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作业本必修二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4分)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3.(4分)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4分)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5、6题.5.(4分)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4分)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如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7.(4分)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8.(4分)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如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湿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4分)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
201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部分重绘版

★考试结束前2014年7月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 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答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3年3月,成为国首个提出设立“黑暗天空保护区”的城市,暗夜星空,已成为一种需要精心保护的珍贵自然资源。
据此完成第1题。
1.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属于()A. 卫星B. 彗星C.行星D. 恒星2.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湿地能够()A. 提供水资源B. 调蓄洪水C. 调节气候D. 净化污染物3.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A. 塔里木盆地B. 高原C. 长江三角洲D. 黄土高原4.省夏季的气候特征是()A. 炎热干燥B. 高温多雨C. 温和多雨D. 低温少雨5.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 人口空间集聚B. 社会经济发展C. 用地性质变化D. 国家政策推动6. 下列地理特征,符合我国北方地区的是()A. 地形以盆地为主B. 土壤以红壤为主C.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7.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首要条件是()A. 水能资源丰富B. 铁路交通便利C. 信息交流通畅D. 地理环境优美8. 副热带海区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是()A. 两侧均为寒流B. 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C. 两侧均为暖流D. 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省于2014年1月17日起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据此完成9、10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新课标II)及解析

2014年(课标卷Ⅱ)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3~5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4.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3,完成8~9题。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0~11题。
地理必修二答案

的生活质量$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容量有区别" 但两者也有 对应的关系$中国西部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 也小$相反"我国东部人口容量大" 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 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我国的人口 合理容量是2亿"从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 无论是东部还是 西部"实际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 . /年以后曲线的倾斜度最大" 说明人口 增长速度最快#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生产力水平 的高低$
. " 0 1 " 0解析! 由表中四国人口数据可知" 丁国人口出
生率低% 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低"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 高$乙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高" 表现为 人口快速增长的传统模式"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环境和资源 压力加大$
2 " + 3 " + 解析!从图中能看出 ! 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由于
人口增长快"新增人口较多"必然会导致对环境和土地资源 的压力增大#!至"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但还是正 值"人口总数仍然增加"到" 时自然增长率为零" 该国人口 达最多"之后出现负增长而逐渐减少# "#$ 阶段人口呈负 增长"其中#时负增长率最大" 老年人口减少较多# $ 时人 口达最小"但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人口死亡率"我国目前已属于 ( 低)低)低 * 型人口增长增
! $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箭头的指向关系$ 0 是指影响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所以是指科学技术 + 是指除 0%+ 与经济水平外的因素" 所以是指教育与消费
2014年高考浙江地理高清重绘解析版

2014年高考浙江卷地理部分Ⅰ卷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1.D [解析]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有效改善丙地区大运河的航运条件,也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但无法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图中丁处海拔高,丙至丁段无法自流引水。
故D 项正确。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2.A [解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流经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比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紧张而建,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水之后,下游河段的水量减少,泥沙在河道沉积增加,入海泥沙量会减少;甲地咸水入侵可能会加剧;海洋潮汐是受地月引力形成的,调水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故A 项正确。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
°°第3、4题图°°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C[解析] 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铁路修建成本高,加上线路固定,铁路运输方式并不灵活,故C项正确。
2014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

2014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4分)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3、(4分)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4分)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5、6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 1.052.57 1.00 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 1.07黑龙江0.9356.90 1.000.29浙江 1.6563.200.83 2.565、(4分)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4分)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如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7、(4分)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8、(4分)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如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湿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4分)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浙江)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地理湖南常德市七中罗瑾整理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答案】1、D2、A【解析】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根据图中海拔高低可见,选D2、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烟碱化问题严重。
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选A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学科网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学科网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答案】3、C 4、B【解析】3.考查铁路运输的特点:铁路运量大,适宜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修建成本高,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是公路运输的特点,所以选择C。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
试卷共6页,有两大题、38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用铅笔将答卷Ⅰ上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内涂黑。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如下图所示)。
具体范围为以下六点连线与我领海线之间空域范围:33º11´N、121º47´E,33º11´N、125º00´E,31º00´N、128º20´E,25º38´N、125º00´E,24º45´N、123º00´E,26º44´N、120º58´E。
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均属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
读图完成1、2题。
1.11月23日,下列四点地方是最早的是A.33º11´N、121º47´EB.31º00´N、128º20´EC.25º38´N、125º00´ED.26º44´N、120º58´E2.下列节气,我国钓鱼岛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3.太阳风出现于太阳外部结构中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辐射区4.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我国目前处于A.木柴时代B.煤炭时代C.石油时代D.核能时代5.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交通优势是A.公路畅通B.空运便捷C.水运发达D.管道密布6.浙江省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A.水稻种植业B.地中海式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7.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具备的优势是A.人才储备充足B.交通运输便利C.基础设施完善D.自然资源丰富8.台湾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013年10月,台风“菲特”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