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评价准则
欧洲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欧洲卓越绩效评价准则P 前言:组织简介P.1 组织概况:组织的关键特征是什么?说明组织的服务环境以及与公民/顾客、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的关键关系。
在说明中,要答复以下问题:a. 组织环境(1)组织的关键服务或产品是什么(包括服务或产品提供给公民/顾客的方式)?(2)组织的文化是什么(包括组织的宗旨、愿景、使命及价值观)?(3)组织的员工概况是怎样的?员工类别及用工类型有哪些?员工的教育水平如何?他们关键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员工特殊的健康和安全要求是什么?(4)组织运作的法规环境是怎样的?b. 组织的关系(1)组织的结构和治理体制是怎样的?组织的治理、高层领导者和上级之间的报告关系是如何的?(2)组织的关键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有哪些?他们对组织的服务的关键要求和期望是什么?不同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群体在要求和期望方面有何差异?(3)组织最重要的供应商、协作者、合作伙伴有哪些?他们在组织的创新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如果有的话)?(4)组织与关键供应商、协作者、合作伙伴和顾客的沟通机制是怎样的?注解:N1. 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终端顾客的方式[P.1a(1)]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协作者或其他渠道伙伴来实现。
N2. 员工或雇员的群体与细分(包括有组织的劳资谈判单位)[P.1a(3)]可以基于雇用类型或者合同报告关系、场所、任期、工作环境、适合家庭的政策,或者其他因素。
N3. .对于公共服务机构,顾客要求可包括行政成本减少、上门服务、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和多语言服务。
N4. 沟通机制[P.1b(4)]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当面的、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或者电话的方式进行。
对于许多组织而言,这些沟通机制会随着顾客或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N5. 某些组织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P.1a(1)],可将这个短语适当地表述为“计划或项目和服务”。
.N6. 顾客[P.1a(1)]是你的产品、计划和服务的用户和潜在用户。
GBT19580202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九项基本理念GBT

GB-T19580-202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九项基本理念:GB/T篇一在11月8日举办的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上,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戚维明介绍了GB/T19580-20__《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更新内容。
戚维明表示,新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在“引言”部分增加了9项“基本理念”,即:远见卓识的领导,战略导向,顾客驱动,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合作共赢,重视过程和关注结果,学习、改进和创新,系统管理。
据了解,无论是美国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还是欧洲质量奖卓越模式,都有自己的“基本理念”(前者称之为“核心价值观”),而且两个准则都是先确定了“基本理念”,然后才有具体的评价准则要求。
戚维明表示,“基本理念”就是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理解了“基本理念”,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评价准则包含这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具体含义应如何正确解读。
据悉,新准则已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其出台是在此国家标准实施7年后、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关注和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全国众多省市以此准则为基础建立了政府质量奖机制的背景下实现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篇二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
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
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
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
扩展资料目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质量奖评审的依据,是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的技术文件。
制定这套标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并通过评定获奖组织、树立典范并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和推动更多的组织使用这套标准。
意义这套标准是国内外许多成功组织的实践经验总结,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帮助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有助于组织获得长期的市场成功,并使各类组织易于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进行沟通和共享,成为一种理解、管理绩效并指导组织进行规划和获得学习机会的工具。
ISO16290航天系统技术成熟度等级及评价准则定义标准

ISO 16290《航天系统技术成熟度等级及评价准则定义》标准浅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3年11月正式出版了由欧洲宇航局/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ESA/ESTEC)组织编写的《航天系统:技术成熟度等级及评价准则定义》标准,编号为ISO 16290,对国际航天领域的技术成熟度活动进行了规范。
这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份国际性的技术成熟度标准,是技术成熟度方法在世界各国科研管理中推广应用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技术成熟度思想与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一、ISO TRL标准编制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提出技术成熟度等级(TRL)的概念以来,经过多年发展,NASA于1995年颁布了白皮书,规范了航天项目的TRL定义及描述。
这一科研管理工具迅速被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AO)接受,并逐步推广至美国国防部(DoD)国防采办项目和能源部(DoE)重大项目管理当中。
2000年后,技术成熟度思想与方法在世界各国得到大力推广应用,以英国国防部(UK MOD)、法国宇航局(CNES)、欧洲宇航局(ESA)、日本宇航局(JAXA)等为代表的诸多机构积极在各自领域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然而,由于世界各国在国防科研管理、工程实践上的差异,以及对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评价流程、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认知的不同,各国解决技术成熟度适用性问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为此,NASA、ESA、CNES、JAXA等萌生了通过制定ISO标准来统一规范的设想,经过充分酝酿,成立了由ESA/ESTEC牵头的技术成熟度标准编制组,负责整个标准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成员包括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巴西和乌克兰等7个国家约30名代表。
自2010年5月11日,编制组在伦敦的英国标准协会召开首次工作会,统一了成熟技术度相关术语的定义后,又相继召开了5轮技术研讨会;2012年10月向ISO提交了标准草案;在依据ISO标准出版流程广泛征求意见后,于2013年11月1日正式发布。
ISO13485-2015(DIS.2 与2003版对照

二、ISO 13485:2015(DIS.2)与ISO13485:2003的条款对照ISO13485:2015(DIS.2)与ISO13485:2003的条款对照表ISO13485:2015(DIS.2)ISO13485:2008备注引言0引言0总则0.1总则0.1变更过程方法0.2过程方法0.2与GB/T19001的关系0.3与其他标准的关系与GB/T 19001的关系与ISO/TR 14969的关系0.30.3.10.3.2变更与其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0.4与其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0.4范围1范围1总则 1.1总则 1.1变更应用 1.2应用 1.2变更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2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3忠告性通知 3.1忠告性通知 3.3授权代表 3.2新增临床评价 3.3新增抱怨 3.4顾客抱怨 3.4变更经销商 3.5新增植入性医疗器械 3.6植入性医疗器械 3.5进口商 3.7新增标记 3.8标记 3.6生命周期 3.9新增制造商 3.10新增医疗器械 3.11医疗器械 3.7新增性能评价 3.12新增上市后监督 3.13新增风险 3.14新增风险管理 3.15无菌医疗器械 3.16无菌医疗器械 3.8质量管理体系4质量管理体系4总要求 4.1总要求 4.1变更文件要求 4.2文件要求 4.2总则 4.2.1总则 4.2.1变更质量手册 4.2.2质量手册 4.2.2文件控制 4.2.3文件控制 4.2.3记录控制 4.2.4记录控制 4.2.4管理职责5管理职责5管理承诺 5.1管理承诺 5.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质量方针 5.3质量方针 5.3策划 5.4策划 5.4质量目标 5.4.1质量目标 5.4.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2职责、权限与沟通 5.5职责、权限与沟通 5.5职责和权限 5.5.1职责和权限 5.5.1管理者代表 5.5.2管理者代表 5.5.2内部沟通 5.5.3 内部沟通 5.5.3管理评审 5.6管理评审 5.6总则 5.6.1总则 5.6.1评审输入 5.6.2评审输入 5.6.2评审输出 5.6.3评审输出 5.6.3资源管理6资源管理6资源提供 6.1资源提供 6.1人力资源 6.2人力资源 6.2总则 6.2.1总则 6.2.1能力、培训和意识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2.2变更基础设施 6.3基础设施 6.3工作环境 6.4工作环境 6.4新增总则 6.4.1新增对无菌医疗器械的特殊要求 6.4.2产品实现7产品实现7产品实现的策划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2.2沟通7.2.3顾客沟通7.2.3变更新增顾客沟通7.2.3.1新增与监管机构的沟通7.2.3.2设计和开发7.3设计和开发7.3总则7.3.1新增设计和开发策划7.3.2设计和开发策划7.3.1设计和开发输入7.3.3设计和开发输入7.3.2设计和开发输出7.3.4设计和开发输出7.3.3设计和开发评审7.3.5 设计和开发评审7.3.4设计和开发验证7.3.6 设计和开发验证7.3.5变更设计和开发确认7.3.7设计和开发确认7.3.6变更设计和开发转换7.3.8新增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3.9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3.7变更设计和开发记录7.3.10新增采购7.4采购7.4采购过程7.4.1采购过程7.4.1总则7.4.1.1新增供方的批准7.4.1.2新增供方的监测7.4.1.3新增供方记录7.4.1.4新增采购信息7.4.2采购信息7.4.2采购产品的验证7.4.3采购产品的验证7.4.3生产和服务提供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1总要求7.5.1.1总要求7.5.1.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规定要求7.5.1.2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规定要求7.5.1.2产品的清洁和污染的控制7.5.1.2.1产品的清洁和污染的控制7.5.1.2.1安装活动7.5.1.2.2安装活动7.5.1.2.2服务活动7.5.1.2.3服务活动7.5.1.2.3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7.5.1.3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7.5.1.3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2总要求7.5.2.1总要求7.5.2.1变更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7.5.2.2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7.5.2.2变更标识和可追溯性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3标识7.5.3.1标识7.5.3.1可追溯性7.5.3.2可追溯性7.5.3.2总则7.5.3.2.1总则7.5.3.2.1变更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7.5.3.2.2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7.5.3.2.2变更状态标识7.5.3.3状态标识7.5.3.3顾客财产7.5.4顾客财产7.5.4产品防护7.5.5产品防护7.5.5变更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6变更测量、分析和改进8测量、分析和改进8总则8.1总则8.1监视和测量8.2监视和测量8.2反馈8.2.1反馈8.2.1总则8.2.1.1新增抱怨处理和向监管机构报告8.2.1.2新增抱怨处理8.2.1.2.1新增向监管机构报告8.2.1.2.2新增内部审核 8.2.2 内部审核 8.2.2 变更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2.4 总要求8.2.4.1 总要求8.2.4.1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8.2.4.2 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 8.2.4.2 变更不合格品控制 8.3 不合格品控制8.3总则8.3.1 新增 交付之前对不合格品的响应措施8.3.2 新增 交付之后对不合格品的响应措施 8.3.3 新增 返工 8.3.4新增数据分析 8.4 数据分析 8.4 改进 8.5 改进 8.5 总则 8.5.1 总则 8.5.1 纠正措施 8.5.2 纠正措施 8.5.2预防措施8.5.3预防措施 8.5.3 变更 ISO13485:2003和ISO13485:2015的对照 附录AISO13485:1996与ISO13485:2003对照 附录A变更本欧洲标准和经修订的欧盟90/385/EEC 指令的合格评定要求之间的关系 附录ZAISO13485:2003与ISO9001:2000之间差别解释附录B 新增本欧洲标准和经修订的欧盟93/42/EEC 指令的合格评定要求之间的关系 附录ZB新增本欧洲标准和经修订的欧盟98/79/EC 指令的合格评定要求之间的关系 附录ZC新增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注1:ISO13485(DIS.2)删除了ISO13485:2003的两个术语和定义: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和有源医疗器械。
CISP-1-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概述

测评认证中心的建设过程 Nhomakorabea1997年初,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筹建
“中国互联网络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1998年7月, 该中心挂牌运行 1998年10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成立“中 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
1999年2月9日,该中心挂牌运行 2001年5月,中编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
cnitsec
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模式
信息安全认证管理委员会 认证机构 Lab认可机构 CB认可机构
信息技术安全认证中心
认 可
授权
认证
信息技术安全测试实验室
证书
信息技术安全测试实验室
信息技术安全测试实验室 信息技术安全测试实验室
cnitsec
美国(NIAP)
负责管理和运行美国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
行业性授权测评机构
1、计算机测评中心:由信产部(15所)2000年列编设立 2、广电测评中心:由广电部2000年列编设立 3、银行、证券、电信等行业,2001年起开始测评认证 cnitsec
二、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标准
1 、通用准则CC(GB/T 18336 idt ISO/IEC 15408) 2、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通用评估准则 3、其他标准
机密性 隐蔽信息 无条件 机密性 强制性 机密性 目标重用
范围 CC-0 到 CC-3 CD-0 到 CD-4 CM-0 到 CM-4 CR-0 到 CR-4
cnitsec
标准名称 TCSEC 绿皮书
功能级别
保证级别
D,C1,C2,B1,B2,B3,A1 F1~F10 Q1~Q8 L1~L66 F1~F10 E0~E7
国际上安全测评标准的发展
欧洲FAMI-QS内审员试题

欧盟FAMI-QS规范内审员试题单位:姓名:考试日期:20 年月日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划V)1 FAMI-QS认证是○欧洲的强制性要求○我国的出口强制性要求○发达国家的强制性要求2 FAMI-QS认证由○欧盟FAMI-QS协会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3《欧洲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生产商操作规范》编制的依据是○183号法规○1831号法规○ISO22000标准4 FAMI-QS认证规则规定,认证证书颁发给○完全遵守了规范的企业○基本符合规范的企业5 在FAMI-QS认证规范中,重大不符合包括○故意违反欧洲/国家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直接发现生产、包装或保存产品的方式明显威胁动物和/或人类健康○记录显示一直以明显威胁动物和/或人类健康的方式生产、包装或保存产品○掺杂使假○不按规定的安全方法使用有毒有害品6在FAMI-QS认证规范中,严重不符合包括○在执行FAMI-QS作业规范中完全失误○在执行一项重要要求时完全失误○产品不能始终如一地符合欧洲要求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前审核中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无效,再次出现7在FAMI-QS认证规范中,轻微不符合包括○有要求但没有证据表明该要求被适当控制和执行○文件不完善,规定不充分,存在危险的风险○不是重大或严重的不符合,但确实与FAMI-QS规范有偏差8 FAMI-QS认证要求企业○遵守欧盟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守本国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满足欧洲客户补充的任何与饲料添加剂相关的安全要求9 HACCP是FAMI-QS认证准则的○核心要求○一般要求10FAMI-QS认证准则要求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原料购进过程○设计开发和终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贮存和运输过程二简答题(共10题,每题4分。
只答要点,不需阐述)1生产商的管理活动应符合以下管理原则1)能够证明其员工知道他们为饲料安全所做的贡献及与其工作相关的欧盟法规。
质量管理学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质量管理学自考题-4(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戴明强调质量改进要着力于减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______,认为它是不良质量的罪魁祸首。
SSS_SINGLE_SELA 变化性B 变异性C 不规范性D 不可控性分值: 2.5答案:B[解析] 戴明主张采用科学方法来优化系统,从而实现质量的改进。
他强调质量改进要着力于减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变异性,认为变异性是不良质量的罪魁祸首。
答案为B。
2.戴明于1986年在其哪一本书中提出,为了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型组织转变,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或必须承担14个方面的义务?______ SSS_SINGLE_SELA 《步出混沌》B 《危机管理》C 《质量管理》D 《走出危机》分值: 2.5答案:D[解析] 1986年,戴明于在其《走出危机》一书中提出,为了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型组织转变,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或必须承担14个方面的义务。
答案为D。
3.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主要贡献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开发出了因果图B 提出了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的14个要点C 提出了质量改进三部曲D 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的新领域分值: 2.5答案:B[解析] 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的14个要点,本题其他三选项所对应的代表人物考生也应掌握。
答案为B。
4.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戴明质量手册》B 《朱兰质量手册》C 《休哈特质量手册》D 《石川馨质量手册》分值: 2.5答案:B[解析] 由于朱兰本人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大师地位,加之《朱兰质量手册》所具有的全面包容性和权威性,使得这本手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答案为B。
5.提出了质量即“适用性”的概念的学者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朱兰B 戴明C 休哈特D 石川馨分值: 2.5答案:A[解析] 朱兰提出了质量即“适用性”的概念,强调了顾客导向的重要性。
国外绿色评估准则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绿色评估准则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汪秋霞郭化林来源:《中国内部审计》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比较欧洲评估准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评估准则中有关绿色评估的部分内容以及国内外绿色评级工具,分析绿色评估准则整体框架与基本内容的异同点,对我国的绿色评估准则制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评估评估准则比较建议随着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我国的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自然资源的污染浪费现象严重,如水污染、空气污染、耕地浪费等问题十分普遍。
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都与自然资源相关,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
新时代倡导深入践行“两座山论”,走绿色发展之路。
2015年开展“绿色审计”试点工作,2018年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意味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环保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幕已正式拉开。
未来对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层面的考核会逐步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理念更清晰、导向更明确、制度更完善、程序更规范、操作性更强。
绿色评估与自然资源审计密切相关。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也更加追求生活舒适度,对绿色低碳节能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以绿色建筑为代表的绿色生活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喜爱。
因此,市场渴求能够系统衡量气候风险和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出现,绿色评估服务便应运而生。
绿色评估适用于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以及水资源项目或计划等。
目前涉及绿色评估的准则主要是欧洲评估准则中的欧洲评估指南EVA8——房地产评估与能源效率及其他技术文件中的可持续性与评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土地污染评估准则等。
其中,2016年发布的欧洲评估准则中,包含了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技术文件。
中国目前尚未形成规范的绿色评估准则,绿色评级工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因此,学习国外绿色评估准则对于中国的绿色评估准则和评估框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绿色评估准则的比较(一)国外绿色评估准则整体框架与基本内容的比较欧洲评估准则中有关绿色评估的规范主要与建筑物这类不动产相关,具体在欧洲评估指南8——房地产评估与能源效率(以下简称EVA8)以及其他技术文件中的可持续性与评估部分予以列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 体系 有利于维护公 众利益,提升 行业社会公信 力
有利于深入 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
一
二
有利于评估报 告使用方理解 评估行业
体系 意义
五
三
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注重品德要求,强调职业道 德;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切实维护公众利 益,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关注新兴业务,主动服务 市场需要;充分尊重委托方合理需求,提升行业服务 质量。
我国现已制定并发布了18个准则类文件, 这些准则包括: (一)基本准则:(2个) 1、《资产评估基本准则》(2004) 2、《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2004) (二)具体准则:(8个) 1、程序性准则: (1)《评估报告准则》(2007) (2)《评估程序准则》(2007) (3)《业务约定书准则》(2007) (4)《工作底稿准则》(2007) 2、实体性准则: (1)《机器设备评估准则》(2007) (2)《不动产评估准则》(2007) (3)《无形资产评估准则》(2008) (4)《珠宝首饰评估准则》(2009) (三)评估指南:(2个) ①《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 行)》(2007) ②《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 (四)指导意见:(6个) ①《注册资产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 权属指导意见》(2003) ②《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2004) ③《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 行)》(2005) ④《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 (2007) ⑤《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2008) ⑥《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 行)》(2009)
四、资产评估法律规范和准则规范的关系
从形式过 程看 无论是法律规范, 从作用方式看 还是准则规范,都 必须建立在理论指 法律规范和准则 导之上,与实践紧 规范各成体系, 并具有相对独立 两种规范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 密结合。 的评价标准。 ,各有特点,在某些问题上法 律规范起主导作用,而在另一 些问题上准则可能发挥更大的 作用。 从内容看
LOGO
第十三章
资产评估准则
章节
第一节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 第二节 国际评估准则简介
第三节 美国资产评估准则简介
第四节 欧洲评估准则简介
第五节 英国评估准则简介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及美国资产评 估准则基本情况;掌握我国资产评估准则 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现行资产评估准则的基 本内容;了解我国现行资产评估相关制度。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
行)》
第一次引入了以金融不良资产处置 为目的的价值分析业务提出了评估/ 分析结论可以以区间值表达。
《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
规范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无形资产评估
业务行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 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简介
我国的资产评估准则横向分为职业道德 准则和业务准则两部分。纵向分为基本 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充分反映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
《业务约定书准则》、《工作底稿准则》 《机器设备评估准则》《不动产评估准则》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
管的要求。连同过去发布的7个准则
类文件,已基本形成了中国资产评
估的准则体系
2005年 3月
2007年 11月28 日
2008年 11月28 日
2008年 11月28 日
第二节
国际评估准则简介
一、国际评估准则的制定 二、国际评估准则的结构体系 三、国际评估准则的价值定义 四、国际评估准则的行为准则
国际评估准则
一、国际评估准则的制定
目前,国外的资产评估准则影响力最大的是国际资产评估准 则(IVS),其次是美国的专业评估统一准则(USPAP)。 《国际评估准则》是由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 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法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评估专业协会1981年在澳大利亚 墨尔本市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 (IAVSC),198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年度会员代表大会上正 式更名为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于1985年制定了《国际评估准则》第一 版,之后分别于1994年、1997年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国际 评估准则》第二版和第三版。2000年以后,《国际评估准则》 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03年4月 推出了第六版《国际评估准则》,2007年发布的第八版国际 评估准则不仅结构体系进行了调整,并对许多内容进行了修 订和扩充,更好地规范了资产评估行为,提高资产评估执业 质量。
2004年2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 2004年12月中评协发 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使中国的企业价值评 估与国际评估准则有效的对接
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工作的回顾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 《评估报告准则》、《评估程序准则》
[案例导引]
资产评估准则是为保证和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而制定的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活动的行为规范。
评估准则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各国评估业发展 的主要规范形式。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具影响 的评估准则包括:国际评估准则、美国评估准 则和英国评估准则。其中,美国的《专业评估 执业统一准则》(USPAP)是目前世界上评估准 则中的典范。
四
有利于提高行业 规范化水平和执 业质量
三、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创新点
1、采用了职业道德准则与业务准则并列的体系 2、引入区间值形式,提高评估结论合理性 3、认可现场调查的抽样方式,尊重评估实践 4、完善不动产评估规范,适应行业特点
5、结合当前评估实践,适当超前引领
Product
6、引入价值类型理念,凸显评估结论内涵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products
第一节
一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工作的回顾
二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简介
三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创新点
四
资产评估法律规范和准则规范的关系
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工作的回顾
中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1996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起草了《资产评估操作 规范意见(试行)。 1999年6月至2000年10月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中 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国注册资 产评估师职业后续教育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