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原电池化学电源精品PPT课件

8.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34-+2I-+2H+ AsO33- +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甲组向图Ⅰ烧 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 NaOH 溶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甲组操作时,电流计(G)指针发生偏转 B.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浅 C.乙组操作时,C2作正极 D.乙组操作时,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I2+2e-===2I-
2.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5种方法
说明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 有关,不要形成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题组二 应用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4.有A、B、C、D、E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1)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活动 性A>B; 答案 (2)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 活动性 C>D; 答案 (3)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活动性
放电 充电
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PbO2+2e-+4H++ SO24-===PbSO4+2H2O ; 电 解 液 中 H2SO4 的 浓 度 将 变 小 ;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
质量增加 48 g。 答案 解析
由题给原电池装置可知,电子经过导线,由Zn电极流向Fe电极,则O2在 Fe电极发生还原反应:O2+2H2O+4e-===4OH-,烧杯a中c(OH-)增大, 溶液的pH升高;烧杯b中,Zn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高三化学复习原电池课件 (共26张PPT)

1
2
CuCl2
ZnCl2
3
一、复习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1、概念。 2、实质。 3、构成条件。 4、电子和电流的移动方向。 5、阴阳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6、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7、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5
6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4、用于金属的防护。 5、设计化学电源。 (1)、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正负电极反应式。 (2)、确定电极材料。 (3)、确定电解质溶液。 (4)、构成闭合回路。
(2)燃料电池的正极(O2作氧化剂) 反应式一般为: ①酸性条件:O2+4e-+4H+===2H2O ②碱性或中性条件:O2+4e-+ 2H2O===4OH- ③高温无水固体电解质:O2+4e-===2O2-
23
(2)甲烷-氧燃料电池
该电池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又 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和氧气: 负极:CH4 + 10OH- - 8e- = CO32- + 7H2O 正极:2O2 + 4H2O + 8e- = 8OH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 =K2CO3+3H2O
优点:比能量和储存时间有所提高,适用于大电流和连续放电 缺点:多数只能一次使用,不能充电;价格较贵
14
(2)锌银电池:
锌银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是Ag2O,电解质是KOH,
电极方程式:
负极: Zn + 2OH- -2e- = Zn(OH)2 正极: Ag2O + H2O + 2e- =2Ag + 2OH-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讲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新高考通用)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讲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新高考通用)【知识模型】1、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
③形成闭合回路,需满足三个条件:a.存在电解质;b.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c.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
2、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1)装置变迁名称单液原电池双液原电池装置相同点电极名称负极:锌片正极:铜片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2++2e-===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Cu2+===Zn2++Cu电子流向电子由负极(锌片)经导线流向正极(铜片)电流流向电流由正极(铜片)经导线流向负极(锌片)不同离子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锌片)迁移,阳离子向正极(铜片)迁移Cu2+移向正极,SO42-移向负极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①盐桥的成分:盐桥通常是装有饱和KCl或者NH4NO3琼脂溶胶的U形管,溶液不致流出来,但离子则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②盐桥的作用有三种: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c.隔绝正负极反应物,避免直接接触,导致电流不稳定,提高电池效率。
③盐桥中离子移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④无论是单液原电池装置还是双液原电池装置,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离子走水,电子走线)3、原电池电极判断4(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离子运动时相互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
如:在Zn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CuSO4溶液,则Zn置换出的铜和锌能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加快Zn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2)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方法:电极质量减少作负极,较活泼;有气体生成、电极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作正极,较不活泼(3)设计制作化学电源①拆分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②选择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必须导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电池基础知识课件

Zn2+
Cu2+ H+ SO42- OH-
活泼性较弱
正极
非金属(C)
氧化剂(Cu2+)在 2、电子流入一极,得到电子一极
铜极上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 电流
流入 流出
,发生 。
还原 反应,
Cu2++2e- = Cu
3、阳离子移向的一极
4、一般工作后质量增加的电极, 或者工作后,有气泡冒出的电极
5、一般方程式中化合价降低电极
Zn+Cu2+= Zn2++Cu
正极
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
Zn+2H+ = Zn2+ +H2↑
负极
Cu
Zn
实验原理
构成条
氧
件闭两电氧
化
合个解化
还 原
回电质还 路极溶原
液反
反
应
应
二、带盐桥的原电池
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脂作 成的冻胶
由于将锌片和铜片置于稀硫酸的原电池,不但 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 不适合实际应用。
小结: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极反应是一种离子反应,遵循书写离子反应所有规则(如“拆”、“平”) 2.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反应 即得到另一极反应; 3.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以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 4.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成H2O、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 它与水结合成OH-;
Zn-2e-=Zn2+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9.1原电池_化学电源(人教版)

O2+2H2O+4e-===4OH-
电池总 反应式
2H2+O2===2H2O
2.(画一画)请画出可充电电池充电时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 连接方式。 【答案】 可充电电池充电时的电极接法为:
3.(选一选)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Cl-+S+SO2。
【答案】 (1)锂 Li-e-===Li+
(2)2SOCl2+4e-===4Cl-+S+SO2
原电池的设计 设计原电池时要紧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具体方法是: 1.首先将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
2.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
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1)电极材料的选择 一般电池中的负极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因此负极一般是活 泼的金属材料。正极和负极之间只有产生电势差,电子才能定 向移动,所以正极和负极一般不能用同一种材料。两个电极的 构成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就是这个原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 +Cu===2Fe2+
+Cu2+。 (2)由反应2Fe3++Cu===2Fe2++Cu2+可以判断出铜化合价升
高,发生氧化反应,铜作负极,铁元素化合价降低,Fe3+ 发
生还原反应,正极可以选用石墨棒,电解质溶液可以选用氯化 铁溶液。回忆并仿照教材上的铜锌原电池装置,可以画出此原 电池的装置图。
3.按要求画出原电池装置图。 如根据以下反应设计的原电池:
原理
装置图
化学反应: CuCl2+Fe===FeCl2+Cu 电极反应: 负极:Fe-2e-===Fe2+ 正极:Cu2++2e-===Cu
高三一轮复习:原电池原理PPT 通用

练习: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Zn C u
Fe
C u
Z n
Z n
Fe
C u
√
A
H 2S O
4
√
Z n C u
B
H 2S O
4
C
H 2S O
Fe
4
D √
N a C l溶 液
E √
Zn
C u
C u
Zn
Cu
F
C u 2 S O 44 CuSO
M
酒 精
N a C l溶 液
N
H 2S O 4 H 2S O 4
(2008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 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 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电极名称: 原电池
相对活泼的电极为负极 相对不活泼的电极为正极 负极: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3.电极反应:
原电池
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能自发地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②两电极上分别有还原剂和氧化剂(燃料电池) (2)电解质溶液: 参与电极反应或构成内电路
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外电路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负极
Zn-2e=Zn2+
阴离子
铜锌原电池 正极
2H++2e- =H2↑
阳离子
阳离子 电解质
溶液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原电池 化学电源

从_负___极流出沿导线流入_正___极 从_正___极沿导线流向_负___极
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__负__极迁移,阳离 子向_正___极迁移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活泼性强的金属一定为负极。( ) (2)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盐桥移向两极。( ) (3)由 Fe、Cu、FeCl3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 Cu -2e-===Cu2+。( ) (4)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 要发生氧化反应。( )
为 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是( )
A.P>M>N>E
B.E>N>M>P
C.P>N>M>E
D.E>P>M>N
解析:选 A。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其还原性越强。由①知,金 属活动性:M>N;M、P 用导线连接放入 NaHSO4 溶液中, M 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 M 作原电池的正极,故金属活 动性:P>M;N、E 构成的原电池中,N 作负极,故金属活动 性:N>E,故金属的还原性:P>M>N>E。
4.盐桥原电池的组成和作用 (1)盐桥原电池中半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金属和其对应的盐溶 液。一般不要任意替换成其他阳离子盐溶液,否则可能影响效 果。盐桥中装有饱和的 KCl、KNO3 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2)盐桥的作用 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5.三个方向 电子移动方向 电流方向 离子迁 移方向
3.构成条件
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动性差异,一般活泼性__较__强__的 电极
金属作负极,活泼性_较__弱___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正极
溶液
2021高考浙江(选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6 第2单元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二单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浙江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原电池的概念 a a(2)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电极反响式 b b(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a b(4)常见化学电源 b c(5)银锌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价值b (6)原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盐桥的作用b(7)判断与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c(8)原电池的电极反响式和电池反响方程式b (9)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的判断 c考点1|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根底知识自查]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装置—Zn电极Cu电极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产生气泡得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正、负极判断负极正极电子流向流出流入电极反响式Zn-2e-===Zn2+2H++2e-===H2↑总反响式Zn+2H+===Zn2++H2↑3.构成条件4.盐桥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加试要求)(1)构造盐桥中通常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
随着反响的进展,Zn棒中的Zn 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2+进入溶液中,使ZnSO4溶液中Zn2+过多,带正电荷;Cu2+获得电子沉积为Cu,溶液中Cu2+过少,SO2-4过多,溶液带负电荷。
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时,将阻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展,盐桥的存在就防止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中Cl-向ZnSO4溶液中迁移,K+向CuSO4溶液中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响可以继续进展。
(2)盐桥电池的构成特点①一般情况下,金属插入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组成负极和正极。
②为使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
③盐桥电池的两个电极材料可以不同,也可以一样,但环境绝对不同。
(3)盐桥的作用①使整个装置构成闭合回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②平衡电荷。
通过盐桥中阴阳离子定向移动而使两极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电荷守恒而保持电中性。
③将两个半电池完全隔开,有利于将化学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