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ppt
合集下载
中医药传染病知识讲座PPT

黄芩
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
炎等疾病。
03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实 践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应用
0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程、
病位、病势等因素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02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常用药 物
中成药
01
02
03
连花清瘟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流行 性感冒、新冠肺炎等疾病 。
感冒清热颗粒
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 感冒、流感等疾病。
金银花软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 感冒、咽炎等疾病。
中药注射液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依据
整体观念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 。在防治传染病时,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达到抵御病邪的目的。
辨证论治
中医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地域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防治,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普知识宣传的方式与方法
01
制作和发布宣传资料
制作针对不同人群的中医药防治传染 病科普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 视频等,通过媒体、医疗机构、公共 场所等渠道进行传播。
02
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 会
组织中医药专家和学者,针对不同群 体,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深入讲 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
炎等疾病。
03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实 践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应用
0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程、
病位、病势等因素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02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常用药 物
中成药
01
02
03
连花清瘟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流行 性感冒、新冠肺炎等疾病 。
感冒清热颗粒
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 感冒、流感等疾病。
金银花软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 感冒、咽炎等疾病。
中药注射液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依据
整体观念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 。在防治传染病时,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达到抵御病邪的目的。
辨证论治
中医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地域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防治,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普知识宣传的方式与方法
01
制作和发布宣传资料
制作针对不同人群的中医药防治传染 病科普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 视频等,通过媒体、医疗机构、公共 场所等渠道进行传播。
02
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 会
组织中医药专家和学者,针对不同群 体,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深入讲 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ppt课件

10
阎良区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预案
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 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最大的病原体为H5、H7和H9亚型毒 株。禽流感主要发生在禽类,也发生在哺乳动物,甚至人。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感染禽和猪以外的动物。为了做 好人间禽流感的预防工作,及时发现禽流感病毒传入人间, 并做到对突发疫情迅速反应和正确处理,有效控制疫情的扩 散蔓延,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 《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 案。
6
中医药防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预防方 (一)漱饮方 【药物组成】 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 【适用人群】 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 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 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 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 泡10分钟后连续饮用。【用 量】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注意事项】 1.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2.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9
(四)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 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 儿童 【服用方法】 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 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 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阎卫发(2010)26号禽流感预案.doc
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作用..ppt

2 现代应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实践
近60年来,大陆曾发生过鼠疫、乙脑、流脑、疟 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非典 SARS、人禽流感、人感染猪流感甲型H1N1等重大传染 病流行。其间中医药工作者积极参加防治工作,取 得了一些成绩,发挥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作 用。
关于全社会的宣教、预防措施不必赘述,仅就近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期
潜
气血双补(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伏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期
化痰清热,理气和中(温胆汤加减)
各期的基本方剂
急 证候 性 感 染 期
治法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主方
银翘散加减 荆防败毒散加减
潜 气血两亏
气血双补
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伏 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
期
痰热内扰 化痰清热,理气和中
卫生部《人禽流感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推荐 四个基本方:毒邪犯肺基本方(清热解毒,宣肺透 邪);毒犯肺胃基本方(清热解毒,祛湿和胃);毒 邪壅肺基本方(清热泻肺,解毒化瘀);内闭外脱基 本方(扶正固脱)。
卫生部印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推荐的中 医辨证治疗方案列举了三种证候的参考方药及中成药: 毒袭肺卫证参考方药(清热解毒,宣肺透邪);毒犯 肺胃证参考方药(清热解毒,化湿和中);毒壅气营 证参考方药(清气凉营)。
1 古代中医药学对防治传染性疾病 的重要贡献
自《黄帝内经》以降,历代有影响的医学著作无不 以流行性传染病(急性热病、疫病)作为论述的重点。 治未病、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中医治疗原则更是与 防治急性传染病密切相关。
《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 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论 述了疫病的特点,并强调了预防疫病培护正气与避其 毒气的重要性。
【医学PPT课件】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

防治策略
这里从王孟英提出疫病的预防为主,“守险”为上策,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疫病流行期间,一是 必须注意居住卫生,指出“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 通气,扫除洁净。设不得已而居市廛湫隘之区,亦可 以人工翰旋几分,稍留余地,以为活路。”同时,如 果居室潮湿,天时雨湿,室中可以艾搓为绳条燃之, 而解秽避患。二是注意环境卫生,平时要把疏通河道, 净洁水源列为上策。或用药物来净化水液,如将白矾, 雄精置于井中,解水毒;把降香、石菖蒲置于缸内, 避秽浊。同时要尽快“敛埋暴露,扫除秽恶”,王孟 英针对霍乱死者是这样处理,而现在对传染病患者的 尸体,粪便处理亦是如此。
切断传染途径,注意与传染病患者的距离,以及与其接触的人 如何做到防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在防治上极有临床意义。
防治策略
2.1.2 避毒,守险,防患。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是控 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特别注意环境,居住,饮水和 饮食。切断传染源,古代医家对疫病的认识也完全是 这样。在《黄帝内经》中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避其毒气。”具体的说应该首先重视增强人体体质, 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平时注意个人起居,随时令季 节变化,气温改变,合理的增加衣服,注意劳逸结合。 切勿过分劳累而损伤正气,保持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 这样正气充足,也可使病邪不能侵犯。同时要避免与 疫邪接触的机会。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告戒切勿去 公共场所,减少人群密集,避免与疫区来的人员接触, 都说明这一点。
认识
疫病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 点。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 侯论》也说:“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 及外人。”《伤寒总病论》讲到了流行性: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 一乡,次则偏着一家。”回顾疫情发生的历史 无不与政府无能,战争不断以及防疫措施不健 全有关。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pptx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5:24:1815:24:1815:2412/23/2020 3:24:18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2.2315:24:1815:24Dec-2023-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5:24:1815:24:1815:24Wednesday, December 23,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2.2320.12.2315:24:1815:24:18December 23, 2020
预防:养生保健方法
• 中国医学积累了许多优秀养生保 健方法
• 如药膳、针灸、按摩、刮痧、拨 罐、气功、静禅、五禽戏、八缎 锦、太极拳、易筋经等
• 调整人体内部平衡,“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预防:传染病防控知识进社区
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服务 义务咨询
中医药养生保健 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具有生态学的优势 • 人体永远都是和病毒等微生物并存的 • 只要内存正气,则可相安无事 • 不注意养生保健,正气衰耗,邪气来干必然为病 • 中医养生保健实为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上策,这
•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 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人类面临着新旧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令人担忧
• 近30年来全球新发现的传染病有40余种
北京地区:
• 北京地区中医药介人治疗半个月后,疗效开始 提升,死亡率下降了20%
• 中医治疗能明显地降低死亡率,表明中医治疗 病毒性传染病有优势。
预防:养生保健方法
• 中国医学积累了许多优秀养生保 健方法
• 如药膳、针灸、按摩、刮痧、拨 罐、气功、静禅、五禽戏、八缎 锦、太极拳、易筋经等
• 调整人体内部平衡,“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预防:传染病防控知识进社区
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服务 义务咨询
中医药养生保健 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方法具有生态学的优势 • 人体永远都是和病毒等微生物并存的 • 只要内存正气,则可相安无事 • 不注意养生保健,正气衰耗,邪气来干必然为病 • 中医养生保健实为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上策,这
•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 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人类面临着新旧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令人担忧
• 近30年来全球新发现的传染病有40余种
北京地区:
• 北京地区中医药介人治疗半个月后,疗效开始 提升,死亡率下降了20%
• 中医治疗能明显地降低死亡率,表明中医治疗 病毒性传染病有优势。
中医药在传染病中进展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的传染病防治中有 了新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中医药 研究院从东晋时期的急症诊疗名著《肘后方》 中发现了关键线索,研制出治疗疟疾的中医
制剂—青蒿素,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整理版课件
8
新发传染病中作用
整理版课件
9
SARS
❖ 2003年的SARS治疗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 疗效引起。世界的关注,并得到了世界卫生 组织专家的肯定。
中医药在传染性疾 病中的重要性
解放军302医院
整理版课件
1
概述
❖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上,中国是个传染病多发 国。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74 年我国最早记载霍 乱病流行至鸦片战争,我国共发生大的传染病流行 500 多次。一部中医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医学与 传染病的斗争史。中医在与传染病的数千年来的斗 争中不断发展、提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现 代的每一次重大传染病在我国流行时,中医中药作 为人类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积极地参与了 临床一线的治疗工作。近几年,中医药积极介入了 SARS、手足口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 传染病的防治,实践表明,中医药对于现代传染病 的防治也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整理版课件
12
禽流感
❖ 中医专家研究制订“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预案”是可行有效的 2005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组织专家讨论人禽流感的中医
预防方案,参考人流感防治经验,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初步确定了4种中 医药方,预防可能发生的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从传统瘟病学理论看,中 医药治疗流感或瘟疫非常有效,应发挥祖国传统医学预防疫病的优势, 积极开展对人禽流感的防治研究,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疫情一旦发生, 中医药应早期介入。 2005年11月,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人禽流感诊疗方 案(2005版)》的修订版,《方案》收载了人禽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案, 强调参照流行性感冒及风温肺热病进行辨证治疗,另外,还主张对症治 疗,建议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中药、抗流感 病毒药品进行治疗,并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是药具有优势,中药治疗并非只针对病 原体,而是通过整体治疗,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抑杀病毒, 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不是强调单纯与病毒对抗,而是既注重 驱邪,也注重调护病人的正气,并使邪有出路。充分发挥中 医药的优势,在把握禽流感总体发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 证论治,方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在防治禽流 感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早期干预,阻断病程。 (2)明显减轻症状。(3)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4) 促进病情稳定过度,减轻后遗症。(5)减少并发症和西药 的毒副作用。(6)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 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

图
为
麻
疹
斑
患 者
出
现
柯 氏
“ ”
ppt课件.
11
(一)中医治疗: 鲜芫荽 30 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 15 克,
西河柳 30 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 根各30 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鲜 芫 荽
ppt课件.
12
(二)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
连 翘
ppt课件.
1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多见于儿童,也偶见于成年人。一般患
过此病的人痊愈后,便具免疫力,但也有少数人会再患此病。 中药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辩证正确,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患者可根据
各型的症状 特点,辨证治疗。
ppt课件.
2
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 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
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 2.早期隔离病人。 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 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 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
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 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 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 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 论疫》“疫之
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ppt课件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 的重要性
临汾市医院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在我国有3000多年 历史,对我国历史上瘟疫杂病的诊治 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且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息繁衍 的历史也证明了她的科学性。中医药 作为中国国粹,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有 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绿色港湾艾滋病治疗及死亡情况统计表
人类
总
入
数别
院
人
时间
数
2005 年 130
2006 年 105
2007 年 148
2008 年 1352009 源自 1412010 年 133
2011 年
97
中药治疗情况
其他
死
死
亡
亡
贫 血
呼吸 疾病
外周 神经炎
肝损害
消化系 统疾病
无症状 (包括皮肤感 合 感染者 染、脑膜炎、 计
人 数
率 (%)
糖尿病等)
5
2
3
28
38 21 16.15
4
2
1
2
20
1
30 15 14.29
13
4
3
2
1
22
45 14 9.46
11
3
2
1
2
22
4
45
8
5.93
7
2
3
1
1
2
16
9
6.38
8
3
2
2
2
1
18 10 7.52
6
4
2
1
3
4
20
临汾市医院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在我国有3000多年 历史,对我国历史上瘟疫杂病的诊治 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且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息繁衍 的历史也证明了她的科学性。中医药 作为中国国粹,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有 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绿色港湾艾滋病治疗及死亡情况统计表
人类
总
入
数别
院
人
时间
数
2005 年 130
2006 年 105
2007 年 148
2008 年 1352009 源自 1412010 年 133
2011 年
97
中药治疗情况
其他
死
死
亡
亡
贫 血
呼吸 疾病
外周 神经炎
肝损害
消化系 统疾病
无症状 (包括皮肤感 合 感染者 染、脑膜炎、 计
人 数
率 (%)
糖尿病等)
5
2
3
28
38 21 16.15
4
2
1
2
20
1
30 15 14.29
13
4
3
2
1
22
45 14 9.46
11
3
2
1
2
22
4
45
8
5.93
7
2
3
1
1
2
16
9
6.38
8
3
2
2
2
1
18 10 7.52
6
4
2
1
3
4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 (一)辩证的运用中草药、中成药口服, 运用中药灌肠、中药洗浴、中药贴附、中 药触笔、理疗针灸、耳穴、按摩等办法治 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对重型肝炎、肝硬 化腹水、急性黄疸型肝炎、抗纤维化治疗 等方面明显提高了临床好转率及治愈率。
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 (二)学术成果:在长期的防治肝炎的临 床基础上,我院研制出了院内制剂“补肾 益肝丸”、“降脂保肝胶囊”,并在临床 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脂 肪型肝炎、慢性肝炎的临床好转率。
人 数
率 (%)
糖尿病等)
5
2
3
28
38 21 16.15
4
2
1
2
20
1
30 15 14.29
13
4
3
2
1
22
45 14 9.46
11
3
2
1
2
22
4
45
8
5.93
7
2
3
1
1
2
16
9
6.38
8
3
2
2
2
1
18 10 7.52
6
4
2
1
3
4
20
77.22合计Fra bibliotek889
54
20
13
7
14
92
12
212 84 9.45
耐药结核的中医治疗
• (一)中医学对肺结核认识的历史悠久, 在《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称为 “虚劳”、“虚损”,元代葛可久《十药 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 著。中医确定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 则,对肺结核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耐药结核的中医治疗
• (二)目前随着西医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 用及多种因素导致的耐多药患者的产生, 使过去的标化治疗方案经受严峻考验,已 不能解决目前临床防治需求,而中药在调 节免疫抗结核方面有其特殊价值。
绿色港湾中药治疗艾滋病统计数据
绿色港湾艾滋病治疗及死亡情况统计表
人类
总
入
数别
院
人
时间
数
2005 年 130
2006 年 105
2007 年 148
2008 年 135
2009 年 141
2010 年 133
2011 年
97
中药治疗情况
其他
死
死
亡
亡
贫 血
呼吸 疾病
外周 神经炎
肝损害
消化系 统疾病
无症状 (包括皮肤感 合 感染者 染、脑膜炎、 计
耐药结核的中医治疗
• (三) 我院正在开展研究耐多药结核产生 的机理,并力图使用中药解决耐药结核方 面的问题,目前研制出院内制剂“滋阴清 肺丸”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 疗效。
小结(三)
• 耐药结核的产生为广大传染病专家学者 提出了一道难题,也是众多结核病患者 急盼解决的一项医疗难题。作为中医人, 我想在中医药防治肺结核方面可大有作 为,加强中医药防治耐药结核的研究前 景广阔。
• (二)临床成果: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发热、口腔 炎和手足、臀部皮疹为临床表现,好发 于婴幼儿,夏秋季易发生流行。我们应 用中药灌肠治疗811例手足口病,效果 满意。最后得出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小 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不 良反应。
(三)辨证用药
• 中药灌肠方组成:金银花10g,连翘6g, 大青叶10g,蒲公英10g,蝉蜕6g,芦根 10g,赤芍lOg,黄芪10g。临证加减:纳 差加干姜3g,薏苡仁10g;大便干燥加大 黄5g;咳嗽加川I贝母10g。上药水煎 100ml,每日2次,保留灌肠,保留20min, 3d为1个疗程。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情况
• 1、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 2、中西结合治疗肝炎; • 3、中医药治疗耐药结核; • 4、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 • 5、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外敷; • 6、甲型流感的中药治疗及预防; • 7、“非典”时期的中药预防。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
• 我院与北京佑安医院合作开展了“艾滋病 中医治疗及分型”科研项目,历经八年, 目前仍在继续,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机会 性感染和儿童抗病毒及预防抗病毒药的副 作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提高了艾滋 病患者服药依存性,降低了艾滋病人的死 亡率。
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
• (三)学术论文 近年来在总结临床经验、 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疗方法,结合临床实例, 先后发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57 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黄疸型 戊型肝炎82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急 性黄疸型肝炎746例临床观察”等文章。
小结(二)
• 中医和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中 医注重四诊、八钢和辨证论治,西医长于 对病原及病理性质的具体分析,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所以要中西医并重,以加强抗 炎、保肝、退黄及抗纤维化,两者结合可 明显提高疗效,造福患者和社会。
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
• (一)现状:手足口病近年发病率明显 上升且出现了很多重症病例,成为严重 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也引起国家及 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出台了一系 列的相关诊疗指南。我院在中医药防治 手足口病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 开展了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 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
艾滋病人合并症死亡人数统计
艾滋病区逐年死亡人数、死亡率对比图
小结(一)
• 艾滋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 共卫生问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 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但因其抗病毒 药物副作用大,而且需要终生服药,各种 因素致患者的服药依存性差,多数患者难 逃非死即残的命运,中医药的联合治疗明 显降低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的副作用,提高 了治疗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概述
•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在我国有3000多年 历史,对我国历史上瘟疫杂病的诊治 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且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中华民族五千年生息繁衍 的历史也证明了她的科学性。中医药 作为中国国粹,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有 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医院简介
•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一 所集传染病防治、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市 级专科医院,主要以治疗肝病、结核、艾 滋病为主的38种法定传染病,在“非典”、 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急性病的预防治疗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北京佑安医院、地 坛医院的协作医院,山西省艾滋病治疗定 点医院。
小结(三)
• 中药灌肠对儿童患者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治疗 途径,尤其提高了重症患儿的好转率、治 愈率,为中医药在防治传染性疾病方面写 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 的重要价值。
典型病例
• 光明中医2009年11月第24卷第11期 CJGMCM November 2009.Vol 24.11 ‘2141 ‘ 赵某,男,2岁,乡宁县人,因发热2天,手足口疱疹1天,于2008年5月20日 以“手足口病”院症见:发热、偶有咳嗽无咳痰、口痛拒食、流涎、哭闹、 易惊恐、大便2天未解、小便黄。入院查39℃,精神欠佳,发育正常,营养一 般。皮肤科检查:手、足、臀部散在分布数个直径2~3mm红色斑丘疹及水泡 ,周围有红晕,口腔黏膜见点状白色糜烂面和麦粒大小的溃疡面。双肺呼吸 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心腹(一),舌红,苔黄,指纹浮紫。实验室检查:血 常规:白细胞8.81×10’/L,中性粒细胞44.7% ,淋巴细胞46.3% ,入 院诊断:手足口病。予金银花10g,连翘6g,大青叶10g,蒲公英10g,蝉蜕6g ,芦根10g,赤芍10g,黄芪10g,干姜3g,薏苡仁10g,大黄5g,川贝母10g, 煎水1O0ml,每日2次,保留灌肠。同时给予炎琥宁10mg/(kg·d),每日1次 ,溶于5%葡萄糖液lOOml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生理盐水 100ml静滴,每日1次,静脉滴注,给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口服及西瓜霜喷 雾剂喷口腔。住院一天后热退,3天后皮疹明显减轻,口腔疼痛好转,纳食增 加,大便通畅,舌红、苔微黄。5天后皮疹退,口腔黏膜光滑,纳食好,二便 调,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