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纳税教案

依法纳税教案
依法纳税教案

纳税服务口号大全三篇

纳税服务口号大全三篇 导读:本文纳税服务口号大全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纳税服务口号大全一 依法纳税,争当诚信典范;文明服务,展示地税风采。 依法纳税——对自己负责,为社会尽责。 依法纳税税泽祖国大地,为民聚财财建锦绣家园。 依法治税打造法治社会,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地税。 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 在岗征税一分钟,用心服务六十秒。 征纳共盈一站式,真情服务零距离。 征纳互信从我做起,文明服务由我先行。 征纳守法利国利民,和谐社会共创共建。 主动纳税“诚”为贵,和谐城市“信”是金。 服务塑形象,诚信赢和谐。 服务温馨有约,征纳沟通无限。 服务至上开创纳税共盈新局面;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大繁荣。 福佑天下,税利万家。 公于征,诚于纳,利于国,惠于民。 国家税收为百姓,百姓税赋利国家。 聚财保民生,服务促双盈。

聚财为国,执法为民。 民以食为天,国以税为本。 纳税聚国财,征税为民生。 纳税纳福,利国利民。 纳税要明明白白,服务要实实在在。 你纳税,我服务,全心全意为深圳;心连心,手牵手,征纳和谐到永远。 培养税源,创造公平、公开、公正和谐税收环境;诚实守信,体现合理、合法、合情文明服务理信念。 轻松纳税无极限,真情服务每一天。 热情服务善待纳税人,发展经济合力保民生。 人人纳税,税为人人。 人以诚信为本,国以税收为重。 上门上网打电话,纳税服务多元化。 税收征管以法为度,依法纳税以诚为基。 税为国本,福泽民生。 为国聚财,改善民生。 为国聚财,执法为民;文明服务,真诚为您。 问国哪得强如许,为在源头活税来。 纳税服务口号大全二 细节成就文明,服务树立形象。 心连心,手牵手,真诚服务到永久。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 课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课案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通过国家税务机关的征收和纳税人的缴纳活动实现,前两框《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主要学习税收基本知识及国家征管,本框则从纳税人角度进行探讨:介绍了什么是纳税人及其决定因素;我国的主要税种;公民应树立“纳税人”意识,是前两框知识的引申,又是对第五课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既是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纳税人意识,树立自觉纳税的觉悟,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知识点。 2、说教学目标:根据高一学生身心特点、知识储备,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本框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并明确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能力目标:通过布置预习和对主要税种的自学和比较,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材料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同时明白,纳税人既要有自觉纳税的义务,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

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3、说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因为它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4、说教学难点:理解纳税人的含义,因为比较抽象,同时又是理解本节课内容的基本知识点。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从高一学生特点和自身实际出发,本节课综合运用指导自学、组织讨论和讲授法。由于重难点较抽象,使用讲授法突破。 三.说学法指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要“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不注重效率、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本节课进一步使学

《征税和纳税》教案公开课

《征税和纳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税收的含义。 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 能够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 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对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小组的探究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构建生态课堂。 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 自觉遵守税法,依法纳税,与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1、税收的基本特征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与归纳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税收的作用” ,体会税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什么是税收,税收从哪儿来, 税收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问题。 多媒体显示课题《征税和纳税》 【讲授新课】: 一、税收基本含义 让学生解释“税”字:由“禾”和“兑”两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多 媒体显示问题:WHO (送给谁)WHY (为什么要送)HOW (不送的话会怎样)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归纳知识点 师问:送给谁? 生齐答:送给国家。 师问:为什么送给它? 提问一学生: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师问:说明了什么? 生齐答:有国必有税。 师问:要是有人不送了?国家对不送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归纳知识点

中职生礼仪演示教学

中职生礼仪,教案,中职礼仪规范教程教案,中职礼仪公开课教案,中职学 生个人礼仪教案 第一篇:中职生礼仪,教案 礼节+ 仪表= 礼仪它为我们生活中的活动和行为提供了一个准则,如同足球比赛的规则一样。中职生基本礼仪规范一、个人仪容仪表二、课堂礼仪三、尊师礼仪9/23/2014 1、头发(不染、不烫、干净、适合)男士:前不抵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生:头发束起2、服饰(整洁、合适、大方、得体)3、面容(清爽、干净)9/23/2014 ? 课前: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与课堂无关的物件要收起。 ? 上课:预备铃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教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上课,若因特殊情况迟到,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 听讲: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做好笔记;回答提问,应先举手;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 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 “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9/23/2014 与老师见面:遇见教师应主动向教师行礼问好;学生进教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与同学见面:同学见面互相问好,使用姓名称呼,不可使用绰号;借用同学物品,经同学允许后,方可使用;尊重同学习惯和人格。9/23/2014 ? 1、礼仪——不是表面,是细节? 2、尊重——不是忍让,是双赢? 3、培训——不是目的,是提醒9/23/2014 谢谢观赏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第一篇:中职生礼仪,教案 番禺职校学生基本礼仪规范让文明礼仪之花香满校园欢迎进入礼仪天 地观看视频学礼仪视频1:请假礼仪课间礼仪课堂礼仪视频2:办公室礼仪考场礼仪离校礼仪礼节+ 仪表= 礼仪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 习礼仪?礼仪是通行证,是名片,是可再生的人生资本。中职生基本礼仪规范一、个人仪容仪表二、课堂礼仪三、尊师礼仪1、头发总要求:不染、不烫、不怪、不超长男士:前不抵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生:头发束起或者整齐散发2、服饰整洁、大方、得体,以校服为主3、面容清爽、干净、不化妆课间礼仪1、收拾前一课所用的东西2、准备

依法纳税,人人有责

依法纳税,人人有责 时间:2016-09-07 23:04:53 | 作者:赵曼程 这天下午,我和几位同学被选去参观常州市武进区地方税务局。因为妈妈是会计,我也经常听她说出什么“纳税”“收税”之类的陌生词语,可总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如今问题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我怎能不兴奋? 带着满肚子疑问与激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鑫都大厦。鑫都大厦真高哇,仿佛能与天比肩,还透着一股现代化的气息。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办税大厅。大门一进去,十一个人工办税窗口全开着,里面的业务员叔叔、阿姨面带亲切微笑,身着统一制服,好像随时欢迎我们上前咨询。更令我感兴趣的是自助办税机。原本纳税只能人工办理,现在有了自动办税机,整个纳税过程都简化了许多。 接着,我们在程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纳税课堂。刘税官跟我们讲解了税到底是个什么。原来,税是国家强制收取的一种收入,但是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国家基础建设的经济来源,我们的国防、交通、医疗、教育等等公共设施,都是我们的税收收入建设的呢。说起来,税还是古代起源的呢。最早是在鲁国,有一种叫“初税亩”的,它就是现代的税的原型。因为当时很多人家都自己开垦了荒地,皇帝同意被开垦出的私田是开垦者的,可是拥有私田的人必须每一段时间都交一些钱上去,也就是“初税亩”。哈,没想到这个收税纳税还是从古代开始的呀! 那么,我们交了税有什么好处呢?刘税官仿佛看透了我们的疑问,他说,首先,我们要自豪,因为我们为国家的建设出了份力,还有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学校里的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宽敞明亮的教室等等,都是国家税收收入用之于民的体现! 总而言之,只有依法纳税,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最新依法纳税说课教案

依法纳税说课教案

《依法纳税》说课教案 南庄高中政治组蓝鹰翔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政治第九课第二框《依法纳税》。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教学我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典型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指出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使学生懂得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欠税等行为是可耻的违法的;同时使学生懂得既要有自觉纳税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说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依法纳税》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因其内容反映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税收”;并且它的内容较之“分配方式”“财政”等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参与当代经济生活”理念的要求。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编排特点:《依法纳税》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的最后一框题,是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2)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以及税收及其种类等相关内容,并且南庄本地有大量的企业,学生对纳税人纳税特别是本地企业的纳税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高一学生接触和了解的生活实际有限,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少,本课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观察发现法、思考评价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本课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既活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也增强了自信。另外还要用不同的尺度去合理地评价学生。要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能学好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为实现师互动共进,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学习,我将本堂课教学设计思路定位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突出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完美版

《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作用;违反税法的几种表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辨别比较的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税收的含义和三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及其关系,培养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征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分析理解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到税收不仅仅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更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理解各种违法税收的行为的特征,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基本形式,与每个人生活密切联系。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 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框介绍有关税收方面知识,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作用; 3、违反税法的几种表现;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纳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此内容的播放让学生了解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税收的含义、种类、税收的作用及不纳税的后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活动学习新课: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征税与纳税教案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二框征税与纳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本质;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素;了解增值税的内容;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3)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2)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3)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谁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预算与决算;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家财政及其相关内容,知道了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包括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那到底什么是税收?税收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授受新课】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教师:税——禾和兑。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之意。二字合在一起则为税,指的是社会成员向国家送交农产品。 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1)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材料1:1998年9月,河北省石家庄矿区个体水果摊主马某为拒缴区区一元税款而对1名近六旬的街道助征干部大打出手,被矿区地税局治安室和当地派出所干警共同抓获。为维护税法尊严,当地派出所已对其作出了补缴税款并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决定。 问题:这个案例体现了税收的什么特点? 学生:税收具有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材料2:关于税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用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问题:这句名言说明了税收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税收具有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未获得任何报酬。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看,税收是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成本的补偿,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材料3: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06年将在全国实现全部免征农业税。 问题::有人说税收具有固定性,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税收具有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但税收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比如:国家可以修订税法,调高或调低税率等,这与税收的固定性并不矛盾。 (2)三者的关系

浅谈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案例法的巧妙运用

浅谈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案例法的巧妙运用 WTT 摘要: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是德育课程教育教学的方法改革,也是德育课本身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中职课堂例案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概括总结五种常用的案例活动方法。 关键词: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巧妙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xx)01-085-1 一、案例教学法之新闻故事选用 新闻事实的选用,要求教师对课本熟悉,且对社会新闻、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现象反应课本的本质。并要求选用的案例具有时效性,同时要有具备鲜明的对比性。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积极面对挫折》一课的处理上:比如教师选用20xx年至20xx年中央少儿联合中央电视CCTV1已举办两年的公益节目《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中,在20xx年的最美孝心少年,摘取其中案例之一,播放吴金琪学生的案例,在面对父母离异,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的时候,吴同学独自担负起家庭生活重任。学习生活两不误。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时,小小的他,更多的是懂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摘取刚刚发生在福建漳州市8月2日《偷一颗龙眼杀人案》,王某刚从网吧出来,路过龙眼树下时,

嘴馋便跳起来偷摘了一颗龙眼,不料被龙眼树的主人许某看见,于是王某用砖头伤龙眼树主人致死。经查,王某是个有多次盗窃前科的人,以前“蹲号子”时间不长,不过这次他可没那么幸运了,他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是小时候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带大,后来相继去世的境况,王某从小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照成今天的后果,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向挫折低头。面对挫折时,孩子们选择应对的方式不同,有的人选择的态度是积极对待,战胜生活中的挫折。有的人是消极对待向人生的曲折低头。学生通过两个案例的鲜明对比,各自讨论、积极发言、探讨人生中挫折产生的原因,树立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新闻事件是德育课堂最好的教学案例资源库。 二、案例教学法之情感共鸣法应用 优秀毕业生们的亲身经历是教师们可利用的现有资源。例如08级会计毕业生给老师的一封信,来信内容介绍自己找工作的一些经验,以及面对自己的疾病时的态度。刚中专毕业经过五次面试失败,最后决定不从事会计工作,放下自尊心、身段,最后选择从基层做起,进工厂做工人,后来经过招聘会进了一家工业手套厂。进厂工作一两个月后,工厂要招聘仓库管理员,听见这个消息了,最后鼓足勇气决定去面试,面试过后心中忐忑不安,带着这样的心情回捡包车间上班。最终应聘上仓库管理员工作岗位。后来生病放弃心爱的仓管岗位,积极治疗,治愈后有了工作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税收》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税收》 【导语】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税收》,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小编的后续更新吧!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篇一:《税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阅读P72-73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篇二:《税收》 教学内容:

《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

《征税和纳税》教学设 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征税和纳税》教案 授课人:魏纪伟 课题: 征税和纳税 课标要求: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 要来源,理解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4、运用税收知识,联系实例,说明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 重点 税收的基本特征及违反税法的行为。 教学 难点 个人所得税中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 骗税和偷税的区别 教学 [来源:学科网 ZXXK] 方法 [来源:Z 。xx 。]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来源:学。科。网Z 。X 。X 。K] 是否有课件 [来源:学科网] 有 课时设 计 1课时 课后 补充 问题设计与 双边活动 授课内容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情景导入:观看图片引出税收的概念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税收的含义 ?税收的特征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税收的分类及类别有那些 ?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及作用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税收及其种类 1、什么是税收 请大家想一想,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通过材料分析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

税率教学设计

税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 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三、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

什么是应纳税额。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30×5%=1.5(万元) 四、巩固练习 1、第10页做一做 2、某电脑公司4月份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按销售收入的5%缴纳增值税。纳税后该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万元? 3、香雅饭店8月份在缴纳了5%的营业税后,收入为5.7万元。香雅饭店8月份的税前收入是多少?(渗透环保教育,保护动物) 4、小雨妈妈的月工资是4800元,按规定,超出3500元的部分要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小雨妈妈纳税后的月工资是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六、作业 第14页第6、7、8题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设计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设计 宾县三中常艳波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知识涉及税收的种类,性质及依法纳税施工民的基本义务等相互联系的知识。懂得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2.学生分析 分不清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表现,纳税意识淡薄,消费时不索要发票等。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 课前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学生对于纳税的基本知识。生活中的有关经历。课上对学生的调研的结果充分讨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深化认识。 三、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纳税人的基本含义、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征税范围及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说明公民应增强依法纳税意识,并做到自觉纳税,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b)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纳税光荣的观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能从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队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等违法

的行为作斗争。 四、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重点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六、教学难点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学生写的调查报告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件 某学生在餐馆结账时不要发票,老板给他打折。 (二)提问导入 材料反映什么现象?你有何看法?什么叫纳税人?国家对纳税人有什么具体的规定? (三)课程讲解 三《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纳税人 请同学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讨论一下问题。 1、纳税人:含义 种类 2、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由什么决定

2020届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第四课 公民义务 检测题

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还有什么能像我的战舰这样,把我和我的祖国如此紧密相连!”这是海军战士内心的骄傲;“这里是中国领海!请立即离开!”这是海军指战员对外国军舰以航行自由为名闯入中国领海时的坚定回应。他们的言行() ①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②依法行使了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彰显了不畏强暴、扬善惩恶的精神 ④体现了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2、“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对这两句歌词的正确理解是()①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权利 ②只有去当兵才是公民真正爱国的表现 ③依法履行服兵役义务体现了公民对国家的责任 ④公民只有忠实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才能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告诉我们()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③权利与义务是相等的,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④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如图漫画《“我不知道”》所反映的道理是() 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②依法纳税,人人有责,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③公民应增强义务意识,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④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2示范教案(依法纳税 第二课时)1

第二课时依法纳税 走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生活场景:体育场看比赛,在超市购买物品,乘坐公共汽车购票,在电影院看演出,到银行取款……) 师我想,这样的消费行为我们都有过。这当中无论是超市,还是电影院、银行,经营者都是要缴纳税收的。那么,经营者上缴的税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生来自我们消费的付出。 师那是不是可以说,那些税是消费者缴纳的? 生不是,经营者一方直接纳税,消费者与税只是间接关系。 师看上面的画面,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税收离我们并不遥远,经常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税发生着联系,我们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我们都是实际上的负税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生活中有企图不交税的行为吗?依法纳税对公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一节课“依法纳税”就为我们讲解了这些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依法 纳税) 推进新课 师上周末,我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其中一双皮鞋160元,一副眼镜90元,一套茶具260元,总共510元。请大家计算一下超市应缴纳经销增值税为多少。 生86.7元,计算方法是510×17%。 师这86.7元是谁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的? 生是超市。 师那这86.7元又是谁承担的呢? 生是消费者,也就是老师您了。 师对,也就是说这个增值税是我付的,超市缴纳的。因此我是负税人,超市是纳税人。 一、纳税人与负税人 师国家的税收是从纳税人那里征收的,但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也就是说不一定是负税人。那么什么叫纳税人?什么叫负税人?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请大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究这个问题。 生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师你说的是二者的区别。这二者有没有一致的可能呢?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例如个人所得税就属于这种情况,一个人既是纳税人,又是负税人。 师很好,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纳税人不是负税人呢? 生这种情况很多。例如老师您在超市买东西时,超市是纳税人,超市把税款转嫁到您身上,由您负担时,您只是负税人了。 师哈哈。老师想光荣地纳一次税还不成,原来只是负税人。你说这种情况很常见,你还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生可以。例如企业要交增值税,企业虽然是纳税人,但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压低原材料价格,把税款转嫁给消费者和供应商,这样,消费者或供应商就成了负税人。 师我想我和大家都明白了。所以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 师(过渡)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我们每个人与税收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这样说,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因此,自觉纳税,诚信纳税是每一个

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精选3篇)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写一份工作总结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1 1、结对初始,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自身情况认真进行剖析,明确自身提高的方向和目标,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和总目标。 2、xx年4月8日,我和李老师第一次到我们师傅于校长所在的学校——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听了师傅的课“linux软件包的安装”,内容比较难,学生的基础都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跟上课的内容,而我们没有接触过linux听起来就不怎么懂了。第二节课,我们一起去听了他们学校邱节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猜猜他是谁——vb分支嵌套语句使用”,听课的老师很多,课也上得很成功。这节课给我的亮点就是她把一节程序理论课分解在操作课中,让学生在操作中学理论,边学理论的同时也在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用“小助手”来发现和解决程序调试中的问题。最后,给不同程序的学生以不同程度的任务,让其自我挑战。课后到于校长办公室,聊了各自学校的一些现状情况及各自的任课情况和教科研情况。由于于校长第二天有事,我们不得不急匆匆地结束了这次杭州之行,虽然短暂,但也受益匪浅! 3、xx年5月4日—6日,我和李老师第二次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参加他们学校组织的杭州市教坛新秀选拔教学周活动。在这三天中,我们听了计算机、语文及德育等相关的课,并且和于校长聊了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情况,考虑到下学期我们学校也要招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于校长给了一些建议。最后谈及由于于校长在本学期最后这段时间要忙于学校的招生工作,所以本学期不能来长兴指导了。 4、确定了研修班期间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并完成了课题意向表,着手开始课题相关的前期工作,确保课题能顺利这实施并结题。 5、本学期上交的“基于沃客的项目教学法研究——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为例”课题获得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xx年第十二届教育成

【K12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 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认识和区分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 设置情境导入。出示关于普通人依法纳税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然后引入新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

义务》。 导入实录: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年迈的张大爷,仍然不忘依法纳税的故事。故事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说“公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税收的性质 过渡: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段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一会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违反税法的行为 过渡:我们知道了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一下的四个案例,同学们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征税和纳税教案公开课

征税和纳税教案公开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征税和纳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税收的含义。 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 能够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 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对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小组的探究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构建生态课堂。 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纳税,与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1、税收的基本特征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与归纳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税收的作用”,体会税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什么是税收,税收从哪儿来,税收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问题。 多媒体显示课题《征税和纳税》 【讲授新课】: 一、税收基本含义 让学生解释“税”字:由“禾”和“兑”两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多媒体显示问题:WHO(送给谁)WHY(为什么要送)HOW(不送的话会怎样)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归纳知识点 师问:送给谁 生齐答:送给国家。 师问:为什么送给它 提问一学生: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师问:说明了什么 生齐答:有国必有税。 师问:要是有人不送了国家对不送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归纳知识点 ①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 ②依法征收。说明有税必有法。 多媒体同时显示知识点。 教师让学生从刚才讲解过程中,请学生归纳税收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税收含义,并把重点再强调一下。 二、税收基本特征 师问:刚才大家的分析中还得出了一点的,税收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税收的什么 生答:是税收的基本特征。 师问:那税收除了这一特征外,还有什么特征 生答:无偿性、固定性 师问: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69页有关税收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体现了税收什么基本特征 1、列宁说:“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用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2、山东省某个体企业老板王某因打伤上门征收税款的税务人员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3、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绝对不能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要求:学生看书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提问学生时,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解释特征) 多媒体显示材料 自19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国务院决定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学生讨论:国务院对利息税的调整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答案点拨:国务院对利息税的调整,并不违反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税率等,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可以对税种、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具体征管制度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三、税收基本特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