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干密度试验报告

土壤干密度试验报告

土壤干密度试验报告

试验编号

委托单位试验委托人

工程名称及部位

回填土种类土质

要求最小干密度g/cm3 试验日期

负责人:审核:计算:试验:

报告日期年月日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2-03 学生姓名潘星俊 学号2012444094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签字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10000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 由指导教师提供,并注明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19(7):2061-2066 版权?2015韩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DOI 10.1007/s12205-015-0163-0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 度的试验方法 X iao-Chuan Ren*, Yuan-Ming Lai**, Fan-Yu Zhang***, and Kai Hu**** 2014年4月2日收到/2014年6月18日修订/2014年11月11日接受/2015年1月12日在线出版 ·········································································································································································· 摘要 基于物理参数对土的压缩模量进行研究,得出一种能准确确定少量土样土壤最佳含水量的及相应的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力压缩模量曲线上的压缩模量峰值被用来确定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使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西藏青海粘土,二氧化硅粘土,兰州黄土,西藏青海沙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压实方法,新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各类型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此外,对于某些含水量,当土壤的压实度是最大时,粘土和二氧化硅粘土达到理论饱和状态,而砂土和黄土则未达到。 关键词: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缩模量,粘土,黄土,砂土,改良土 ··········································································································································································1.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情况下,将土壤压实到其最大干密度是必要的。压实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减少,其密度增加所造成的土壤颗粒重排对抵抗力的压实能量。在压实过程中,土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空间的直接压缩,以及从运动中产生的土壤颗粒的位置和方向的空隙空间的减少。水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当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填充时,即为最佳密度。因此,最佳的含水量对应于足够支持滑动运动的土壤颗粒的水膜所需的最小量的水。对于特定的水含量,压缩土壤以达最大的理论密度意味着通过从土壤中的空隙排出所有的气体,从而达到饱和。理论上达到的最大压实曲线,也被称为饱和曲线,通过连接不同的水分含量对应得土壤饱和的相应干密度。一些研究者(Hilf, 1956; Ring et al., 1962; Ramiah etal., 1970; Wang and Huang, 1984)已有了获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各种方法的讨论。然而,在一个给定的压实工作的前提下压实试验方法已被采纳为标准用以确定最佳的水分含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ASTM D698, 2012; ASTM D1557, 2012)。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压实作业的识别。毫无疑问,每一种类型的土壤反应不同的压实工作,这使得不同类型的土壤在使用相同的压实工作和现有的规范情况下,不可能获得水含量和最大干密度。基于Boutwell (1961)的想法,Blotz et al. (1998)研究了压实工作与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和最优含水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 和压缩性,常将填土夯实。夯实土样是最简单易行的土质改良方法,土样经 夯实后,土体变得密实又坚硬,对工程很有利,所以工程上利用干密度作为 夯实的质量检验指标。室内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 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 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选择填土密度、夯实次数等主要依据。 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 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关键词:击实试验压实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例如修筑道路、堤坝、飞机场、运动场、挡土墙、埋设管道、建筑物地基的回填等。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通常用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地基,通过对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来提高土的击实效果。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室内击实试验来测得,室内击实试验采用击实仪法,是用锤击实土,使土密度增大,测定土样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作为选择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机械碾压或夯实次数以及压实工具等的主要依据。试验时将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同一种土,配制成若干份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用同样的压实能量分别对每一份试样进行击实后,测定各试样击实后的含水率w和干密度ρd,从而绘制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此关系曲线称为压实曲线,如图1所示。在压实曲线上的干密度的峰值,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与之相对应的含

灰土干密度含水量试验方法

3.石灰土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压实度试验方法 时间:2006-12-04 来源:作者: (1)仪器设备 ①小型击实仪一套(详见附图4.2); 技术性能为:锤质量2.6kg,锤底直径70mm,落高300mm,击实筒直径50mm,高50mm,其容积为100cm3。单位体积击实功:30击时为2207kJ/m3,35击时为2575kJ/m3,40击时为2943kJ/m3。 ②天平(感量0.001g),③上皿天平(称量500g,感量0.1g),④筛子(筛孔2mm),⑤烘箱及盛土铝盒若干。 (2)材料准备 将土捣碎,通过2mm筛孔,选取1.5~2.0kg的土样,测其含水量,换算成干质量,按照设计的石灰剂量准确掺入熟石灰,并仔细拌匀。加入稍低于按经验估计的最佳含水量(约土样液限的0.65倍),再充分拌匀备用。 (3)实验步骤 将两半圆筒3(见附图4.2)用少许煤油涂抹后,合拢起来放入底座1内,即将垫板9放入,拧紧螺丝2然后上套筒4,将折合干质量约200g的混合料装入套筒内,盖上活塞5,插入导杆7和夯锤6,夯击次数:砂性土的石灰土为30次;粉性土的石灰土为35次;粘性土的石灰土为40次;夯实试验应在坚实的地面(如水泥混凝土或块石)上进行,松软地面会影响测定结果。 试件按规定次数击实后,谨慎地将导杆、活塞及套筒取下,用土刀仔细地沿圆筒边缘将试件多余部分削去,表面与圆筒齐平拆开两半圆筒,或用锤自下向上将试件轻轻顶出,称其湿质量准确至0.1g。同时取样少许,测定其含水量。求该试件的干密度。如此重作数次(一般最好不少于5次),每次增加含水量2~3%一直做到水分增加而试件密度开始降低时为止。注意每次装筒的混合料质量要大致相等,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试验结果。 (4)计算 试件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如何测定土的干密度

路基土方最大干质量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测定方法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规定的击实方法(轻型击实法和重型击实法),测定土的含水量与质量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该土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击实仪的规格及主要技术性能 附表4.1 类别击实仪 名称锤底直径(mm)锤质量kg落高cm试筒尺寸层数每层 锤击 次数击实 方式试料 用量kg击实功KJ/m 内径cm高cm容积cm 轻型轻锤型5.12.530.510.211.6947325转圈3591.6 重型重锤型5.04.54510.012.71000527转圈32685.2 (一)轻型击实法 1.仪器设备 (1)轻型击实仪:(规格与技术性能见附表4.1) (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2000g、感量1g。 (3)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4)筛:孔径5mm。 (5)其它:铝盒、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及保湿设备等。

2.试样准备 (1)将代表性的风干土或在低于60℃温度下烘烤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mm筛拌匀备用,土量为15~20kg。 (2)测定土样风干含水量,按土的塑限估计其最优含水量(一般较塑限约小3~6%,其中对砂性土约小3%,对粘性土约小6%)依次相差约2%,即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准备五个不同含水量的土样,所需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w——土样所需的加水量(g); Mo——含水量wo时土样的质量(g); wo——土样已有的含水量(0.01%); w1——要求达到的含水量(0.01%)。 (3)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称取土样。每个约2.5k8,分别平铺于一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预定的水量,拌和均匀后,密封的盛器内(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对高塑性粘土(CH)不得少于一昼夜,对低塑性土(CL)可酌情缩短,也不应少于12h。 3.操作步骤 (1)将击实仪放在坚实地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用圆木板稍加压紧,然后按附表4.1规定的击实次数进行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也按附表4.1调试正确,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面。然后安装套环,把土面刨成毛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层及第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超出击实筒的余土高度不得大于6mm。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振动台法)

1.总则 1.1.本细则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大干密 度。 1.2.本细则适用于通过0.075mm标准筛的干颗粒质量百分数不大于15%的无黏性自由排水 粗粒土和巨粒土。 1.3.本细则对于最大粒径大于60mm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宜按规定 处理。 2.仪具与材料 2.1振动台: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振动台面尺寸至少550mm×550mm,且具有足够的刚度。 振动台最大负荷应满足试筒、套筒、试样、加重底板及加重块等质量的要求,不宜小于200kg;其频率20~60Hz可调,双振幅0~2mm可调。 2.2 试筒:圆柱形金属筒,按表1.1规定选用。试筒容积宜用灌水法每年标定一次。 2.3套筒:内径与试筒(见表1.1)配套一致,且与试筒紧密固定后内壁成直线连接。 2.4加重底板:底板为13mm厚的钢板,其直径略小于相应试筒内径,中心应有φ15mm未 穿通的提吊螺孔。 2.5加重块:对于相应采用的试筒,加重块及其加重底板在试样表面产生的静压力应为 18kPa。 2.6百分表及表架:百分表量程至少50mm以上,分度值为0.025mm。表架支杆应能插入试 筒导向瓦套孔中,并使百分表表头杆中心线与试筒中心线或内壁面平行。 2.7台秤:应具有足够测定试筒及试样总质量的量程,且达到所测定土质量0.1%的精度。所 用台秤,对于φ280mm试筒,量程至少50kg,感量6g;对于φ152mm试筒,量程至少30kg,感量2g。 2.8起吊机:起重量至少180kg。

2.9标准筛:60mm 、40mm 、20mm 、10mm 、5mm 、2mm 、0.075mm 。 2.10其他工具:如加重底板提手、烘箱、金属盘、小铲、大勺及漏斗、橡皮锤、秒表、直 钢尺、试筒布套等。 试样质量及仪器尺寸(表1.1) 3.试样 3.1采集代表性试料,妥善贮存备用。 3.2 采用标准筛分法(T0115-2007)测定各粒组的颗粒百分数。 3.3 对于粒径大于60mm 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应按相似级配法制备 缩小粒径的系列模型试料。相似级配法粒径及级配按以下公式计算。 相似级配模型试料粒径: r M D d 式中: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mm ; 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缩小后的粒径,即模型试料相应粒径,mm ;

土的干密度、湿密度、含水率、压实系数计算方法

土的干密度、湿密度、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压实系数 1、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称湿土,记录数据,然后把土样烘干,记录数据。湿土质量-干土质量的=水质量,水质量/干土质量*100%=含水率。 2、实际湿密度计算公式:环刀与土总质量-环刀质量=环刀内湿土质量,湿土质量/环刀内体积=湿土密度。环刀体积计算方法:要用尺子测量环刀内径及内高,底面圆的面积*环刀高=环刀内体积。 3、实际干密度计算公式: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率)。 4、压实度计算公式:压实度=实际干密度/该土样最大干密度*100% 该土样最大干密度是试验室通过对该土样进行击实试验得出的。要想求压实度,首先要做该土样的击实试验。否则,想知道压实情况如何,就只能规定一个最小干密度,小于该最小干密度,为压实不合格。 ①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以土壤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②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以土壤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含水量(体积%)=水分容积/土壤容积×100%=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容重 ③以水层厚度表示土壤含水量 将一定深度土层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的mm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容积%) ④相对含水量

将土壤含水量换算成占田间持水量或全蓄水量的百分数,以表示土壤水的相对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旱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 水田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全蓄水量×100%

粗集料表干密度及毛体积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二、主要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装入容量瓶中加入水,盖上玻璃片,浸水24h后,加水至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2、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和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3、把集料烘干,称其烘干质量(M0)。 4、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使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 三、计算 1、计算表观相对密度γ a 、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 γa=m0/(m0+m1-m2) γs=m3/(m3+m1-m2) γb=m0/(m3+m1-m2) 2、集料的吸水率ωx、含水率ω、表干含水率ωs,以烘干试样为基准: ωx=(m3-m0)×100/m0 ω=(m4-m0)×100/m0 ωs=(m4-m3)×100/m0 当水泥混凝土集料需要以饱和面干试样作为基准为取集料的吸水率ωx及 表干含水率ωs时,准确至0.1%: ωx=(m3-m0)×100/m3 ωs=(m4-m3)×100/m3 3、粗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位 3位。温度修正系数αT按规范表2采用。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2取用,g/cm^3 αT--试验温度T时的水的修正系数,按表2取用 ρw---水在4℃时的密度,1.000g/cm^3 四、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对表现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砂石干密度试验

砂石干密度试验 指导书 编制孟学仲 试验连锋超、许传会2015年8月4日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求得砂、石的干密度。 二、材料仪器工具 1、材料:砂、石料(通过干燥箱处理)一份;砂、石料(自然晾干)一份。 图1 干燥箱处理过的砂、石 2、仪器:电子称1台、容器1个。 三、试验原理 通过电子称得出砂、石质量,然后根据“质量/体积=密度”,计算出砂、石的密度。 四、试验步骤 1、测出容器质量。 图2 容器质量

M 容器=0.339Kg 。 2、分别测出(砂+容器)和(石子+容器)的质量。容器中的砂、石为干燥箱处理后的材料。 图3 (砂+容器)和(石子+容器)的质量 M 容器+砂子=1.972Kg 。 M 容器+石子=2.000Kg 。 3、分别测出(砂’+容器)和(石子’+容器)的质量。容器中的砂、石为自然晾干的材料。 图4 (砂’+容器)和(石子’+容器)的质量 M ’容器+砂子=2.067Kg 。

M’容器+石子=1.933Kg。 4、测出(水+容器)的质量。 图5 (水+容器)的质量M容器+水=1.356Kg。 5、推算砂和石质量与容器体积。 (1)干燥箱处理过的砂和石。 M砂= M容器+砂子—M容器=1.972—0.339=1.633Kg; M石= M容器+石子—M容器=2.000—0.339=1.661Kg。 (2)自然晾干的砂和石。 M’砂= M’容器+砂子—M容器=2.067—0.339=1.728Kg; M’石= M’容器+石子—M容器=1.933—0.339=1.594Kg。 (3)容器体积V。 =1.0×103Kg/m3。 已知ρ 水 M水= M容器+水—M容器=1.356—0.339=1.017Kg; V= M水/ρ水=1.017/1.0×103 =0.00102 m3。 五、推算砂和石的密度。 (1)干燥箱处理过的砂和石 ρ砂= M砂/V=1.633/0.00102=1.601×103 Kg/m3。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 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

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 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第88页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m0/(m0+m1-m2) γs=m3/(m3+m1-m2) γb= m0/(m3+m1-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砂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烘干试样质量,g; m1--水、瓶总质量,g; 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αT)×ρw ρs=(γs-αT)×ρw

ρb=(γb-αT)×ρw 式中:ρs--砂的饱水面干密度,g/cm3; ρb--砂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值,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5.3 细集料吸水率计算,准确至0.01%。 Wx=(m3-m0)/m0×100 式中:Wx—集料的吸水率,%;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m0--烘干试样质量,g。 精度与充许差 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吸水率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标准击实试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数值分析方法

标准击实试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数值分析方法 发布者:中煤30处王玥明中煤三建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李桂云发布时间:2006-11-17 10:29:00 内容摘要 关键词: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数值分析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基础回填及公路填方路基工程中,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回填土压实度的主要判定指标。规范推荐通过绘制- 曲线图的求解方法,实验数据计算而得数据大多是离散的,因而曲线的任意性空间较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人为误差,不能绘制出合理的标准曲线,本文提出了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拟合方程并绘制逼近曲线,从而理论求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正文 文字大小:大中小 前言 压实度是控制公路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压实度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最大干密度准确并 与测点实际干密度相对应.做标准击实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填筑土的最大干密度和相应的最佳含水量, 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的规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根据击实试验结果,手工绘制- 曲线图,按曲线的峰值点来确定。而此项试验的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往往因不同试验人员的经验、对数据的处理方法、绘制比例等,导致求解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结果差异较大,得出的标准密度往往偏离其真实值,以至于施工中出现压实度总是不合格或压实度大于100%的现象。不能正确指导施工,从而引起质量事故。 笔者结合工程实例, 对上述击实试验数据处理和绘图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值分析原理和工科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提出了按最小二乘原则确定对应试验数据的拟合曲线,从而为理论求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提供了依据,并给示例进行计算。 1 击实试验数据处理的常规方法分析 1.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及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曲线上的峰值点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图#).如果曲线不能绘制出明显的峰值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但在试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同一组试验数据,可以绘制出明显的峰值点,也可以绘制不出明显的峰值点,这样将导致不同的人在处理数据时对是否需要重做或补点有不同的判断.同时,同一组试验数据,不同的人会绘制出不同的曲线,导致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产生偏差,而这些误差正是在处理数据时无法避免的。 1.2目前大多土工实验室对击实试验所得的五个离散数据点,用手工作业,在厘米纸上点取各点,根据经验来绘制曲线,其工作效率低,质量也很难保证。当试验数据存在较大误差时,再利用土工试验规程中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计算公式来求其值,势必造成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1.3有相当一部分试验人员直接取五个离散点中干密度的最大值为最大干密度,其对应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并依此绘制标准击实图,曲线中的峰值为离散点干密度的最大值,该方法是受《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的例题影响。 1.4有的实验室购买了实验软件,把数据输入电脑,计算和绘图由电脑完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种不同版本的试验计算软件,其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笔者对几种试验软件的标准击实试验操作中发现,其编程思想同1.3。 2 数值分析原理的选用 在工科数学中,根据已知点求未知点的方法有两中,一种方法是函数插值,另一中是拟合,插值和拟合都是函数逼近或者数值逼近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值是指已知某函数的在若干离散点上的函数值或者导数信息,通过求解该函数中待定形式的插值函数以及待定系数,使得该函数在给定离散点上满足约束。

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要点

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要点 (击实试验GB/T 50123-1999) 一、分类和试验范围:本试验分为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二、击实功率:轻型击实试验的单位体积击实功应为592.2KJ/m3,重型击实试验的单位体积击实功应为2684.9KJ/m3。 三、设备要求: 1.击实仪的击锤应配导筒,击锤与导筒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使锤能自由下落;电动操作的击锤必须有控制落距的跟踪装置和锤击点按一定角度(轻型53.5°,重型45°)均匀分布的装置(重型击实仪中心点每圈要加一击)。 2 .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台秤:称量10g,最小分度值5g。 4.标准筛:孔径为20mm、40mm和5mm。 5.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四、试样制备方法: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1 干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g(重型为50kg),风干碾碎,过5mm(重型过20mm或40mm)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按本标准第3.1.6条4、5款的步骤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2 湿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为50kg)碾碎,过5mm筛(重型过20mm或40mm),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按本条1款注的原则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五、试验步骤:击实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2 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3 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4 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六、计算及修正方法: 1.试样的干密度应按公式计算:ρd=ρ0/(1+0.01w1),其中w1为某点试样的含水率(%) 2.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

干密度、压实度

干密度 干密度(dry density) 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比,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 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 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干密度)来控制土的夯实标准。 干密度的计算方式 先算出土的湿密度,然后除以(1+w) 其中w是含水率比如通过计算土的含水率是8%,那么就用湿密度除以(1+0.08) 压实度 压实度(degree of compaction) (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压实度简介 压实度又称夯实度。 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选于《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写)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试样干密度。再取由击打实试验后所得的试样最大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 影响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填料(填料的粒径)、含水量、每层压实厚度、压实机具、碾压遍数等。

实验一 土的密度试验

实验一土得密度试验 测定土得湿密度就就是为了解土得疏密与干湿状态,供换算孔隙比、干密度等土得其她物理性质指标。同时,对于挡土墙土压力得计算,人工与天然斜坡稳定得设计与核算,地基承载力与沉降量得计算以及路基路面施工时压实程度得控制,皆不能脱离此项指标。该试验属于基础性试验,就就是岩土工程试验中必做项目。 一试验方法及基本原理 土得密度或重度可根据以下关系求得: 密度计算公式: (g/cm3) 重度计算公式:(kN/m3) 式中——土样得质量,g; ——土样得体积,cm3; ——土样得重量,kN; ——重力加速度,m/s2; 二、密度试验方法(一)——环刀法 (一)基本原理 环刀法适用于较均一得可塑粘性土,通过利用一定容积得环刀切取土样,使土样充满环刀,这样环刀得容积即为试样体积,然后称量试样加环刀得质量与环刀得质量,两者只差就就就是试样得质量。根据密度定义可计算出土得密度。环刀法简单方便,就就是目前最常用得试验方法。 (二)仪器设备 1、环刀:内径61.8mm,高为20mm; 2、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测径卡尺; 4、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玻璃板等。 (三)操作步骤 1、测定环刀得质量及体积 用测径卡尺测量环刀得内径及高度,计算得环刀得体积。然后将环刀置于天平上称环刀质量。 2、开样 将土样筒按标明得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与胶带(野外送到实验室得原状土样都就就是用土样筒装好并进行严格得密封),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 3、切取土样 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垂直下压环刀,并用切士刀沿环刀外侧将土样切削成略大于环刀得土柱,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距离刃口约10mm用钢丝锯与切土刀将试样与环刀一起与土样断开。将切断下来得内含试样得环刀放于试验台面上,先削平环刀上端得余土,使土面与环刀边缘齐平,再置于玻璃板上。然后削平环刀刃口一端得余土,使与环刀刃口齐平。如果就就是软土,可用钢丝锯整平试样两端。若两面得土有少量剥落,可用切下得碎土轻轻补上。 4、测定环刀与土样得质量 擦净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加试样得质量,准确至0.1g。

b土壤(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试验报告

b土壤(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试验报告

第三节施工检(试)验报告 目录 土壤(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试验报告 (219) 土壤(轻型击实)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试验报告 (220) 土路基压实度试验记录 (221) 填石路堤压实度(灌砂法)检验报告 (222) 填石路堤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 (223) 填石路堤弯沉测定检验报告 (225) 填石路堤弯沉测试记录表 (226) 粗集料筛析试验报告 (227) 细集料筛析试验报告 (230) 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混合料掺配试验报告 (232) 水泥稳定土击实试验报告 (233) 水泥稳定碎石(砾石)基层试压报告 (234) 水泥稳定碎石(砾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报告 (235) 沥青混合料压实度(蜡封法)试验记录 (236) 混凝土强度(性能)试验汇总表 (237)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238)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239)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240) 混凝土试块抗折强度检验报告 (241) 混凝土试块抗折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242) 混凝土试块抗渗检验报告 (243) 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244) 砂浆试块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245) 砂浆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246) 砂浆试块强度试验汇总表 (247)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 (248) 钢筋焊接检验报告 (249) 焊缝质量综合评级汇总表 (250)

土壤(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试验报告 表工程名称:取样日期: 试验日期: 取土地点:土壤种类:落距:45cm 每层击数:98 击锤质量:4.5kg 施工单位: 模筒体积(cm3)2177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模筒+湿土质量(g)8361 8485 8633 8478 模筒质量(g)4020 4020 4020 4020 湿土质量(g)4232 4465 4613 4458 土壤湿密度(g/cm3) 1.944 2.051 2.119 2.048 含水量之测定 铝盒号码 1 2 3 4 5 6 7 8 盒+湿土质量(g)36.3 37.4 37.8 36.6 36.7 37.4 37.5 37.3 盒+干土质量(g)34.1 35.1 35.3 34.2 33.8 34.4 34.3 34.1 铝盒质量(g) 16.3 17.4 17.8 16.6 16.7 17.4 17.5 17.3 水份质量(g) 2.2 2.3 2.5 2.4 2.9 3.0 3.2 3.2 干土质量(g) 17.8 17.7 17.5 17.6 17.1 17.0 16.8 16.8 含水量(%) 12.4 13.0 14.3 13.6 17.0 17.6 19.0 19.0 平均含水量(%) 12.7 14.0 17.3 19.0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振动台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大干密度。 试验适用于通过0.074mm标准筛的质量百分率不大于15%的粗粒土和巨粒土。对最大颗粒大于60mm的巨粒土,应相似级配法制备缩小粒径的系列模型试料。 二、试验仪器设备 振动台、试筒、套筒,加重底板、加重块、百分表及表架、台秤、起吊机、标准筛及其他工具。 三、试验主要步骤 1.干土法 1) 将充分搅拌均匀并烘干的试样分成三份。将其中一份装入已称量的试筒中,注意使颗粒分离 度最小(装完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低于筒高的1/3)。 2) 放置合适的加重底板于试料上,卸下加重底板把手。将试筒固定于振动台上,装上套筒,将 合适的加重块置于加重底板上。设定振动台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开启振动机,在50Hz下振动10min 在60Hz下振动8min。振毕卸去加重块及加重底板。 3) 重复以上1)、2)步骤进行第二、第三层振动压实。第三层振毕加重底板不再立即卸去。 4) 卸去套筒,将百分表架支杆插入每个试筒导向瓦套孔中,刷净试筒顶面上及加重底板上位于 试筒导向瓦两侧测量位置所积落的细粒土。分别测读并记录试筒导向瓦每侧试筒顶沿面(中心线处)各三个百分表读数,共12个读数(其平均值即为百分表初始读数R i);再从加重底板上测读并记录出相应读数(其平均值即为终了百分表读数R f)。 5) 卸去加重底板,卸下套筒,在此过程中若试筒沿面和加重底板上的细粒土落入试筒中的质量 超过试样总质量的0.2%,应测定其质量,并在报告中注明。 6) 在合适的台称上称量并记录试筒及试样总质量,计算最大干密度ρdmax。 7) 重复以上1)至6)步骤,直至获得一致的最大干密度值(最好在2%以内)。 2.湿土法 1) 将板均匀颗粒级配及含水量的试料,大致分成三份。如果向干料中加水,最小饱和时间位0.5 小时,加水宜加到足够份量。 注:对于估算向烘干试料中的加水量,起初可尝试每4.5kg试料加约1000ml的水量,或按下式 估算: M w=M s(ρw/ρd-1/G s) 式中:M w棗加水量,g ρd棗由起初振密结果所估算的干密度,kg/m3 M s棗试样质量,g, Ρw棗水的密度,1000 kg/m3 G s棗土粒比重,kg/m3 2) 装试筒于振动台上。启动振动台,将湿料徐徐装填入试筒(装填宜使振毕试样等于或略低于 筒高的1/3),大致振动2~3min后,宜用尽可能不带走土粒的办法吸去试样表面的所有自由水。 3) 装上加重底板、套筒及加重块,振动试筒及试样。振毕卸去加重块及加重底板,吸去试样表 面所有的自由水。 4) 进行第二、第三层振动压实。第三层振毕加重底板不再立即卸去。 5) 卸下套筒,吸去加重底板上及边缘的所有自由水。按“干土法”中步骤4)测读并记录百分表 读数。 6) 卸下加重底板及试筒。测定并记录试筒与试样的总质量。为测定试样的含水量,仔细地将试 筒中全部湿试样倒入已知质量地盘中,并将粘附于试筒内壁及筒的所有颗粒冲洗于盘中,然 后将试样烘干至衡量,测定并记录其烘干质量。 四、计算 对干土法,最大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ρdmax=M d/V 式中:ρdmax棗最大干密度,kg/m3 M d棗干试样质量,kg V棗振毕密实试样体积,m3 V=[V-Ac(ΔH/10)]×106筒 V棗标定的试筒体积,m3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振动台法

1. 总则 1.1. 本细则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大干密 度。 1.2. 本细则适用于通过0.075mm 标准筛的干颗粒质量百分数不大于15%的无黏性自由排 水粗粒土和巨粒土。 1.3. 本细则对于最大粒径大于60mm勺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宜按规定处理。 2. 仪具与材料 2.1振动台: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振动台面尺寸至少550mm< 550mm且具有足够 的刚度。振动台最大负荷应满足试筒、套筒、试样、加重底板及加重块等质量的要求,不宜小于200kg;其频率20?60Hz可调,双振幅0?2mm可调。 2.2 试筒:圆柱形金属筒,按表1.1 规定选用。试筒容积宜用灌水法每年标定一次。 2.3 套筒:内径与试筒(见表1.1 )配套一致,且与试筒紧密固定后内壁成直线连接。 2.4加重底板:底板为13mml厚的钢板,其直径略小于相应试筒内径,中心应有? 15mm 未 穿通的提吊螺孔。 2.5 加重块:对于相应采用的试筒,加重块及其加重底板在试样表面产生的静压力

应为18kPa。

2.6百分表及表架:百分表量程至少50mm以上,分度值为0.025mm表架支杆应能 插入试筒导向瓦套孔中,并使百分表表头杆中心线与试筒中心线或内壁面平行。2.7台秤:应具有足够测定试筒及试样总质量的量程,且达到所测定土质量0.1%的精 度。所用台秤,对于? 280mm试筒,量程至少50kg,感量6g;对于? 152mmE式筒,量程至少30kg,感量2g o 2.8起吊机:起重量至少180kg。 2.9 标准筛:60mm 40mm 20mm 10mm 5mm 2mm 0.075mm o 2.10其他工具:如加重底板提手、烘箱、金属盘、小铲、大勺及漏斗、橡皮锤、秒表、直 钢尺、试筒布套等。 试样质量及仪器尺寸(表 1.1 )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振动台法)

1.总则 .本细则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大干密度。.本细则适用于通过0.075mm标准筛的干颗粒质量百分数不大于15%的无黏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 .本细则对于最大粒径大于60mm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宜按规定处理。 2.仪具与材料 振动台: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振动台面尺寸至少550mm×550mm,且具有足够的刚度。振动台最大负荷应满足试筒、套筒、试样、加重底板及加重块等质量的要求,不宜小于200kg;其频率20~60Hz可调,双振幅0~2mm可调。 试筒:圆柱形金属筒,按表规定选用。试筒容积宜用灌水法每年标定一次。 套筒:内径与试筒(见表)配套一致,且与试筒紧密固定后内壁成直线连接。 加重底板:底板为13mm厚的钢板,其直径略小于相应试筒内径,中心应有φ15mm未穿通的提吊螺孔。 加重块:对于相应采用的试筒,加重块及其加重底板在试样表面产生的静压力应为18kPa。百分表及表架:百分表量程至少50mm以上,分度值为0.025mm。表架支杆应能插入试筒导向瓦套孔中,并使百分表表头杆中心线与试筒中心线或内壁面平行。 台秤:应具有足够测定试筒及试样总质量的量程,且达到所测定土质量%的精度。所用台秤,对于φ280mm试筒,量程至少50kg,感量6g;对于φ152mm试筒,量程至少30kg,感量2g。 起吊机:起重量至少180kg。 标准筛:60mm、40mm、20mm、10mm、5mm、2mm、0.075mm。 其他工具:如加重底板提手、烘箱、金属盘、小铲、大勺及漏斗、橡皮锤、秒表、直钢尺、试筒布套等。

试样质量及仪器尺寸(表) 3.试样 采集代表性试料,妥善贮存备用。 采用标准筛分法(T0115-2007)测定各粒组的颗粒百分数。 对于粒径大于60mm 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应按相似级配法制备缩小 粒径的系列模型试料。相似级配法粒径及级配按以下公式计算。 相似级配模型试料粒径: r M D d = 式中: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mm ; 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缩小后的粒径,即模型试料相应粒径,mm ; M r ——粒径缩小倍数,通常称为相似级配模比。 m ax m ax d D M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