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大豆脂肪氧合酶研究进展

大豆脂肪氧合酶研究进展
TI n HUA - e AN Qi g, Yu fi
( co l f o dS i c dT c n l y S uh r a gz nv ri , i guWi 106 C ia Sh o o c ne n eh o g , o tenY n te i s y J n s 2 4 3 , hn ) oF e a o U e t a
Ab ta t i o y e a e i n ft e mo ti o t n n y s t a a n u n e t e f v ra d c l r sr c :L p x g n s s o e o s mp r te z me h tc n i f e c h a o n o o h a l l a d l se ft e f o . n t i p p r h h r c e s c ft e s y e n L p x g n s s i t d c d, n u t ro o d I s a e ,t e c a a tr t s o o b a i o y e a e wa nr u e h h i i h o
i f e c ft e s y e n L p x g n s n t e s y c n p o e t s wa u me p,t e m eh d h t n u n e o o b a i o y e a e o h o b a r p ri s s m l h e du h t o s t a
好模 型 , 这是 因为它较易 纯化 , 较稳 定 , 提取量 较大 ;
除此 之外 , c N 编码 大豆 L X 1已被 克 隆和测 由 D A O 一 序 , 这种 蛋 白质 已在 细菌 系 统 得到 表达 。通过 且 x 一射 线衍 射确 定 大豆 L X 1 O 一 三维 空 间结构 ,包 括 两个 区域 : 小 的氨基 末端 区域 , 由 16个 残基组 较 是 4 成B 一折 叠 ; 大 的羧 基末端 区域 , 较 由酶 的活性 位 点 和 一螺 旋二级结 构 6 3个残基组 成 。尽管对脂肪 氧 9 合酶结 构研 究积 累大 量信 息 ,但对 其结 构和 功能关 系仍 不是很清楚" 。 据报 道, 在成熟大 豆种子 中, 以蛋 白质为基准 , 同 工酶 L X 3含量最高 , O 一 含量与 L X一 O 一 LX1 O 3几乎相 当, O 一 L X 2含量最 少 ;若 以酶活性 为基准, O - 酶 LX 2 活性最高, 以在大 豆中它们 活性很相近 。 所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卜凡琼(班级:食研5班学号:2016309120048)摘要:大豆脂肪氧合酶是存在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其活性很高,在食品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很好的改善食品质量。

能增加食品香气,形成二硫键,增强面筋蛋白强度。

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浸提法,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法,缓冲液提取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合酶,分离纯化,食品品质1. 大豆脂肪氧合酶简介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EC1.13.11.12, LOX),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尤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⑴ 属氧化还原酶,通称脂氧酶(LOX) o LOX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 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风味前体物[2]。

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砺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3]等挥发性风味物质。

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将脂肪氧合酶(LOX)分为5-L OX ,8-LOX ,12-LOX 和15-LOX。

大豆LOX -I 属于15-LOX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结构性质模型⑷大豆植物组织中含有多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其中LOX-I和L0X-2是主要的同工酶。

2. 大豆脂肪氧合酶结构及其生化特性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LOX )含839个氨基酸,是一个单链肤蛋白,整体结构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N末端的B与1条a螺旋组成的部分;另一个是包含22条a螺旋和8条B折叠股的主要区域。

在空间结构上,LOX的主要区域以一条长的a螺旋为中心,其他结构环绕在其周围。

非血红素铁原子靠近酶中心位置,其附近有一个特殊的三圈n螺旋,并以配位键与3个组氨酸侧链和梭基末端的C00- 结合,从而形成酶活力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⑸。

pH对脂肪氧合酶作用的影响

pH对脂肪氧合酶作用的影响

图中指出了表面活性剂吐 温20对大豆脂肪氧合酶活 20对大豆脂肪氧合酶活 力-pH曲线的影响。图中A pH曲线的影响。图中A 加了吐温20, 加了吐温20,B未加。由 曲线A 曲线A可以看出脂肪氧合 酶的最适pH为7.0,酶在 酶的最适pH为7.0,酶在 此pH两侧几乎对称下降; pH两侧几乎对称下降; 曲线B 曲线B表明脂肪氧合酶的 最适pH移动到7.5,整个 最适pH移动到7.5,整个 pH范围内活性较低;在 pH范围内活性较低;在 pH时两者的差别趋向于消 pH时两者的差别趋向于消 失。
pH 对脂肪氧合酶活力的影响
由于脂肪氧合酶的底物亚油酸在pH低于7 由于脂肪氧合酶的底物亚油酸在pH低于7的 范围内实际上是不溶解的,因此很难解释 一些已发表的pH一些已发表的pH-酶活力曲线。尽管从实验 数据得到钟形曲线,而且对大多数脂肪氧 合酶,这类曲线的最高点相当于pH7.0-8.0, 合酶,这类曲线的最高点相当于pH7.0-8.0, 然而,在pH低于7 然而,在pH低于7时,酶活力下降部分原因 是底物亚油酸的溶解度在酸性pH范围内下 是底物亚油酸的溶解度在酸性pH范围内下 降。
3.大豆肽对脂肪氧合酶的抑制 3.大豆肽对脂肪氧合酶的抑制
①络合酶的活性部位Fe ①络合酶的活性部位Fe3+ ②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③肽与酶分子之间的的相互作用而影响或改变酶 的空间结构,从而降低酶活。 在大豆肽的浓度为10mg/ml时,可能是由于在此 在大豆肽的浓度为10mg/ml时,可能是由于在此 浓度时肽与酶的相互作用最弱,因而对脂肪氧合 酶的抑制率降低。
在实际应用中,抗氧化剂的有效性因难以 在细胞破碎前将它引入到完整的组织中去 而受到限制,但正是在食品材料研磨或粉 碎时,脂肪氧合酶才显示出它的活力。

脂氧合酶活性研究及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脂氧合酶活性研究及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12 实 验 方 法 .
12 1 L .. OX 活 性 的 测 定 取 28 卵 磷 脂 液 和 02 .ml .ml
温 度 不 要 超 过 5 o , 后 粉 碎 , 6 目筛 ; 豆 粉 0 C) 然 过 0 将 装 入 具 塞 量 筒 中 , 石 油 醚 脱 脂 3 4次 后 干 燥 。 准 确 用 ~
称 取 脱 脂 豆 粉 10 0 , 1 0 n .0 g 至 0 r l的 小 烧 杯 中 , 入 磷 加
酶 在 生 物 体 内 专 一 催 化 含 有 顺 , 顺 一 4戊 二 烯 结 构 1、
的 多 元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的 加 氧 反 应 ,生 成 具 有 共 轭 双 键 的多元 不饱 和酸 的氢 过 氧化 物 。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底 物 对酶 反 应 速度 的 影 响 .
关 ■再 脂氧合酶
活性
抑 制 食 品质 量
果 蔬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125 文 献 标 识 码 :A S0 . " 文 章 编 号 : 10 — 3 6 20 )7 0 2 — 3 0 2 0 0 (0 2 0 — 0 2 0
脂 氧 合 酶 ( 0X) 次 报 道 于 1 3 年 【, 一 种 L 首 9 2 】是 1
维普资讯 研ຫໍສະໝຸດ 与探 讨 脂氧合酶活性研 究及其
( 州轻 工 业 学 院食 品与 生物 工 程 系, 州 4 0 0 ) 郑 郑 5 0 2
章 银 良
闫克 玉 马 庆一

翼 脂 氧 合 酶 (p x gns) 果 蔬 成 熟 衰 老 中 的 关键 酶 。 我 1 oy e a 是 i e 们 从 大 豆 中提 取 脂 氧 合 酶 ,在 植 物 体 外 用 酶 反 应 动 力 学 的方法对其进行活性研 究。结果发现 ,a C 以 不 同 浓 度 存 在 对 其 活 性 有 不 同 的影 响 , 厚 朴 和 白 芍 的 9 % 乙醇 提 取 5 液 对脂氧合酶活性有较好 的抑制作用 。

食品化学简答题及论述题合集

食品化学简答题及论述题合集

食品化学一、简答题1、为什么过氧化物酶可以作为果蔬热烫是否充分的指标?答∶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极耐热的酶类,且普遍存在于果蔬当中,而且酶活易于测出,以过氧化物酶为果蔬热烫指标,若过氧化物酶失活则说明其他的酶几乎已经全部除去。

2、请说明果胶酶澄清苹果汁的原理。

在某些食品加工中天然果胶酯酶是如何起到保护果蔬质构的作用的?答∶苹果榨汁后,苹果汁较混浊,这主要是因为糖果胶包裹蛋白质分子而形成的。

添加入果胶酶将混浊离子外层的果胶分解,在pHS.6的条件下,蛋白质带正电与果汁中其他带负电的离子相结合沉淀下来,则果汁澄清。

果胶酯酶它水解果胶物质的甲基酯化半乳糖醛酸单位,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酸,脱甲基果胶在二价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相互结合形成凝胶,使果蔬的质构变硬。

3、在食品保藏中BET单层值具有什么意义。

答∶BET单层值看成是在干物质可接近的强极性基团周围形成一个单分子层所需水的近似量·相当于一个干制品能呈现最高的稳定性时含有的最大水分含量。

4、还原糖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糖中,哪些是还原糖?答∶还原糖有一个特异性的还原端即半缩醛痉基,常见的还原二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

5、请简要说明影响脂肪同质多晶晶型形成的因素。

答∶(1)降温条件。

熔体冷却时首先形成最不稳定的晶型,因为其能量差最小,形成一种晶型后晶型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闻。

降温速度快,分子定向排列困难,形成不稳定的晶型∶(2)晶核。

优先生成已有晶核的晶型,添加晶种是选择晶型的最易手段;(3)搅拌状态。

充分搅拌有利于分子扩散,对形成稳定的晶型有利∶(4)工艺手段。

适当的工艺处理会选择适当的晶型形成。

6、分别阐述高甲氧基果胶(HM)和低甲氧基果胶(LM)的凝胶形成条件和机理。

答∶高甲氧基果胶(IM)∶必须在具有足够的糖和酸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胶凝·当果胶溶液pll足够低时·竣酸盐基团转化成竣酸基团·因此分子不再带电分子I可斥力下降,水合程度降低·分子r可缔合形成接合区和凝胶·糖浓度越高,越有助于形成接合区低甲氧基果胶(LM)∶须在二价阳离子(Ca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凝胶·胶凝的机理是由不同分子链的均匀区间形成分子间接合区.较能能力随DE (竣基酯化百分数)的减少而增加·相对分子量越小,形成的凝胶越弱·温度·pH离子强度及Ca2+的浓度都是影响凝胶形成的因素。

脂肪氧合酶

脂肪氧合酶

的。这两个保守性氨基酸残
基分别与亚油酸底物的C-14
和C-8相毗邻。
Fig. 5. (A ) Residues constituting subcavity IIa
that are conserved among the four soybean
lipoxygenases. The shape of subcavity IIa of
5-LOX可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形成不稳定的环氧化物白三烯 (LTA4),进而有可能水解成LTB4等。LTB4是一种很强的 致炎物质,可导致急性肺损伤,哮喘病等。
15-LOX基因产物可能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和细胞膜重塑的调节 因子,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有研究报道, 15-LOX对乳腺癌、胰腺癌和结肠癌都具有抑癌活性。
最适温度
大豆中LOXs在低温下(<40℃)具有较高的活性; 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LOX最适温度为25℃; 罗非鱼鳃组织中LOX最适温度为30℃; 小球藻中LOX最适温度为35℃。
最适pH
大豆中LOXs最适pH为9.0; 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LOX最适pH为9.6; 罗非鱼鳃组织中LOX最适pH为10.0和4.0; 小球藻中LOX最适pH为7.4和9.6。
对脂肪氧合酶的研究大约已有70多年的历史,越来越 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基因沉默、基因删除等手段对转 基因植物中LOX进行研究,同时不断改进LOX产物分 析方法,从而推动LOX途径及代谢产物生理作用的研 究。
LOX的动力学以及抑制机理的研究是今后重点研究的 方向。
同时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分子水平深入揭示LOX 的代谢途径、LOX通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调节作用、 对植物体衰老的作用机制等。
迄今为止,在所有已分析的LOXs中,在酶活性位点(即 “Coffa位点”)只有一种氨基酸参与了这部分反应。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及对谷物陈化的影响研究进展摘要:脂肪氧合酶(LOX)广泛存在于生物中,并且具有不同种类的底物位置特异性,可以形成具有不同位置特异性的氢过氧化脂肪酸,进而生成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物质。

本文综述了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对谷物陈化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对谷物食品加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脂肪氧合酶;作用机理;谷物陈化;适口性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EC 1.13.11.12),又称脂肪氧化酶(Lipoxidase)或胡萝卜素氧化酶(Carotene Oxidase),分子量范围一般在9000~100000之间(汪晓明等,2013)。

LOX是一种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酶蛋白由单肽链组成,它专门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的氢过氧化作用,通过分子内加氧,形成具有共轭双键的氢过氧化衍生物(Andreou A et al., 2009)。

LOX 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真菌以及少数海生生物中,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尤其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LOX占大豆总蛋白含量的1%-2%(S. Nanda et al,. 2003)。

在植物中其底物主要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onlenic acid),在动物体内其底物主要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可将脂肪氧合酶分为5-LOX,8-LOX,12-LOX和l5-LOX。

大豆脂肪氧合酶LOX-1属于15-LOX,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性质模型(何婷等,2008)。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了脂肪氧合酶的作用机理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对食品的加工贮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脂肪氧合酶的同工酶1970年,Christopher等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将脂肪氧合酶分离成Ⅰ型和Ⅱ型两个组分,两组分在许多性质上都不同,如酶活最适pH、热稳定性、Ca2+相关性、等电点、底物专一性等。

大豆脂肪氧合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豆脂肪氧合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8年第 01期 157
食品工业科技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活作用 ,对 Lox- 3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
研究与探讨
215 络合物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化酶含有一个铁离子 ,在酶促氧化 反应中 ,铁离子是不可缺少的电子传递体 ,如果能把 酶分子中的铁离子束缚住 ,就能够有效抑制酶活性 。 酒石酸 、柠檬酸和 ED TA 是常用的金属络合物 ,并且 均可适用食品加工 。
A b s tra c t: The a c tiv ity of lip oxyg e na s e is ozym e s d is tille d from d e fa tte d s oyb e a n flou r in d iffe re n t p H, d iffe re n t ions, m e ta llic c om p le xe s a nd a n tiox id a n t w a s s tud ie d 1 The re s u lt s how e d tha t: a c tiv ity of L ox w a s p la ye d d ow n to d iffe re n t e x te n t in the c ond ition of litm us le s s a nd a lka line; the re s tra ina b ility of N a2 CO 3 on L ox w a s the b e s t in d iffe re n t c om p ound of N a + ; C a2 + c ou ld s trong ly a c tiva te d L ox- 2 a nd L ox- 3; the re s tra ina b le e ffe c t of ta rta ric a c id on L ox w a s b e tte r in the m e ta llic c om p le xe s; the re s tra ina b ility of a s c o rb ic a c id on L ox w a s b e tte r tha n p y roc a te c h in in the a n tiox id a n t1 Ke y wo rd s: s oyb e a n lip oxyg e na s e s; is ozym e; re s tra ina b ility 中图分类号 : TS2011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2- 0306 ( 2008) 01- 0156-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的影响卜凡琼(班级:食研5班学号:2016309120048)摘要:大豆脂肪氧合酶是存在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其活性很高,在食品行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底物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很好的改善食品质量。

能增加食品香气,形成二硫键,增强面筋蛋白强度。

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水浸提法,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分离沉淀法,缓冲液提取等方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合酶,分离纯化,食品品质1.大豆脂肪氧合酶简介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EC1.13.11.12, LOX),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在豆类中具有较高的活力,其中尤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1]。

属氧化还原酶,通称脂氧酶(LOX) 。

LOX中含有非血红素铁,专一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对其分子加氧,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是非常重要的风味前体物[2]。

近年来研究表明,LOX产生的风味和香味是很多食品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经LOX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并进一步裂解成不饱和的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而形成类似苹果、香瓜、芒果等水果风味以及鲜鱼味、牡砺味、文蛤味和海藻香、青草香[3]等挥发性风味物质。

据脂肪氧合酶氧化花生四烯酸位置特异性, 将脂肪氧合酶(LOX)分为5-L OX ,8-LOX ,12-LOX 和15-LOX 。

大豆LOX -l 属于15-LOX ,它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同类脂肪氧合酶功能和结构性质模型[4]大豆植物组织中含有多种脂肪氧合酶同工酶, 其中LOX-l 和LOX-2 是主要的同工酶。

2.大豆脂肪氧合酶结构及其生化特性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LOX)含839个氨基酸,是一个单链肤蛋白,整体结构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N末端的β与1条α螺旋组成的部分;另一个是包含22条α螺旋和8条β折叠股的主要区域。

在空间结构上,LOX的主要区域以一条长的α螺旋为中心,其他结构环绕在其周围。

非血红素铁原子靠近酶中心位置,其附近有一个特殊的三圈π螺旋,并以配位键与3个组氨酸侧链和梭基末端的COO-结合,从而形成酶活力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5]。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大豆子叶LOX的研究,发现每个LOX是一条M:为96000左右的多肤,每个多肤中含一个铁原子。

有实验证明,大豆子叶的LOX处于静止、无活性状态时,铁以Fe态存在;当加入底物后,LOX中的Fe处于Fe (A)态,使LOX具有催化活性。

大豆种子中的LOX都是球形、水溶性蛋白。

LOX1, LOX2, LOX3的等电点分别为5.65, 5.85,6.150 3种同工酶的生化特性是:LOX1的反应最适pH值在9.0处,LOX:在pH6. 5处,LOX:在pH7. 0处。

除催化原初反应外,LOX还催化次级反应而形成脂肪酸的二聚苯和淡基二烯酸,类胡萝卜素的漂白即是由LOX次级反应实现的[6]。

3.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王辉,周培根[7]以大豆为原料,经硫酸铵沉淀、葡聚糖凝胶柱G200 分离沉淀,得到2 种脂肪氧合酶(LOX):LOX-1,LOX-2。

对这两种同工酶的部分特性进行研究。

其中LOX-1 的反应最适pH 为7.0,在pH9.0 时无活性。

而LOX-2 最适pH 为9.0,在pH7.0 时也表现出较强活性。

最适温度均为25℃。

两种同工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LOX-1 和LOX-2 在40℃活性稳定,加热温度高于50℃时,活性急剧下降。

在亚油酸为底物的反应体系中,LOX-1和LOX-2 的Km 值分别为8.2、12.2mmol/L。

并对Ca2+、Na+、Cu2+、和Fe3+等不同的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性。

陈书婷等[8],研究表明经过缓冲液提取、差速离心、盐析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可以得到电泳纯级的大豆脂肪氧合酶。

特性研究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最适pH 为9,在较低温度下酶活能保持较高水平,用双倒数法求得大豆中脂肪氧合酶Km = 80.6μmol /L,Vmax = 54.2μmol /( L·min) 。

利用水浸提法制备大豆LOX 粗酶液[9]。

大豆研磨成细粉,研磨温度35 ℃,过60 目筛,经冰水预冷的石油醚多次充分浸提,冷风干燥,得到脱脂豆粕。

取10 g 脱脂豆粕,加100 mL 冰水(料液质量体积比1 g℃10 mL)搅拌浸提1 h。

4 ℃,6 000r/min 离心30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测定其约为172 U/mL。

LOX 粗酶液稳定性较差,在4 ℃条件下活性可保持1 周左右。

碱溶-酸提-盐析法[10]大豆脱皮、粉碎后用石油醚多次浸提得脱脂大豆粉。

称取10g脱脂大豆粉,加100 mL水,用氢氧化钠调pH值等于9.0,搅拌30 min,离心20 min,弃去沉淀;上清液用盐酸调pH 值等于 4.5,继续搅拌50min,过滤,滤液中加入固体硫酸按至w((NH4)2SO4=40%饱和,离心分离20 min,弃去残渣;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按至w((NH4)2SO4=60%饱和,离心分离20 min,沉淀冷冻干燥的酶粉0.23g 。

4大豆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4.1增强蘑菇风味蘑菇的挥发性成分种类繁多其中1-辛烯-3-醇(又名“蘑菇醇”)是蘑菇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具有青香、壤香、蜡香和未成熟的果香及牛奶风味[11]。

近来发现,蘑菇生长过程中转化生成1-辛烯-3-醇等八碳化合物的重要催化剂是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菇体所含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自身体系的脂肪氧合酶作用下,被氧化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再经过体系内氢过氧化物裂解酶、氧化还原酶等作用产生1-辛烯-3-醇等,因此增加1-辛烯-3-醇等风味化合物的来源,有利于提高风味基料的组成。

为提高香菇风味基料主风味成分的含量,张婵等[12]拟在香菇均浆液中添加葵花籽油水解液,利用大豆LOX 和香菇内源酶系,研究添加大豆脂肪氧合酶和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强化香菇风味基料风味成分效果的影响。

表1 结果显示,处理(3)的风味化合物生成量显著增加,香菇风味显著增强。

4.2对大豆产品品质的影响在大豆产品中, 脂肪氧合酶催化脂肪氧化最后生成n -己醛和n-戊醛是形成豆腥味主要成分。

再者,脂肪氧合酶催化反应初级产物氢过氧化物可与大豆蛋白中-S H 反应生成-S-S 键、-SO 2H或-SO 3,H 从而使大豆蛋白形成凝胶能力下降[13]。

研究发现, 脂肪氧合酶灭活能提高大豆蛋白凝胶性。

大豆蛋白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中有着重要作用, 脂肪氧合酶对蛋白质功能性质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4.3对火腿制品的品质影响干腌火腿传统生产工艺的特点是生产过程很长。

在这个过程中,脂类物质发生了水解氧化。

众多研究表明,干腌火腿大量的风味成分是由脂肪氧化产生。

其中高于5个碳原子的直链醇、醛、酮、烷基呋喃等成分是典型的脂肪氧化产物[14];通过氧化还能生成酸类物质、内酯等风味成分。

另外,由脂肪氧化生成的一级产物还可以进一步发生反应,如参与美拉德反应等,形成大量的二级风味产物。

金华火腿风味物质中约有50% 的风味成分直接来自于脂肪氧化[15]。

干腌火腿生产过程中,适量氧化可产生满意的风味特点,过度氧化则会给产品带来不愉快的风味。

4.4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在绿茶加工过程中,LOX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鲜叶摊放和杀青工序中。

LOX有较强的耐热性。

LOX的强耐热性使得它的活性在干茶中有部分保留,有时会在贮藏中作用于脂肪酸产生低碳醛而使茶叶产生异味[16]。

茶叶中的脂肪酸在LOX作用下转化为C6醛、醇等低碳化合物,这些低碳化合物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继续发生裂解、异构、缩合聚合等反应而形成绿茶的香气物质[17]。

在绿茶加工过程中,LOX 有利于绿茶香气品质的形成。

在红茶和乌龙茶的制造过程中,LOX主要是催化亚油酸、亚麻酸氧化形成正己醛、己烯醇、己烯醛等化合物,形成这两类茶叶的香气。

红茶加工过程中,脂肪酸在LOX催化下进一步氧化分解。

也已证明不饱和脂肪酸在红茶制造过程中是芳香物质C6-醛和醇的先导物[18]。

这些C6醛、醇还参与一系列醋化、脱水、异构化反应,形成红茶香气和滋味物质。

此外大豆脂肪氧合酶还能漂白小麦粉和大豆粉,在面团制作过程中形成二硫键。

但是它也能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氧化破坏维生素和蛋白质,氧化破坏必需脂肪酸从而造成食品品质质量降低。

5.总结脂肪氧合酶是对食品品质非常重要的酶,其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豆中脂肪氧合酶的活性较高。

脂肪氧合酶对食品品质有好的影响,同时也有坏的影响。

一方面能产生香味物质,提高食品质量,另一方面,会破坏食品中的有益成分,从而降低食品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利用其好的一方面,提高其酶活性。

探究新的方法和技术控制其危害作用,利用其生产品质优良的产品。

参考文献:[1] Selim Kermasha,Ndeye Dioum,Barbara Bisakowski.Biocatalysis of lipoxygenase in selected organic solvent media[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2001( 11) : 909-919. [2] Koseki T,Furuse S,Iwano K,et al.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feruloylesterase from Aspergillus awamori[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8,62( 10) : 2032-2034.[3] 王璋. 食品酶学[M] .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94[4] Enrico Dainese ,Guus van Zadelhoff.Structural stability of soybean lipoxygenase in solutionAs probed by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J].J.Mol.Biol,2005,34,(9):143-152[5] 田其英,华欲飞.大豆脂肪氧合酶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6( 8) : 6-9.[6] Laemmlli.Cleavage of structural proteins during assembly ofhead of bacteriophage-T4[J].Nature,1970,227: 680-685.[7] WANG Hui,ZHOU Pei-gen,Study on Purification and SomeProperties of Soybean Lipoxygenase[J],food science,2008(9):45-50[8] 陈书婷,孔祥珍,华欲飞,张彩猛.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5):21-23[9] 蔡琨,方云,夏咏梅,等. 大豆脂肪氧合酶的提取及影响酶活因素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2):52-56.[10] 许瑛瑛,许江,华欲飞.脂肪氧合酶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2,17(4):42-43[11] 李秦,海洋,师会勤,等. 平菇与香菇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 分析比较[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2):87-89.[12] 张婵,安晶晶,王成涛,文雁君.大豆脂肪氧合酶强化香菇风味基料的风味成分研究[J].食品与生物科技学报,2014(4):22-25[13] 钟芳, 王璋,许时婴3种脂肪氧合酶酶活测定方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1,(1):77-80[14] ANTEQUERA T, LOPEZ-BOTE C J, CORDOBA J J. Lipid oxidative changes in the processing of Iberian pig hams[J]. Food Chem, 1992, 45:105-110.[15] HUAN Y J, ZHOU G H, ZHAO G M, et al. Changes in flavor compounds of dry-cured Chinese Jinhua ham during processing[J]. Meat Science, 2005, 71: 291-299.[16] 马惠民,王雪,钱和汪何雅.脂肪氧合酶在茶叶中的作用[J].食品科技,2012,12(37):66-68[17] 祝冬青.绿茶加工中的酶学研究与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1,(1):5-8[18] 谭和平,周李华,钱衫衫,等.茶叶发酵中的酶学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09,35(1):1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