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14人生全程发展

合集下载

人生全程发展(讲稿)

人生全程发展(讲稿)

视崖实验中的婴儿 •
(三)听觉
胎儿:5~6个月,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可以透过母体听到外界的声音。
新生儿:可以把头转向声音来源,并 具有视听协调能力,如当说话声音和面部 表情相吻合时,注视时间比不吻合时更长。
婴幼儿:听力不断增强,视听协调能 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节 语言与认知发展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认知发展——皮亚杰关于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优点:避免了纵向法时间过长、耗资较多 和流失被试的不足。
缺点:不同的群体受环境的影响可能不同, 所以他们之间可能无法比较。
比如上面的研究,如果三年级学生都下过 乡,其他学生没有经历过,如果盲目相比较的 话,就会使研究的结果不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律。
Study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Methods
© Michael Newman/PhotoEdit
Fig. 3.8 Psychologist Carolyn Rovee-Collier has shown that babies as young as 3 months old can learn to control their movements. In her experiments, babies lie on their backs under a colorful crib mobile. A ribbon is tied around the baby’s ankle and connected to the mobile. Whenever babies spontaneously kick their legs, the mobile jiggles and rattles. Within a few minutes, infants learn to kick faster. Their reward for kicking is a chance to see the mobile move (Hayne & Rovee-Collier, 1995).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人生全程发展)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人生全程发展)

第14章人生全程发展14.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规律?3.儿童语言是怎样获得的?4.什么是依恋行为?一、发展及其相关概念1.生命的各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特征的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称为发展任务。

本章依据个体的年龄和主要的发展任务,将人的一生分成八个阶段:产前期、婴幼儿期、儿童早期、儿童后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

2.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生理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存空间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因素。

皮亚杰提出了相互作用效应模型,认为,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是相互作用的,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相结合导致好的发展结果,而不好的遗传和差的环境相结合引起不良的发展结果,如果优越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结合或不良的遗传与丰富的环境相结合,可能得到中等的发展结果。

3.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个体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发展状况和趋势,称为发展的共同规律。

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从某一群体的平均水平得到的,反映了特定群体共同的发展特点。

个别差异是指发展中的个体在功能特性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它显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4.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

这种研究关注的是某些具体心理特质的变化,如:语言、智力或感知能力。

(2)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叫做一个“群体”。

(3)群体—连续研究。

这种方法克服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缺陷,具体是: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二、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1.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1)出生前的身体发展个体的生命始于母亲的受孕,即来自母亲的卵子和来自父亲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人生全程发展)【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人生全程发展)【圣才出品】

第14章人生全程发展1.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答:(1)研究人生发展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①两个主要部分:a.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b.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②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a.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b.生理因素的发展;c.动作和活动的发展;d.言语的发展。

(2)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三种:①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

这种研究关注的是某些具体心理特质的变化,如:语言、智力或感知能力。

②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称为一个“群体”。

③群体-连续研究。

这种方法克服了纵向和横断研究的缺陷,具体是: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2.试述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答:(1)关于影响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哲学家和教育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人们一直关注遗传和环境这两个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生理的因素。

环境因素指个体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因素。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环境;另一类是人类的社会环境。

(2)关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关系,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相互作用效应模型。

皮亚杰认为,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是相互作用的,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相结合导致好的发展结果,而不良遗传和差的环境相结合引起不良的发展结果;如果优越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结合或不良的遗传与丰富的环境相结合,可能得到中等的发展结果。

普通心理学 14人生全程发展

普通心理学 14人生全程发展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发育 婴幼儿的发展
脑与大脑皮层的发育 突触生长与神经纤维髓鞘化
三、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从整体-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从上部-到下部动作(首尾原则); 从中央部分-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原则); 从大肌肉-小肌肉动作(大小原则); 从无意动作-有意动作;

*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 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 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 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 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 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 ①泛灵论 ②自我中心

“打碎15个杯子的那个。”
“为什么他会打碎15个杯子的呢?”
“门关得得太紧,被撞倒的”;“他不是有意打碎的 。”


“那么第二个男孩呢?’’
“他想拿果普,手伸得太远,杯子摔坏了。” “他为什么要拿果酱呢?” “因为他只有一个人,他妈妈不在那儿”。(皮亚杰 ,1932)
在这个研究中, 5岁以下的儿童没法作比较,6岁 以上的儿童能作出回答。 小学低年级6-7岁儿童说A儿童更坏些,A打破了15 个杯子,B只打破了一个杯子,因此A比B坏。他们根 据杯子打破的数量多少作出道德上的判断,即行为的 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 与此相反,10、11、12岁的儿童则说B坏些。A是 开门时不知道有杯子在门后无意中打碎的,B则是趁妈 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的。这时的儿童已注意行为的 动机和意图,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判断。
2、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阶段论者,他把儿童的心理发 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他的心理发展阶段论观点为:心理发展表现 为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独 特的典型特征;各阶段的发展次序是固定的;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 阶段的前提,也是后一阶段的量的积累过程,先 前的认知结构包含并融合在后继的结构之中。

普通心理学人的发展复习ppt新版

普通心理学人的发展复习ppt新版

胚胎阶段:3-8周
• 在大多数女性尚未意识到自己怀孕之前,细胞分 化的速度就在不断加强,为细胞成形提供基础, 这时器官开始出现。
• 第三周,神经管开始形成,它最终将成为脊髓。 大概21天时,开始出现眼睛。24天时,心脏细胞 开始分化。
• 第四周,胳膊和腿开始出现。 • 5-8周时,心脏开始跳动,胳膊和腿已经能够区分,
• 3、青春期的发展
• 3.1 生理发展 • 3.2 认知发展 • 3.3 社会情感发展
• 4、成人期的发展
• 4.1 生理发展 • 4.2 认知发展 • 4.3 社会情感发展
胚种阶段:第一、第二周
• 胚种阶段从受精卵开始。已受精的卵子, 即受精卵是一个有23对染色体(母体、父体 各23个)的细胞。经过一周和多次细胞分裂 后,这个受精卵已经有100-150个细胞。2 周末的时候,细胞群附着在子宫壁上。
• 个体要经历一系列有 序的生物遗传成长过 程,这被称为成熟 ( maturation )。成熟 为发展制定了最基本 的方案,但它也会受 到经验的调整。
At birth 3 months 15 months
Cortical Neurons
本章内容
• 1、胎儿期发展和新生儿 • 2、婴儿期与儿童期的发展
• 在相应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之前,恳求、 折磨或惩罚都不会令孩子成功地养成上厕所的习 惯。
大脑的发育
• 当生活在母体的子宫内时,胎儿的身体以 爆炸性速度形成神经细胞—约每分钟125万 个。发展中的大脑皮层实际上会生成数量 过多的神经元,在第28周时神经元数量达 到峰值,然后减少,到出生时稳定在230亿 左右。出生时婴儿就已经拥有一个成熟个 体所应该拥有的大部分脑细胞。然而,这 个时候的神经系统还不成熟。

普通心理学第七讲 人的毕生发展

普通心理学第七讲 人的毕生发展
1. 女孩10岁,男孩12岁左右,会进入青春期成长突 进期。每年可以长15厘米左右。
欧 2. 成长突进期开始后的两三年就到了青春期。
3. 青春期生理变化会对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例 4. 在一项跨文化研究中,38% 的女孩与27 %的男
如在青春期前期,个体会夸大对躯体形象的关注。
孩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
家维果茨基提出外部环境对认知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相关跨文化
研究证明了这一观点。
3. 毕生社会性发展: 翻译带来的问题 3.1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依恋: 人类的社会性发展始于婴儿与父母等看护人直接的依恋关系。 这种关系对婴儿是生死攸关的。 ● 印刻:某些物种的幼雏对第一次看到或听到的移动物体自动产生印
普通心理学第七讲 人的毕生发展
毕生发展的阶段
出生前 婴儿期 儿童早期 儿童晚期 青春期 从受孕到出生 足月出生到18个月 18个月-6岁 6岁-13岁 13岁-20岁
成人早期
成人中期 成人后期
20岁-30岁
30岁-65岁 65岁以后
1。 毕生生理发展 1.1 胎儿
●胎儿的大脑每分钟产生二十五万个新的神经元。
3.3 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期的两个任务是亲密感和再生力。 ● 亲密感是一种对他人承担性爱,情感及道德承诺 的能力。包括朋友关系和恋爱关系。

社会亲密感是成年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 与通常认识的相反,许多父母希望孩子离开家庭,
留给自己一个空巢。当孩子不与父母住在一起时,父母 会更爱他们。
道德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问题:你最好的朋友要结婚了,你想给他买一个
结婚礼物。 不幸的是,你没有钱,但是你如果
在去他家乡的火车上逃票,省下来的钱就可以用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习题普通心理学(下)第七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辐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5、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6、表象7、心理旋转8、想象9、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10、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1、概念12、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13、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14、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15、概念形成16、算法式与启发式17、定势(心向)18、功能固着二、简答题: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人类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什么?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什么?4、定势对解决问题有何影响?5、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6、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7、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8、试术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9、什么是有意想象?它有哪些种类和特点?三、论述题1、什么是问题的解决?、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2、综合分析人在推理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试论述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结构的理论和发展。

5、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6、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

7、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8、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11、什么是创造性?它有什么特征,以及包括哪些心理成分?第八章语言一、名词解释:1、语言理解2、布洛卡区(Broca’s area)3、内部语言4、独白语言与对话语言5、语言的表征6、语言的加工7、威尔尼克区(Wernick’ area)9、语言知觉10、句子理解11、图式二、简答题1、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简述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3、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4、什么是语句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5、简述语言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评价心理学家教育黑猩猩学习语言的情况。

6、简述关于语言获得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普通心理学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

普通心理学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
优点:避免了纵向法时间过长、耗资较多 和流失被试的不足。
缺点:不同的群体受环境的影响可能不同, 所以他们之间可能无法比较。
比如上面的研究,如果三年级学生都下过 乡,其他学生没有经历过,如果盲目相比较的 话,就会使研究的结果不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律。
(三)群体-连续研究
首先在同一时间内选定不同的群体(横向)进 行研究,然后再对各群体进行追踪研究(纵向)。
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共同规律:指个体发展中表现出来的 一般发展状况。它是从某一群体的平均水 平得到的,反应了特定群体共同的发展特 点。所谓的儿童发展的“里程碑”指的就 是这一点。
个别差异:发展中的个体在功能特征 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即个体之间 的差异。
四、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纵向研究法 在一段时间内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 例子:研究大学生的社会性成熟过程。从大 学一年级开始追踪,每年都要了解大学生的社会 性成熟状况,直到四年级,从而了解他们社会性 成熟的变化。 优点:可以研究变量在时间因素中的变化发 展。 缺点:1、需要较长时间,资金投入较多。
下表是人生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各个时 时间段 主要发展任务和发展特点 期名称
产前期 受精~ 生理发展 出生
婴幼 出生~3 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
儿期 岁
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
初步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
儿童 3~6岁 力量增加、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
早期
认知发展:创造力、想象力
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
儿童 6~12岁 力量和运动技能发展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强调语言活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 联结。
强化论:语言的获得是学习和强化的结 果。
如婴儿发出类似“妈妈”的声音,受到 母亲的爱抚,以后就会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命的各个时期
各个时期名称
产前期 婴幼儿期
时间段
受精-出生 出生-3岁
儿童早期
3-6岁
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 特点
生理发展
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 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 初步的认知能力、语 言发展
力量增加、粗大和精 细动作发展 认知发展:创造力、 想像力 社会化发展:自我意 识
人生各个时期的主要发展
各个时期名称
角色
各个时期名称 中年期
老年期
时间段 40-65岁
65岁以上
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特 点
生理机能出现某些衰退 、活力下降认知技能复 杂化、解决问题能力提 高、但学习新知识的能 力下降社会化发展
性格有一定改变、对时 间的取向改变
生理机能衰退智力与记 忆能力有些许衰退、反 应变得缓慢
需调适多方面的损失( 如身体机能的衰退、记 忆力的下降、失去所爱 的人、退休后收入减少 等)找出生命的意义、 面对越来越近的死亡
评价: 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 调和。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观点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 前提和基础
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 起决定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 盾运动发展的
三、发展的性质
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注意各阶段的过渡与前后衔接 发展的顺序性和定向性——注意教育的“循序渐进” 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关键期”的教育 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
一、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 胎儿的身体发展
十个妊娠月—40周 “十月怀胎”:270-280天 第一阶段:受精形成合子—卵裂(2-3天)—着床(56天)—空心细胞团(外层滋养、内层胚胎) 第二阶段:胚胎的发育 3周-8周(外层—形成皮肤、 神经系统等;中层—形成肌肉、骨骼、循环系统、排泄 系统;内层—形成消化系统、耳咽、内脏器官)
给胎儿上音乐课,从孕满5个月时就可以开始了。 音乐课可以放在每天下班回家后及晚上临睡之前。 孕5个月,每日二次,每次5分钟。音乐内容可重复 训练。 孕6~7个月,每日二次,每次5分钟,可以选择两 首胎教音乐交替播放。 孕7个月~足月,每日二次,每次5~10分钟。 选择适当的胎教音乐给胎儿听,乐曲的选择可以根 据胎动的类型而定。如胎儿活泼好动,可以让他听 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乐曲;有的胎儿文静少动, 可以听一些轻松、欢快、活泼的乐曲。
时间段
儿童后期
6-12岁
青年期 成年期
12-20岁 20-40岁
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 特点
力量和运动技能发展 ;认知发展:有逻辑 的具体思维、书面语 言、记忆;社会化发 展:同伴关系、自我
概念与自尊
生理发展:身体的迅 速发展、生殖成熟
职业与家庭;认知能 力处于巅峰之后逐渐 下降;社会化发展: 父母角色、社会职业
环境决定论
观点:
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人物:
洛克:白板说 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 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
评价:
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二因素论
观点: 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人物: 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 的结果 吴伟士(Woodworth):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
第一节 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发展的概念 生命的各个时期 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一、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 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的质的变化。发展不仅指向前 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发展任务(development task)是指个体发展 到一定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 为特
纵向研究 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 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 上的变化资料。
横向研究 是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
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 群体-连续研究
在同一时期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 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追踪研究。
第二节 身体、动作与感知觉
颜色知觉:
2个月:辨别红、绿,
3个月:对蓝色敏感,
4个月:显示对红、蓝的偏好
6—7岁:能对颜色的细微差异进行辨别
立体视觉的发展:视崖实验
2—3个月的婴儿能体 验到物体的深度。
3、听觉
5—6个月的胎儿开始形成听觉系统,透 过母体可以听到外界频率为1000hz一下 的声音。
出生后三天的婴儿能分辨新的语音和他 们听过的声音。
1、触觉:是最早发展的感觉,是婴儿认识世 界的主要手段。
第49天,有初步的触觉反应, 5到12周的婴儿,通过口腔触觉建立条件反射 4到5个月的婴儿开始有较成熟的够物行为
2、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是胎儿中晚期。出生 后,视觉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视觉 调节、分辨、颜色知觉
2个月的婴儿最佳的视觉距离是15——25cm,4 个月已经接近成人的视适应能力。
新生儿的发育 婴幼儿的发展
脑与大脑皮层的发育 突触生长与神经纤维髓鞘化
三、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从整体-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从上部-到下部动作(首尾原则); 从中央部分-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原则); 从大肌肉-小肌肉动作(大小原则); 从无意动作-有意动作;
四、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六、第1周,在受精之后几小时之内,受精卵开始分裂。 1周以后,这个小圆球将自己附着在子宫壁上
七、受精后8天,胚芽完成“着陆”,微微嵌入子宫内膜 ,此时它分裂发育为几百个细胞
32天时
九、40天时
呱呱落地
影响胎儿发展的不利环境因素
母体的疾病 母亲的不良习惯:香烟、酗酒、吸毒与
药物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理论 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遗传决定论
观点: 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 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人物: 高尔顿:遗传与天才 霍尔:复演论 格塞尔:成熟论
评价: 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一、精子,在性交过程中,大约有3亿精子可能会进入
二、但是只有一个精子可能穿过重重障碍,使卵子受精, 最终制造出一个胚胎
三、卵子经过大约15厘米长的、狭窄的输卵管向子宫游 动,它周围的营养细胞像一串串美丽的光环围绕着它。 很快,它将与精子相遇并开始受精的过程
四、一个精子试图进入卵子的瞬间
五、此时精子的头已经钻进去了,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 中部和尾部,它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钻头,在尾部拍打 的驱动下,努力进入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