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适用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所用的大豆粕(注:经预压-浸提法或浸提法提取油后的饲料用大豆粕)。

2 感官性状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

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3 质量指标(暂行标准)水分≤14.5% ;粗灰分≤7.0%;粗蛋白质≥42.0%;65%≤蛋白质溶解度≤85%0.03 Nmg/分钟·克≤脲酶活性≤0.3% Nmg/分钟·克4 验收指标感官性状,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

5 卫生指标滴滴涕(mg/kg)≤0.02 ,其余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有关的规定。

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饲料用花生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粕的质量指标,用于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花生粕。

2 感官性状碎屑状,色泽呈新鲜一致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无发酵、霉变、虫蛀、结块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花生粕以外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4 质量指标水分≤12.0%粗蛋白质≥45.0%粗纤维< 6.5%粗脂肪≤2.0%粗灰分< 8.0%5 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B1(mg/kg)≤0.05,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棉籽粕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棉粕的质量指标,适用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棉粕。

饲料原料之五-大豆饼粕

饲料原料之五-大豆饼粕

饲料原料之五-大豆饼粕1.概述大豆饼粕是以大豆为原料取油后的副产物。

由于制油工艺不同,通常将压榨法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饼(soybean cake),而将浸出法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粕(soybean meal)。

在我国,过去大豆饼粕作为大豆加工的副产品,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得到大豆饼粕而制油,目前大豆饼粕实际上是主要产品。

我国大豆总产量中约有40%用于取油,年产大豆饼粕约500万t,主要用作饲料原料。

大豆饼粕的加工方法有4种:液压压榨、旋压压榨、溶剂浸出法和预压后浸出法。

压榨法的取油工艺主要分为2个过程:第一过程为油料的清选、破碎、软化、轧胚,油料温度保持在60~80。

C;第二过程为料胚蒸炒(100~125。

C)后再加机械压力,使油与饼分离。

用浸提法取油其工艺为,利用有机溶剂在55~65。

C下浸泡料胚,提取油脂后将湿粕烘干(105~120。

C),最后制成油脂和粕。

用浸提法比压榨法可多取油4%~5%,且残脂少易保存,效果优于压榨法,因此,目前大豆饼粕产品主要为大豆粕。

大豆饼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9-1。

大豆饼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一般其它饼粕类的使用与否以及使用量都以与大豆饼粕的比价来决定。

图9-1大豆饼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2.营养特性大豆饼粕粗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40%~50%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组成合理。

赖氨酸含量在饼粕类中最高。

约 2.4%~2.8%,赖氨酸与精氨酸比约为100:130,比例较为恰当。

若配合大量玉米和少量的鱼粉,很适合家禽氨基酸营养需求;异亮氨基酸含量是饼粕饲料中最高者,约2.39%,是异亮氨基酸与缬氨酸比例最好的一种。

大豆饼粕色氨酸、苏氨酸含量也很高,与谷实类饲料配合可起到互补作用。

蛋氨酸含量不足,在玉米一大豆饼粕为主的日粮中,一般要额外添加蛋氨酸才能满足畜禽营养需求。

大豆饼粕粗纤维含量较低,主要来自大豆皮。

无氮浸出物主要是蔗糖、棉籽糖、水苏糖和多糖类,淀粉含量低。

(完整word版)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完整word版)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适用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所用的大豆粕(注:经预压-浸提法或浸提法提取油后的饲料用大豆粕)。

2 感官性状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

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3 质量指标(暂行标准)水分≤14.5% ;粗灰分≤7.0%;粗蛋白质≥42.0%;65%≤蛋白质溶解度≤85%0.03 Nmg/分钟·克≤脲酶活性≤0.3% Nmg/分钟·克4 验收指标感官性状,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

5 卫生指标滴滴涕(mg/kg)≤0.02 ,其余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有关的规定。

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饲料用花生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粕的质量指标,用于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花生粕。

2 感官性状碎屑状,色泽呈新鲜一致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无发酵、霉变、虫蛀、结块及异味异臭。

不得掺入饲料用花生粕以外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4 质量指标水分≤12.0%粗蛋白质≥45.0%粗纤维< 6.5%粗脂肪≤2.0%粗灰分< 8.0%5 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B1(mg/kg)≤0.05,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6 检验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

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棉籽粕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指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棉粕的质量指标,适用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棉粕。

豆粕等级标准

豆粕等级标准

豆粕等级标准
豆粕的等级标准主要依据其质量指标进行划分,这些质量指标包括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

我国规定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标准及分级标准以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

具体来说,一级豆粕是去除大豆表皮后加工得到的豆粕,也叫去皮豆粕,其蛋白含量在46%以上。

二级豆粕,也叫带皮豆粕或者普通豆粕,是用浸提
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物,其蛋白含量在43%--44%。

此外,还有二八豆粕和三七豆粕两种,这两种豆粕都是将一定比例的玉米皮或大豆皮与豆粕混合。

其中,二八豆粕是指这个豆粕当中80%的豆粕加上20%的玉米皮或者大豆皮混在一起,其蛋白含量在36%-37%。

而三七豆粕则是指豆粕当中70%的豆粕加上30%的玉米皮或者大豆皮混在一起,其蛋
白含量在33%-34%左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可以查阅相关行业规范或标准。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豆粕是大豆加工的副产品,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其质量指标和验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指标:豆粕应为黄色至褐色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物质,无异味、异色、杂质、霉变等现象。

外观应干燥,不结块。

2.蛋白质含量: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评估豆粕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豆粕的水分含量通常应在12%以下。

4.粗纤维含量:粗纤维含量是指豆粕中未被消化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是评估豆粕质量的重要参考参数。

通常应保持在6-12%之间。

5.脂肪含量:豆粕中的脂肪含量通常是指剩余的脂肪含量,其含量要求较低。

通常应保持在2-3%之间。

6.灰分含量:豆粕中的灰分含量是指无机物质的含量,包括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一般要求从4%到8%之间。

7.色泽指标:豆粕的色泽是评估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应为黄色至褐色。

颜色过浅或过深都可能意味着质量存在问题。

8.异物检查:豆粕中不应含有明显的异物,如杂质、大颗粒、金属等。

通过目视或利用专用设备进行异物检查。

9.无害物质指标:豆粕中不能含有对动物有害的物质,如霉变菌毒素、重金属等。

需通过实验检测,确保无害物质含量在合理范围内。

10.酸价指标:酸价是评估豆粕油脂酸度的指标,其数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验收豆粕时,通常需要对上述指标进行检验,并与国家标准或用户要求进行比较。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或要求,质量指标良好的豆粕才能合格验收。

为了确保豆粕质量,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检测报告。

总而言之,豆粕的质量指标和验收指标十分重要,对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与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生产厂商和使用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确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豆粕等级标准

豆粕等级标准

豆粕等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豆粕是生产饲料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和食品加工行业。

而豆粕的质量标准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制定和执行豆粕等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豆粕的等级标准主要包括质量指标和标准规定两部分。

质量指标是对豆粕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物理性状等进行规定,而标准规定则是对生产过程、贮存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保障产品质量,也可以提高豆粕行业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豆粕的等级标准一般会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来制定。

在中国,豆粕的等级标准主要由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制定和管理。

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国际性的豆粕标准,比如美国农业部和美国豆粕协会制定的标准。

豆粕的等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理化性质:豆粕的理化性质是评价豆粕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氨基氮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豆粕的营养成分含量和保质期等特性。

二、营养成分:豆粕作为饲料原料,其营养成分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氨基氮等指标。

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需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才能保证豆粕的质量。

三、物理性状:豆粕的颗粒大小、颜色、气味等物理性状也是评价豆粕质量的重要标准。

颗粒大小要均匀,颜色应该呈现暗黄色或淡黄色,气味应该清香无异味。

这些物理性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豆粕的口感和食用安全。

四、标准规定:豆粕的生产过程、贮存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通常也被包括在等级标准中。

生产过程要符合卫生标准,贮存运输要注意避免受到污染,包装标识要清晰明了。

这些标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障豆粕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豆粕的等级标准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等级标准,才能保障豆粕的品质和安全,提高行业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国标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国标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924.1-20012009-02-07 17:33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总原则、饲料原料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签、贮存及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和于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免、豚鼠、地鼠、犬和猴的配合饲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918-1997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88-19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89-1988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 10647-1989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GB/T 10648-1999 饲料标签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GB/T 14699.1-1993 饲料采样方法GB 14924.2-200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4924.3-2001 实验动物小鼠、大鼠配合饲料GB 14924.4-2001 实验动物兔配合饲料GB 14924.5-2001 实验动物豚鼠配合饲料GB 14924.6-2001 实验动物地鼠配合饲料GB 14924.7-2001 实验动物犬配合饲料GB 14924.8-2001 实验动物猴配合饲料GB/T 14924.9-200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GB/T 14924.10-200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氨基酸的测定GB/T 14924.11-200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维生素的测定GB/T 14924.12-200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GB/T 17890-1999 饲料用玉米NY/T 115-1989 饲料用高梁NY/T 116-1989 饲料用稻谷NY/T 117-1989 饲料用小麦NY/T 118-1989 饲料用皮大麦NY/T 119-1989 饲料用小麦麸NY/T 122-1989 饲料用米糠NY/T 130-1989 饲料用大豆饼NY/T 131-1989 饲料用大豆粕NY/T 132-1989 饲料用花生饼NY/T 133-1989 饲料用花生粕NY/T 134-1989 饲料用黑大豆NY/T 135-1989 饲料用大豆NY/T 136-1989 饲料用豌豆NY/T 140-1989 饲料用苜蓿草粉SC/T 3501-1996 鱼粉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饲料原料豆粕产品技术标准要求2023年

饲料原料豆粕产品技术标准要求2023年

饲料原料豆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豆粕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生产的豆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5917. 1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GB/T 6432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GB/T 6435 饲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GB/T 6438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GB/T 2318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用要求GB 10648 饲料标签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4699. 1 饲料采样GB/T 18823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检总局 [2005] 第75 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产品分类产品分类见表1。

4 技术要求4. 1 感官指标呈浅黄色至棕褐色固体,有酸香气味,无异嗅味,无结块,无发霉变质。

4.2 卫生指标复合GB 13078的规定。

4.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4.4 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 试验方法5. 1 感官检验将样品放置在白瓷盘内,在非直射阳光、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用眼观的方法观察其色泽,是否有霉变、结块。

用鼻嗅的方法检查其气味。

5.2 水分按照GB/T 6435 规定进行。

5.3 粗蛋白按GB/T 6432规定的方法执行。

5.4 粗灰分按GB/T 6438规定的方法执行。

5.5 净含量按JJF 1070规定执行。

5.6 卫生指标按GB 13078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6. 1 抽样6. 1. 1 组批原料不变,同一配方、同一工艺、同一生产周期连续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批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用大豆粕国家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原料以预压—浸提或浸提法取油后所得饲料用大豆粕。

二、引用标准
GB 5490-5539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检验
GB 6432-6439 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项测定方法
GB 8622 大豆制品中尿素酶的活性测定
三、感官性状
本品呈浅黄褐色或淡黄色不规则的碎片状,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嗅。

四、水分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0%
五、夹杂物
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六、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
1.以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见下表。

表1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料产量(万吨)
3.三项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4.二级饲料用大豆粕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七、脲酶活性允许指标
1.脲酶活性定义为在30±5℃和pH值等于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大豆粕分解尿素所释放的氨态氮的毫克数。

2.饲料用大豆粕的脲酶活性不得超过0.4。

八、检验
1.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的检验,按照GB6432-6439的有关规定执行。

2.脲酶活性的检验按GB 8622执行。

九、卫生标准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十、包装、运输和储存
饲料用大豆粕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级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8-10-11批准,1989-09-01实施。

2.各项质量指标含量均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