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黄山门事件
盘点2010年中国大学校园的热门事件

盘点2010年中国大学校园的热门事件翻阅2010,高校很多事久久占据着人们的记忆:一场精彩的毕业演说“棒红”了根叔,一些列雷人校规出炉,让社会更关注高校的育人方式,世博会亚运会大学生志愿者让志愿精神长存……2010年已经过去,让我们一起回顾发生在高校中的点点滴滴。
大学生写信举报黄网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一间会议室内,小张从全国“扫黄打非”办负责人黄晓新手中接过万元现金。
小张去年12月5日通过传真给全国“扫黄打非”办发了一封信,信中他讲了自己和周围同学所受“黄网”之害,并举报了32个黄色网站。
"根叔式演讲"渐流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因为《记忆》充满感情和幽默的毕业致辞在网络迅速走红,被学生亲切称为"根叔"。
在他的2000字演讲稿里,还有"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一连串网络热门事件和流行语。
女生被撞身亡学生护尸2010年11月28日下午六时左右,平顶山学院一女生被撞死,肇事者逃逸,110一个半小时后才迟迟到来!据现场同学说,警察身上还带有酒气。
学生自发组成队伍,在马路上设障,从事发时间一直站到凌晨。
同学们守夜,只为死者安息!老总招聘"抢"大学女生?2010年11月27日晚,在成都顺城大街的一家酒店内,40名年轻美女,穿上各种款式的职业装、旗袍,伴着动感的音乐,在T台上走秀。
她们既不是模特表演,也不是选美,而是前来应聘的。
招聘她们的,是台下的80名企业老总。
复旦大学黄山门2010年12月,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黄山遇险,致营救民警张宁海不慎坠亡一事,连日来不断“发酵”: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哀悼殉职民警、先讨论如何搞好媒体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网络上层出不穷爆出的“内情”,让复旦大学深陷“黄山门”。
《如何写新闻短评 》教学课件

• 示例2:
•
大学生卖猪肉合情又合理。从经济学的角
度来说,人才的培养潜力是无限的,而就业岗 位是有限的,金融海啸过后的职场使得刚毕业 的大学生远离了高技术、高收入、高地位的工 作,但简单的工作也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实践, 为国家 GDP增长做贡献。从改变观念的角度来 看,这种现象反而体现了现今大学生思想更成 熟,更实际了,这有利于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技术革新的角度讲,大学生从事这些工作, 有利于这些行业更新换代,提升技术含量和从 业人员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例题二: •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1500硕士竞聘 卖猪肉工作,据称包括海归人士”。2008年12月,
天地壹号公司正式与35名研究生签订工作协 议。先前就有过“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也
听说过放弃20万年薪回家乡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 焕新;今年3月又传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39 岁女子苏黎杰,在家乡当起了油漆工。对于这些 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众说纷纭。 • 你对上述事件有什么看法?
示例二:
砸石碑 树口碑 金碑银碑政绩碑,不如“百姓的口 碑” 。真正能流芳百世的,终究是那些利 国利民、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 与其 花时间、花金钱自己把自己的碑立起来, 不如为老百姓干些实事。这样,自然就在 群众的心中立上了丰碑,在群众的嘴上立 上了口碑。
示例三:
大功无碑 功在人心 剑阁县以“拆碑”为突破口,整顿 干部作风、倡导求真务实,引人注目, 发人深思。实践证明,从转变干部作风 入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 的政绩观,才能真正摒弃各种形式的 “形象工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 内心的赞誉。
• • • • • •
2009年高考作文题(江西卷)
•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 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 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 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 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 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 篇文章。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复旦学生黄山遇险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doc

复旦学生黄山遇险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 ;为了营救18个来旅游的复旦大学学生,年仅24岁的黄山民警张宁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而获救学生对英雄恩人的冷漠,更是令人心寒。
根据相关新闻中的一些语句,解读一下这起事件背后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语句1:事先未报告学校事先不报告,出事哭又叫这是当前一部分人的心态。
他们想干什么的时候,心里头就只有自由,生怕被谁干涉了,恨不得让整个社会都滚得远远的。
一旦受困束手无策,心里头就只有救命了,又渴望着全世界都来干涉,好拯救他们脱离苦海。
拿得起放不下、有本事捅天没本事补,是这种人的写照。
语句2:自行寻路进入黄山风景区这是一个隐晦的说法,直接的说法应该是为了逃票避开了正路,类似于翻墙进公园。
这么干,在节省了开支的同时,却也选择了危险。
他们不但将自己带进了绝地,还要了别人的命。
他们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智大勇,却能置之死地而后殃及无辜。
语句3:噩耗传来,18人自发在临时休息场所举行了简短的默哀仪式,向牺牲民警表示沉痛哀悼和崇高敬意人家为救你们丢掉一条命,你们为人家默哀一分钟,良心能安吗?这就象坐在自己家里给人祝寿,没有一点诚意。
探视烈士遗体表达敬意,探看烈士单位表示谢意,探望烈士父母表示歉意很多事应该亲自去做,才能体现人性的价值,否则与草木禽兽何异?语句4:复旦大学提醒学生,珍惜自己,珍惜他人这18个添乱的人,为了充分休息,连救命恩人遗体都不去探视。
可见,他们特别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却也特别不懂得珍惜他人的生命。
苍天无眼,带走一位英雄侠士,却留下一堆行尸走肉。
希望英雄的灵魂可以震撼他们,让他们找回人性。
语句5:上海市公安局立即调集专业力量赶赴黄山上海距离黄山有千里之遥,警方为什么要长途出击?把警情转给黄山当地警方来处理,才是正确的方式。
从上海到黄山,人车来往,耗费多少税收?浪费多少能量?占用多少警力?难道上海人在新疆出了事,警方也要万里救援吗?有现代化的联系方式,有全国统一的警务系统,哪有千山万水的必要?语句6:手机信号微弱,增加了营救团队的搜救难度中国联通不是说无处不在吗?怎么下点雨就不行了?中国移动不是说神州行,我看行吗?行到黄山咋就不行了?平时就胡吹大气,关键时候用不上,中国电信企业要忽悠到何时?语句7:没有向导,仅凭GPS和指南针找路,连基本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未配置;自我预报黄山近期无雨雪,未预计可能的变化这样的准备工作,就敢去登山,真有点无知者无畏的劲头。
我们应该如何讨论复旦黄山门

我们应该如何讨论复旦"黄山门"我们应该如何讨论复旦"黄山门"导语: 安徽黄山一名民警为救被困于山上的复旦学生牺牲的事件发生后,引起舆论广泛讨论。
警察的确是为救学生而牺牲,但是,学生们似乎不需要接受如此多的谴责。
我们应该称赞那位牺牲警察的献身精神,但用不着把这牺牲跟那些遇险的学生做过分的联结。
批评过后,请放年轻人一条生路或许那所有对民警张宁海的不悲痛与不感恩,真的已经确定是所有“复旦18子”的“真情流露”。
倘若这一切属实,在一定程度上的道义谴责,是可以的。
毕竟对于逝去的生命,应该有基本的悔意以及哀痛。
不感恩或对于生命的不敬畏,的确有可批评之处。
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谴责就能够无限放大,直至发酵成让大学生“去死”的声音。
然而面对一群尚未走入社会,还有改错机会的大学生来讲,这样的道德大棒过恨过重。
我们也应该让犯错的人有再次改正的机会,放他们一条生路,而不必用道德逼他们羞愤“去死”。
不缺德的人就不会鼓吹道德我们不能总是在对待他人的错误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完美的道德至上者。
有一个故事这么说:“国王奖赏打虎英雄,他问英雄:你是要金币;还是要道德标兵的头衔。
农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币。
国王哈哈一笑,对站在旁边的丞相说:下民真是不要道德而要钱财,不像我,我觉得道德比钱财更好。
这时,农夫说话了:大王,我只能要自己缺的东西,不缺的东西就不能要。
道德我一点都不缺,而钱正是我非常缺的。
因此,我的选择是对的,缺钱我就要钱,不缺德我就不要德。
救人牺牲,被救者也不是致人死命的罪魁在此次事件中,牺牲警察的献身精神确实值得赞扬,但用不着把这牺牲跟那些遇险的学生做过分的联结。
毕竟,作为黄山地区的警察,救人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涉险救人,本身就存在着风险。
在这个世界上,冒险遇险者多矣,救险牺牲者也不少,但从来没听说人们因后者的牺牲,而谴责那些冒险者的。
救险者谱写了一曲人道主义的赞歌,但被救者也不是致人死命的罪魁。
大学生党员答辩评议制主观题1

一、2010年12月13日,由复旦大学生、校友和校外人员组成的探险队,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报警,民警张宁海在搜寻归来途中牺牲。
随后,有媒体和公众质疑队员对民警牺牲过于冷漠。
网络上对登山队进行了道德上的质疑,并陆续爆出“复旦媒体公关”等各种言论,质疑升级,被称为“黄山门”。
请你谈谈对此件事的看法。
答:现代人的冷漠已经刺痛太多人的心。
“黄山门”的适时出现,无异于给公众的这种痛心疾首的情绪找到一个发泄的口子。
于是,太多网友将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讲道德、不懂感恩的不满,强加给了他们。
这是一种内心追求某些东西而不得的失望,进而痛恨,进而攻击,极致于一边呼吁感恩等优良传统或人之为人的品质,一边却迷失在集体不道德的漩涡中。
二、你怎样理解党的十七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三、党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大家都在为此做不懈努力。
有的同志确认为端正党风是组织上和领导干部的事情,自己是普通党员,与之无关。
你如何看待端正党风,并分析上述观点。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除了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任何一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无条件地做到这一点,否则就不够一个党员的标准。
2011新作文素材:复旦学生深陷“黄山门”

2011新作文素材:复旦学生深陷“黄山门”2011新作文素材:复旦学生深陷“黄山门”在黄山市警方营救下,被困“驴友”脱险黄山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遗像。
12月12日,由复旦大学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自发组成的“驴友”团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被困悬崖边。
12月13日,在黄山市警方营救下,被困“驴友”脱险,而年仅24岁的黄山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却在搜寻归来途中不幸牺牲。
登山的学生被救出后,网上不断爆出事件“内情”,称复旦学生登山实为“逃票”、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等,让“复旦登协”深陷网络质疑中。
□快报记者张润芝复旦学生黄山探险迷路,民警救援中牺牲,学生被指逃票、冷漠驴友:疑他们逃票进入黄山据《新闻晨报》报道,这次黄山登山探险活动是由网帖召集,记者也找到了原帖。
召集人“pipin”有如下言论:“这两天降温,黄山可能要下雪,这样被抓的几率变小,但是景色却让你不后悔的。
”提到“被抓的几率”,此次活动被网友怀疑是故意避开正常的登黄山线路,意图逃票。
一位自称旅游业人士发帖说:“前段时间就听一司机说他半夜送了一批客人到黄山南大门,这帮人是在网上找到一个专门带他们逃票进黄山的人,一个人收五十块钱,只在半夜带这些逃票族从南大门开始走路上去。
看来这次事故也是逃票造成的。
”此外,网上的驴友们还指出,这次探险活动的组织并不严密,因为召集帖中对于此次探险目的地简介是空白,海拔、地貌等基本要素都没有提及。
网帖提及的注意事项中甚至直接说明了探险活动没有向导,只靠GPS和地图。
在装备方面,网帖列举了一些基本的户外装备,背包、睡袋、防潮垫等物品。
有“驴友”指出:“这说明召集者缺乏经验,因为专业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没有列入必备的装备中。
”对黄山当地的天气情况,召集帖中提到,“目前看来,黄山最近一直无雨雪,导致山区防火等级一直很高。
”“驴友”表示,从这点来看,召集者只注意到活动前的天气变化及影响,并未留心到未来活动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结果,他们在旅行过程中遇到雨雪天气,直接导致了迷路。
黄山门事件始末

复旦黄山门事件始末(完整版)(2010-12-21 15:15:18)转载标签:张宁黄山复旦大学天涯论坛人人网杂谈一、起因2010年12月12日,以复旦大学登山协会组织了18名以学生为主的上海驴友(其中10名复旦在校生,6名复旦毕业校友)组团前往黄山明文禁止的未开发区域进行探险。
由于准备措施不充分, 12日下午5点,他们发现迷路了,GPS漏水失灵,只知道目前的坐标。
其中一个同学的手机有信号,他给家人发短信,短信内容是:“安徽黄山18人救命”并附有GPS坐标。
在接到学生家属报警后,上海警方与黄山警方联系,黄山警方动用200警力进行搜救行动。
在13日凌晨1点找到遇险的18人后,为给18人中的一个女生让路,民警张宁海坠崖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
据报道,张宁海去年刚从大学毕业,24岁,家中独子。
黄山温泉派出所同事评价说,张宁海是个阳光随和的人,爱运动,很勤快。
二、经过获救的18人回到上海后,对民警张宁海的牺牲无动于衷,其中这18人成员之一杜彬和石翔在人人网交流,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抢班夺权,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度(渡)过这次难关吧”。
二人谈话被网友揭发后,引发网络风暴,引发网络大规模批判和反思大学教育。
三、升级随着事件发展,在微博等论坛上,迎来各地网友的沉痛哀悼,而在最该反思的复旦校园论坛上,却被网友连续爆出复旦学生们忙着讨论如何控制媒体,如何危机公关。
15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贴出了复旦大学bbs的几封站内信,发信人ciang在信中说,“现在媒体都在宣扬复旦学生的推卸责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因此ciang想,“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
”他还表扬了上海东方早报某记者(复旦毕业)的报道,对复旦效果好,如果换另一个记者写,绝对是反效果。
感恩,抑或是淡漠?

感恩,抑或是淡漠?对于在不久前曾闹得风风雨雨的“复旦大学黄山门事件”,社会各界的许多人士纷纷谴责事件当中的18名学生,对他们的冷漠与淡然感到心寒、愤怒。
我在获悉了这件事后,除了愤怒外,还感到一丝茫然:如今的80后90后,乃至于00后,心中有感恩吗?还是只有一片淡漠?“张宁海走得不值,非常不值,怎么样也不能让他用生命来为这些年少轻狂学生们买单。
”、“18位无知冷漠的大学生,我们代表安徽人谴责你们!”、“中国走到该重读鲁迅的时候了!”——网上铺天盖地的谴责,表出了广大网友的心声。
而的的确确,复旦学子的做法,也刺痛了我。
他们缺乏了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对民警牺牲自我精神的敬佩以及一颗诚挚的感恩之心!无独有偶。
丛飞,一位并不富有、也为生计劳累奔波的歌手,在他短短的36年生命岁月中捐出了300余万元资助183贫困孩子读书。
但当他胃癌去世时,许多被他资助过因而使人生有了希望的人却不知踪影,毫无音讯,就连最基本的哀悼都没有。
现代青少年所有的“缺乏感恩”共症就是:生活上要求过高,行动上自由散慢,对善良变得麻木,对老师的教育有情绪,认为老师和父母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关爱是理所当然的,甚至稍有不顺,就大肆表示不满,对他人关爱丝毫没有感激之情等等。
感恩之心竟如此难寻,淡漠人情却常常相见。
当今社会上,青少年,新一代祖国的娇花,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是淡然冷漠,而对于社会上其他人,就算是于己有恩,怕更是漠不关心,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感恩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华自古就有的传统品格在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身上就要消逝了吗,我们这代的青少年,都需要重习“感恩”了吗?昔时人人皆有的“感恩”品性,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却需要学习,这真是个笑话!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知感恩,何况人乎?时代在飞速进步、社会在光速发展,但人的品性、爱与善、真与美却渐退着。
我认为,我们真的有必要全面反省一下自身,看看自己是否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身边的人太淡漠,想想别人于自己的恩——并非必定是大恩大德——哪怕是一丝关心、一句问候、一声安慰,都是一种我们要去感谢的“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黄山门事件始末
一、起因
2010年12月12日,以复旦大学登山协会组织了18名以学生为主的上海驴友(其中10名复旦在校生,6名复旦毕业校友)组团前往黄山明文禁止的未开发区域进行探险。
由于准备措施不充分,12日下午5点,他们发现迷路了,GPS漏水失灵,只知道目前的坐标。
其中一个同学的手机有信号,他给家人发短信,短信内容是:“安徽黄山18人救命”并附有GPS坐标。
在接到学生家属报警后,上海警方与黄山警方联系,黄山警方动用200警力进行搜救行动。
在13日凌晨1点找到遇险的18人后,为给18人中的一个女生让路,民警张宁海坠崖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
据报道,张宁海去年刚从大学毕业,24岁,家中独子。
黄山温泉派出所同事评价说,张宁海是个阳光随和的人,爱运动,很勤快。
二、经过
获救的18人回到上海后,对民警张宁海的牺牲无动于衷,其中这18人成员之一杜彬和石翔在人人网交流,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抢班夺权,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渡过这次难关吧”。
二人谈话被网友揭发后,引发网络风暴,引发网络大规模批判和反思大学教育。
三、升级
随着事件发展,在微博等论坛上,迎来各地网友的沉痛哀悼,而在最该反思的复旦校园论坛上,却被网友连续爆出复旦学生们忙着讨论如何控制媒体。
15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贴出了复旦大学bbs的几封站内信,发信人ciang在信中说,“现在媒体都在宣扬复旦学生的推卸责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因此ciang想,“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
”他还表扬了上海东方早报某记者(复旦毕业)的报道,对复旦效果好,如果换另一个记者写,绝对是反效果。
ciang指出,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会有很好的效果。
这封信中还提到,“黄山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品的提供和个人自由的矛盾,也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必然经过的阶段,没什么可讨论的。
这位学生建议,复旦应该趁此“黄山事件”机会将安徽以前的关系巩固起来,民警的追悼会可以有一些校长或副校长参加,在此基础上,顺便争取生源和巩固其他关系。
要多带几个院长和系主任去,让人看出诚意。
最终,化坏事为好事是必然的,也考验校方的公关水平。
除此之外,复旦论坛上还出现了事件中最不负责的表现是警察找到队伍后,要求立即下山,导致了警察坠崖,“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责任人”,“危险区不能进去是不成立的,爬雪山的人怎么不禁止”等说辞。
救援民警尸骨未寒时,复旦论坛上涌现如此“理性”的分析和看法,让网友看过都觉“太冷血”。
四、高潮
在被网络潮爆后,复旦校方组织学生在校园内举行追悼民警张宁海的仪式,但18名成员无一人出席。
随后,网络传闻,复旦大学开始动用校友力量进行大规模媒体公关,中青报杨于泽(复旦92届毕业生)公开发表警察搜救驴友纵有牺牲也天经地义的文章,其他一些主流媒体也开始刊登赞扬复旦大学的文章,由于事实与媒体报道相差太大,网络骂声一片,将整个事件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史称“复旦黄山门”。
“黄山门”后果:
不断爆出的种种薄情言论,很快让众多网友对一名无辜生命牺牲后的悲伤化成了对复旦、对复旦学生的“不原谅”。
“我们的警察因为救这些人而牺牲,他们没有任何的反省,而是只会推卸责任,甚至倒过来指责营救者。
”“这些人,是在国内最好的大学里,这些人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或者说至少他们会占着社会的主导位置,但这样的人,真的能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吗?”
“警察执行搜救任务是履行职责,牺牲也是在所难免,但是这些高校学子事后表现出的冷漠无情、恬不知耻却是天理不容!”
但随即,就有学生回击指责批评者“伪善”,“正常人在受到此等恐惧之后有理由无法进行正常思考,没有及时道谢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却被网上那群虚伪的人追打,用心险恶令人发指。
对于警察殉职请去找公安局去找政府,他们有义务给他家人补偿,而不是来找学生。
”
面对外界对复旦的各种质疑,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回应称,“小编说句话,当事个别同学的言论哪怕是一时无心,也确实是不负责任和不妥当的,我会严肃地告诉我今后所有的学生,内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是你在复旦拥有尊严和骄傲的前提。
但请相信,这不代表多数当事同学,也绝不代表大多数复旦人的态度和心情。
”
“黄山门”最新声音:
事实上,除了众多引发网友愤怒声讨的“冷血”言论之外,复旦大学校内BBS上也不乏一些“理性”的声音。
一位获救学生就发帖称,现在不该只是互相谴责,应该理性地解决问题,“捐款是第一步要去做的,并要确保捐款要交到张宁海父母的手中。
之前有朋友建议说捐200万元,我们18个人分,我觉得这个建议其实很好,但抱歉的是,目前这个数目还不太实际,但可以作为未来的长远目标。
” 这位成员还表示希望尽可能利用社会资源来保证牺牲民警家人的生活,呼吁建立一些相应的“高危公职保障制
度”、“专业搜救培训”等,确保用最专业的人去做最专业的事。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悲剧的发生。
这一声音得到了很多复旦校友的赞同:“建议以复旦大学的名义为张宁海家属设立一个基金,以学校出资和校友捐款为主,如资金充足还可作为今后黄山救援人员的伤亡补助基金。
”
教育专家看“黄山门”:
针对这场不断升级的论战,教育专家熊丙奇 (微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个很危险的信息,应当引起包括教育界在内,整个社会的反思,谁培养了这些学生、谁在创造“唯结果论”。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校时候就有了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甚至于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
长此以往,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被扭曲,丧失了最基本的伦理道德。
” 熊丙奇还表示:事情需要理性解决这一说法没错,但获救学生至少应该对导致那名警察丧生的事实有真心的忏悔,要知道自己的无知和鲁莽是主要原因,更应对此表达诚挚哀悼,“理性过头,就是冷血。
”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表示:“我们的大学要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应该多找找自己的弊病,光重视只是培养,不加强德才教育,这样教出来的人比没有文化的人对社会危害更大。
”
我这里还不禁要展开一些联想,有关部门的“危机公关”能力在处理11.15火灾事件中同样体现得相当出色,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善后工作应该说是不错的,可惜缺了一点点,那就是“问责”。
当然,这也许是还需要时间,且再等等看吧。
“黄山门”事件终究是要过去的,但对它的思考却不应轻易停止。
事实上,我也从网上读到了很多很有见地、很有质量的反思文章。
复旦大学是上海的最高学府,多年来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圣地”,我曾将未能进入该校学习作为自己最大的遗憾。
大学生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由于这些年来大学不断的扩招,“天之骄子”的含金量也在不断降低,但复旦之类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还是“抢手货”,是精英人士的后备军。
但“黄山门”却让人们见识了这些“抢手货”道德沦丧的一面。
“十八勇士”岂止是冷漠,他们还居然将批评者扣上了“道德帝”的帽子,反映出他们的内心深处对道德是不屑一顾的。
当今的社会,某些精英人士对“德艺双馨”的提法总是加以嘲笑的,所以那还讲什么学生的“德才兼备”呢?
周立波算是刚刚跻身“精英人士”的行列,却将某些精英人士虚伪和寡恩的本性演绎得活灵活现,将传统道德统统抛到脑后。
他自称是“喝咖啡的”,看不起“吃大蒜的”的郭德纲,但就人品而言,他哪里比得上后者呢?郭德纲表示认错,体现了男儿敢于担当的一面。
“波波”呢,也不说他了。
我认为,复旦“黄山门”最值得反思的问题,还在于要着力抓好学生的德育。
将自己民族传统道德抛弃,是最为可怕、最为危险的事情。
复旦大学的现任校长杨玉良在今年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精神层面上。
所以我明确赞成鲁迅对“才子加流氓”的批判,另外一个是“才子加帝王气”。
这些会贻害科学、贻害社会。
看来他还是明白人,希望他能够抓住“黄山门”事件,把以前缺失的课尽快补上去。
当然,这也并不是他一个人、复旦一家的工作,“救救孩子”鲁迅的这句呐喊今天并没有过时,整个社会都要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