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一章绪论1、园林的定义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

三、“天人感应”说。

5、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8、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10、意境的三种表述方式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2、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3、社木、弛道4、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5、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6、秦代宫苑——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7、上林苑中以植物命名的宫观建筑物8、上林苑的特点: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9、建章宫的布局及一池三山、图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导言: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更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一、中国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的起源古代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618年的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皇宫、寺庙和官邸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人工景观的布置。

2. 唐宋时期的园林发展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注重自然山水的布局和自然景观的营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艺术。

3. 明清时期的园林风格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的园林风格更加注重景观的布置和园林建筑的装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形式。

二、外国园林史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

这个时期的园林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强调对自然的控制和引导。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的园林以意大利为主,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园林的模仿和复兴,形成了意大利式花园的风格。

3. 法国巴洛克园林17世纪的法国巴洛克园林以凡尔赛宫花园为代表,强调对称的布局和庄严的氛围。

4. 英国景观花园18世纪的英国景观花园注重自然和不规则的布局,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具有浪漫主义的氛围。

结论:中外园林史展示了不同国家对园林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观念。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营造,而外国园林则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

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特点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园林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观,更是反映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镜子,对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外园林史,感受园林之美!。

中外造园史期末复习题教案资料

中外造园史期末复习题教案资料

1.中国古典园林分期⏹一、生成期(幼年期)——商周秦汉⏹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三、全盛期——隋、唐⏹四、成熟前期——两宋⏹五、成熟中期——元、明、清初⏹六、成熟后期——清中叶至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园圃、囿、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源头建章宫西北部的园林,建太液池,池中建三岛,象征东海的瀛洲、方丈、蓬莱。

是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一池三山而巨额仙苑式皇家园林。

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中国古典园林幼年期的总体特征:这一时期的造园活动主流是皇家园林。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

私家园林较少,且多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二者尚未明显区别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设计艺术水平不高。

无论天然山水园或人工山水园,建筑只是简单的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

园林功能由狩猎、通神、求仙、生产转变为游憩、观赏为主。

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但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本于自然而未高于自然。

帝王苑囿规模宏大,多法天象、仿仙境、通神明,对园林审美的经营在低级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功能分区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

构成宫城、内城、外城三套城垣的形制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中轴线北端,它经历了多个朝代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不仅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总体特征❖与生成期园林相比,转折期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由再现自然进而到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到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总结《中外园林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2、古巴比伦猎苑;古巴比伦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猎苑。

猎苑大多是在天然森林的基础上经过人工改造形成的。

3、英中式园林: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繁荣并逐渐过渡到绘画式风景园林以后,法国也掀起兴造绘画式风景园林的热潮。

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为“英中式园林”。

4、阿多尼斯花园:古希腊有个祭祀爱神阿多尼斯的节日,届时雅典的妇女都在屋顶上竖起阿多尼斯雕像,周围环以土钵,钵中种的是发了芽的莴苣、茴香、大麦、小麦等。

这些绿色的小苗好似圣洁的花环,表达对爱神的祭典。

这种屋顶花园就称为阿多尼斯花园。

5、巴洛克建筑风格: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6、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想、居住环境。

7、国家公园:为了保护尚未遭到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1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而建立的国家级公园。

8、奥姆斯台德:杰出的园林大师,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他科学地预见到于移民成倍增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必将加速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绿化将日益重要,而建设大型城市公园可使居民享受城市中的自然空间,改善生态环境。

他设计了纽约的中央公园、华盛顿的整体市容规划等。

9、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精选文档】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精选文档】

1、秦汉时期园林创新:(1)秦代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

(3)汉代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4)汉代叠山的技术和材料也有一定的创新。

(5)开创了水戏、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山水苑之先例(6)汉时期私家园林的出现,和寺庙园林的暂露头角,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2、汉代经典园林之一东汉上林苑的造园特点:(1)上林苑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人工组景的山水园.(2)人为的园林山水造景的出现,为以后的山水园林艺术的发展和设计开创了先例。

(3)上林苑开创了”园中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官,苑中有观(馆)的格调(4)上林苑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5)上林苑首创以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是一个珍贵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饲养珍禽异兽的动物园。

3、隋唐时期园林造景特点:(1)筑山: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用石间土的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2)理水: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于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3)植物: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众多的观赏树木和花卉可在造园中以供选择。

(4)建筑:唐代的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又不拘一格。

4、我国隋唐时期园林创新:(1)中国园林诗画情趣开始形成,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已经出现互相渗透的迹象。

(2)文人园林开始兴起,文人参与造园,文人承担了造园家的部分职能,文人造园家在唐代已经出现。

(3)园林总体规划设计有所创新,在具体的设计手法和技巧上出现了许多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第一。

(4)国都长安、洛阳的规划有较大的突破。

(5)技巧有所增添:在西苑内,开创了于秋冬时以剪花装点园景,在池沼里以彩剪作为菱荷加以装饰.5、北宋著名皇家园林寿山艮岳的造园特点:(1)布局奇巧,完全抛弃了中轴对称,一切顺其自然而布置(2)掇山秀美(3)理水巧妙(4)建筑丰富,植物繁多(5)借景巧妙6、宋代园林创新点:(1)宋代造园技巧高明,出现了许多新内容。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历史分期):⏹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是人类世界中最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环境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园林都扮演着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外园林史,介绍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古代中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化息息相关。

汉朝时期,园林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些园林多以景观、建筑、水池和植物为主要特点,结合了人工和自然元素。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如留园、拙政园等。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一步发展。

唐代的《萧何新泽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宋代的乌衣巷、沈园、留园等园林也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希腊罗马园林古希腊的园林主要用于宗教场所和公共广场。

在古罗马,园林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其中著名的园林有卡普里岛上的提伊布利的别墅和尼日尔维安大厦的花园。

二、近现代中外园林史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师之一的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对园林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设计了一系列以几何形状为基础的园林,如威尼斯的凡尔赛宫和费拉拉的达尔沃勒城堡。

2. 中国清代园林清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设计追求自然、柔和和恬静的氛围。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都是清代园林的代表作。

3. 现代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它将自然元素、现代建筑和人工景观相结合。

同样,日本的日本庭园也以其简约、精致的设计而闻名。

三、中外园林史的影响中外园林史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中园林史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而外园林史则加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园林在中外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表达人类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也是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古埃及园林类型:宅园、圣苑、陵园。

公元前16世纪,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遍布尼罗河谷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等开始逐渐变成祭祀重臣所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住宅庭院。

园林特点:1)庭院基本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对称布局;2)以园艺种植业为主,通过树木与棚架的构置,与花草树木搭配,树木成行种植,有成排的拱形葡萄架;3)有矩形水池,;池旁有凉亭供人休息种有水生植物,饲养水禽和鱼类,作观赏与灌溉之用。

1、古埃及园林的类型及特点,试举例说明之。

包括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宫苑园林是指为埃及法老休憩娱乐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王宫,四周围为高墙,宫内再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小院落,呈中轴对称格局。

各院落中有格栅、栅架和水池等,装饰有花木、草地,畜养水禽,还有凉亭的设置。

如古埃及底比斯的法老宫苑(2)圣苑园林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着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如徳力。

埃尔。

巴哈里神庙(3)陵寝园林是指为安葬埃及法老及法老以享天国仙界之福而建筑的墓地。

其中心是金字塔,四周有对称栽植的林木。

如胡夫金字塔(4)贵族花园是指古埃及王公贵族为满足其奢侈的生活需要而建筑的与府邸相连的花园。

这种花园一般都有游乐性的水池,四周栽培着各种树木花草,花木中掩映着游憩凉亭如古埃及底比斯阿米诺非斯三世某大臣的住宅花园2古希腊园林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学会了波斯造园艺术,希腊庭园由果菜园改造成装饰性的园庭,最终发展成了柱廊园。

造园特点:住宅方正规则,内中整齐的栽植花木,庭院中心建立喷水池、雕塑,面对庭院中心四面以柱廊环绕,形成封闭式园林。

(网上资料)柱廊园(Peristyle):属城市宅园,庭园位于住宅中央,四周以柱廊围合成庭院。

庭院空间有明显的几何轴线关系,形式规划方整。

庭院内树木栽植规整,设有水池或喷泉。

(课件)希腊造园受到当时美学观的影响,认为美是有秩序的、合乎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所以古希腊园林尤其是庭院一般采用规则式布局,也以此求的与住宅建筑的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

埃与圣苑:是指为埃与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荆浩的画派和技艺。

中年曾漫游北方与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

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

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简答: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洲园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

2、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2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与整个伊斯兰世界。

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

3、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

它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

特点主要有: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欧洲园林是以埃与园林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以欧洲本土为中心。

特点:规则式园林以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的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体现在庄重典雅气势;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界限,亦不考虑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将自然作为主体引入到园林中,体现自然天成。

伊斯兰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范畴,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形式,封闭建筑与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

特点:面积较小,建筑较封闭,十字形的林荫路构成中轴线,将全园分割成四区,在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设有水池,以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广泛用陶瓷马赛克图案。

中国园林属于自然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为中国园林的特殊形式。

特点: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特色: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有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

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寺院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从此,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力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初期基本上位皇室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极华丽,规划宏放,空前绝后。

园林总体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地模仿发展为自觉地对应;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规,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念在宫苑中时有反映。

西汉中期以后,受文人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情画意。

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山水林木,园林建设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院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唐宋文人园林成就:1、对当地山水风景的开发多有建树2、不仅参与了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

根据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大自然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沉浮的感怀融注于园林造园艺术之中。

3、开辟了写意山水园林的新途径。

4、将“文人画”融入园林之中,意大利台地式园林风格特征:1、文艺复兴初期多流行美第奇式园林,选址比较注重丘陵地和周围环境,要求远眺、俯瞰等借景条件。

2、文艺复兴中期多流行台地园林。

3、文艺复兴后期主要流行巴拉克式园林。

论述:英国风景式园林形成原因: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英国本身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中国山水写意园林的重要影响。

1、英国南部平缓舒展,北部地区丘陵起伏,境内多雨湿润,对植物生长尤其是草本植物发挥在那十分有利,因而草坪、地被植物无需精心浇灌即可碧绿如茵。

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植被条件成为风景式园林形成的得天独厚的基础。

2、十六世纪开始,英国为争夺海权而制造大量舰船,增加了对木材的需要,加之燃料和建筑材料的木材消耗,造成深林面积不断缩减。

为此,英国于1544年颁布了禁止砍伐深林的法令,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英国草原上的丛林景观。

此外,英国的圈地运动使牧区不断扩大,农业上采用牧草与农作物轮作制,亦是英国田野呈现出碧绿万顷,芳草天涯,牛羊如云的草原景观的重要原因。

这些为风景式园林在英国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3、16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基督教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他们游览了中国皇家宫苑和江南山水写意园林之后,为中国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中国园林艺术从此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结合英国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植被环境,发展成为自然风景式园林。

私家园林的风格特点:私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填空: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6、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

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9、古埃与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供奉太阳神的神庙和崇拜祖先的金字塔陵园10、古埃与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1、古希腊园林可以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12、古罗马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13、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有寺院园林、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以寺院园林为主;后期以城堡庭园为主。

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可以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15、阿尔贝蒂的园林思想与其著作《论建筑》。

P33《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被看做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

16、法国园林类型主要有城堡花园、城堡庄园和府邸花园17、英国园林类型主要有国王宫苑园林和贵族府邸园林18、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府邸花园和公共园林19英国风景式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府邸花园20、俄罗斯风景式园林可以划分为浪漫主义风景式园林和现实主义风景式园林21、欧洲新型园林可以划分为城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和城市公共绿地22、美国园林分为城市公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国家公园23、古巴比伦园林类型分为猎苑、圣苑和宫苑24、古波斯园林类型分为游猎园、宫苑、庭园等25、波斯伊斯兰式园林类型分为水法园、庭园、别墅园、城堡26、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类型分为宫苑园林和别墅花园27、印度伊斯兰园林类型分为宫苑、庭园、别墅园和陵园奥姆斯特德原则:①、满足人们的需要;②、考虑自然和环境的效益;③、规划要考虑管理的要求和交通方便。

亭台轩榭桥,楼堂斋室馆,房阁卷广廊门楼古罗马宫苑园林有洛朗丹;意大利美第奇式园林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古典庄园、埃菲索罗庄园;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作品有望景楼园、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兰特庄园、巴洛克园林,加尔佐尼庄园、伊索拉-贝拉庄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