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优秀)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优秀)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课堂氛围营造与互动环节•案例分析与启示•家校合作与资源整合•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课程背景与目标德育渗透概念及意义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门学科和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渗透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发展对德育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德育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社会需要具备高尚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公民,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挑战。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这些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德育的渗透和熏陶。
青少年成长特点与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当前青少年成长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问题、校园欺凌等,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通过德育渗透来加以引导和解决。
本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本课程的任务包括:挖掘各门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德育的内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学内容与方法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加以实践。
说课德育渗透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说课德育渗透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简述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德育点等。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重点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德育渗透法: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品德。
5. 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新课讲解:讲解重点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德育渗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德育目标。
6.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德育评价: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品德表现。
二、说课德育渗透教案范文【课题】《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一、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旨在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针对低年级学生,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方法。
(2)难点: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1作出的选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2、理解-决策的方式和意义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教学难点-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建议多引入-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但是,随着我国-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
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
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
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决策的方式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3. 德育方法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道德故事,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的道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进行判断。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案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内涵。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道德判断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3. 学生道德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演,评价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道德案例,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将德育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德育方法。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案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三、课堂评价: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
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
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渗透德育教案》

《渗透德育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运用德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2)引导学生运用德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定义与意义(1)介绍德育的概念、内涵和特点;(2)阐述德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2. 德育的原则与方法(1)介绍德育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信任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等;(2)讲解德育的方法,如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德育的定义与意义;(2)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2. 教学难点:(1)德育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操作;(2)如何将德育知识融入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实践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思考;(2)学生分享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德育的定义与意义;(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德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德育方法的应用。
4. 实践锻炼:(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班级管理等;(2)学生积极参与,将德育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评价学生在讨论、实践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2. 课后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德育知识;(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和应用,提出改进建议。
3. 综合评价:(1)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2)鼓励学生持续提高德育素养,成为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德育渗透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每位老师的责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目标•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和渗透方式;•掌握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行为规范。
三、德育渗透的意义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习惯;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德育渗透的方法1.例题引导:通过选择恰当的例题,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并讨论与德育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上提问:“一个线段怎样才能划分得更加公平?”,引导学生思考公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角色扮演:在语言表达类的课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友善待人和倾听能力等品质。
比如,在英语口语课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对话,强调礼貌用语和互相尊重。
3.课堂管理: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上,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管理制度,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
例如,在体育课上,设置运动规则和团队合作规范,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与德育相关的情境。
比如,在生活与实践课程中,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规则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五、效果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互动交流等。
2.作业评价:布置与德育相关的作业,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班级氛围调查:定期对班级氛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整体教学和德育渗透效果的感知和反馈。
六、结语通过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积极向上的社会人才。
教师在课堂中的言传身教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好榜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
德育渗透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德育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掌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概念、意义和作用2. 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4. 德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德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德育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教师讲解德育的定义,阐述德育在个体成长、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2)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师介绍德育的基本原则,如: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等。
同时,讲解德育的方法,如: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
(3)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师结合具体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分析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4)德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在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体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德育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德育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德育概念、原则、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
4. 日常生活实践: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表现,如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助人为乐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聂文杰
一、关于本课德育内容设计的说明
(一)对小学英语教学总体德育目标的解读
通过学习英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拓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单元包含的德育目标
1、了解中文书信和英文书信写法的区别。
2、了解有关中西方节日的知识,开拓视野。
3、与朋友以书信的方式保持联系,珍惜友情。
(三)本课德育目标的设计
1、热身环节,师生互致问候,关系和谐,体现关心他人。
2、学习感恩节,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感恩教育。
3、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给朋友写信,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四)教材德育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是朋友之间以书信的形式保持联系,教育孩子们珍惜友谊。
这节课出现了感恩节,除了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意外,也在教育和提醒学生学会感恩,从而达到了对学生的感恩孝心教育。
二、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class.
Ss: Good morning,teacher.
T:How are you ?
Ss:I’m fine,thanks.And you?
T: I’m fine ,too.
德育设计意图:师生关系和谐,用英语互相问候,不仅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英语学习氛围,而且也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
2、Sing a song《How’s ,how’s the weather?》
3、Revision
(1)、T:What’s the weather like here?(出示课件,各种天气图片) Ss:It’s sunny/cloudy/rainy/windy…..
(2)、(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代表食物)
T:What do you eat on Spring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s:We eat dumplings/zongzi/mooncakes.
T: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festival the people in Canada spend?
Ss:Yes.
T: OK.Now guess what’s in my hand?(老师手中拿着一封信背在身后)
Ss:…..
T:Yes,it’s a letter.A letter from Jenny.Jenny lives in Canada .She
can tell something about Thanksgiving Day.Today we’ll go on learning Lesson 7 A Letter from Jenny.(板书课题)
德育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化生活了解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这一课学习的兴趣。
Step2、New lesson
1、Look at the picture.Who are they ? What are they doing?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my questions.(课件出示问题)
3、Answer the questions.
4、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1)(课件出示图片,教学生学习a little windy )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Ss: It’s a little windy.(同桌两人之间进行操练练习这一句型) (2)(出示感恩节图片,教学生学习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Thanksgiving Day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根据以前学过的英语知识,互动学习这一词以及这段课文中的句子)
T:Jenny had turkey dinner .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Thanksgiving Day?
Ss: (Answer freely)
T: Today is June 15th.Father’s Day is coming.It’s on the third Sunday of June.What will you do on Father’s Day?
Ss(Answer freely)
德育设计意图:在学到感恩节一词时,我抓住时机进行感恩教育,x 先问学生感恩节他们想做什么。
然后提示学生父亲节要到了,他们怎么做去感恩和孝顺自己的父母。
当回答问题的孩子说出做的感恩行动时,我抓住鼓励有利时机,进行鼓励性评价。
如:竖起大拇指说:You are a good boy/girl! Your parents are proud of you !等等。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展示成果
德育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
7、Listen to the tape and speak
8、课件出示英文书信写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写信。
9、用所学过的知识给Jenny写一封回信,然后随机抽取信件让学生大声朗读。
Step3、Homework
Write a letter to your friend in English.
德育设计意图: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学习的英语课本中最后一单元的内容,同窗六年的好友不久就要分开,所以我设计让学生给朋友写信,保持联系,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0一三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