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ppt

导向机构设计
导柱的结构
脱模机构设计
通过对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脱模机构采用推 件板推出。
推件板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该套模具采用机动侧抽机构,其驱动方式为斜导柱。
斜导柱驱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通常瓣合模由楔紧 块和斜导柱锁紧,能承受较大侧向力,但抽芯距不大 。此塑件的侧凹较浅,所需的抽芯距很小,故采用此 机构较为合宜。根据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的特点, 利用推出机构的推力驱动瓣合模斜向运动,完成侧向 分型与抽芯动作。
毕业论文(设计) 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
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 号:80612039 学生姓名:唐小阳 指导老师:李和平教授
一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3个部分)
第一部分 产品的相关说明 茶杯杯盖结构分析 塑件材料和成型特点分析
茶杯杯盖结构分析
塑件材料和成型特点分析
PE塑料
塑料模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 新工艺 新技术 信息化 网络化 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
第三部分 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1)制图软件对模具设计起到的作用 例如:Auto CAD、Pro/E、UG等
2)二维制图软件与三维制图软件的比较
总结: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能提高我们绘图的速度, 使尺寸更加准确,存储更加方便,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互相 传阅,易于修改。
模 具 总 装 图
三 全文总结
经过几个月毕业设计的磨练,使我对注塑模设计由 无厘头到有个轮廓的转变。其实经过了这次设计之后 ,我才体会到模具设计需考虑的细节真的很多,。因 为完全靠自己的所学独立设计出一套没有毛病的模具 不容易。若能让一套自己设计的模具正常工作,真的 要注意很多问题。
总之通过此次设计,我收获颇多。因为时间和能 力有限,不能充分考虑到各个细节,因而还能望各位 老师批评指正。
模具毕业设计25打口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使用数控技术、数控机床的高效率、高精度进行模具设计和加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本文是关于注塑模的设计,设计的制品是大口杯盖。
首先对制品进行尺寸的选择和性能形状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选择注塑材料和注射机。
接着利用PRO/E进行大口杯盖的实体设计,并进行模具设计,也就是对模具的型腔、型芯和浇注系统进行设计,再利用AutoCAD画出整个模具的装配图。
最后是型腔的CAM加工设计。
关键词:注塑模,型腔,型芯,浇注系统装订线目录引言 (4)1. 模具制造中数控技术的重要性 (4)2. 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 (4)3. 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水 (4)4. 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 (5)第一章零件材料选择及性能 (5)1.1、零件结构分析 (5)1.2、塑料性能 (5)第二章注射机的选择 (6)2.1.制品的几何属性 (6)2.2.注射机的选用 (6)2.3.模具闭合厚度的校核 (8)第三章成型零件的设计 (8)3.1.凹模结构设计 (8)3.2.凸模结构设计 (9)3.3.型腔分型面设计 (9)3.4.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0)3.5.型腔壁厚与底板厚度的选择 (11)第四章浇注系统设计 (11)4.1.主流道设计 (11)4.2.浇口套的设计 (12)4.3.分流道设计 (12)4.4.浇口设计 (13)4.5.排气孔道设计 (14)第五章顶出机构设计 (14)5.1.顶出机构 (15)5.2.复位机构 (17)5.3.导向机构的设计 (18)第六章塑料模温控系统设计 (18)6.1.型腔上的冷却 (19)第七章标准模架的选择 (21)第八章绘制实体装配图和平面零件及装配图 (21)第九章模具的试模与修模 (21)9.1. 粘着模腔 (21)9.2. 粘着模芯 (22)9.3. 粘着主流道 (22)9.4. 成型缺陷 (22)致谢 (23)附录设计总结 (24)参考文献 (24)引 言(1)模具制造中数控技术的重要性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模具制造技术;(1)机械加工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模具毕业论文-水杯盖的注塑模设计

模具毕业论文-水杯盖的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水杯盖的注塑模设计姓名:编号:2010200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年月日目录摘要 (8)Abstract (9)前言 (11)第1章塑件及原材料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2)1.2塑件成型工艺 (7)1.2.1塑料原材料的选择 (7)1.2.2酚醛塑料的成型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塑件结构的成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塑料分析‥‥‥‥……‥‥‥‥‥‥‥‥‥‥‥‥‥‥‥‥‥‥‥‥‥‥‥‥‥‥‥‥‥‥71.3.2酚醛塑料的使用性能‥‥‥‥‥‥‥‥‥‥‥‥‥‥‥‥‥‥‥‥‥‥‥‥‥‥‥‥‥‥81.3.3酚醛塑料的成型性能‥‥‥‥‥‥‥‥‥‥‥‥‥‥‥‥‥‥‥‥‥‥‥‥‥‥‥‥‥‥8第2章模具相关尺寸计算及设计 (9)2.1塑件的相关计算 (9)2.1.1塑件体积 (9)2.1.2质量计算 (9)2.1.3塑件的最大投影面积 (9)2.2型腔布置 (10)2.2.1型腔数量 (10)2.2.2型腔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分型面的确定 (18)2.3浇注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浇注系统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主流道 (20)2.3.3浇口套 (21)2.3.4定位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具毕业设计42咖啡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x x x x 大学——xx学院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咖啡杯盖注塑模具设计姓名:xxx班级:xxxxx学号: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x年x月x日xxxxxxxx学院xx 级学生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079013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类学生: xxxx日期:自xxxx年xx 月xx日至 xxxx年x月x日指导教师: xxxx目录目录........................................................................................................................................ - 3 - 一.塑件的分析.......................................................................................................................... - 6 - 二.注射机的选择...................................................................................................................... - 7 - 三.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 7 -1.型腔数量的确定和校核........................................................................................................... - 7 -2.锁模力的校核................................................................................................................... - 8 -3.注射压力的校核............................................................................................................... - 8 -4.开模行程的校核............................................................................................................... - 8 -5.推出装置的校核............................................................................................................... - 8 -四.型腔的布局与分型面设计..................................................................................................... - 9 -1.型腔的布局....................................................................................................................... - 9 -2.分型面的选择................................................................................................................... - 9 - 五.浇注系统的设计................................................................................................................ - 11 -1.主流道的设计................................................................................................................. - 11 -2.分流道设计..................................................................................................................... - 11 -(1).分流道的形状与尺寸..................................................................................... - 11 -(2).分流道的长度................................................................................................. - 11 -(3).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 11 -3.浇口的设计..................................................................................................................... - 12 -(1).浇口的选用..................................................................................................... - 12 -(2).浇口位置的选择............................................................................................. - 12 - 六.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 13 -1.凹模和凸模的结构设计................................................................................................. - 13 -2.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 14 -(1)型腔和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 14 -(2)型腔深度和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 15 - 七.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 16 - 八.推出机构设计.................................................................................................................... - 17 -1.推出机构及机构组成..................................................................................................... - 17 -2.推出机构的分类............................................................................................................. - 17 -3.推出结构的设计要求..................................................................................................... - 17 -4.推杆的设计..................................................................................................................... - 17 -(1)推杆的形状...................................................................................................... - 17 -(2)推杆位置的选择.............................................................................................. - 18 - 九.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 18 -1.抽芯力与抽芯距的确定................................................................................................. - 19 -(1)抽心力的确定.................................................................................................. - 19 -(2)抽芯距地确定.................................................................................................. - 19 -2.斜导柱的设计................................................................................................................. - 19 -(1)斜导柱的基本形式.......................................................................................... - 19 -(2)斜导柱倾斜角的选择...................................................................................... - 20 -(3)斜导柱长度计算.............................................................................................. - 20 -(4)侧滑块的设计....................................................................................................... - 21 - 十.设计小结............................................................................................................................ - 22 - 十一.参考文献........................................................................................................................ - 22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咖啡杯盖塑件名称:咖啡杯盖材料:ABS产品塑件图一.塑件的分析ABS塑料,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比重:1.08~1.2克/立方厘米。
注塑模毕业设计(水杯盖)

5.有丰富的工厂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的经验。
第二章
2.1
该塑件为带四个耳状突出的圆角矩形[10],平均壁厚为1.5mm,中心薄壁处为0.78mm,挂钩处为2mm。无孔,有四个挂钩需要通过斜销克服,结构较简单,适合于注射成型。图2-1为实际生活里面的水杯盖,图2-2为我在PRO/E中绘制的零件
1.3
1.3.1
1. 根据材料的特性及制品的结构对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设计方案:塑料盖直径较大,在设计中应注意注射机选择和型腔数的确定,以免锁模力不够。然后确定注射机型号及分型面,型腔排放位置、模具类型等。
2.进行模具设计:根据计算确定模具各部分尺寸,选择分形面,设计浇注系统,选择模架和零件。绘制模具装配图、零件图。
3.尽量优化设计方案,避免出现飞边、溢料等质量问题。探讨一下塑料模CAD/CAM/CAE,了解计算机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1.3.2
注塑成型的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分型面、主流道、浇口、分流道、推杆、导柱、推板等部分的机械结构设计
1.4
1.4.1
要完成塑料水杯盖模具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水杯盖外形的设计,注塑材料的选用,注塑机的选用,成型部分、浇注系统、结构零件、导向零件、紧固零件的模具设计,抽芯机构的设计。避免设计时候的各种禁忌。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分配功能时既要充分体现各组成部分的优势,又要考虑到各组成部分工作时序上的协调。
模具的特点是:滑块在动模,斜导柱在定模,以保证顺利完成侧向抽芯。此外,还对工作零件和注射机有关参数进行了必要的校核计算。
关键词:模具,注塑件,PRO/E,EMX,生产实践
ABSTRACT
Thistask is the design of cupcover's injection mold design.Partsmodel is thecommonone in super market.
塑料方口杯子注塑模具设计

请你参考模板改图,里面有三个视图必须按照机械制图标准投影三个视图才行,还有最后一个是视图是表达,推出机构的图,麻烦你最后加一个推出机构的图。
第二,增加零件
你给我的图纸,少几个图请你给我补几个图吧,补2张小兔,型腔零件图及型芯零件图。
这个是我设计的要求:
应完成的项目:一本报告书;一套模具设计图纸(含制品结构设计图、模具总装图、型腔零件图及型芯零件图)。
型芯图模板型腔图模板
红蓝齿轮提醒你:
请你把你需要修改的要求务必表达清楚,你可以参考修改样板制作修改请求,我们好按照你的要求帮你修改合格。更多信息可访问我们的网站:
|红蓝齿轮网|Hnuc设计
口杯盖注射模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口杯盖模具课程设计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前言模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装备。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对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速度、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的周期越来越短、精度越来越高,以加速新产品投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经济效益及竞争力。
近几年来,许多企业认识到这一点,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发展。
把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收集、整理与总结。
逐渐形成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
本设计就是利用课本中的理论,和毕业实习基地(江南机械厂)的所见,及前辈的宝贵经验设计出来的一套日常用塑件(某型茶杯的杯盖)的模具。
通过对塑件的分析,确定用一模两腔注射成型该塑件。
同时为了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故意在塑件表面增加一些结构(增加多层台阶),来增加设计的难度,加固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在企业有个生存的空间打点基础。
本设计严格按照模具设计的步骤,及模具设计中的要求来设计的:塑件工艺性的分析、型腔数量的确定、分型面的确定、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的设计等,这一整套的程序下来,感觉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丰富了不少。
同时在设计中也要求对机械的相关知识有相当的了解: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材料成型、数控技术等。
总之,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感觉充实了不少。
希望以后在工作岗位也有这样的好机会锻炼自己。
1 制品的工艺分析1.1 制品(某型口杯盖)分析1.1.1 见其零件图1.1.2 塑料名称:聚乙烯(PE)1.1.3 色调淡绿色不透明1.1.4 生产纲领大批大量1.1.5 制品的工艺性及结构分析1.1.5.1 结构分析该制品为一口杯盖,表面有一阶梯,小阶梯的外圆面有突起,这就增大了成型的难度,两外圆面分别在两个型腔成型,必须保证同轴度, 所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要有精密的定位措施和良好的加工工艺,以保证传动精度。
1.1.5.2 成型工艺分析1.1.5.2.1 精度等级采用一般精度6 级1.1.5.2.2 脱模斜度因本设计中采用的是瓣合模,所以不需要考虑脱模,也就是说脱模斜度为零度。
茶杯盖注塑模模具设计

茶杯盖注塑模模具设计The Injection Moulds Design ofCup Lid摘要该设计通过对多种相似塑件的模具结构参考,设计的是聚乙烯塑件(某型口杯盖),采用的是一模两腔注射。
该产品采用点浇口注射,和整体式型腔设置。
型腔是由两瓣合模构成,利用斜导柱侧向分型,塑件的螺纹采用强制脱模。
注射模的分类、组成与注射规格的确定,分型面的确定。
浇注系统设计,注射模的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浇道、分浇道(横浇道)、进料口(内浇口)、冷料穴和排气槽或溢流槽等部分组成,成型零件设计,注射模的成型零件主要由动模、静模、型芯、镶块、活块等组成。
导向及定位机构设计,它包括导柱、导套的设计;导柱与导套的组合形式的选择,另外还要考虑导柱与导套配合精度的选择。
侧抽芯机构的设计,当制件的分型面确定后,在制件上与开模方向垂直的内侧或外侧如果有侧孔或侧凹,会对制件的开模或脱模形成障碍,为了方便开模,因此要选择合理的侧抽芯机构,顶出机构的设,排气系统设计,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关键词:杯盖;注射模;瓣合模;侧向分型;AbstractI designed a polyethylene model, which can inject two cavities in one time.The products are pinpoint gated on the side,and adopt integral cavity arrangement.The cavity is formed by two petal mold modules, and side core-pulling is through angle pin. the thread is through forced ejection.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injection of specifications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ting surface .Gating system desig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main runner gating system of injection mould, sprue (runner), inlet (gate), slag hole and exhaust slot or overflow tank parts, such as forming parts design, injection mould molding parts is mainly composed of dynamic modulus and static modulus, core, live set piece, piece, etc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mechanism design, it includes the design of the guide pin, guide sleeve; The choice of the form of the combination of guide pillar and guide sleeve, also consider to guide pillar and guide sleeve with the precision of choice .The design of side core-pulling mechanism, when the parting surface of parts is determined, on the parts and mould opening direction if there is a medial or lateral side of the vertical holes or lateral concave, can open mold or mold release of the product form obstacl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open mold, so should choose reasonable side core-pulling mechanism .The design of ejection device .The exhaust system desig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Key words: cup lid;injection mold;petal mold module;sidecore-pull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1 塑件工艺性分析 (3)1.1 制品(茶杯盖)的简介 (3)1.2 制品的工艺性及结构分析 (3)1.2.1 结构分析 (3)1.2.3 材料的性能分析 (3)1.2.4 塑件零件图 (4)2 注射模的结构设计 (4)2.1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5)2.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5)2.2.1 多型腔单分型面模具 (5)2.2.2 多型腔多分型面模具 (5)2.3 注塑机型号的确定 (5)2.3.1 注射机的选用原则 (6)2.3.2 关制品的计算 (6)2.3.3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6)2.3.4 注射机及各个参数的校核 (7)2.4 分型面位置确定 (8)2.4.1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8)2.5 浇注系统的设计 (9)2.5.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9)2.5.2 主流道的设计 (9)2.5.3 冷料穴的设计 (12)2.5.4 分流道的设计 (13)2.5.5 浇口的设计 (15)2.5.6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机构 (17)2.5.7 浇注系统的平衡 (18)2.6 脱模推出机构的确定 (19)2.6.1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19)2.6.2 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 (19)2.6.3 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 (20)2.6.4 脱模斜度的确定 (20)2.7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20)2.7.1 脱模阻力的计算 (21)2.7.2 抽拔距的计算 (21)2.7.3 斜导柱侧抽芯机构 (22)2.8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3)2.8.1 导向机构的分类 (24)2.8.2 导柱导向机构设计要点 (24)2.8.3 本设计中导柱的设计 (25)2.9 排气方式 (25)2.10 冷却系统 (25)2.11 模架零件的选用 (28)2.11.1 定模座板 (28)2.11.2 定模板 (28)2.11.3 瓣合模 (29)2.11.4 型心固定板 (29)2.11.5 支承板 (29)2.11.6 垫块 (29)2.11.7 动模座板 (29)2.11.8 推件板 (30)2.11.9 推板 (30)2.12 成形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30)2.12.1 定模(凹模)的设计 (30)2.12.2 型心(凸模)的设计 (32)3 塑料模材料的选用及技术要求 (35)3.1 塑料模材料的性能要求 (36)3.2 塑料模零件选材原则 (36)4 模具工作过程 (39)结论 (40)致谢 (41)参考文献 (42)绪论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引进注射机的机型很多,国内注射机生产厂的新机型也日益增多。掌握使用设备的技术参数是注射模设计和生产所必需的技术准备。在设计模具时,最好查阅注射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注射机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技术参数。
根据以上的计算初步选定型号为XS—ZY—125的注射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痕迹,可知浇口为一般侧浇口,并可初步拟定
采用两型腔双分型面的模具结构形式,其中双
分型面为:水平、垂直分型面。
3注塑机型号的确定
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使用的工艺装备,因此设计注射模是应该详细了解注射机的技术规范,才能设计出符合求的模具。
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制品的大小及型腔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在确定模具结构型式及初步估算外形尺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对模具所需的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拉杆间距、最大、最小模具厚度、推出型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开模距离等进行计算。根据这些参数选择一台和模具相匹配的注塑机,倘若用户已提供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设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校核,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自己调整或与用户取得商量调整。
腔模。与多型腔模相比,单型腔模具有以下优点:
2.1.1塑料制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始终一致;
2.1.2工艺参数易于控制;
2.1.3模具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制造、维修大为简化。
一般来说,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制品和中大型制品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但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小型制品(没有配合精度要求),形状简单,又是大批量生产时,若采用多型腔模具可提供独特的优越条件,使生产
1.2.2PE的注射工艺参数
注射机:注塞式
喷嘴形式:直通式
喷嘴温度:230~ 240
料筒温度( ):前段250~280
中段-----
后段240~260
模具温度( ):80~100
注射压力( ):80~130
保压力( ):40~50
成形时间(s):注射0~5
保压时间20~50
冷却时间20~50
成形周期50~140
PE的主要性能指标
密度g/cm³
0.95
弹性模量MPa
0.84~0.95×10³
比容cm³/g
1.03~1.06
弯曲强度MPa
208~400
吸水率%(24h)
小于0.01
抗拉屈服强度MPa
220~390
收缩率%
1.5~3.0
熔点°C
105~137
2拟订模具的结构形式
2.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当塑料制件的设计已经完成,并选定所用塑料后,就需要考虑是采用单型腔模还是多型
质量为:m=0.95g/cm³ 36.99 cm³=35.15g
3.2.2初步估计浇注系统的体积约为塑件的0.7倍:
V2=36.99 0.7 =24.605(cm³)
本设计中取V2=25(cm³)
3.2.3该模具一次注射共需塑料的体积约为:
V0=2V1+ V2=98.98(cm³)
3.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3.1注射机的选用原则:
3.1.1计算塑件及浇道凝料的总容量(体积或重量)应小于注射机额定容量(体积或容量)
的0.8倍;
3.1.2模具成型时需用的注射压力应小于所选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压力;
3.1.3模具型腔注射时所产生的压力必须要小于注射机的锁模力;
3.1.4模具的闭模高度应在注射机最大,最小闭合高度之间;
3.2有关制品的计算
根据零件图提供的样品,便可以根据样品测绘得出制品体积,同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如:Pro/E软件等)建立制品模型(对于没有提供样品的设计,也可以由所提供的制品图样建立模型),这样既便于较精确的计算制品的各个参数,又更为直观、形象。因条件所限,本设计是由测绘所的体积
3.2.1制品的体积为:V1=36.99(cm³)
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要有精密的定位措施和良
好的加工工艺,以保证传动精度。
1.1.5.2成型工艺分析
1.1.5.2.1精度等级采用一般精度6级
1.1.5.2.2脱模斜度因本设计中采用的是瓣合模,
所以不需要考虑脱模,也就是说脱模斜度为零度
1.2材料的性能分析
聚乙烯(PE)是由乙烯聚合而成的,聚乙烯的原料来
效率大为提高。
由以上分析初步定为一模两腔,见图。
2.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制品,
可采用此结构。
2.2.2多型腔多分型面模具:制品外观质量
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制品,可
采用此结构。
该制品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分析该制品样品
所采用的浇口位置、分型面位置、推出机构的
XS—ZY—125注射机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注射量(cm³)
125
螺杆(柱塞)直径(mm)
42
注射压力(MPa)
150
3.1.5模具脱模取出朔件所需的距离应小于所选注射机的开模行程;
3.1.6模具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必须与所选注射机模板适应,既模具最大外形尺寸安装时应不受拉杆间距的影响,模具安装用的定位环尺寸应与机床定位孔直径相配合;模具的模板各安装孔应与注射机固定模板的安装孔相对应、机床喷嘴孔径和球面半径应与模具进料孔相对应,注射机的开模行程应满足脱件条件。
源充足,而且聚乙烯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耐化学腐
蚀性能,耐低温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流动性,因此PE及其
制品生产非常迅速.
1.2.1注射成形过程
对PE的色泽、细度和均匀度等进行检验。塑料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可以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1.2.3PE的使用性能
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辐照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其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突出的电气性能和良好的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透明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用冷压烧结成型.
1.2.4PE的主要性能指标
1制品的工艺分析
1.1制品(某型口杯盖)分析
1.1.1见其零件图
1.1.2塑料名称:聚乙烯(PE)
1.1.3色调淡绿色不透明
1.1.4生产纲领大批大量
1.1.5制品的工艺性及结构分析
1.1.5.1结构分析该制品为一口杯盖,表面有一阶梯,
小阶梯的外圆面有突起,这就增大了成型的难度,两
外圆面分别在两个型腔成型,必须保证同轴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