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发展心理学和异常现象识别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和异常现象识别 PPT课件

6-16岁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
总体患病率:1.2% 重性抑郁:0.63% 抑郁障碍(NOS):0.57%
抑郁的特点
悲伤和不愉快体验 食欲和睡眠的改变 无助,无望,自责 注意力不集中 精力缺乏 易激惹,攻击 兴趣变化迅速 冒险活动 忽视友谊
抑郁的临床表现
治)得到帮助
…美国精神卫生中心
中学生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学习障碍 行为障碍 情绪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 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一、学习障碍
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 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 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 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 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残缺。 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 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 成的。
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语言 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等。
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必 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 进步。 2、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面。 4、试试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降低 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 悦。 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生), 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⑴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⑵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至少达 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家。 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⑷ 敲诈勒索。 ⑸ 经常逃学或旷课 。 ⑹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⑺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⑻ 残忍地虐待动物。 ⑼ 虐待他人。 ⑽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⑾ 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
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1. 引言1.1 概述初级中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困扰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识别和干预,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早期识别并干预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早期识别与干预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包括其定义与范围以及普遍性和影响因素。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早期识别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与工具,并强调家长和同学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我们将提出一些干预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与措施,包括学校层面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议、家长参与干预的方式和心理专业人士提供咨询支持的建议。
最后,我们将总结回顾本文内容,并展望未来早期识别与干预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加强对初级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视,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指导。
通过提供有效的方法与工具,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及早发现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同时,我们也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设性的展望。
2. 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2.1 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与范围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在青少年阶段出现的一系列与情绪、思维和行为相关的心理障碍或困扰。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焦虑、抑郁、自卑、适应障碍、学业压力等。
2.2 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初级中学生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压力重大,缺乏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有很多学生面临着恐慌和自卑的挑战。
中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与接受分析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连续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诸如发展的阶段、阶段的变化等,大体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相对稳定性。
(2)可变性: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可变性是绝对的。
4、普遍性与差异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但各种心理机能发展的进程、达到的水平则是因人而异的。
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个别差异,共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5、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在发展进行的速度、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第二讲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识别

(2)焦虑与焦虑症
焦虑症
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发作性或持 续性情绪紧张或恐惧。 症状表现: 精神性焦虑: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 恐惧 躯体性焦虑:血压和心率增强,皮肤出汗,面 色苍白,口发干,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失去 弹性,大便和小便的频率增加等
(2)焦虑与焦虑症
焦虑症
(2)焦虑与焦虑症
这种情况是属于焦虑还是焦虑症呢?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DSM-Ⅳ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许又新,量化标准)
神经症的诊断(许又新,量化标准) 病程: 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 3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分:2 一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精神痛苦程度: 轻度者-当事人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 中度者-当事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 的帮助或处镜的改变来摆脱,评分:2 重度者-当事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 人安慰或以地修养娱乐也无济于事,评分:3
2.心理困扰 属于轻度心理问题,或者精神亚健康状态。 表现:情绪不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效率下降,表现在上课、自习时。 人际关系不和谐。 常见心理困扰的类型: 自我意识问题 生活适应问题 学习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性心理问题 经济问题
3.心理障碍
(1)抑郁与抑郁症 (2)焦虑与焦虑症 (3)强迫与强迫症 (4)恐惧与恐惧症 (5)疑病症
(2)焦虑与焦虑症
焦虑 人人都有焦虑体验 焦虑:人类面对危机时的自然情绪反应, 使人提高警觉,采取行动,避开危险,处理困 难。有积极和消极作用。
(2)焦虑与焦虑症
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呢? 案例:我的肚子怕考试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修改版

表现特征
拚音障碍:表现不能正确地拚写音节,读字发音错 误 , 对某些字母或音节发音特别困难 , 伴有视觉空 间障碍。不能认“b、d”、“p、a”等。 书写障碍:指儿童难以把看到的事物形象画出来, 或把看到的词写下来,如难以抄写黑板的习题等。 这种现象叫做视觉运动性感知障碍,是运动功能 协调不佳的结果。 交往障碍:儿童由于学习技能方面的障碍,而经 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因此这类儿童是很 难主动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很差。
上课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 易分心 做事情不能坚持,常半途而废
〔2〕活动过渡:活动过渡是另一常见的主
要表现。
持续的多动 做事事前缺乏慎密的 考虑,事后不顾后果 情境性多动:有人认为是轻微的 多动症, 有人则认为不是一种疾病,因为没有社会 能力 的损害。
〔3〕冲动性:
心理发育迟滞
心理发育迟滞
学习困难综合征 孤独症 Asperger综合征
学习困难综合症
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这类儿 童并非呆傻或愚笨(IQ都在70以上),而 是从发育的早期阶段做起,获得技能的正 常方式受损,表现在阅读、计算或绘画等 单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均正常。 所以常出现一门功课的成绩好,而另一门 功课成绩差的偏科现象。
自称sp 三口强迫
广州市 心理咨询转介指南
生:班上有男生针对我,爆粗骂我。 师:他平时和其它同学说话时会爆粗吗? 生:也会。 师:那就是说他不是专门针对你爆粗的? 生:好像是~ 师:那在与人交往中,你还有没类似“说者 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 生:让我想想 (具体化)
生:进入中学后我害怕考试,在考试过程中 会出现脸色发白,双手发抖,无法继续答题 的情况。 师:小学阶段试过吗? 生:没有 师:那是所有科目的考试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是个别科目? 生:……数学 师:后半段,担心自己做不完的时候?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技术(中学生心理问题系列)

1、对于轻、中度的焦虑主要通过调整认知、
提高自信来帮助减轻焦虑。
2、对严重焦虑者,除上述方法外,
还要针对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方法进行治疗。
2021/1/9 8
七、恐怖症
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
,伴有回避行为。
学生中常见的恐怖症主要有:社交恐怖、考
试恐怖、性恐惧等。
悲观绝望。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 问题困难。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 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 ,生活不能自理。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它是一 种“心理感冒”。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而且,抑 郁症对你的发展很可能是件好事。它让你陷入反思 和内省,治愈后你可能会达到比以前更高的层次。
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绪
主要表现: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
强迫症与强迫症状的区别
强迫症状出现时间短、断断续续,时有时无;
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当事人并不觉得痛苦,没有治疗的愿望。
2021/1/9 10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种不健康状态,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 显的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 动抑制。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
绪低落。焦虑:忐忑不安,总觉得有好多事要做,
要尽快干完,不能轻松。强迫:总爱反复检查、反
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为此又十分苦恼。情绪压抑、
易爆发或内隐,情绪经常困扰在某一方面。敏感多
虑、注意力涣散、做事效率低、为难情绪加重。
2、行为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不进去
、爱走神、记忆下降、大脑“不听使唤”;社会退
小学生发展心理学和异常现象识别

因注意缺陷和多动影响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低于其 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4.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 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少数伴有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随年龄增长部分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 ,但若治疗和干预不及时或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可能持续到成人,或者影响成年期社会适 应能力,出现成年期物质滥用、人格障碍、违法犯罪等问题。
主要表现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离别性焦虑障碍、恐 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儿童社会功能障碍,非器质性遗尿症和遗粪症,喂食障碍和异食 癖,刻板性运动障碍及口吃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华生
高尔顿
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女婴,都没见过楼梯 48周:对T进行每天10分钟的爬楼梯训练,连续6周。 53周:对C开始训练,连续2周 55周:T与C能在10秒内爬完这5层楼梯
(十月)
该女继续上学 老师察觉不到该女有异常之行为 在周末该女仍跟家人出去休闲
(十二月)
该女的学业成绩退步 越来越不愿意温习功课 表示有时不想上学
(二月)
间断失眠 感觉易怒,显得没精打彩 农历年假期间,不愿外出拜年 面对一向喜爱的过年食品也表示无胃口
(五月)
大考临近 过去两个月内,上学出勤率只有50% 表示头痛,肚痛 周末也留在家中,发呆 经常失眠,食欲不振 经常哭 表示自己没用,读不成书,深信将来一定没前途 曾想过自杀,但又怕痛
辨识早期症状的挑战
浅析初中生异常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浅析初中生异常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作者:张芳来源:《新课程·中旬》2019年第04期摘要: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心理发展的动荡时期,容易产生学习障碍、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旨在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问题;表现;原因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也是心理活动最剧烈、动荡的时期,是最具创造力、充满激情、浪漫、最活跃的时期,是他们从幼稚迈向成熟,从依赖迈向独立的过渡期。
当然,这个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频发期和易发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障碍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学习,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厌学。
厌学是中学生对待学习时产生的负面情绪。
有关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其主要表现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的欲望,盼望能够早点毕业以求得解脱。
考试焦虑也是由于学习产生的心理问题,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及考后焦虑紧张。
调查表明:初中生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2.关系障碍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老师,也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与老师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得学生产生的对抗和叛逆心理,或者老师的强化或惩罚措施导致的学生的一些过激行为;与异性的关系,初中阶段是学生快速成熟的发育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及向往,男女生之间容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初中生极易陷入早恋误区;与父母的关系,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对子女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孩子容易与父母产生隔膜,进而闭锁自己,不愿和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