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缘景明情

意 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 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 味的艺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意象) 抓画面(意象)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 感受“此时” 此景” 此人” 此情” 的“此情”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 王夫之有云: 情景名为二, 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 中景,景中情” 中景,景中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 “置身诗境”是指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 置身诗境”是指在欣赏诗歌的时候, 置身诗境 反复诵读, 反复诵读,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 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造的美的意境里。 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造的美的意境里。 • “缘景明情”则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 缘景明情” 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 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 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 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 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象: 比喻性意象,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 托性意象, 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 意象等。 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 惜别 圆月—思念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 思念 落 叶—失意 春风 得意 大海 开阔 流水 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叹惜 古迹 怀旧 梅花 傲视 审美的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 ”“ 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
此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
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
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
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 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 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 的情趣和意境。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此二句,写隐居处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幽长寂寥。 的境况:孤独一人,与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世隔绝,与山林作伴。
世人返家 自去鹿门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潇洒超脱
恬淡自得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
孤高的隐者
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 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知人论世
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
物之四世孙。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
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著《浣花集》
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 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 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 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媲美;躺在 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 入梦。
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试题1:要求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 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 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 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 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题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 趣。要求分析这首诗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 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1)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2)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唐代称福昌县,为唐代
行宫连昌宫所在地。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诗?
解答: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只见城外长满 了茂盛的野草,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树木葱茏, 山花烂漫,鸟语婉转,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三】但美景 “无人”观赏,山花“自落”、 百鸟“空啼”,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伤感之情。
缘景明情?
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 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 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 人的情感。
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 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 法,体会诗歌独特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赏析方法一
1、有的诗歌短小,意象常见,的意象连缀 起来,就可以在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触景生情,融情于 景,情景妙和,勾 画出了一幅秋风萧 瑟苍凉凄苦的羁旅
荒郊图。
赏析方法:
一,诗中有画:把文字转化为面画; 二,画中有诗:抓住意象品味诗情;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 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 杜鹃 哀怨、凄凉或思归等悲苦、悲愁情感 •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什么是意境?
•
“意”,作者的感情;“境”,
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
(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
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
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登 高 杜甫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品味情景式赏析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 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景)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
(论法、表情)
阳光普照
日江山
绝句(其一)
杜甫 风 花 草
迟日江山丽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明 丽
春风和畅 阔 百花竟放 远
风送花香
表明 达净 对绚 初丽 春的 景初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
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让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 诗歌的起源2. 诗歌的发展历程3. 诗歌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诗歌的阅读方法1. 诗歌的阅读技巧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第三章:诗歌中的自然描写1. 自然景物的描绘方法2. 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的关系3. 欣赏自然景观的诗歌第四章:诗歌中的人物描写1.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2. 人物情感的表达技巧3. 欣赏人物描写的诗歌第五章:诗歌中的情感表达1. 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2. 诗歌中的情感类型3. 欣赏情感表达的诗歌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欣赏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3. 学生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的提高4. 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精选2. 参考书目:诗歌鉴赏教程、中国古代诗歌史论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4. 网络资源:诗歌网站、相关博客和论坛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置身诗境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安排1. 课堂讲授:每个章节安排2-3课时进行讲授。
2. 课堂讨论:每个章节安排1课时进行讨论和分享。
3. 课后作业:每个章节安排1-2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诗歌创作:每个章节安排1课时,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八、教学活动1.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品鉴、模仿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诗词的欣赏与品鉴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诗词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或一段诗词朗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3. 诗词欣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4. 诗词品鉴: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修辞等,让学生学会品味诗词之美。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
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诗词欣赏的方法。
2. 示范法:选取优秀诗词进行示范性讲解,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古代诗人,创作自己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诗词,考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诗词的节奏与韵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音节、节奏、韵脚等基本元素,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诗词的意象与意境: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组合成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想象。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知识讲解:讲解诗词的节奏与韵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诗词鉴赏: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引导学生感受其节奏、韵律和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怎样才能置身诗境呢?
1、借助自己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 人取得共鸣。 村前弯弯的小河美在哪里?游泳、抓 鱼、玩沙滩游戏,充满了无限欢乐。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与触 觉,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 连。”
缘景明情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
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
处。
云层被风吹散,月亮钻了出来,地上
的花儿摆弄出各种各样的影子。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以 “破”“来”“弄”等词,写出月夜之景 的美丽与动感,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 情;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 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 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春 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1.找意象,关注修饰词; 2.意象组合,描绘画面; 3.体味意境,明白情感。
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空山、明月、清泉、松、竹、 浣女、渔民,这些都是意象。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 的情感。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欣赏此诗结尾妙处
结句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 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 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 啊!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 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 中怅然若失。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 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 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 图画,而且能够有力 地激发人们“更上一 层楼”的思想愿望,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置身诗境
一、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 和诗人取得共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分析此诗中抒情主 人公感情是怎样变 化的?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 句才表达的,但作者把第二问 第三问隐去了,需要读者去补 足,还原。使整首诗的抒情平 淡中见深沉。
心情轻快,满怀希望,-- 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 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三、有句无篇,重点赏析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壮丽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清冷凄凉 云破月来花弄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缘景明情
--如何找到最恰当的入境点
四、结尾处,以景结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静空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高远深邃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壮阔苍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空阔萧索
鉴赏意境关键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 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 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 的景物入诗。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诗文扩写式赏析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通过分析,这两句诗的基本景点有:
①山 ②水 ③柳 ④花 ⑤村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①“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 ②“水”“浓”)。
④“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
⑤“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 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景点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由此 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 原始”的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 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我们从“重 ”“复”可以推知画面应有“迷濛”之美; 从“疑无路”可知,人的心情有些“迷惘” 。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就有了变化, 从“暗”和“明”可以推知画面应是“明朗 ”“清新”的,人的情感里有一种“惊喜” 的因素。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的美好;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什么是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
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 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 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 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单元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意境美
置身诗境:
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 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 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 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 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 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 作者的感情。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 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 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 以是人文景象。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 例:青翠的山层层叠叠。清碧的山溪在 诗人身边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 难辨。诗人正感迷惘,忽见柳色浓绿 ,花色明丽之处,一个村庄,几间茅 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 豁然开朗。
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游山西村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诗人心态,
扩写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基本方法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 文。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大漠——浩瀚(想象) 烽烟——孤、直 长河——蜿蜒(想象) 落日——浑圆
例:浩瀚大漠,没有往日的风舞狂沙。在这无边的苍
茫之中,一缕边关的烽烟直上云间;长河蜿蜒,这游 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 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 感慨万千。
品味意境: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 • • • • • •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羌管 鸿雁 玉壶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驿路 浮云 飞雪 秋雨 幽兰 菊花 国君 坚贞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思乡 寒蛩 蟋蟀 音信、书信 雁足 尺素 冰心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