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推荐-润滑油检测标准 精品

推荐-润滑油检测标准 精品

1 色度Color将试样注入容器中,用一个标准光源从0.5-8.0值排列的玻璃圆片进行比较,以相等色号作为该试样的色号。

如落在两个标准颜色之间,则报告两个颜色中较高的一个。

GB/T 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ASTM D15002 运动粘度(顺流法)KinematicViscosity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

GB/T 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3 运动粘度(逆流法)KinematicViscosity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逆流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

本方法通常用于测定深色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

GB/T 11137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ASTM D4454 粘度指数Viscosityindex粘度指数表示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征的一个约定值,通过40℃和100℃的运动粘度值计算得出。

GB/T 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ASTM D22705 水分(蒸馏法)Water bydistillation一定量的试样与无水溶剂混合,进行蒸馏测定其水分含量并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GB/T 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ASTM D956 水分(微量)Water-Karl fischer本标准利用双铂电极做指示电极,用按照“死停点”法原理装配的重点显示器指示反应的终点,根据消耗的卡氏试剂的体积,计算试样的水含量。

GB/T 11133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ASTM D63047 开口闪点Flashpoint byopen cup把试样装入试验杯至规定的刻线。

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

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以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横着越过试验杯,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

润滑油检测标准

润滑油检测标准

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作为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因此,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润滑油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性能检测、化学成分检测和性能指标检测三个方面。

首先,物理性能检测是润滑油检测的基础,主要包括外观、粘度、凝固点和闪点等指标。

外观检测是通过目测或显微镜观察润滑油的颜色、清澈度和有无杂质等情况,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粘度是指润滑油的流动性能,通过粘度计测定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粘度值,以此来评估其润滑性能。

凝固点和闪点则是指润滑油在低温和高温下的性能表现,对于不同工况下的设备,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润滑油的凝固点和闪点指标。

其次,化学成分检测是评价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酸值、碱值、水分含量和氧化安定性等指标。

酸值和碱值是评价润滑油中酸性和碱性物质含量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和腐蚀性能。

水分含量是指润滑油中水的含量,过高的水分会降低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氧化安定性则是指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能,对于高温高负荷工况下的设备,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氧化安定性的润滑油。

最后,性能指标检测是对润滑油整体性能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磨损试验、腐蚀试验和抗乳化性能试验等指标。

磨损试验是通过模拟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磨损情况,评价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

腐蚀试验则是评价润滑油的抗腐蚀性能,对于在潮湿、腐蚀性介质中工作的设备,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腐蚀性能的润滑油。

抗乳化性能试验是评价润滑油在潮湿条件下的乳化稳定性能,对于在潮湿环境中工作的设备,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乳化性能的润滑油。

总之,润滑油的检测标准涉及到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性能指标三个方面,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检测,才能保证润滑油的质量符合设备的工作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因此,各行各业在选择润滑油时,应严格按照润滑油检测标准进行选用,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润滑油检测cma资质标准

润滑油检测cma资质标准

润滑油检测CMA资质标准
一、实验室设施条件
1. 实验室应具备进行润滑油检测所需的固定场所和设施,包括实验室布局、通风设备、安全设备等。

2. 实验室应满足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具备相应的检测场地和仪器设备,并能够保证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 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检测辅助设施,如样品储存室、试剂储存室、档案室等。

二、人员培训和资质要求
1. 实验室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检测经验的技术人员,并能够保证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 实验室应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从事润滑油检测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3. 技术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测量仪器设备
1. 实验室应具备进行润滑油检测所需的测量仪器设备,并能够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

2. 测量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3. 实验室应建立测量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记录,并能够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四、质量管理系统
1.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2.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样品管理、数据管理、报告编制与审核、质量监督等方面。

3. 实验室应能够对检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室应能够对不合格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纠正,并能够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 实验室应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能够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摘要:1.电力行业润滑油的重要性2.电力行业润滑油的检测标准3.检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4.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的意义正文:电力行业润滑油在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润滑油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运行效率、设备寿命及安全生产。

为了确保电力行业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

电力行业润滑油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油质量: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润滑油的性能。

检测基础油的粘度、闪点、凝点、水分等指标,以确保其满足电力设备的要求。

2.添加剂含量:添加剂对润滑油的性能具有改善和提高作用。

检测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保证其符合设备润滑要求。

3.抗磨损性能: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润滑油需要具备良好的抗磨损性能。

通过检测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评估其在设备运行中的保护作用。

4.抗氧化性能:润滑油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长时间运行,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检测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以确保其在设备运行中不会迅速变质。

5.抗泡性能:电力设备润滑系统容易产生泡沫,影响润滑效果。

检测润滑油的抗泡性能,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消泡性能。

6.抗乳化性能:在含水环境下,润滑油需要具备良好的抗乳化性能。

检测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评估其在含水环境下的润滑效果。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通过对润滑油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润滑油的质量问题,避免因润滑油性能下降导致的设备故障和事故。

2.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优质的润滑油可以降低设备运行阻力,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3.延长设备寿命:良好的润滑油性能可以减少设备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节约维护成本: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因润滑油问题导致的设备维修和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总之,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电力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润滑油检测标准

润滑油检测标准

润滑油检测标准润滑油的检测标准通常包括多个方面,以确保其质量、性能和适用性。

以下是一些润滑油检测可能涉及的主要标准:1.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一个关键性能指标。

不同的机械系统和操作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粘度的润滑油。

ASTM D445是衡量润滑油粘度的标准。

2.清洁度:清洁度是指润滑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含量。

ASTMD2276等标准可用于评估润滑油的清洁度。

3.氧化安定性: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氧化而降解,影响其性能。

氧化安定性测试,如ASTM D943,用于评估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

4.耐磨性:润滑油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保护机械部件。

ASTM D4172等标准可用于评估润滑油的耐磨性能。

5.腐蚀抑制:一些润滑油可能包含腐蚀抑制剂,以防止金属部件受到腐蚀。

ASTM D665等标准可用于测试润滑油的腐蚀抑制性能。

6.水分含量: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应该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防止对机械系统的不利影响。

ASTM D1744等标准可用于测定润滑油中的水分含量。

7.闪点和燃点:闪点和燃点是润滑油在高温下的燃烧性能指标。

ASTM D92和ASTM D93等标准可用于测试润滑油的闪点和燃点。

8.抗乳化性:对于一些应用,如润滑油在水中的应用,抗乳化性能是一个关键指标。

ASTM D1401等标准可用于评估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

这些标准由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用于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特定的要求。

在进行润滑油检测时,通常使用这些标准中的一些或全部,具体取决于润滑油的用途和规格。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一.设备中使用的润滑油应定期检测是对设备的润滑故障采取早期预防和对已发生的润滑故障采取科学的处置对策,分析润滑故障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对润滑故障进行监测和诊断。

及时换油且应推行定期查,按状态维修或换油的办法,与维修体制一样,变定时为按状态(按质)换油,加强定期的检查和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油品检测指标的相关说明1.理化指标检测:比如粘度、水分、酸值、抗乳化、闪点、机杂、腐蚀、抗氧化稳定性等等,与标准对比即可。

[粘度]:粘度增加可能是基于油品的氧化,不溶物含量增高,高粘度油品或水分的渗入。

粘度降低可能是基于低粘度油品,水,冷剂或燃料的渗入;或是油品内高分子聚合物受剪切力而产生变化。

[闪点]:闪点降低显示油品被燃物所稀释,或是油品过高温度而裂化。

[不溶物]:戊烷不溶物显示油品里固体物质的总含量,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甲苯能溶解大部分的有机物质,故此甲苯不溶物只包含污垢沙粒,磨损金属微粒及未燃烧碳屑。

戊烷与甲苯不溶物的差额代表胶质及氧化物的含量。

通常戊烷不溶物超越某一限额时才量度甲苯不溶物。

[颜色]:在极短时期内油品颜色变深显示油品被污染或开始被氧化。

[水分]:油品中有水显示系统穿漏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水分会引起腐蚀和氧化,亦会使油品乳化。

故此应以离心法,隔滤法或真空处理清除。

[酸性及碱性]:酸碱度(pH)—pH增高代表渗入了碱性油品。

pH 降低代表油品开始变酸。

[总酸值(TAN)]:油品的总酸值是量度因氧化而产生酸性物质的指标。

[总碱值(TBN)]:总碱值增高,可能是被另一种含碱量高的油品污染所造成。

总碱值降低,可能是因为高碱度添加剂的损耗,用于中和酸性的燃烧及氧化产物,或被渗入的水分冲走。

金属元素分析用于验明污染情况,证实添加剂的含量及显示机件的磨损状2磨屑检测:光谱仪,分析油中金属磨粒的化学元素含量,对比使用时间和油中金属含量的增加速度,分析设备摩擦副中的磨损情况。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

电力行业润滑油检测标准
1. 物理性质测试
1.1 粘度测试
粘度是衡量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对于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粘度计,测量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评估润滑油的流动性。

1.2 密度测试
密度是衡量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使用密度计,可以直接测量出润滑油的密度。

1.3 闪点测试
闪点是衡量润滑油在高温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闪点测试仪,可以测量出润滑油的闪点。

1.4 水份测试
水份是衡量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使用水份计,可以测量出润滑油中的水份含量。

2. 化学性质测试
2.1 酸价测试
酸价是衡量润滑油中酸性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酸价计,可以测量出润滑油的酸价。

2.2 氧化安定性测试
氧化安定性是衡量润滑油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氧化安定性测试仪,可以测量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

2.3 硫含量测试
硫含量是衡量润滑油中硫化物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硫含量计,可以测量出润滑油中的硫含量。

3. 测试结果的判断和分析
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 粘度、密度、闪点、水份等物理性质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酸价、氧化安定性、硫含量等化学性质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润滑油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适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对于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润滑油,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清洗等。

同时,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工业润滑油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在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起到润滑、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工业润滑油的质量,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首先,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密度、闪点、凝固点等。

外观应为无杂质、无悬浮物的液体;颜色一般为透明或淡黄色;透明度应好,不应有混浊、沉淀和水分;密度应稳定,与标准值接近;闪点是指液体和气体混合物在给定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蒸发形成的可燃性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气体接触时,能够引燃并向后传播的最低温度。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包括酸值、碱值、氧化安定性、含水量等。

酸值是指氧化酸质的总量,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和沉淀,含水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 粘度:粘度是指润滑油的阻力,它直接影响润滑膜的形成和润滑效果。

不同的设备和工作环境要求不同的粘度等级。

4. 抗乳化性:抗乳化性表示润滑油在接触水分时,不会与水形成乳状物质,能够保持其润滑效果。

5. 抗氧化性:抗氧化性表示润滑油在高温、高氧环境下不会发生氧化反应,保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其次,工业润滑油的检验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通过观察润滑油的外观(颜色、透明度)来判断是否有混浊、沉淀和杂质等。

2. 密度测定:使用密度计来测量润滑油的密度,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润滑油的稳定性。

3. 闪点测定:使用闭口杯闪点仪,将润滑油制样,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闪点测试,判断润滑油的安全性。

4. 酸值测定:使用碱滴定法测定润滑油中的酸度,通过计算酸值来判断润滑油中酸质的含量。

5. 粘度测定:使用粘度计来测定润滑油的粘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粘度等级。

6. 氧化安定性测定:使用氧化安定性试验仪,将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氧化稳定性测试,判断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检测标准
GB/T391-1977发动机润滑油腐蚀度测定法
GB/T7325-1987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
GB8022-1987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GB/T8926-2012在用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GB9170-1988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
NB/SH/T0059-2010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测定诺亚克法
NB/SH/T0306-2013润滑油承载能力的评定FZG目测法
NB/SH/T0822-2010润滑油中磷、硫、钙和锌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NB/SH/T0824-2010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NB/SH/T0832-2010润滑油热表面氧化的测定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SH/T0024-1990润滑油沉淀值测定法
SH/T0028-1990润滑油清净剂浊度测定法
SH/T0061-1991润滑油中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0076-1991润滑油中糠醛试验法
SH/T0077-1991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0102-1992润滑油和液体燃料中铜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0120-1992酚精制润滑油酚含量测定法
SH/T0123-1993极压润滑油氧化性能测定法
SH/T0187-1992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法)
SH/T0188-1992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轴和V形块法)
SH/T0189-1992润滑油抗磨损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
SH/T0191-1992(2000)润滑油破乳化值测定法
SH/T0193-2008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旋转氧弹法
SH/T0196-1992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0197-1992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
SH/T0200-1992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
SH/T0225-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钡含量测定法
SH/T0226-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锌含量测定法
SH/T0228-1992润滑油中钡、钙、锌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0255-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水分测定法(电量法)
SH/T0256-1992润滑油破乳化时间测定法
SH/T0257-1992润滑油水分定性试验法
SH/T0258-1992润滑油的颜色测定法
SH/T0259-1992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0267-1992润滑油氢氧化钠抽出物的酸化试验法
SH/T0270-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含量测定法
SH/T0296-1992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
SH/T0298-1992含防锈剂润滑油水溶性酸测定法(pH值法)
SH/T0308-1992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SH/T0309-1992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钡、锌含量测定法(络合滴定法)SH/T0436-1992航空用合成润滑油与橡胶相容性测定法
SH/T0472-1992合成航空润滑油中微量金属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法)
SH/T0473-1992使用过的润滑油沉淀物含量测定法(离心分离法)
SH/T0532-1992润滑油抗擦伤能力测定法(梯姆肯法)
SH/T0560-1993润滑油热安定性试验法
SH/T0566-1993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稠能力测定法
SH/T0573-1993在用润滑油磨损颗粒试验法(分析式铁谱法)
SH/T0582-1994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钠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0605-2008润滑油及添加剂中钼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0617-1995润滑油中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0618-1995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0631-1996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SH/T0649-1997船用润滑油腐蚀试验法
SH/T0719-2002润滑油氧化诱导期测定法(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SH/T0722-200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0731-2004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热重诺亚克法)
SH/T0732-2004润滑油低温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关系测定法(温度扫描法)
SH/T0749-2004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SH/T0753-2005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
SH/T0762-2005润滑油摩擦系数测定法(四球法)
SH/T0805-2008润滑油过滤性测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