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知识
Ch01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Visual FoxPro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 是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 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8
Visual FoxPro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目的 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抽取或推 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为行动、 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为行动、决策提供依 同时, 据;同时,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大量复 杂的数据,以方便人们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杂的数据,以方便人们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数据处理也称为信息处理 信息技术等 信息处理或 数据处理也称为信息处理或信息技术等。
22
Visual FoxPro
特点: 特点: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①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②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③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与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 ④数据与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
23
Hale Waihona Puke Visual FoxPro
文件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文件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应用程序1 应用程序1 数据组1 数据组1
11
Visual FoxPro
例如: 数据1 11、13、15, 例如: 数据1、3、5、7、9、11、13、15,它是一 组数据, 组数据,如果我们对它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它是 一组等差数列, 一组等差数列,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后面的 数字,那么它便是一条信息。它是有用的数据。 数字,那么它便是一条信息。它是有用的数据。 数据1 41, 而数据1、3、2、4、5、1、41,它不能告诉我们 任何东西,故它不是信息。 任何东西,故它不是信息。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实例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图,注:关系中的B C D 代表的字段名
B A B
C D 0 K1 1 N1
B
C
D
F
A N
3
0 2
H2
K1 X1
B A
C 0
D K1
请问有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的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并 B 自然连接 C 差 D 交
思考:如果R和S 进行并运算,那么分别得到的关系T是如何组成? 思考:如果上题进行差运算,那么有两种情况 (1)R和S进行差运算 (2)S和R进行运算 两种情况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问题:下面两个表是否可以使用并、差、交 运算
专门的关系运算
1、选择:从表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记录)的操作称为选择,选择的结果是一 个新的关系(表)。选择的条件以逻辑表达式的形式给出,使逻辑表达式的值为真的元 组(记录)将被选出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例如:打开“学生.mdb”access数据库文档。在查询使用设计查询器,在设计查询器 中添加” HYA13“表。使用用查询,查找出性别为”男“的记录信息。 在显示表中将HYA13表添加到设计器中后,关闭显示表窗口。 双击HYA13表中的*号(代表添加所有字段并显示) 鼠标移动在字段行第二个单元格,后双击HYA13表中的性别(作为查询条件)在条 件栏中输入”男”,把显示的 去掉。因为*号已经代表显示表中的所有字段了。
13题考点:“关键字”=主关键字
10题考点:如何进行多表联系。这里的
指的是跟S和C表建立联系的外关键字
12题解题重点:题目中提到的主键,指的是表的主关键字。而表中可以作为 主关键字的字段必须是唯一的。唯一对唯一
二、关系(表)运算
关系之间的运算前提:进行运算的两个表必须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表的字段结构要相同) 1、并:是指由属于这两个表的元组(记录)组成的集合,从而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表) 2、差:是由一个表中去掉在另一个表中也有的元组(记录),而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表) 3、交:结果是由两个表中的共同元组(记录),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地组织、存储、检索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支持业务决策和应用开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数据库是指一个组织结构良好的数据集合,可被电脑程序使用及管理。
按照其结构特点,可以将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几种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其中每个表格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并且不同表格之间可以通过键值对进行关联。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则不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而是使用键值对或文档等方式进行存储。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有MongoDB、Redis等。
面向对象数据库则将数据看做对象,并且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方式进行操作。
常见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有db4o等。
2.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在设计一个有效的数据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实体及其属性: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事物或概念。
属性则是指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或属性。
(2)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不同类型的关系。
(3)设计数据结构:包括表格的设计、字段的定义、键值对的关联等。
(4)规范化数据结构:规范化是指将数据结构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支持数据存储和查询操作。
3. SQL语言基础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语言。
SQL可以用于创建表格、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操作。
SQL语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ELECT: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
(2)FROM:指定要查询的表格名称。
(3)WHERE:用于过滤查询结果,只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4)GROUP BY:用于按照某个字段进行分组操作。
(5)HAVING:用于过滤分组后结果集,只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设计

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数据库系统是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建立、维护和利用数据库来解决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则,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
一、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它以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数据,并提供了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访问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有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等。
2. 数据模型与关系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使用二维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并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来进行数据操作。
3.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的存储、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常见的DBMS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4.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系统的过程,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定义了数据库的整体结构,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物理设计阶段确定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索引策略。
二、数据库设计原则1. 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数据设计时需要满足的一些规范,它可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减少冗余和提高查询效率。
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
2. 主键与外键主键是用来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属性或属性组合,它具有唯一性和非空性。
外键是关系模型中一个表中的字段,它引用另一个表中的主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3. 索引设计索引是数据库中用于快速查找数据的结构,它可以提高查询效率。
在设计索引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字段作为索引字段、确定索引类型和设置适当的索引顺序等。
4. 视图设计视图是虚拟的表,它是由基本表中的数据计算、检索或汇总得到的。
视图可以简化数据访问、保护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库基础知识

2.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网状模型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为网状
模型。
1.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2.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R1 L1
R2 L2
L1
R1
R2
L3 L2
R3
L4 R5
R3
R4
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学生宿舍 系
学生
教研室
教师
(6) 实体集(Entity Set)
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例如: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实体集。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续)
(7) 联系(Relationship)
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 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两个实体型间联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一联系(1:1) 一对多联系(1:n) 多对多联系(m:n)
常用数据模型(续)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数据结构:表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数据结构:对象
1. 层次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
层次模型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为层次模型。
1. 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 结点 2. 根以外的其它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易扩展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什么是DBMS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 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 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大一mysql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大一mysql数据库知识点总结MySQL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和掌握MySQL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学习MySQL数据库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和查询。
它在现代应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数据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用于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
MySQL是一种开源的DBMS,它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和易用性。
3. 数据库和表的创建在MySQL中,可以使用SQL语句来创建数据库和表。
创建数据库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表使用CREATE TABLE语句。
4. 基本数据类型MySQL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
不同的数据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存储和操作需求。
二、SQL语言基础1. SQL语言概述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用于访问和管理数据库的语言。
它可以用来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2. 数据库查询使用SELECT语句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可以使用WHERE子句进行条件筛选,使用ORDER BY子句进行排序。
3. 数据库插入使用INSERT INTO语句可以向数据库的表中插入新的数据。
需要指定要插入的字段和对应的值。
4. 数据库更新使用UPDATE语句可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可以使用SET 子句指定要更新的字段和新的值,并使用WHERE子句指定更新的条件。
5. 数据库删除使用DELETE FROM语句可以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可以使用WHERE子句指定删除的条件。
三、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1.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需求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查询和操作的效率,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错误。
中职高考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中职高考数据库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与特点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持久存储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数据的持久性、独立性、共享性和实时性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
3. 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外模式/视图、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4.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数据关系和数据约束的概念工具,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XML模型等。
二、关系数据库1. 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和数据关系的一种数据模型,其中的数据以表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存储。
2.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包括逻辑设计原则、物理设计原则和数据完整性设计原则等。
3. 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等。
4.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来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主要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和数据管理等操作。
三、数据库设计与开发1. 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其中包括功能需求分析、性能需求分析和数据需求分析等。
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将需求分析所得到的概念数据模型映射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3.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指将概念数据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主要目标是避免冗余和不一致。
4.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指根据逻辑设计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和访问路径的过程。
5.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数据库的实施阶段包括数据库创建、初始化和数据导入等过程,而数据库的维护阶段则包括性能监测、容量规划和故障排除等过程。
四、数据库运行与管理1. 数据库的安全与保护数据库的安全与保护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和备份恢复等措施。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1.3 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
实体的属性及其值
属性名称 属性值
学号 05001 05002 05003
姓名 张建国 李天明 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春
性别 男 男 女
出生年月 1981.6 1980.3 1981.5
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1.3 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
(3)实体型、实体值和实体集 属性的集合可以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通 常使用实体名和试题属性名的集合来描述。同类型的实体 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实体值是实体的具体实例。 例如,对学生实体的描述: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 生年月)。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实体集。(05001,张建国, 男,1981.6)是实体集中的一个具体的学生或者是一个实体 值。
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1.3 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
(4)实体间的联系 实体间的对应关系,它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 系。例如,一个教师可能教几门不同的课程,而每一门 课程又有可能有若干个不同的学生选修。 实体间的联系: ① 一对一的联系 简记为1:1。含义:如果实体A中的任一 实体最多与实体B的一个实体相对应(相联系),反之, 若实体B中的任一实体也最多与实体A中的一个实体相 对应,则称A与B是一对一的关系
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1.2 数据管理的发展历史
2、文件系统阶段
优点: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 优点: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 与程序独立,且可多次存取。 与程序独立,且可多次存取。 缺点: 缺点: 数据文件是无结构的数据集合, 存在, 数据文件是无结构的数据集合,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 存在, 不能反映各事物间的联系。 不能反映各事物间的联系。 数据和应用程序互相依赖,数据文件由程序生成, 数据和应用程序互相依赖,数据文件由程序生成,数 据存取 由程序完成, 意义。 由程序完成,离开所依赖的程序则失去 意义。 服务与不同程序的数据文件互相独立, 共享。 服务与不同程序的数据文件互相独立,无法实现数据 共享。 一个应用程序所对应的数据文件不能为另 一个 程序使 数据冗余大。 用。数据冗余大。 应用程序编制较繁烦,缺乏对数据正确性、安全性、 应用程序编制较繁烦,缺乏对数据正确性、安全性、 保密性 的有效控制手段。 的有效控制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数据表中,字段必须先定义后赋值,然后才可以使用。
(4)字段变量名由汉字、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必须以 字母或汉字开头。
(5)字段变量的数据类型有13种,与前面的数据类型相同。
2. 内存变量
(1)内存变量:存在于内存中的变量,常被用来存储所需 要的常数、中间结果或最终结果。变量名由汉字、字母、数 字和下划线组成,必须由字母或汉字开头。
7. 逻辑型数据
逻辑型数据(Logic)是用来进行各种逻辑判断的数据, 只有两个值,即真(.T.)和假(.F.),长度固定为1位, 占用1个字节。
8. 日期型数据
日期型数据(Date)是用来专门表示日期的数据。 存储格式为“YYYYMMDD”,共占用8个字节。
9. 日期时间型数据
日期时间型数据(Date Time)是描述日期和时间的数据。其字 符存储格式为“YYYYMMDDHHMMSS”,保存在两个4字 节的整数中。
10. 备注型数据
备注型数据(Memo)用于存放数据较长的字符型数据类型, 固定占用4个字节的内存空间,用来存放Visual FoxPro的内 部指针,实际的数据存放在与数据表文件同名的.FPT文件 中,并且所存放的内容只受磁盘空间的限制。
11. 通用型数据
通用型数据(General)用于存储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只能用于数据表中字段的定义。该字段 包含了对OLE对象的引用,而OLE对象的具体内容可以是 一个电子表格、文档、图片等。通用型数据长度固定为4位, 实际数据长度仅受磁盘空间的限制。
12. 字符型数据(二进制)
13. 备注型数据(二进制)
2.2 数据存储
2.2.1 常量 2.2.2 变量 2.2.3 数组 2.2.4 字段、记录、数据表 2.2.5 对象、类和属性
退出
2.2.1 常量
(1)字符型常量:用定界符(单引号、双引号和方括号) 括起来的字符串。 (示例:“ade” ‘568’ [book] “‘book’的中文意思是 ‘书’。”)
3)建立内存变量文件 格式:SAVE TO <内存变量文件名>/TO MEMO <备注型字段> [ALL LIKE/ALL EXCEPT <通配符>] 说明:内存变量文件的扩展名为.MEM 示例:SAVE TO AA
SAVE TO MM ALL LIKE X*
SAVE TO BB ALL EXCEPT ?Y 4)内存变量文件的调入
4. 浮点型数据
浮点型数据(Float)是数值型数据的一种,在存储形式上采 取浮点格式。它由尾数、阶数及字母E组成。
5. 双精度型数据
双精度型数据(Doub1e)是具有更高精度的数值型数据, 占用8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6. 货币型数据
货币型数据(Currency)装入表示货币量的数据,占用8个字 节。
2.2.2 变量
变量:在使用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包括字段变量、内 存变量、数组变量和系统内存变量。
1. 字段变量
(1)字段变量隶属于数据表文件。
(2)数据表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二维表格,数据表中的 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是数据表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数据表中的每一行内容称为一条记录,由若干个相关联的字 段组成。
10. 备注型数据 11. 通用型数据 12. 字符型数据(二进制) 13. 备注型数据(二进制)
退出
1. 字符型数据
字符型数据(Character)是指用各种文字字符表示的数据, 包括26个英文大小写字母、10个阿拉伯数字、各种汉字、 专用符号和空格等,最大长度可达254个字符。
注意:如果将阿拉伯数字定义为字符型数据时,它不具备 数学上的数值含义,不能参加数学运算,如电话号码,邮 编等。
(2)数值型常量(示例:538,-10.5) (3)浮点型常量(示例:-1.05E+20) (4)日期型常量:表示一个确切的日期,用大括号作为
定界符,默认格式为{mm/dd/yy}。 严格的日期格式:{^YYYY-MM-DD} (示例:{05/23/99},{^2001-08-16}) (5)逻辑型常量(示例:.t. .T. .f. .F. .Y. .N. .y. .n.) (6)日期时间型常量(示例:{05/16/99 12:00:00})
(2)当内存变量名与字段变量名相同时,字段名优先于内 存变量名,使用时可以在内存变量名前加上“M->”以示区 别,但赋值时不能使用该前缀。
1)建立内存变量文件 格式:STORE <表达式> TO <内存变量名表>
或 <内存变量名>=<表达式>
示例: B=6
STORE B+3 TO C
STORE “中国” TO A,B,C
第2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知识
2.1 数据类型 2.2 数据存储 2.3 运算符及表达式
2.4 函数 2.5 命令
退出
2.1 数据类型
1. 字符型数据 2. 数值型数据 3. 整型数据 4. 浮点型数据 5. 双精度符型数据 6. 货币型数据 7. 逻辑型数据
8. 日期型数据 9. 日期时间型数据
格式:RESTORE FROM <内存变量文件名>/FROM MEMO <备 注型字段名> [ADDITIVE] 示例:RESTORE FROM MM
RESTORE FROM BB ADDITIVE
2)显示和打印全部的内存变量
格式:LIST / DISPLAY MEMORY [LIKE <通配符>] [TO PRINTER / TO FILE <文件名>] [NOCONSOLE] 说明:通配符指“?”和“*”
算术运算的数据,包 含0~9的阿拉伯数字、小数点与正负号,最大长度为20位。 在内存中,数值型数据占用8个字节。一般将需要参加数 学运算的数据定义成数值型。
3. 整型数据
整型数据(Integer)是不包含小数点部分的数值型数据,以 二进制形式存储,占用4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