最好留院观察和治疗一段时间(5天左右),一旦发现颅内血肿即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于回家的病人,亲人亲友应在1—2天内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注意头痛、呕吐和躁动不安等症状,如病情恶化应立即到医院进行CT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由于头部外伤脑组织受到损害,最初出现意识丧失,恢复后多有健忘、逆行性健忘、科尔撒科夫综合征、神经衰弱状态、性格变化等症状。
对这种非肉眼所能见的脑组织变化称为脑震荡。
部分脑组织受破坏者称为脑挫伤。
脑震荡可能是脑组织全部功能障碍所致的特有症状。
发病机理可以考虑是由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和延髓的障碍。
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
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
脑震荡是最轻的颅脑损伤,一般经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多可自愈。
但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是否合并较严重的脑挫裂伤和颅骨血肿等。
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特别要注意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必要时应作进一步检查,如腰脊穿刺、颅骨X光片、超声及CT等,以便即时作出诊断和相应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者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不动,在请医生纠正(7)出血发生碰撞、摔到、激烈运动时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导致。
应不紧张,轻轻坐下,头稍后仰,用手指捏住鼻翼,暂时用口呼吸,压迫鼻腔中部血管止血。
如流血过多,可用冷湿毛巾敷在前额或颈后部。
也可双足浸入湿热水中,仍不止血,去医院检查。
(8)运动中腹痛课中运动时发生腹痛,应降低跑速,加深呼吸以调整呼吸与运动的节奏,并按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来减轻疼痛。
如不减轻,反而加重,则立即停止运动,进一步进行诊断处理。
(9)骨折剧烈运动或动作不规范,会发生骨折。
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不动姿势,并询问是否听到响声,且疼痛难忍。
明显症状有肿胀,局部疼痛,伤肢畸形,功能障碍,有压痛感。
严重者出现休克。
急救处理主要是抗休克,临时固定和搬运。
休克后刺激十宣穴(10指尖端,距爪甲约1分处)。
临时固定要轻而稳,可用夹板,木棍,树枝代替,固定在伤肢侧面,两端跨过伤侧左右关节,使之固定不动,并用棉花等物充垫,打好结。
最后做好搬运工作。
(10)中暑在高温或高温环境中如烈日直接照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体内热量过多不散出,易发生中暑。
起病急,口干,恶心,头晕眼花等。
应立即休息脱离热环境。
仰卧,头部垫高,解开衣扣,额头冷敷,也可用白酒擦拭四肢,待神志清楚后,喝一些清凉饮料或防暑药物。
(11)溺水游泳中,可能出现淹溺事故,须立即就地抢救。
想尽可能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拖带上岸,检查口鼻有无异物,去除,使呼吸道畅通,并让其趴在救者的大腿上倒水,解开胸腹部衣服进行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