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宣言》-资本主义为何必然灭亡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认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认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理解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产生的理论依据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有规律地发生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在相关著作中详尽阐述了资本家的个人本位和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而不择手段,最大限度地榨取巨额财富,而整个社会又提倡完全自由竞争主义,由此导致了两个方面的矛盾:个人企业生产高度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无序状态,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生活消费资料购买水平相对缩小。

由此引起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从而产生社会生产力的极度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动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合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防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有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1]这种危机的最终避免只有一个办法,即用一个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对立简单化资产阶级的持续发展,造成了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中,他们为了谋取高额剩余价值,不得不招募大量的雇佣工人,并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他们通过法律、权力、资本等等使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农民、妇女甚至儿童走进工厂,为了生计而承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遭受非人的剥削与压迫。

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敌对的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资本主义财富的快速增值中,这两大阶级的矛盾却持续积累,激化,对抗,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使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依附它而生的无产阶级在同一水准上也得到很大发展。

在资本家统治的社会中,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结合成更大的集体。

另外,工人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现代大工业发展的影响和职业属性,现代工人具有其它阶级所没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性,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主要依据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主要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将不可避免地灭亡而共产主义将获胜的客观规律。

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演示:
1.根据所有记录下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事实,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没有消除阶级对立”的观点出发,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绝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和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一样不可避免。

2.根据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拥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可以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绝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资产阶级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即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与阶级的局限是矛盾的,现代生产力抵抗了现代生产关系。

3.根据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和伟大工业本身的产物这一事实,可以得出结论,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独立运动。

人民并为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替代是通过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的。

这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不依赖于人的意志。

当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它将最终被新的,更先进的生产力所取代。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用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它已逐渐演变成一个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不再能代表新的先进生产力。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迟早会被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这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就会不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而最终退回历史舞台。

那么是什么东西决定着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呢?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一讲到资本主义的矛盾,许多人就说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并说现代西方社会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已经解决了这个矛盾,这些人对于社会发展规律是不了解的,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矛盾并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以及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产出产品的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这个话现在我们来看,应该说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几十年,甚至也不是一两百年就能够完全实现的。

因为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现在来看,它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完。

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尽管步子很慢,有时候也遇到挫折(比如现在的金融危机)。

但总体来讲,资本主义还在向前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资本主义要有一个认识,就是说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确实是——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

这个代替的过程里面有一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和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存在。

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是在个别国家获得了胜利。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一定有一个阶段要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处,同时存在。

很多人在读《共产党宣言》都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做了批判,这一点是不错的。

但是,同时要看到在《共产党宣言》里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给了非常高的评价。

资产阶级思想家自己都没有对这个阶级的历史做的评价像马克思做的那么准确和确切。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思想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思想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思想摘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重要思想,本文从扬弃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消亡的必然性,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自身对束缚其发展的因素的扬弃,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有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阻碍社会进步甚至会导致倒退的因素。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私有制《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集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对立阶级——资产者和无产者,阐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正如文中所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1](P.79)资产阶级打破了一切旧的社会关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是其生产资料私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共产主义的实现目标是一致的(一)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是有积极意义的,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概括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P.76),它推翻了封建社会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中的种种桎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种力量也是资产阶级生存的内在要求。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1](P.77)这是资产阶级不同于以往那些“工业阶级”的基本特征,正因为资产阶级善于通过技术的发展改进生产工具,不断地提高生产力,才能为它自身的存在开辟道路。

可见,资产阶级维护本阶级生存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生产力。

因此,资产阶级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它内在本性的要求,而事实上它也确实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P.78)诚然,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从未释放出如此强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向人们展示了强大的生产效率,而创造出这种令人惊叹地发展速度的经济形式则是为我们熟知的商品经济,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思想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思想

浅析《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思想摘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重要思想,本文从扬弃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消亡的必然性,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自身对束缚其发展的因素的扬弃,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有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阻碍社会进步甚至会导致倒退的因素。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私有制《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集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对立阶级——资产者和无产者,阐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正如文中所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1](P.79)资产阶级打破了一切旧的社会关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是其生产资料私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共产主义的实现目标是一致的(一)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是有积极意义的,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概括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P.76),它推翻了封建社会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中的种种桎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种力量也是资产阶级生存的内在要求。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1](P.77)这是资产阶级不同于以往那些“工业阶级”的基本特征,正因为资产阶级善于通过技术的发展改进生产工具,不断地提高生产力,才能为它自身的存在开辟道路。

可见,资产阶级维护本阶级生存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生产力。

因此,资产阶级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它内在本性的要求,而事实上它也确实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P.78)诚然,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从未释放出如此强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向人们展示了强大的生产效率,而创造出这种令人惊叹地发展速度的经济形式则是为我们熟知的商品经济,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然”思想与现时代

《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然”思想与现时代

《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然”思想与现时代作者:王正坤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9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70年了,尽管自《宣言》发表170年来世界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变化,但事实雄辩的证明《宣言》的基本原理依然是正确地,《宣言》的著名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这正是震惊世界的“两个必然”的思想,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典表述,在现时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一、《宣言》“两个必然”思想及其面临的严峻挑战《宣言》不仅向世人诏告了“两个必然”还对其作出了最初的论证。

1.“两个必然”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第一次论述了他们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正是“《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致使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是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3]2.“两个必然”的深层根据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因素。

在《宣言》中初步揭示了“两个必然”的深层根据: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迫使“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4]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

”[5]《宣言》中并未指出這一新社会因素是什么,而《资本论》中指出这就是对资本的扬弃。

3.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力量。

“资产阶级不仅会锻造了置自身与死地的武器,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

”[6]实现“两个必然”是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

4.实现“两个必然”必须“推翻资产积极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简析《共产党宣言》

简析《共产党宣言》

简析《共产党宣言》摘要:《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死刑,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

关键字:资产者无产者共产党社会主义一、《共产党宣言》问世的历史背景《宣言》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开始在欧洲许多国家占据统治地位。

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看,当时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而其他很多国家也先后进入了产业革命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

从这一基本矛盾又派生出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加剧。

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矛盾和斗争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这非常明显地表现在“三大运动”之上。

所谓“三大运动”是指:法国里昂的纺织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

爆发“三大运动”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和专制制度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无产阶级的状况十分悲惨。

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丧失任何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博爱都是空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装饰品而已。

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德国,工人阶级受着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每况愈下。

再加上当时蔓延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广大工人阶级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总之,“三大运动”的爆发,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三大运动”之所以最后都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没有一个真正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表明了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关键词:矛盾、代替、必然性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这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就会不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而最终退回历史舞台。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的命运是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或历史辩证法所决定的,世界上至今没有绝对神圣永恒不变的东西。

资产阶级能否定封建主义和颠覆社会主义,他们也阻止不了人们顺应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对资本主义并且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原来用来反对封建主的武器(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生产方式和其社会制度)现在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那么是什么东西决定着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呢?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矛盾并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以及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产出产品的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

那么什么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呢?什么是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产出产品的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呢?举个例子就比较好理解:资本主义生产中产生的“剩余产品“剩余资本”,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也是这个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

资本主义解决这一组矛盾的方法就是:“扩张”。

对内进行工业化扩张,对外进行殖民和贸易扩张,以消化“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也是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迅速推广、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最后,也是最大的发展机会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的空间就一步一步的缩小了;目前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全球化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最长、最大的扩张阶段,也是最后的扩张机会;随着生产社会化向全球化的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空间必然进一步的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为何必然灭亡
(陈睿,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100404004)
摘要:《宣言》中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并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他所提到的资本主义灭亡是必然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宣言》中社会主义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关键词:资本主义灭亡必然
引言: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
律,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探讨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坚定以马克思主义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

本文主要从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和阶级关系的两个主要矛盾上展开,来阐述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上的矛盾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总是在本企业内部千方百计地加强管理,严密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企业的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但资本的私有性却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割裂开来,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弱肉强食,相互竞争。

这种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严重程度,必然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浪费。

同时,在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生产具有盲目扩大的趋势,而社会消费能力即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却相对缩小,这就使得生产和消费之间严重失调,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为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提供了更充分的物质前提。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二、资本主义在阶级关系上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的担当者,但生产资料却被资本家所占有。

这种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相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生产剩余价值,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削被剥消的关系。

它造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必然要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引起政治危机,促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高潮。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规律,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了一个
科学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由于各种垄断组织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生产更进一步社会化了,但生产资料却更加集中在极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空前激化。

这些情况说明,社会主义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当然,无论这个过程有多么长,也不论资产阶级怎样挣扎,从本质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上看,都不会改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7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