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讲声的世界

一.中考.竞赛涉及的主要问题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 乐音的三要素

3.减小噪声的方式

4.超声与次声

二.典型例题

例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空气当成了所有的传声介质,把第二空填为空气;有的学生以为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相似,将第三空填为空气(或者真空)。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在于知识有缺陷,错误类比。

正确答案为振动;介质;固体。

例2.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后0.4 s内听到两次笛声,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个别学生没有把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汽车到山崖的距离分清楚,误把路程当距离。有的学生懂得距离和路程有时不相等,但把此题中声音的“双程问题”当成“单程问题”来处理,即把0.4 s作为声音传播时单向用的时间。司机鸣笛后0.4 s内听到两次笛声,说明声音从笛中传出时听到一次笛声,声音传出后经山崖反射回来又听到一次笛声,因此,鸣笛处到山崖之间的距离等于声音往返路程的1/2,所以,s=1/2 vt=1/2×340m/s×0.4s=68m。

例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有的学生对声音的三特性理解不透彻混淆了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对答案胡乱猜测而出错。

响度是由振幅大小决定,它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由频率决定,它是指声音的高低;能辨别不同的声音是音色不同的缘故。平时所说的“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强弱,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正确答案是B。

例4.比较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叫声的音色不同 B.两种叫声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

C.老鹅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 D.小鸡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有的学生容易选D,认为小鸡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小;反而认为老鹅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是正确的。“缺乏生活经验,认识肤浅模糊”。

点拨与解答本题是考查音调、响度问题,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响度是声音大小。声音越尖细,则音调越高;声音越大,则响度越大。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不同,小鸡的叫声声音小但尖细,而老鹅的叫声声音大但比较粗哑、低沉,即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正确答案选C。

例5.如图5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___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__。

错解及归因有的学生没有读懂本题的图:一是对黑框与白框表示的意思未看清楚,二是对三种动物的发声频率与听觉频率的范围计算有错,推断不准。观察不仔细,逻辑推理混乱。

点拨与解答首先读懂图,弄清黑框与白框表示的意思:黑框表是三种动物的发声频率;白框表是三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其次是算出三种动物的发声频率与听觉频率的范围。发声频率:猫740Hz,蝙蝠2000Hz,海豚11300Hz,所以,猫的发声频率范围最小;听觉频率:猫64940Hz,蝙蝠119000Hz,海豚149850Hz ,所以,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最大。正确答案是猫,海豚。

例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错解及归因有的学生对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理解不透彻,导致对答案胡乱猜测而出错。

点拨与解答控制噪声要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进行。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从噪声的传播环节控制;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从噪声的接受环节控制;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从噪声的传播环节控制;只有选项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控制,所以正确答案是B。

例7.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错解及归因有的学生对声音能传递能量、信息不太理解,或者是两者混淆,无法正确填第一空;对音调与响度的概念理解不深,填第二空出错。知识上的缺陷是导致出错的根本原因。

点拨与解答医生使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借助听诊器听出病人心脏跳动(振动)的微小来判断病情,它运用了听诊器能传递信息的道理,而不是传递能量;病人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做是为了减小声音传递过程的能量损失,是为了让医生听的更清楚,由此提高声音的响度。正确答

图5

案是传递信息;响度。

例8.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

点拨与解答由于观察者听到击锤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可知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要的时间t应该是击锤动作周期T的整数倍,即t=T,2T,3T……根据停止击锤后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可知应取t=2T,由于T=1秒,可求出t,再根据路程公式即可求出距离。

由题意分析知t=2T=2×1秒=2秒。

S=vt=340米/秒×2秒=680米

评注此题关键是如何求出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的时间。

例9.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__米。

点拨与解答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较快,即v2>v1,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时间较短。设爆炸处离岸s米,

评注关键要知道v1和v2的大小。声音在金属传播得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三.经典练习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1.发声体在振动(或音叉在振动或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授声音(或气体能传授声音);

2.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传播.2.固体

3.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

3.振动;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B

A.声音由振动而发生,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C.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D.声音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5.如右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B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6.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6.固体(骨骼或身体),传声效果跟传声介质有关;

7.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C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0 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8.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9.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0.如图1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这是由于声音的()10.B

A.振幅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11.下图所示为两个振动物体发声时的波形图,比较甲、乙两图,我们可以知道() B

A.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B.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C.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D.无法确定

12.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D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13.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同。13. 音色;响度(第2空填“强度”、“强弱”均可)

14.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15.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C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1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

..减弱噪声?( B)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甲乙丁

抽气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7.关于声现象中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17.D

18.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 4 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8. 1.05×104不能

19.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19.C

A.240m

B.480m

C.680m

D.1020m

20.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

..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D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21.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21.工厂机器的运转声机动车辆的轰鸣声

22.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a b c d e

22.响度大,振幅大;d;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3.研究噪声问题

小宇在阅读《科海奇闻》一书时,看到这样一条奇闻:

这则奇闻引起了小宇他们学习小组对噪声研究的好奇心。于是,小组内的各位同学又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你根据小宇他们提供的信息资料,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1)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销售劣质产品,就在店铺内通过高音喇叭播放音乐。他们这是想利用噪声能够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产品产生错觉这一危害,来使顾客上当。

(2)由上述信息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消音材料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小宇要将家中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晓丽认为不妥。他们由此引出一个新的探究课题,请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写出简要的探究报告。

(4)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2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研究噪声问题(1)眼睛(2)反射声音,吸收声音(3)实验器材和步骤:

答案一:找同样厚度的棉布、瓷瓦各一块(学生能答出“棉布、瓷瓦各一块”即可),找同样的纸制圆柱形空心筒两个,如下图将棉布、两个纸制圆柱形空习筒连接好。一人对着一端开口处向里喊话,另一人在另一端开口处对准耳朵听。将棉布换成瓷瓦,重复以上实验;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

答案二:用(同样厚度的)棉布、瓷瓦分别做成体积、形状完全相同的盒子,其中放入小闹钟(或其它能发声的物体),让它发声。人在外面根据听到的声音大小判断哪一种物体隔音效果好。

(4)①不在深夜开大音响;②上课的时候不随便晃动桌椅发出声音。

24.(2004.海口课改)图10中分别列出了几种动物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和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请根据图表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狗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

(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运用下面公式计算人可听到最高频率声音的波长。

波长=速度/频率

24.(1)海豚120kHz;狗50kHz (2)1.65 cm

25.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 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 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25.解: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米.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S1/340-S1/1700≥0.1

解得:S1≥42.5(m) 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S2/1700-S2/5100≥0.1解得:S2≥255(m)

结论:C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255 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均等于或大于0.1 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日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255m>S≥42.5 m时,水和铁传播的声音

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小于0.1 s(不能区分),但水和空气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仍然等于或大于0.1 s,能听到两次敲击声.A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42.5 m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均小于0.1 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26.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米/秒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26.设汽车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为s,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2

2秒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2米/秒×2秒=24米

声音传播的距离

s+s2=v2t=340/秒×2秒=680米

又s+s2=2s2+s1=680米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高山328米。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3章 声的世界》知识归纳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3章声的世界》知识归纳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程度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高架桥两侧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 . 实验和推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声现象的探究中同时运用到该两种方法的是()A.固体能否传声 B.真空能否传声 C.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 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关于这种“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声音”是一种超声波

B.这种“声音”人类听不到,因此没有响度 C.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D.这种“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 关于声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遇到障碍物时,声会返回形成回声,电磁波不能 B.我们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因为它们的响度太小 C.轰隆的雷声预示着暴雨的到来,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不能传递信息 D.将手机放在真空罩中,拨打手机,会发现手机的来电显示一直在闪烁,可是却不听到铃声,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 5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6 . 下面关于几个课堂小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向右敲击玻璃瓶,音调会逐渐变高 B.图乙中,敲打橡皮膜,烛焰晃动最大或最先熄灭的是最左边的蜡烛 C.图丙中,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片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是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D.敲击右边的音叉,会观察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不仅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还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7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 百色五年中考命题规律(熟知考情) 年份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9 17 填空 声现象综合(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声 音的特性) 2 2 2018 1 选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 3 2017 3 选择噪声的防治 3 3 2016 2 选择声音的特性 3 3 2015 5 选择 声音的产生与传 播、声音的特性 3 3 命题导向 本章知识点在百色中考中占2~3分,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本章的高频考点是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本章知识点是百色 中考的必考考点,考查声音的特性的可能性较大,试题比较简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就停止,但传声未停 止 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 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 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回音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反射回来,从而形成回音(或回 声)。当回音比原音晚0.1s以上 时,人耳才能区分原音和回音 声速影响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因素 340m/s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 中最慢 (2)回声测距:s =12s 声=1 2v 声t 。 声音的特性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定义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声源的振动幅度,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 大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改变 方法 改变振幅的大小,改变与声源的距离,减少声音的分散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等 举例 震耳欲聋,轻声说话,医用听诊器 尖锐刺耳,男低(女 高)音 闻其声知其人,声纹 锁 说明 音调和响度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 未必响度大;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 响 (2)正常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在振动、频率在听觉范围内、有传播介质、足够的响度。 (3)声音的波形图对比 声波图 音调 响度

2021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清单新版沪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清单新版沪科版01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2)强弱: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 (3)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4)声速:在常温下,v固________v液________v气(填“>”“<”或“=”). (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________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2.超声与次声 (1)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的声音.不在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都听不到. (2)超声与次声:见知识对比第2点. 3.噪声的防治 (1)来源:工厂、汽车等能发出噪声的地方. (2)判断:除了一些常规的噪声外,噪声的界定也因人、因时而异. (3)噪声的防治:一是从________处,如安装消声器等;二是在________中,如建隔音墙、防护林等;三是在________,如戴耳塞等. 02知识对比 1 定义影响因素作用 响度声音的强弱 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 越大,响度越大;与声音的传播距离 和分散程度有关,相同响度的声音, 传播距离越近,分散程度越小,则听 起来响度越大 判断声音的大小 音调声音的高低 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 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判断声音的高低 音 色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区别不同发声体2.超声与次声 定义特点 超声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 穿透力强,具有能量.主要应用在声呐、超声诊 断仪(B超)、超声碎石等 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危害性强.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风暴、核爆 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 03实验突破 实验: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专题-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同时停 止 ,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软木除外),气体中最 慢.我们听到的声音绝大多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常温(15 ℃)下,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为340 m/s. 3.声音的特性 特性概念决定因素相应关系 音调声音的 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 率 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 强弱或 大小发声体振动的振 幅和距离发声体 的远近 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音品、音 质发声体的材料和 结构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是不同的,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 别乐器或区分人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情、敲铁轨听声音、倒车雷达等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超声波碎石和超声波清洗等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 5.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如:禁止鸣笛、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植树造林、隔音墙、关窗户);③在人耳处减弱(如:捂耳朵、戴耳塞).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成都)如图2-1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图2-1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点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

第三章 声的世界概述

第三章声的世界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全章概述 1.本章要求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对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就更是陌生。本章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品三个特征;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特别是超声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次声和噪声,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源的意识,对社区的声环境有简单的评价,对社区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 在本章教学中应以观察、实验、分析为主,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学中还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做一些与声现象有关的家庭观察和小实验;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声有关的科技(普)资料,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本章实验器材也应以简便易得的为主,实验要简单,现象应明显。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新整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

初二物理声现象综合题

20XX年秋季期期考八年级物理(上)复习练习题(一) (第一章声现象) :班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6.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 2?能举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利用回声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小实验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并能在实例中分辨声乐音的三特性。 4. 能从实例中区分出乐音和噪声;能说出噪声的危害,能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5. 根据生活、自然或实验现象,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 6. 树立环保意识。 7.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体会转换法和理想实验。 基础知识回顾,规律方法小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 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________ 的,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通常情况 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__ 。 3、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4、__________ 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完成课本P39 作业“ 2” 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6、声音的_______ 称为响度。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 ______________ 有关,振动幅度越 大,响度___________ 。 7、声音的_______ 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 _____________ 有关,物体振 动越快,音调就______________ 。 8、我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不同。

2020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AB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B卷)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B卷 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2.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这个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用来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 ) A.B.C.D. 4.现在牙医经常为顾客利用超声波清洁牙齿,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如下图,是在城市道路旁常见的警示牌。它是从哪个途径减小噪声的 A.声源处B.传播中C.接收处D.都有可能 7.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8.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二、多选题 9.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声音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s= vt);加强原声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五、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通过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乐器音调的高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声波的频率范围:10-4Hz~1012Hz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 3、超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4、次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3超声与次声 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3节超声与次声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课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对超声利用的媒体讲述,激发学生对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知识的兴趣,以及在现在社会中运动的事例,培养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 重、难点:超声、次声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 教案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号对着玻璃杯吹,杯子碎了,说明 什么呢? 生: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不是所有由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人耳都能听见呢? 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看自然界中这两个场景:苍蝇飞行的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凭听觉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以上问题,下面请进入本节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下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完P47面第一段,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人耳的听范围?超声?次声?(找到并掌握,2min完成) 生:1.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3.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回答上面的问题: 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秒,苍蝇飞行时的每秒振翅次数在听觉范围内,而蝴蝶的每秒振翅次数小于最低限20次/秒,所以能发觉苍蝇的飞行而不能发觉蝴蝶的飞行. 思考:大家了解什么是的声波是超声,你知道有哪些动物也会利用超声呢? 生:思考回答 下请同学看媒体回答:蝙蝠是怎样探测目标的?看媒体回答。 生: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导航的。 问题:哪么谁能举一些我们人类运用超声的事例呢?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楚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利用超声的我们再来完成自学指导(二)自学P48“超声”部分后,整理以下知识:(3min) 1. 超声的特点:频率,传播时______好,穿透力______、 “破碎”能力___ 。 2. 超声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和等方面。 下面请同学观看以下媒体,思考媒体所表达内容它们都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声纳――沿直线传播超声金属控伤仪――穿透能力强 B超――穿透能力强超声波洗牙――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超声波加湿器――超声具有能量(学生反复说) 超声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其它运用,看媒体。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 习题(解析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根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10.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一等奖)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获全国一等奖)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声的世界》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三章,本节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部分理念: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材首先用四幅图把学生带入了声音的情境,接着又安排了一系列与声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最后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材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中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本节设计为科学探究型课,但因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层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这样的设计,是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对探究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些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知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

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本节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理念 (一)注重各个环节、细节的创新 本节课在很多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用“跳舞的烛焰”引入新课,将发声的闹钟放入水中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以重庆磁器口古镇“金盆洗手”的发声现象结束新课。 创新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如:在“证明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的实验中,在水槽下垫一张红纸,使“水花四溅”现象更为明显;在真空罩的实验中,为了减震,在闹钟下垫一块海绵,为防止搬动真空罩时闹钟翻倒,又在海绵上放一块U形磁铁。 教学上的所有创新都是学生本位理念的体现,这些创新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更为深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对种种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知识与生活、社会、重庆本地特色的联系 物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重庆本土文化特色的联系,如:鼓掌、说话时的发声方式,蝉、蟋蟀、弦乐器、管乐器等常见物体的发声方式,“天宫一号”上宇航员的通讯方式,天坛回音壁的原理,“金盆洗手”的发声原理等等。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无法用任何其他方式代替。本节课一共设计有14处学生亲身体验,包括:体验烛焰的舞动,体验直尺、声带、课桌的振动,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各种固液气体的振动,体验真空不能传声,体验液体可以传声等等。 (四)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2.下面的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 A.在桌面的一端放一块表,把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可以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人潜没在水中.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人用正在发音的音叉抵住牙齿,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 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D.响度不同 4.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 蝙蝠发声响度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高 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低 5.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 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在振动 6.在城市道路两旁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鼓号乐队不能进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7.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经过1.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A、204m B.408m C.340m D.170m 8.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不可以测定() A、海底深度 B、两山间的距离 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敌潜艇的位置 9.在选择减弱噪声的方法时,应该() A.只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只能在听者身上想办法 D.可以在声源处,声音传播过程中及听者身上同时想办法减弱 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1.站在桥洞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内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壁产生的回声都从桥洞口跑掉了 C.桥洞是对称的,回声相互低消 D.桥洞不大,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_________传播。 13.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铁管),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___次响声,最后一声是由________传过来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m/s秒,平时我们交谈,彼此听到,其传播声音物质是__________。 15.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 16.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________;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__,其在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举出两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得远一些,可以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____,从而使声音的________更大些。 18.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声的世界复习导学案教案

一、知识再现(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二胡、提琴等乐器是靠弓和弦 的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体和体中传 播,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体中传播速度的关系 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叫乐音,叫噪声。 4、乐音有三个特征,叫响度,响度与 有关,还与有关,叫音调,音调与有关,音色与有关。 5、称为频率,它的单位是用符号 来表示。 6、通常人们从噪声的这三个环 节进行防治。 7、叫超声,叫次声。超 声有哪些用途?次声有哪些危害? 8、人、狗、海豚的的听觉频率范围分别是多少? 9、通过上面的学习交流,独立完成知识网络: 声音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传播声音需要_________,传播声音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 声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思考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关系. 的音调: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 世乐音的三要素响度: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决定. 界声音的分类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减弱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超声与次声超声特点:______________.次声特点: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环节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提前按排在课前完成。该环节提倡教师用学案的方法,精心编写教案使目标问题化、题目化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必要时可以将重点、难点以实验的形式重回课堂。) 二、.知识点拔(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考点还有乐音的特征,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例1扬声器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碎纸片会不断的跳动,这说明纸盆在产生声音。 例2、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例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的缘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播放根据课本P32图3一l、图3—2、图3—3、图3—4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乒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 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青蛙鸣叫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生丁: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师:根据以上例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 师:下面请大家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l:小纸人在播声的扬声器上跳动;小纸人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师:由以上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生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师: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音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与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生:…… 探究点拨: 师: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疑惑?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便开始了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对问题的看法或见解,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猜想或假设,对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三步,进行实验——这是科学探究的第四部,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五步。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生: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2:演示课本P34图3一10,探究声音的传播。 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或音乐芯片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机抽气时,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课前准备 1.家庭小实验 在家中请你在碗中放入水,然后用筷子去敲击,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声音是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1:声音大家都很熟悉,你能设计几个发声的小实验吗? 利用手中的器材:音叉、泡沫球、细线、锯条、直尺、小鼓、锣、录音机、扬声器、真空罩、抽气机、水槽、手机、塑料袋等,试一试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怎样使物体发声;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中,所有发声物体的共同点是 让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特点 其中有的物体的振动幅度较大,能够直接观察到,有的物体振动非常微小,如;音叉的振动、录音机扬声器的振动,你是怎样判断的?试一试,说出你用的方法 2.请再举几个生活中存在振动时发声的例子。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活动2: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说明 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设计实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 2.猜想与假设 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⑴讨论:·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⑵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实验。 你们选用哪些器材: ⑶如何研究的,写出简单的过程 ⑷真空能传声吗.. ①观察课本36页,图3—9所示的实验。 现象: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你听到的声音变,当抽到一定程度时,还能听到铃声吗?能得出什么结论?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你是否又能听到铃声? ②观察:取一双层玻璃水杯,玻璃之间的空隙是 做一做:准备两部手机'将其中的一部放入水杯中,拧好杯盖,用手中的手机拨打水杯中的手机’能不能听到水杯中的手机发出的振铃声?说明了什么? 结论: 4.分析论证 三、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活动3:阅读课本P38中的内容,然后回答 L.声音每秒传播的叫做声速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声音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比在、中的传播速度大。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速还跟有关,温度越高,声速也。 思考: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准确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比较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