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走近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鲁迅的作品,我们设计了一套群文阅读教学方案。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鲁迅文学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是:1. 了解鲁迅的背景和文学成就,认识他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2. 阅读并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3. 掌握鲁迅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和主题;4. 培养学生对鲁迅文学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选择以下两篇鲁迅的代表作进行讲解:1. 《狂人日记》: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了解狂人的形象和他对社会现象的忧虑与不满。

鼓励学生从小说中探索人性的弱点,思考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小说中传达的思想。

2. 《阿Q正传》:通过介绍小说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通过分析阿Q的形象和一系列的“戴高帽子”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人的尊严和自尊心在社会中的作用。

三、教学步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鲁迅的作品,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引用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阅读分析:让学生独立阅读鲁迅作品的选段,通过导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情节设计等要素。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读的作品展开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理论和逻辑分析。

4. 合作创作: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见解,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创作。

他们可以写一篇文章,讨论作品中的某个主题,或者编写一个小剧本,重演作品中的某个情节。

5. 整体展示: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读文章、表演、演讲等形式,展示他们在阅读和理解鲁迅作品方面的收获和观点。

走近鲁迅优秀教案

走近鲁迅优秀教案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本组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作品,其余两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二、学生情况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三、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 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1.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

2.整合、联结、建构的策略。

学习方法:1.以默读、速读、浏览的方式接触文本。

2.小组学习、整合阅读的策略。

六、教学安排群文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有的人》。

七、教学过程1、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的一首诗里的诗句,读了这节诗,诗里的活与死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你觉得我们的鲁迅先生应该是那种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再次来学习这组文章(出示课题),走近鲁迅,从这组文章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去看看他怎样的活在人民心里。

大家齐读课题,师板书:走近鲁迅2、学习《少年闰土》通过人物识鲁迅:(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稀奇的事,是哪四件呢?(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事件)其中哪件事让我最难忘呢?引导学生读第一段师:天空是(),明月是(),西瓜地是()多美的画面呀!其那个少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呀?(引导学生说出闰土的特点,课件出示)师:机智聪明,见多识广健康可爱的少年闰土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但是他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现在默读《故乡》选段,去看看中年闰土的样子吧(出示课件对比图,分析原因)师:闰土的变化鲁迅先生是痛心的,更是痛恨的,他痛得是闰土的悲惨和苦难,他恨的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在痛与恨之间,他更希望看到那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正如他所说(出示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标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语句,特别是《好的故事》当中。
速阅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读准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做好基础的积累巩固,理清文章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不理解语句,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扫除文字障碍
初读课文,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好的故事》中有些地方的表达与现在不同,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费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初步了解鲁迅先生。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认识
鲁迅
提到鲁迅,同学们可能都不是那么的耳熟能详。鲁迅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而学生对鲁迅却知之甚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一个孩子和家人的视角,写了伟大作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写出了与作家们笔下不一样的鲁迅。他幽默风趣,他和蔼可亲,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丰满的鲁迅的形象。
《有的人》是臧克家同志的一首优秀的短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新中国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的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深切地追忆了鲁迅为人民奋斗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了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藏克家的这首短诗,虽然只有七小节,思想容量却很大,但是以质朴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
四、
评价鲁迅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鲁迅由最初的不了到现在的有了初步的、大致的了解。那么同学们就来谈一下自己心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

《走进鲁迅》教案

《走进鲁迅》教案

留在心目中的印象——《走进鲁迅》课外阅读成果汇报教案增城市实验小学黄洁静一、课前三分钟1、全班分享读过的有关鲁迅作品、书籍谈话引入: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谁的写照?(鲁迅)2、揭题:走进鲁迅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鲁迅,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读书卡,把你这段时间阅读有关鲁迅的书籍文章和你喜欢的阅读成果与同伴交流。

二、交流分享1、小组内交流2、阅读成果分享(1)小组1:汇报有关鲁迅的小故事(奇闻轶事)并谈感受点评补充(2)小组2:汇报收集有关鲁迅的诗句、名句点评补充小结:从名句分享中,我们了解到名句有激励和告诫的作用。

老师建议大家从中取一句作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上进。

(3)小组3:汇报留在我心目中的鲁迅点评补充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故事交流与谈心目中的鲁迅,我们已经从不同侧面与层面上认识了鲁迅,同学们对鲁迅的个性特点以及人格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知道他是一个大文豪,他善于用他的文笔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当时国民的劣根性,那么能具体谈谈对于他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吗?(4)作品、人物分析3、现在让你用一句话赞美歌颂鲁迅,你怎么说?4、小结:鲁迅的小说以其不同凡响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去阅读,去分析,去欣赏。

阅读鲁迅小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以及他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

阅读鲁迅的文章让人感到震撼。

不过正如鲁迅所说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其实像鲁迅这样的名人还有很多,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名人以及他的作品。

三、拓展:介绍其他名人及其作品四:作业:阅读课外书籍希望大家课后找找一些名人作品看一看:如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老师也有一些书籍推荐给大家:国内:周作人:《秉烛谈》《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周建人:《生物学》、《科学杂谈》、《花鸟鱼虫及其他》、《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鲁迅回忆录》、《鲁迅故家的败落》胡适:《胡适自传》《胡适日记》矛盾:《子夜》、《林家铺子》闻一多:《最后一场讲演》老舍: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巴金:中篇小说:《灭亡》《新生》短篇小说集:《复仇》“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国外: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雨果:《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暴风雨》、《哈姆雷特》。

走进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鲁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和文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群文阅读?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并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学生能够:1. 理解鲁迅作品的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鲁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观点;3. 培养对鲁迅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在教学开始前,准备以下材料:1. 鲁迅的代表作品集,如《朝花夕拾》、《呐喊》等;2. 鲁迅的相关传记资料和研究成果;3. 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以便展示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名人报告、图片展示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入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文本阅读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例如《狂人日记》,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和感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组织小组展示,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同时,教师也要发表个人看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迅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4. 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

学生可以选择制作海报、PPT或写小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5. 示范写作教师以《故乡》为例,进行写作示范。

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主题、情感表达等要素,并引导学生撰写自己的作文。

6. 作品欣赏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鲁迅的作品。

通过朗诵、背诵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7.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作品分析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给予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延伸为了提升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批评能力,可以延伸以下教学活动:1. 鲁迅作品创作研究: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鲁迅的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例如自己的观后感、续写或改编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核心素养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八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以及高尚人格,学习通过记叙事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课文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②语言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③思维能力: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

④审美创造: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走近鲁迅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听老师说一段肖像描写,猜猜他是谁?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从这段肖像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生回答)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走近他的作品,走近他笔下的人物。

板书:走近鲁迅(齐读)二、回顾课文1 •在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清大家把课文翻开,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从这一单元中你对鲁迅有那些了解?(生翻书,回顾、举手汇报)2. 全班交流:(1) 生评、补充、鲁迅名字的由来(2) 作品(3) 别人的评价三、课外阅读汇报1. 鲁迅的作品很多,他的小说:语言精粹,凝炼而又含蓄,主人公大多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他的散文在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籍着深邃的思想;他的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尖锐泼辣,大家以后读初中、高中、大学时会更多的学习到这类作品。

2. 课前老师曾布置大家专门读读鲁迅的小说,那么你能说说你读过鲁迅的那篇小说,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深刻?(生汇报)3. 作为一代宗师鲁迅先生他笔下的人物特点突出,性格鲜明,这与他对人物进行细致的肖像描写是分不开的,在读鲁迅小说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把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的句段画下来,现在请大家按照小黑板中的要求再读原文:出示阅读要求: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肖像描写的语段, 想一想,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几个特点来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自读,练习说一说)(指生读)4. 全班交流,谁来读你画的肖像描写的句子,说说体会?(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点拨)(1)孔乙己:穿长衫而站着喝酒,身材高大而不能自食其力,年龄很大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

这一段精彩的肖像描写,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兼顾精读课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实现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平等对话,品析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兼顾略读课例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这样,整合课文内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学习目标:1.掌握“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并领悟“写人的文章”如何写作。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般方法。

3.进一步走近鲁迅,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学习流程:一、精读《少年闰土》,以例悟法 1.结合已有知识,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对他你有哪些了解?谁来简练地谈一谈。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鲁迅,走近鲁迅。

(板书:走近鲁迅)谁来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老师对这位伟人的了解,还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

我们就先来学习鲁迅的作品,学习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

(师边说边板书:《少年闰土》)2.预习汇报,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理解感悟,领悟方法顺着学生思维而导,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感悟,领悟方法。

(1)学习“瓜地刺猹” a.读书思考。

师:为什么“瓜地刺猹”时,闰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请大家读读瓜地刺猹的句子,边读边思考。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境导入
1.听老师说一段肖像描写,猜猜他是谁?
“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从这段肖像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生回答)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走近他的作品,走近他笔下的人物。

板书:走近鲁迅(齐读)
二、回顾课文
1.在第五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清大家把课文翻开,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从这一单元中你对鲁迅有那些了解?(生翻书,回顾、举手汇报)
2.全班交流:
(1)生评、补充、鲁迅名字的由来
(2)作品
(3)别人的评价
三、课外阅读汇报
1.鲁迅的作品很多,他的小说:语言精粹,凝炼而又含蓄,主人公大多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他的散文在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籍着深邃的思想;他的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尖锐泼辣,大家以后读初中、高中、大学时会更多的学习到这类作品。

2.课前老师曾布置大家专门读读鲁迅的小说,那么你能说说你读过鲁迅的那篇小说,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深刻?(生汇报)
3.作为一代宗师鲁迅先生他笔下的人物特点突出,性格鲜明,这与他对人物进行细致的肖像描写是分不开的,在读鲁迅小说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把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的句段画下来,现在请大家按照小黑板中的要求再读原文:
出示阅读要求: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肖像描写的语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几个特点来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自读,练习说一说)(指生读)
4.全班交流,谁来读你画的肖像描写的句子,说说体会?(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点拨)
(1)孔乙己:穿长衫而站着喝酒,身材高大而不能自食其力,年龄很大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

这一段精彩的肖像描写,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征。

这就是肖像描写的一个作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板书: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你还画出哪些肖像描写的句子?
(2)祥林嫂:
师:五年的时间,在正常状态下生活的人,外貌是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的,但是祥林嫂却是从面容、肤色、神情、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不看人物的身世,我们从外貌变化上来看,也能猜出她苦难的人生遭遇,这就是肖像描写的另一个作用:表现人物的生活境遇。

(板书:表现人物的生活境遇)其实鲁迅笔下还有一个人物两次的肖像描写。

(3)闰土: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聪明能干
中年闰土:木偶人
A、通过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描写,不难看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B、由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其实文中也交待过这其中变化原因?你找到了吗?
中年闰土之所以变成“木偶人”的样子,完全是时代造成的,所以这段肖像描写又展示了时代及地域特征。

(板书:展示时代及地域特征)
5.总结: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个个都像活在我们的面前一样,而又无一不切合他们性格特征,生活境遇,无一不折射出时代的地域的特色,无一不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些特点在人物的肖像描写都能体现出来。

反之,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你在平时的习作中又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呢?(生:脸上……)
那么,在以后的人物描写中要怎样突破这种公式化,脸谱化的描写呢?
师小结:
(1)在以后的人物描写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要先想清楚这样描写要先想清楚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是否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等……
(2)肖像描写中要选择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衣着等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描写,不要泛泛而写,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

(3)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动态的刻画。

四、拓展练习
1.从鲁迅先生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中我们受到很多启发,那么在习作中你能根据特定德尔人物或特定的环境选择合适的习作素材吗?
2.老师这里有两道练习,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习题(一)
(一)选择
1.描写一位生病的老爷爷你会抓住下列哪些方面来写:
A神情 B 动作 C衣着 D语言 E眼神 F面容 G肤色
是的,肖像描写就是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给你一分钟,可以和同桌交换一下意见。

(二)如果给你一个标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些素材呢,要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呢?
A张老师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我不吃学校的午饭,张老师主动找我谈话,让我试着吃一次
C我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了,老师主动找我谈话,我很惭愧。

D张老师浓眉大眼,爱抽烟,嗓门特别大
E张老师当班主任以来,在班上成立了美术小组,还要我们每天看报纸,我们被他搞得忙坏了,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F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G张老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还关心我的生活,真是一位好老师。

五、总结延伸
1.要表现人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肖像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特征。

2.这节课我们走近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从他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我们体会到肖像描写的精妙,鲁迅的作品中还有更吸引人的情节,一对父母为了给儿子治病,花钱买来蘸了人血的馒头当药吃,糊里糊涂的阿Q,被送上了断头台,还在后悔画押认罪时的圆圈不圆……
想知道这些故事的前因后果吗?那就接着走进鲁迅的小说中去一探究竟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