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合集下载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范文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范文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范文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所致的疾病,其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预案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作用
1、中药药膳:中医认为食物有温、燥、寒、凉等性质,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选择相应的药膳来增强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2、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具有疏风解毒、清热解毒、解表散毒等功效,可以用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防范。

3、针灸治疗:针灸在传染病防治中有较好的疗效,可调节人体的气血,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4、按摩推拿:中医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有效预防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

二、中医药在传染病治疗中的作用
1、中药疗法:中药具有疏风解毒、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等功效,可以用于传染病的治疗,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2、针灸疗法:针灸在传染病的治疗中有疗效显著,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提高免疫力,提升康复速度。

3、艾灸疗法:艾灸可以温经散寒、疏风清热、活血化瘀,对于传染病症状明显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推拿疗法:中医推拿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疾病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理体质、增强抵抗力、及时治疗等多种方式来防治传染病,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人们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认知,共同防控传染病的蔓延,共同维护人民的健康。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一、前言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相关内容。

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2、传染病的分类三、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原则1、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基本原则2、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特点3、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四、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1、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防治1.1 中医药在流感预防中的应用1.2 中医药在流感治疗中的应用2、肺结核的中医药防治2.1 中医药在肺结核预防中的应用2.2 中医药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3、性肝炎的中医药防治3.1 中医药在性肝炎预防中的应用3.2 中医药在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五、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中的应用1、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防治中的作用2、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响应中的应用3、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资源保障中的应用六、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推广与应用1、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推广策略2、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推广3、中医药在传染病科普宣教中的作用附件:本文涉及的相关研究报告、临床案例、专家意见等附件详见正文中相应章节。

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是指用预防和控制手段,采取早期发现,预防扩散,减少疾病个例和疫情发生,坚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免疫者发病率及社会危害,消除或控制传染病的法规措施。

2、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总称,包括中草药、中成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3、传染病应急响应:是指在传染病爆发或疫情突发时,和相关部门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以控制疫情,保护公众健康。

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一、背景介绍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较强的致病性。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播,如学校、办公室和公共交通工具等。

中医药在流感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以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部卫生,经常洗手,并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避免触摸口、鼻和眼睛。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2.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和海鲜等。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

3. 注意通风换气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开窗换气,避免空气污浊。

4. 避免接触患者和病毒源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疫情高发地区。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减少出行。

三、中医药防治方法1. 中药预防中药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防风、川贝等。

可选择口服或煎煮成汤剂饮用,具体用药剂量可咨询中医师。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缓解流感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常用中药有连翘、金银花、板蓝根、桑叶等。

可选择口服或煎煮成汤剂饮用,具体用药剂量可咨询中医师。

3. 中医针灸针灸疗法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减轻流感症状。

常用穴位有风池、合谷、足三里等。

具体的针灸方法和次数可咨询中医师。

4. 中医推拿推拿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缓解流感症状。

常用手法有揉、捏、推、拿等。

具体的推拿方法和次数可咨询中医师。

四、注意事项1.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2. 中医药防治流感是综合治疗,需要结合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不宜随意使用药物。

3. 中医药防治流感是辅助治疗,不能替代西医药物治疗,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

4. 在使用中药或接受中医疗法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或误用。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参考范文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参考范文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参考范文
在传染病防治中,中医药起着重要作用。

传染病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以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途径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防治预案分为预防、治疗、隔离等方面。

传染病的预防是最重要的,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

要加强自我防护,提高个人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饮食中要均衡营养,增加身体抵抗力。

对于易感人群要采取针对性的中医调理,比如药膳调理,针灸调理等。

另外,中医药还提倡药食同源,食疗调理,比如食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食材,如姜、蒜、辣椒等,以增强免疫力。

在传染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特点,辨证施治。

要选择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等作用的中药材,如连翘、金银花、黄芪等。

结合针灸、推拿等辅助疗法,加速康复。

此外,传染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遵医嘱,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对于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药也提倡坚持传染源的隔离,减少病原体传播。

在隔离期间,传染病患者要加强自我调养,遵医嘱用药,保持心情舒畅,增强免疫力,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染病防治预案应结合中医药理论,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人们的免疫水平,加强个人自我防护,根据患者病情施行辨病施治,坚持传染源隔离,早日康复。

只有科学综合应用中医药,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含多款)

2024年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含多款)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含多款)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一、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预案旨在阐述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注重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3.整体观念: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整体观念,调和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4.三因制宜: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根据地域、季节、气候、人群等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防治方案。

5.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要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防治效果。

三、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1.预防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改善生活环境卫生:加强水源、食品、公共场所等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3)增强体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

(4)预防接种: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疫苗接种措施。

2.治疗措施(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地域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中药治疗:根据病因、病机,选用具有抗病原体、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等作用的中药。

(3)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4)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抗病原体、抗炎、抗病毒等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四、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的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高度重视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024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2024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contents •流感概述•中医药防治流感原则•中医药预防流感策略•中医药治疗流感方案•流感并发症处理与康复期管理•总结与展望目录01流感概述流感定义与特点01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02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引起大流行。

流感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用具等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感染。

流感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等。

02中医药防治流感原则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整体调理,提高机体抵抗力以预防流感。

辨证论治根据流感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阶段,采用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扶正通过中医药调理,增强患者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抵抗流感病毒。

祛邪采用清热解毒、化湿透邪等中药治法,直接抗击流感病毒,减轻流感症状。

标本兼治在治疗流感的过程中,既注重解决当前的症状问题(治标),又注重调整患者身体内部环境(治本),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根据流感发病的不同季节和时间,采用相应的中医药防治方法。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用适应当地情况的中医药防治流感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病情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防治流感方案。

030201因时、因地、因人制宜03中医药预防流感策略根据个体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黄芪、党参等,以增强正气,提高抵抗力。

中药调理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正气。

锻炼养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正气的影响。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4篇)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4篇)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传染病防治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下面我将围绕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一份3000字的中医药防治预案。

一、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1. 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要培养每个人的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新鲜和熟透程度;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消毒和通风。

2. 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加强卫生教育,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建立预测和预警机制,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3. 高度重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控制:传染源是传染病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严格控制传染源,不随地吐痰、封掉可能存在传染源的地方;传染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桥梁,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传播途径。

二、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1. 流感: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来预防和治疗流感。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如黄芪、党参、板蓝根等。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洋葱、大葱等。

2.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菌能力来治疗肺结核。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化痰的中药,如百合、五味子、补骨脂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3. 腮腺炎: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腮腺炎。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连翘、金银花、鱼腥草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4.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水痘。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药熏洗、贴敷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手足口病。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25页word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25页word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目录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九、细菌性痢疾十、肝炎的中医食疗十一、肺结核的中医食疗十二、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一、麻疹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

多发于婴幼儿。

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 天。

出疹前后5 天左右为传染期。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

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发热后的2-3 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

出疹后2-3 天,此斑就会消失。

(一)中医治疗:鲜芫荽30 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 克,西河柳30 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 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二)治疗原则: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

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

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

本病治疗,重在透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中医院传染病防治预案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院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报告,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4、有专门负责直报的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医疗机构于两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

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

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

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

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九、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附件:各类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措施附件:各类传染病中医药治疗一、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

该病属于中医的“时疫”和“温病”范畴。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时医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

前驱期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

马爱军方用:连翘9克、金银花9克、桔梗9克、薄荷9克、竹叶4克、荆芥穗9克、淡豆豉6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

治疗患者30例,用药3剂,治愈14例,好转16例,疗效满意。

倪振华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地进行加减治疗,为使疱疹早透,可加升麻6克、葛根10克;若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3克、浮萍6克解肌透表;发热高者,可加野菊花10克清热解毒。

除此之外,对于手足口病早期以外感表证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疱疹的患者,可以采用托疹透毒外出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邪有所出,热毒得泄,疾病得愈。

发疹期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

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

疏散风热,托毒外出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

李小兰采用自拟透疹汤治疗患者32例,方用金银花10克、连翘5克、栀子8克、防风8克、蝉蜕6克、紫草8克、桔梗8克、滑石10克、车前子6克。

发热咽痛者加柴胡、玄参;口唇干燥加芦根。

结果痊愈27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96.9%。

钱焕洋用解毒透疹汤治疗手足口病54例,方药组成: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蜕、浮萍各10克,黄芩6克,木通3克,滑石9克,生甘草3克。

发热咽痛者加柴胡、桔梗;便秘者加生大黄;津伤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

1周内治愈46例,8例因局部感染严重,于8~12 天内治愈,疗效显著。

清热解毒除湿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

肖诏伟等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祛湿药,随证加减,自拟卤地菊汤治疗手足口病患者62例,取得很好的疗效。

方药组成:卤地菊15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蚤休、萆薢各9克,荆芥6克,防风、苍白术各4.5克,黄连、蝉蜕各3克。

清水煎服,每日1~2剂。

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

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

刘敏采用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44例手足口病患儿,基本方为葛根12克~15克、黄芩6克~9克、黄连2克~4克、甘草3克~5克、升麻3克~5克、赤芍7克~9克、浮萍7克~9克、薏苡仁12克~15克、白茅根12克~15克、竹叶7克~9克。

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克~5克(后下);发热无汗加青蒿5克~6克(后下)、荆芥5克~6克(后下);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克~45克、羚羊角1克~2克、水牛角12克~15克。

同时对照组40例患者以病毒唑片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75.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李巧香选用银翘藿茵汤治疗手足口病患者68例,其组方为金银花9克、连翘9克、藿香9克、茵陈6克、薏苡仁12克、厚朴9克、石菖蒲9克、黄芩6克、板蓝根10克、野菊花10克。

咽痛明显者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便泻热;口渴明显者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

同时用利巴韦林治疗64例作为对照,结果证明银翘霍茵汤对本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

王有鹏等自拟中药散剂进行治疗,基本方药为栀子50克,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各100克,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各40克,朱砂、冰片各25克。

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

每日服3次,温水送服。

2月~1岁者0.125克~0.5克;1岁~3岁者0.5克~0.75克;4岁~12岁者0.75克~1克。

在治疗的72例患者中,治愈58例,有效11例,有效率95%。

清泄心火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

因此部分临床医家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屈弘宇使用凉膈散合导赤散治疗患者40例。

其组方为:芒硝3克(冲服)、大黄5克(后下)、甘草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竹叶10克、细辛3克、黄连3克、生地黄15克、薄荷10克(后下)。

如病儿有发热加石膏50克(先煎)、柴胡10克、知母10克。

同时对照组患者40例口服新博林(利巴韦林颗粒剂)进行比较。

服药5天后,治疗组治愈36例,好转4例,治愈率90%;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8例,治愈率55%。

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

肖达明等自拟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患者30例,疗效满意。

药物组成:生地黄、滑石、板蓝根各15克,金银花、白鲜皮、苦参各10克,牡丹皮、竹叶、通草各6克,黄连5克,灯心草5扎,生甘草3克。

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

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青天葵;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

张民肃自拟解毒泻心汤加减治疗患者30例,方用黄连、竹叶各5克,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大青叶15克,滑石12克,苦参8克,生甘草3克。

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佩兰、薏苡仁;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

同时对照组26例采用病毒唑或新博林加维生素C口服,重症患儿同时给予青霉素或先锋霉素V静脉滴注,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外,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

若邪毒炽盛,内陷厥阴而见壮热、神昏、抽搐者,宜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恢复期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李向东使用陈皮6克、厚朴6克、苍术6克、砂仁(后下)2克、神曲6克、麦门冬9克、芦根9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00毫升,早晚分服,疗效满意。

但是至目前为止,关于手足口病在恢复期的治疗报道甚少,笔者认为手足口病患者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

外治方法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尚有不少医生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倪振华在内服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外治,在78例患者中对63例采用局部外治法。

其中26例仅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另37例除口腔用药外,对手足疱疹还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宋阿冬采用舌疮散治疗口咽峡部的疱疹。

方药组成:生石膏10克、冰片1克、青黛3克、生蒲黄1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