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试题分析
2010高考数学全国卷1(题题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答案第I 卷一.选择题 (1)复数3223i i+=-(A)i (B)i - (C)12-13i (D) 12+13i1.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重点考查分母实数化的转化技巧.【解析】32(32)(23)694623(23)(23)13i i i i i i ii i +++++-===--+.(2)记cos(80)k -︒=,那么tan 100︒=A.21k k- B. -21k k- C.21k k- D. -21k k-2.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等三角函数知识,并突出了弦切互化这一转化思想的应用. 【解析】222sin 801cos 801cos (80)1k=-=--=-,所以tan 100tan 80︒=-2sin 801.cos 80k k-=-=-(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右图),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m ax 12(1)3z =-⨯-=.0x y += 1Oy x =y20x y --=xA 0:20l x y -=2-2A(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a a a=(A) 52(B) 7 (C) 6 (D) 424.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31231322()5a a a a a a a === ,37897988()a a a a a a a ===10,所以132850a a =,所以13336456465528()()(50)52a a a a a a a a a =====(5)353(12)(1)x x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A) -4 (B) -2 (C) 2 (D) 45.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解析】35533(12)(1)(16128)(1)x x x x x x x +-=+++-故353(12)(1)x x +-的展开式中含x的项为333551()1210122C x xC x x x ⨯-+=-+=-,所以x的系数为-2.(6)某校开设A 类选修课3门,B 类选择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 30种 (B)35种 (C)42种 (D)48种6.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组合知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析】:可分以下2种情况:(1)A 类选修课选1门,B 类选修课选2门,有1234C C 种不同的选法;(2)A 类选修课选2门,B 类选修课选1门,有2134C C 种不同的ABC DA 1B 1C 1D 1 O选法.所以不同的选法共有1234C C +2134181230C C =+=种.(7)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23B33C 23D637.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 1D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因为BB 1//DD 1,所以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和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相等,设DO ⊥平面AC1D ,由等体积法得11D A C D D A C DV V --=,即111133A C D A C D S D O S D D ∆∆⋅=⋅.设DD 1=a,则12211133sin 60(2)2222AC D S AC AD a a ∆==⨯⨯=,21122A C D S A D C D a ∆==.所以1312333AC DAC DS D D aD O a S a∆∆===,记DD 1与平面AC1D 所成角为θ,则13sin 3D O D D θ==,所以6cos 3θ=.(8)设a=3log 2,b=In2,c=125-,则A a<b<c Bb<c<a C c<a<b D c<b<a8.C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 【解析】 a=3log 2=21log 3, b=In2=21log e,而22log 3log 1e >>,所以a<b,c=125-=15,而2252log 4log 3>=>,所以c<a,综上c<a<b.(9)已知1F 、2F 为双曲线C:221x y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1F p 2F =060,则P 到x 轴的距离为 (A)32(B)62(C) 3 (D) 69.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第二定义、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解析】不妨设点P 00(,)x y 在双曲线的右支,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21000||[()]12a P F e x a e x x c=--=+=+,22000||[)]21aPF e x ex a x c=-=-=-.由余弦定理得 cos ∠1F P 2F =222121212||||||2||||P F P F F F P F P F +-,即cos 0602220000(12)(21)(22)2(12)(21)x x x x ++--=+-,解得2052x =,所以2200312y x =-=,故P 到x 轴的距离为06||2y =(10)已知函数F(x)=|lgx|,若0<a<b,且f(a)=f(b),则a+2b 的取值范围是 (A)(22,)+∞ (B)[22,)+∞ (C)(3,)+∞ (D)[3,)+∞10.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2b 222a a=+>,从而错选A,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解析】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1b a=,所以a+2b=2a a+又0<a<b,所以0<a<1<b ,令2()f a a a=+,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 a 在a ∈(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21=3,即a+2b 的取值范围是(3,+∞).(11)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B)32-+(C) 422-+ (D)322-+11.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如图所示:设PA=PB=x (0)x >,∠APO=α,则∠APB=2α,APO=21x +,21sin 1xα=+,||||cos 2P A P B P A P B α∙=⋅ =22(12sin )x α-=222(1)1x x x -+=4221x x x -+,令PA PB y ∙= ,则4221x xy x -=+,即42(1)0x y x y -+-=,由2x 是实数,所以2[(1)]41()0y y ∆=-+-⨯⨯-≥,2610y y ++≥,解得322y ≤--或322y ≥-+.故min ()322PA PB ∙=-+.此时21x =-.(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233(B)433(C) 23 (D)83312.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解析】过CD 作平面PCD ,使AB ⊥平面PCD,交AB 与P,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有A B C D 11222323V h h =⨯⨯⨯⨯=四面体,当直径通过AB 与CD 的中点时,22max 22123h =-=,故max 433V =.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3)不等式2211x x +-≤的解集是 .13.[0,2]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根式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平方去掉根号是解根式不等式的基本思路,也让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2221(1),10x x x ⎧+≤+⎨+≥⎩解得0≤x ≤2.(14)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3cos 25α=-,则tan(2)4πα+= .14.17-【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角的正切公式,同时考查了基本运算能力及等价变换的解题技能.12x =y=1xy aO12x =-414a y -=2y x x a=-+【解析】因为α为第三象限的角,所以2(2(21),2(21))(k k k Z απππ∈+++∈,又3c o s 25α=-<0, 所以2(2(21),2(21))()2k k k Z παπππ∈++++∈,于是有4sin 25α=,sin 24tan 2cos 23ααα==-,所以tan(2)4πα+=41tantan 2134471tantan 2143παπα-+==--+.(15)直线1y =与曲线2y x x a =-+有四个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5.(1,5)4【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着重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析】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直线1y =与曲线2y x x a =-+,观图可知,a 的取值必须满足1,4114a a >⎧⎪⎨-<⎪⎩解得514a <<.(16)已知F 是椭圆C 的一个焦点,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 的延长线交C 于点D ,且BF 2FD =uu r uur,则C 的离心率为 . 16.23【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第二定义、平面向量知识,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本题凸显解析几何的特点:“数研究形,形助数”,利用几何性质可寻求到简化问题的捷径. 【解析】如图,22||BF b c a =+=,作1D D y ⊥轴于点D 1,则由BF 2FD =uu r uur,得1||||2||||3O F BF D D BD ==,所以133||||22D D O F c ==,即32D c x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2233||()22ac cFD e a ca=-=-又由||2||BF FD =,得232c c a a=-,整理得22320c a ac -+=.xO yBF1DD两边都除以2a ,得2320e e +-=,解得1()e =-舍去,或23e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A B C V 的内角A ,B 及其对边a,b 满cot cot a b a A b B +=+,求内角C .17.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突出考查边角互化的转化思想的应用.【解析】(18)(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 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 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 各专家独立评审.(I)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II)记X 表示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被录用的篇数,求X 的分布列及期望.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相互独立试验、分布列、数学期望等知识,以及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解析】(18)解:(Ⅰ)记 A 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B 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C 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 D 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 则 D=A+B·C,()0.50.50.25,()20.50.50.5P A P B P C=⨯==⨯⨯== ()()P D P A B C=+=()()P A P B C + =()()()P A P B P C + =0.25+0.5×0.3 =0.40.(Ⅱ)~(4,0.4)X B ,其分布列为: 4(0)(10.4)0.1296,P X ==-= 134(1)0.4(10.4)0.3456,P X C ==⨯⨯-= 2224(2)0.4(10.4)0.3456,P X C ==⨯⨯-= 334(3)0.4(10.4)0.1536,P X C ==⨯⨯-=4(4)0.40.0256.P X === 期望40.4 1.6E X =⨯=.(19)(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 ,AB=AD=1,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19) 【解析】解法一:(Ⅰ)连接BD,取DC 的中点G ,连接BG,由此知 1,DG GC BG ===即A B C ∆为直角三角形,故B C B D ⊥.又ABCD,BC SD SD ⊥⊥平面故,所以,BC ⊥⊥平面BDS,BC DE .作BK ⊥EC,EDC SBC K ⊥为垂足,因平面平面,(Ⅱ) 由225,1,2,,SA SD AD AB SE EB AB SA =+===⊥知22121,AD =133AE SA AB ⎛⎫⎛⎫=+= ⎪ ⎪⎝⎭⎝⎭又. 故AD E ∆为等腰三角形.取ED 中点F,连接A F ,则226,3AF D E AF AD D F⊥=-=.连接F G ,则//,FG EC FG DE ⊥.所以,A F G ∠是二面角A D E C --的平面角. 连接AG,AG=2,2263FG D G D F=-=,2221cos 22AF FG AGAFG AF FG+-∠==-,所以,二面角A D E C --的大小为120°.解法二:以D 为坐标原点,射线D 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D xyz -,由,m D E m D C⊥⊥,得m D E⊥=,0m DC⊥=故20,20 111x y zyλλλλλ++==+++.令2x=,则(2,0,)mλ=-.(20)(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函数()(1)ln 1f x x x x =+-+.(Ⅰ)若2'()1xf x x ax ≤++,求a 的取值范围; (Ⅱ)证明:(1)()0x f x -≥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证明等知识,通过运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不等式问题,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解析】20.解: (Ⅰ)11()ln 1ln x f x x x xλ+'=+-=+,()l n 1x f x x x '=+, 题设2()1xf x x ax '≤++等价于ln x x a -≤.令()ln g x x x =-,则1()1g x x'=-当01x <<,'()0g x >;当1x ≥时,'()0g x ≤,1x =是()g x 的最大值点,()(1)1g x g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Ⅱ)有(Ⅰ)知,()(1)1g x g =-≤即ln 10x x -+≤.当01x <<时,()(1)ln 1ln (ln 1)0f x x x x x x x x =+-+=+-+≤; 当1x ≥时,()l n (l n 1f x x x x x =+-+ 1l n (l n 1)x x x x=++- 11ln (ln 1)x x x x=--+0≥所以(1)()0x f x -≥(21)(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为F ,过点(1,0)K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Ⅱ)设89F A F B = ,求B D K ∆的内切圆M 的方程 .【命题意图】本小题为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综合的问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几何性质与圆的方程的求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设而不求思想.【解析】(21)解:设11(,)A x y ,22(,)B x y ,11(,)D x y -,l 的方程为1(0)x my m =-≠.(Ⅱ)由①知,21212(1)(1)42x x m y m y m +=-+-=- 1212(1)(1) 1.x x m y m y =--=因为 11(1,),FA x y =-uu r 22(1,)FB x y =-uur,212121212(1)(1)()14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uu r uur故 28849m -=,解得 43m =±所以l 的方程为3430,343x y x y ++=-+=又由①知 2214(4)4473y y m -=±-⨯=±故直线BD 的斜率21437y y =±-,因而直线BD 的方程为3730,3730.x y x y +-=--=因为KF 为BK 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 圆M 的半径31253t r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22)(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数列{}n a 中,1111,n na a c a +==-.(Ⅰ)设51,22n n c b a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Ⅱ)求使不等式13n n a a +<<成立的c 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递推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分析、归纳、探究和推理论证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也渗透了对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 【解析】(Ⅱ)12211,1, 2.a a c a a c ==->>由得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2c >时1n n a a +<. (ⅰ)当1n =时,2111a c a a =->,命题成立;。
2010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0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读图,回答1~2题.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纽约﹣﹣4月29日清晨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C.伦敦﹣﹣4月30日中午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考点】1C: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分析】主要考查了区时的计算,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解答】解:A、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纽约时间为4月30日7时10分,故不符合题意;B、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新加坡位于东七区,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新加坡时间为4月30日19时10分,故不符合题意C、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伦敦位于零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伦敦时间为4月30日12时10分,故正确;D、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巴西利亚位于西二区,比北京时间晚10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巴西利亚时间10时10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时的计算.2.(4分)读图,回答1~2题.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A.B.C.D.【考点】1G: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由图可知,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巴西利亚位于15°S,伦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纽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解答】解:A、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春分和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接近90°,故不符合题意;B、巴西利亚位于15°S,一年有两次达最大值90°,时间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和冬至和春分之间,夏至日为最小值,故不符合题意;C、伦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但不能为0,因为冬至日时北极圈正好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正好是0°,故不符合题意;D、纽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正确。
2010年天津市高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2010年天津市高考政治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6分)1.(4分)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①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8I:科学发展观.【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解答】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全面发展是指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题中并未体现,所以选项②不选;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项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
2.(4分)目前,天津板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原产地产品。
以蓟县为主产区的天津板栗同静海独家老醋、蓟县盘山磨盘柿,汉沽茶淀玫瑰香葡萄、宁河七里海河蟹等土特产一起,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
这使上述土特产( )A.扩大了品牌效应B.增加了市场供给C.提高了商品价值D.提升了产品质量【考点】12: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经济常识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2010年高考真题 化学(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0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1.(4分)(2010•山东)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2与18O2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O2和1.12L 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点.【解答】解:A、16O2与18O2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C、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D、1.12 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N 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做这类题目要细心.2.(4分)(2010•山东)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3.(4分)(2010•山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离子键的形成.【分析】利用离子键的定义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解决此题.【解答】解: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静电作用作用形成的,静电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故A错误;B、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C、同一周期,由左到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增强,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为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D、由结构决定性质,则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化学键的定义、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等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如: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必须依据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不能错误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问题,此题为好题.4.(4分)(2010•山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淀粉的性质和用途.【分析】(1)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3)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主要成分为烷烃,性质稳定,密度比金属钠小,可用来保存金属钠;(4)乙酸中含有羧基,乙醇含有羟基,乙酸乙酯中含有酯基,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具有酸性,其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Na2CO3反应.【解答】解:A、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故A错误;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故B正确;C、煤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可用作航空燃料,也可用于保存Na,故C正确;D、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能,故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尤其要注意苯的物理性质,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做萃取剂.5.(4分)(2010•山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氯气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C.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解答】解:A、酸性氧化物是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因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A 正确;B、Na2O和Na2O2元素组成虽然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与CO2的反应如下: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产物不同,故B错误;C、NO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误;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氧化物,以及氯气的重要性质.这些物质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重视教材中重要物质性质的学习、总结,该记忆的应强化记忆,才能避免错误发生.6.(4分)(2010•山东)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考点】溶液的配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中和滴定.【专题】压轴题.【分析】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防止酸液飞溅;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即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也不能改变溶液的浓度,正确的做法是重新配制;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可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但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检验SO42﹣时,不能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解答】解:A、稀释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否则会导致酸液飞溅,故A错;B、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多,导致结果偏高,故C正确;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离子的检验,难度不是很大,要注重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7.(4分)(2010•山东)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 sp[Fe(OH)3]<K sp[Cu(OH)2]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图象找出可用来比较Fe(OH)3与Cu(OH)2溶度积常数点,可用b、c进行计算;由a点变到b点,PH增大,氯化铵水解呈酸性,不会增大溶液的PH;Kw只与温度有关;注意分析处在曲线上的点与曲线外的点有什么区别.【解答】解:A、由b、c两点对应数据可比较出K SP[Fe(OH)3]与K SP[Cu(OH)2]的大小,K SP[Fe(OH)3]=c(Fe3+)•(OH﹣)3=c(Fe3+)•(10﹣12.7)3,K SP[Cu(OH)2]=c(Cu2+)•(OH﹣)2=c(Cu2+)•(10﹣9.6)2,因c(Fe3+)=c(Cu2+),故K SP[Fe(OH)3]<K SP[Cu(OH)2],故A正确;B、向溶液中加入NH4Cl固体,不会导致溶液中的c(OH﹣)增大,故不能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故B错误;C、只要温度不发生改变,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即Kw)就不变.该题中温度条件不变,故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相等,故C正确;D、b、c两点分别处在两条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故两点均代表溶液达到饱和,故D正确.故选B.【点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pH、水的离子积等,对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处理,找出数据(或坐标点)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明确坐标点所表达的涵义;对溶度积和水的离子积有正确的理解.该题型重在考查综合能力,如分析(比较)、理解(转换)等.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6分)8.(14分)(2010•山东)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 H2+I2Ⅲ2H2SO4═2SO2+O2+2H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的同时产生1mol H2(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0.1mol/(L.min)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64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b 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向右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b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a.NaNO3 b.CuSO4c.Na2SO4d.NaHSO3(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已知2H2(g)+O2(g)═2H2O(I)△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80%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专题】图像图表题;热点问题;守恒思想;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根据已知的反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氧化性的强弱,利用三个已知反应可得到分解水制氢气的反应来解答;(2)由图可知,2min内H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然后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再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来计算即可;利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HI的平衡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3)根据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并利用原电池原理来分析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4)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1mol水放出的能量,再利用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来计算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解答】解:(1)因硫酸在常温下稳定,则反应Ⅲ常温下不发生,故a错;由反应Ⅰ可知,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SO2>HI,即SO2的氧化性比HI的弱,故b错;由反应Ⅰ×2+Ⅱ×2+Ⅲ可得到2H2O═2H2+O2,则该循环中消耗水,需要及时补充水,故c正确;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2molH2,故d错;故答案为:c;(2)由图可知2min内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1mol ,则氢气的浓度为=0.1mol/L,用氢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由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可知v(HI)为0.05mol/(L.min)×2=0.1mol/(L.min);2HI(g )H2(g)+I2(g)开始浓度1molL 0 0转化浓度0.2mol/L 0.1mol/L 0.1mol/L平衡浓度0.8mol/L 0.1mol/L 0.1mol/L 则该温度下K1==,又2HI(g )H2(g)+I2(g)与H2(g)+I2(g )2HI(g)互为逆反应,则它们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1,即H2(g)+I2(g )2HI(g)的化学平衡常数K==64,对该反应,当温度不变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不变,K不变,故a错;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则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是原来的2倍,故b正确;物质的量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的快,后随浓度的减小,速率增大的程度变小,故c错;由反应方程式及原来的量与后来的量成正比,则这两种情况下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即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相同,故d错;故答案为:0.1mol/L.min;64;b;(3)由水的电离平衡为H2O⇌H++OH﹣,则硫酸电离出的c(H+)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当Zn消耗了H+,c (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NaNO3,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则不会生成氢气;加入NaHSO3会和H+反应,降低c(H+),则反应速率减慢;Na2SO4的加入,离子不参与反应,则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CuSO4后,Zn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Cu,则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向右;b;(4)由2H2(g)+O2(g)═2H2O(I)△H=﹣572KJ.mol﹣1可知,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2KJ×=286KJ,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为×100%=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较复杂,考查的知识点多,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电化学的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2分)(2010•山东)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①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2Al+2OH﹣+2H2O═2AlO2﹣+3H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将碱洗槽液中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b .a.NH3b.CO2c.NaOH d.HNO3②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为 2Al+3H2O﹣6e﹣═Al2O3+6H+ .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 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利用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 N 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牺牲阳极保护法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1)①有气泡冒出因2Al+2OH﹣+2H2O═2AlO2﹣+3H2↑;因碱洗槽液中有AlO2﹣,故应通入CO2来回收Al(OH)3,发生反应2AlO2﹣+3H2O+CO2═2Al(OH)3↓+CO32﹣或CO2+2H2O+AlO2﹣═HCO3﹣+Al(OH)3↓;若加HNO3,生成的沉淀还会继续溶解.②铝为阳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必须有水参加,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2)用铜作电极可及时补充电镀液中消耗的Cu2+,保持其浓度恒定.(3)根据金属的防护,若K置于N处,必须让被保护的金属接电源负极;若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答】解:(1)①铝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氢气,Al(OH)3具有两性,既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洗槽液中有AlO2﹣,故应通入CO2来回收Al(OH)3,发生反应2AlO2﹣+3H2O+CO2═2Al(OH)3↓+CO32﹣或CO2+2H2O+AlO2﹣═HCO3﹣+Al(OH)3↓;若加HNO3,生成的沉淀还会继续溶解.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b;②铝为阳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必须有水参加,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发生了互促水解.或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故答案为:2Al+3H2O﹣6e﹣═Al2O3+6H+;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2)电镀铜时用铜做阳极,阳极上铜被氧化,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用铜作电极可及时补充电镀液中消耗的Cu2+,保持其浓度恒定,采用石墨无法补充Cu2+,故答案为: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3)金属的防护有牺牲阳极保法和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若K置于N处,必须让被保护的金属接电源负极;若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N;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电解、电镀以及金属的腐蚀及防护知识,考查较为综合,做题时注意把握好Al、AlO2﹣、Al(OH)3等物质的性质,掌握电解、电镀等知识的原理,了解金属的防护措施,难度不大,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厚积而薄发. 10.(16分)(2010•山东)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该气体.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d → e → c → b →f装置D的作用是 安全瓶,防止倒吸 ,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 铁粉 ,充分反应后,经 过滤 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 偏低 .【考点】硫酸亚铁的制备;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专题】综合实验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此题为二氧化硫的验证,利用其特殊性质漂白性来分析;(2)利用实验仪器的连接,安全瓶的使用以及尾气吸收来分析;(3)利用二价铁与三价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分析;(4)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检验二氧化硫的一般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二氧化硫;(2)收集二氧化硫应先干燥再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要从c口进气,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因为二氧化硫易于氢氧化钠反应,故D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E的作用为尾气处理.故答案为:d;e;c;b;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3)因为在烧渣中加入了硫酸和足量氧气,故溶液Y中含有Fe3+,故应先加入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故答案为:铁粉;过滤(4)用pH试纸测定方法为:将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氢氧化铁的含量比硫酸亚铁高,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铁中生成的氢氧根的含量减少,使铁的含量减少.故答案为: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偏低.【点评】本题借助于实验考查基础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生来说聚铁不是很熟悉,但是铁与亚铁之间的转化还是很容易实现的,起点高,落点低,是一好题.11.(8分)(2010•山东)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1)酚醛树脂有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 间歇性的 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 散热 装置.(2)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 纯碱 和石灰石(或长石)高温熔融而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 .(3)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 增强体 .玻璃钢具有 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 等优异性能(写出亮点即可).(4)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 bc .a.深埋b.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c.用作燃料d.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考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1)根据反应物投入的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越高的知识结合题目信息来分析;(2)根据生产玻璃所用的原料以及发生的反应原理来回答;(3)根据复合材料中基体和增强体的构成情况以及玻璃钢的性能来回答;(4)根据废旧的合成材料可再生利用的知识来分析.【解答】解:(1)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间歇性的加入甲醛,并装有散热装置,故答案为:间歇性、散热;(2)生产玻璃的原料:石灰石、石英砂、纯碱,反应原理为: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故答案为:纯碱;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3)玻璃钢是将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合成材料是基体,它的优点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填: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答案为: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4)废旧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主要有三条途径:通过再生和改性,重新做成多种有用的材料和制品;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将废旧的聚合物作为燃料回收利用热能,塑料深埋很久不会腐烂,会造成白色污染,酚醛塑料不能溶于有机溶剂,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复合材料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课本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 12.(8分)(2010•山东)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Pb.(1)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层卷曲而成,其结构类似于石墨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 SP2 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多层碳纳米管的层与层之间靠 范德华力 结合在一起.(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H>Si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SnBr2分子中Sn﹣Br键的键角 < 120°(填“>”“<”或“=”)(4)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PbBaO3 ,每个Ba2+与 12 个O2﹣配位.【考点】碳族元素简介;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配合物的成键情况.【专题】压轴题.【分析】(1)石墨是层状结构的,每层每个C原子与周围的三个碳原子成σ键,键角为120°(这些都是实验数据得出的),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2)根据吸电子能力强的原子电负性大分析;(3)首先判断价层电子对数目和有无孤电子对,进而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4)利用均摊法计算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解答】解:(1)石墨每个碳原子用SP2杂化轨道与邻近的三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无限的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与碳环平面垂直的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并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这些平面网状结构再以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层状结构.因碳纳米管结构与石墨类似.故答案为:SP2 ;范德华力;(2)根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已知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故有C >H>Si,故答案为:C>H>Si;(3)SnBr2分子中,Sn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是=3,配位原子数为2,故Sn含有孤对电子,SnBr2空间构型为V型,键角小于120°,故答案为:<;(4)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含有Pb4+:8×8=1个,Ba2+:1个,O2﹣:12×=3个,故化学式为PbBaO3,Ba2+处于晶胞中心,只有一个,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共有12个,故每个Ba2+与12个O2﹣配位.故答案为:PbBaO3;12.【点评】此知识点为选修内容,本题综合考查了原子杂化方式、电负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胞结构等知识,知识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题目难度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能利用模型解决问题,侧重于方法.13.(8分)(2010•山东)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图:。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解析版(全国卷II)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 )(数学理)【教师简评】按照“保持整体稳定,推动改革创新,立足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命题指导思想,本套试卷的总体印象是:题目以常规题为主,难度较前两年困难,得高分需要扎扎实实的数学功底.1.纵观试题,小题起步较低,难度缓缓上升,除了选择题11、12、16题有一定的难度之外,其他题目难度都比较平和.2.解答题中三角函数题较去年容易,立体几何难度和去年持平,数列题的难度较去年有所提升,由去年常见的递推数列题型转变为今年的数列求极限、数列不等式的证明,不易拿满分,概率题由去年背景是“人员调配”问题,转变为今年的与物理相关的电路问题,更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两道压轴题以解析几何和导数知识命制,和去年比较更有利于分步得分.3.要求考生有比较强的计算能力,例如立体几何问题,题目不难,但需要一定的计算技巧和能力.不管题目难度如何变化,“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硬道理.(1)复数231i i -⎛⎫= ⎪+⎝⎭(A )34i -- (B )34i -+ (C )34i - (D )34i + 【答案】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解析】231i i -⎛⎫= ⎪+⎝⎭22(3)(1)(12)342i i i i --⎡⎤=-=--⎢⎥⎣⎦. (2).函数1ln(1)(1)2x y x +-=>的反函数是(A ) 211(0)x y e x +=-> (B )211(0)x y e x +=+>(C )211(R )x y e x +=-∈ (D )211(R )x y ex +=+∈【答案】D【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反函数的求法及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化。
【解析】由原函数解得,即,又;∴在反函数中,故选D.(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325x y x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 )1 (B )2 (C )3 (D )4 【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解析】可行域是由A (1,1),B(1,4),C(1,1)---构成的三角形,可知目标函数过C 时最大,最大值为3,故选C.(4).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34512a a a ++=,那么127...a a a +++= (A )14 (B )21 (C )28 (D )35 【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和性质. 【解析】173454412747()312,4,7282a a a a a a a a a a a +++===∴+++===(5)不等式2601x x x --->的解集为(A ){}2,3x x x -<或> (B ){}213x x x -<,或<< (C ) {}213x x x -<<,或> (D ){}2113x x x -<<,或<<【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的解法.【解析】利用数轴穿根法解得-2<x <1或x >3,故选C(6)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A )12种 (B )18种 (C )36种 (D )54种【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排列组合知识,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标号1,2的卡片放入同一封信有种方法;其他四封信放入两个信封,每个信封两个有种方法,共有种,故选B.(7)为了得到函数sin(2)3y x π=-的图像,只需把函数sin(2)6y x π=+的图像(A )向左平移4π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4π个长度单位(C )向左平移2π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2π个长度单位【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解析】s i n (2)6y x π=+=sin 2()12x π+,sin(2)3y x π=-=sin 2()6x π=-,所以将s i n (2)6y x π=+的图像向右平移4π个长度单位得到sin(2)3y x π=-的图像,故选B.(8)A B C V 中,点D 在A B 上,C D 平方A C B ∠.若CB a =u u r,C A b =uur ,1a =,2b =,则C D =uuu r(A )1233a b +(B )2133a b +(C )3455a b +(D )4355a b +【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考查角平分线定理. 【解析】因为C D 平分A C B ∠,由角平分线定理得A D C A 2=D BC B1=,所以D 为AB 的三等分点,且22A D A B (C B C A )33==- ,所以2121C D C A +A D C B C A a b 3333==+=+,故选B.(9)已知正四棱锥S A B C D -中,SA =,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 )1 (B (C )2 (D )3【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椎体的体积,考察告辞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析】设底面边长为a ,则高所以体积,设,则,当y 取最值时,,解得a=0或a=4时,体积最大,此时,故选C.(10)若曲线12y x -=在点12,a a -⎛⎫⎪⎝⎭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a = (A )64 (B )32 (C )16 (D )8 【答案】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求导法则、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求法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 【解析】332211',22y xk a--=-∴=-,切线方程是13221()2y aax a ---=--,令0x =,1232y a-=,令0y =,3x a =,∴三角形的面积是121331822s a a -=⋅⋅=,解得64a =.故选A.(11)与正方体1111ABC D A B C D -的三条棱A B 、1C C 、11A D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 )有且只有1个 (B )有且只有2个 (C )有且只有3个 (D )有无数个【答案】D【解析】直线上取一点,分别作垂直于于则分别作,垂足分别为M ,N ,Q ,连PM ,PN ,PQ ,由三垂线定理可得,PN ⊥PM ⊥;PQ ⊥AB ,由于正方体中各个表面、对等角全等,所以,∴PM=PN=PQ ,即P 到三条棱AB 、CC 1、A 1D 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有无穷多点满足条件,故选D.(12)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b+=>>的离心率为2,过右焦点F 且斜率为(0)k k >的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3AF FB =,则k =(A )1 (B (C (D )2【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椭圆的性质与第二定义.【解析】设直线l 为椭圆的有准线,e 为离心率,过A ,B 分别作AA 1,BB 1垂直于l ,A 1,B 为垂足,过B 作BE 垂直于AA 1与E ,由第二定义得,,由,得,∴即k=,故选B.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2010年普通高考文综试题(全国II卷)全解析

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文科综合(全国Ⅱ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l.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明、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读图能力。
根据图中云层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大气运动的方向是呈逆时针方向,且由四周流向中心地区,为北半球的气旋;又由于该天气系统位于我国,所以位于西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沙尘暴天气系统的成因。
沙尘暴天气是北方冷空气(快行冷锋南下)导致的,由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气旋),导致地面沙尘上升,而形成。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与调动知识的能力。
气旋由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区,形成中心区由于气流的上升,导致沙尘上升,所以图中显示中心区沙尘上扬。
【读图技巧】景观图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图形,景观图的判读要抓住特点,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首先要找出景观图中各地理事物和现象;其次是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最后根据试题要求,组织答案。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Ⅱ)及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6)称.心(chèn)唱主角.(jiǎo)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掺.和(cān)单行.本(xíng)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本埠.(bù)黑魆魆..(xū)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鞭笞.(chī)便.利店(biàn)名噪.一时(cào)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
故答案为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
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
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上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三项都使用正确。
B项姑妄而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用来说比尔纳不恰当。
故选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2010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0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15分)1.(3分)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挑起细线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A.大小和方向均改变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考点】45: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51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橡皮参加了两个分运动,水平向右匀速移动,同时,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实际运动是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求出合速度.【解答】解:橡皮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由于橡皮向右运动的位移一定等于橡皮向上的位移,故在竖直方向以相等的速度匀速运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速度也是一定的,故合运动是匀速运动;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先确定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然后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速度.2.(3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U形固定框架上接一个阻值为R0的电阻,放在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半径为L、质量为m的半圆形硬导体AC在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距离d后速度达到v,半圆形硬导体AC的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通过电阻R0的电荷量为qB.此过程中电路产生的电热为Q=Fd mv2C.此时AC两端电压为U AC=2BLvD.此时AC两端电压为U AC【考点】BB: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D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32:定量思想;43:推理法;53C: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根据电量的经验表达式q求出此过程中通过电阻R0的电荷量,根据能量守恒判断电热的正误,图中半圆形硬导体AB有效切割的长度等于半圆的直径2L,由公式E=Blv求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AB 相当于电源,其两端的电压是外电压。
【解答】解:A、根据q得,该过程中通过电阻R0的电荷量为q,故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 .
【答案】B 答案】
正答率:50.58%;53.70% 正答率
加成, 加成,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HX加成,与H2O加成,双键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 加成 加成 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 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本题确有超纲之嫌,不可盲目扩展复习的范围 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已有知识基 本题确有超纲之嫌 不可盲目扩展复习的范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已有知识基 不可盲目扩展复习的范围 础上处理新问题! 础上处理新问题
− I3 +2e − 3I − → − 2TiO 2 /S+ + 3I − 2TiO 2 /S+I3 →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 . 示意图。 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 料(S)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 )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 的反应为: 的反应为:
2010年河北省高考理综成绩分布情况 年河北省高考理综成绩分布情况
2010年河北高考理综成绩分布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1 0 -3 41 0 -5 61 0 -7 81 0 10 -90 112 110 114 130 116 150 118 170 120 190 122 210 124 230 126 250 128 270 029 0 0-
Si B.熔点: 3 N 4>NaCl>SiI 4
HClO 4>H 2SO 4>H3 PO 4 D.碱性: C.酸性: NaOH>Mg ( OH )2 >Al ( OH )3
答案:A 答案
正答率:58.07%;59.82% 正答率
【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 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 属原题,属于送分题!
分数段 0-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101-108 人数 5666 17144 22974 25332
2010年河北省高考化学成绩分布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0-1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8 分数段
此题是考查原电池基 本概念的试题, 本概念的试题,命题 − I3 +2e − 3I − → − 立意很好, 立意很好,值得大家 2TiO 2 /S+ + 3I − 2TiO 2 /S+I3 →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复习了那么多 .电池工作时,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 .电池工作时, 内容, 内容,在这样的新情 电极上放电 景下学生却拿不到分! 景下学生却拿不到分!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
课本中的内容该如何处理! 课本中的内容该如何处理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Li 2 O2 .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B.将SO2通入 BaCl 2溶液可生成 BaSO3沉淀 .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 D.将NH3通入热的 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 2+还原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液中能使Cu 还原成Cu . 【答案】C 答案】 正答率:62.91%;61.71% 正答率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 .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 磷消耗掉314mL氯 磷消耗掉 氯 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则产物中 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 A.1:2 B.2:3 C.3:1 D.5:3 . : . : . : . : [答案 答案]C 答案 正答率:47.42%;48.65% 正答率
【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简单! 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简单!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醋酸溶液的 倍后, .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 倍后,溶液的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 溶液的pH=b,则 , 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 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 至溶液恰好无色,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 至溶液恰好无色 时溶液的pH<7 时溶液的 C.1.0×10-3mol/L盐酸的 盐酸的pH=3, 1.0×10-8mol/L盐酸的 盐酸的pH=8 . × 盐酸的 , × 盐酸的 D.若1mL的盐酸与 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溶液混合后, . 的盐酸与 溶液混合后 溶液的pH=7,则 则 NaOH溶液的 溶液的pH=11 溶液的 【答案】D 答案】 正答率:61.81%;62.39% 正答率
hν TiO 2 /S TiO 2 /S∗(激发态) → TiO 2 /S∗ TiO 2 /S+ +e →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工作时,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 .电池工作时, 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和I3-的浓度不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会减少 【答案】B 答案】 正答率:59.40%;59.58% 正答率
2010年高考全国 卷 年高考全国I卷 年高考全国
理综化学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10年河北省高考理科考生均分及标准差统计 年河北省高考理科考生均分及标准差统计
科类 平均分 理科 理工 艺术理 体育理 425.04 358.27 276.44 全省 标准差 106.54 92.16 72.72 最高分 697.50 641.00 555.50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 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属于基础题目。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属于基础题目。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 . 示意图。 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激光敏燃 料(S)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 )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 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 的反应为: 的反应为: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 2+ 2+ A.将铜屑加入 3+溶液中:2Fe +Cu=2Fe +Cu .将铜屑加入Fe 溶液中: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 4 +8H + =3Fe3+ +4H 2 O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 Fe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2+ +4H + +NO3 =Fe3+ +2H 2 O+NO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2Fe+6H + =2Fe3+ + 3H 2 ↑ 【答案】A 答案】 正答率:81.78%;82.34% 正答率
考生人数
人数
成绩分段
2010年河北省高考理科综合成绩分布呈正态,曲线 年河北省高考理科综合成绩分布呈正态, 年河北省高考理科综合成绩分布呈正态 形态似钟形,顶端较为平稳,整体成绩较高, 形态似钟形,顶端较为平稳,整体成绩较高,但存在一 定的两级分化。 定的两级分化。
2010年河北省高考化学成绩分布情况 年河北省高考化学成绩分布情况
科类 平均分 理科 理工 艺术理 体育理 417.33 324.78 255.50
石家庄 标准差 105.28 86.94 75.44 最高分 680.50 587.50 499.50
2010年河北省高考理综成绩分布情况 年河北省高考理综成绩分布情况
分数段 0-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人数 分数段 9 101-110 91 111-120 561 121-130 1667 131-140 3178 141-150 4830 151-160 6135 161-170 7343 171-180 8671 181-190 9704 191-200 人数 分数段 人数 10818 9245 7458 5529 3637 2038 886 291 52 1 10304 201-210 11513 211-220 11827 221-230 12108 231-240 12269 241-250 12551 251-260 12376 261-270 12447 271-280 12143 280-290 11422 291-300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面关于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 个顶角 处于中心, 处于 处于4个顶角 .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 处于中心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 个O原子 原子和3个 原子 .最小的环上, 个 原子和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 :2 原子数之比为1: .最小的环上, 和 原子数之比为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 个O原子 原子和6个 原子 .最小的环上, 个 原子和 【答案】D 答案】 正答率:31.26%;32.57% 正答率
【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 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 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 、 、 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 学生可能陌生 学生可能陌生,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学生可能陌生,溶液中该反应难以 发生,先是: 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 接着 △ Cu(OH)2 CuO+H20,溶液中 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 溶液中NH 不能还原 为 要还原必 溶液中 须是干燥的固态!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须是干燥的固态!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