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乘佛教八宗略介

中国大乘佛教八宗略介

中国大乘佛教八宗略介

佛教是二千五百年前北印度一个小国的王子,名叫悉达多,是他创立的佛教,

后人尊他称为释迦牟尼佛(释家族的圣人),公元67年正式传入我国。隋唐时期

小乘佛教传到中国(俱舍宗、成实宗)。因中国很早就有儒家和道家,而且儒道

二学足以代替小乘佛法,因此时间很短,到唐朝末年即衰直至失传。儒家道家的

思想与大乘佛教的思想很接近,所以大乘佛法得以在中国传播和发展。

大乘佛教在中国主要有禅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即唯识

宗)、律宗和净土宗、密宗(即真言宗),略介如下。

一、大乘佛教八宗简单知识

1、禅宗:又称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该宗以《禅宗七经》

__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维摩佶经、六祖禅经,为主要经典。

其中心经为经之首。禅宗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关键在觉

悟,所以修心为要。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禅宗名言。

2、天台宗:创宗于浙江天台县天台山而得名。该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认为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最后最高之说法。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显现,

以中、假、空和圆融的观点解释世界。

3、华严宗:该宗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说明了菩萨从信仰

到解脱成佛的各阶段的修行及感果,认为宇宙万法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

融无碍,有为无为。

4、三论宗:以《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主要经典而得名。认为

诸法性空,一切皆空,破除一切有所得的偏见,以无所得正观解释世界。

5、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瑜伽宗。以《解深密经》《瑜伽佛地

论》为主要经典。以唯识观看世界,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

赖耶共八识,认为世界境像都是由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变现。详见本文附件。

6、律宗:着重研习戒律而得名。主要经典有《四分律》《十诵律》等。

7、净土宗:修清净心为要。主要经典是《五经一论》——无量寿经、阿

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往生论(无量寿

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西方极乐世界。

8、密宗:又名真言宗。重视念诵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而

得名。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为主要经典,持咒并配以手印修行为重要手段,

认为念咒能消灾延寿,驱邪避难,所求皆能如愿,但是念咒时一定要真诚才行,并

且要知道六子的含义。“唵”——身体之意;“嘛呢”——是莲花之意;“叭咪”

——是保持之意;“吽”——是念头。

二、佛教的修行标准(方法)和异门而入

入佛门要正式拜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接受你的老师会传授给你修学总纲及修行

标准,也可以叫做修行的方法,叫做传授三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

三皈依过去是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所以现在讲三皈依就是皈依觉、正、净。皈依觉就要觉悟,觉而不迷;皈依正就要

正知正见,正而不邪;皈依净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觉、正、净是修佛的三个

标准(方法),称为自性三宝。

觉正净三宝是统一的,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就是说觉悟的人,其见解也不会

错,心也一定是清净的;正知正见的人,也一定是觉悟的人,心也清净;心清净的

人,其一定觉悟,见解也不会错。这如同三个成佛之门,譬如一个佛堂有三个门,

只需从一个门进来,一切就全得到了,就是说三个标准(方法),修哪一个都能成

功。

中国大乘佛教八宗,从大体上看,禅宗是选择由觉门进入,要求大彻大悟,明

心见性,该法适合于上根利智,很聪明,心地也很清净的人修炼;天台宗、华严宗、

三论宗、法相宗、律宗选择由正门进入,依据经典教导,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和

言行,此法一般根基的人都可以学,但是须念很多书,学许多经典,走的路很长,

所需时间长,要很多年;净土宗、密宗选择由净门进入,专修清净心,念佛持咒,

求生净土——西方极乐世界,该法既不需上根利智,也不需用很长时间走很长的路,

特别是净土宗,专念阿弥陀佛,且比密宗摄受还要广泛,成就还要容易,更容易得

清净心,因此得以广泛流行,盛行于世。

可见,各宗在进门前有所区别,但进门之后就完全相同,都成佛了,一样了。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附件:法相宗的八识

法相宗以唯识所现解释世界,所以又称唯识宗。认为世界现象都是由人的第

八识阿赖耶识所变现。法相宗认为人有眼识、耳识、鼻识、

舌识、身识、意识、末

那识、阿赖耶识共八识。

1、眼识:眼睛能看见各种东西。只能看见不能分别,如分别即为意识了。

2、耳识:耳朵能听到各种声音。只能听到不能分别,如分别即为意识了。

3、鼻识:鼻子能嗅到各种气味。只能嗅到不能分别,如分别即为意识了。

4、舌识:舌头能嚐到各种味道。只能嚐到不能分别,如分别即为意识了。

5、身识:身体能触到各种对象。只能触到不能分别,如分别即为意识了。

以上五识称为感识,这种识是表面的、粗浅的。

6、意识:具有抽象功能,感识中只要有一种识作用了,意识便同时俱起,但这

种意识还是粗猛的,并随外部环境变化而时起时断。现代心理学只研究到前六识,

而佛法认为还有第七、第八识。

7、末那识:属于潜意识范围。“末那”是梵文音译,意译为“意”,有思量之

意,故末那识又称“思量识”。末那识是深层次的,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执

着自我,恒审思量,形成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因此,它是众生自私自利之源,是

一切烦恼之源。这里的“我”就是第八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文音译,意译为“收藏”。这里没有思考只有

收藏,它是深藏的、内在的、不间断的。藏什么呢?藏的是你这一生一切善恶的

种子,就是说这里是你一生中一切善恶业因的集聚处,用现代语言说,这里是你

的“善恶种子库”。人的一生前七识所产生的思想意念和行为有善恶之别,这就

是“业”,当人走完一生时,你的这些业因便如同种子般全部收藏在你的阿赖耶

识(种子库)中,并随着你的轮回转生,带到你的下一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