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详解五行的生成次序水火木金土

详解五⾏的⽣成次序⽔⽕⽊⾦⼟
五⾏与阴阳合称为阴阳五⾏,下⾯我们就详细介绍下五⾏,五⾏的⽣成次序是⽔⽕⽊⾦⼟,分别介绍下⽔⽕⽊⾦⼟。
五⾏,总括性地指五⾏的⽣成次序:⽔⽕⽊⾦⼟。
天⾼寂寥,六⽓回旋从⽽形成四时;地厚幽深,五⾏化⽣从⽽构成世间万物,真可谓变化⽆穷、⾼深莫测。
因此经典中所载的五⾏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世界万物的⽣息变化都不外乎五⾏。
五⾏的顺序是:
⼀⽔,⼆⽕,三⽊,四⾦,五⼟。
这个排列顺序取决于地⽀和阴阳的变化。
⽔在北⽅⼦位,⼦为阳数第⼀,所以⽔列为第⼀;⽕位于南⽅午位,午属阴数第⼆,所以⽕列第⼆位;⽊在东⽅,东属阳,三是奇数,也属阳,所以⽊依次排在第三;⾦在西⽅,西⽅属阴,四是偶数,也属阴,因此⾦排在第四.⼟位⼲西南⽅,对应长夏,五是奇数,属阳,因此⼟排在第五位。
中华传统文化:五行详细解说

五行☯五行含义所谓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自然事物,水包括江河湖海之水、池沼井泉之水和霜雪雨露之水,火包括草木燃烧之火、霹雳雷电之火和日月之光辉,木包括各种树木、禾稼、野草之类,金包括各种金属以及珠宝,土包括田地、山石及玉类等。
水气下沉,火气上腾,木气外放,金气内敛,土气宁静。
古人认为,这五种事物是构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元素,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兴衰变化,生生灭灭,就是这五种基本元素运行的结果。
“行”意思就是运行,古人认为,水、火、木、金、土的运行会影响到人的命运,所以,人的所作所为要符合五行的运行规律,才能顺天承命,兴旺发达。
五行学说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五行生克五行的运行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五行之间主要存在着相生关系和相克关系,如右图所示: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其基本意义是说,用金属制成的工具可以掘井得水,有水的地方草木会自然生长,草木可以燃烧生火,火燃烧他物会形成灰土,土里蕴藏着金属矿藏。
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其表达的意义是说,用金属制作的刀斧之类可以砍伐树木,树木的根系可以穿透泥土,泥土可以堵塞水流,水可以熄灭火焰,烈火可以熔化金属。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图表示的生克关系是五行在力量平衡情况下的关系,而在实际情况下,五行之间的力量大多是不平衡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存在着力量强和弱的差别,所以,五行之间的生克不可简单而论。
自然之理,通常都是强者克弱,弱难以克强。
举例说,正常情况下,金本应克木,但若木质过坚,则反使刀斧受损,这叫恃强反克;水本能克火,若水量过少,则反被汽化消失,这叫虚弱无力。
因此,判断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需要量力而行,通达权变,方称善之善者。
辩证而言,五行的生克关系有如下诸多情况,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仔细甄别。
如果此物由彼物所生,彼物过多亦非好事,将可能对此物不利。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五行相生相克

以下是五行所主的事物
一、金——主西方,秋天,燥,白色、鼻孔、皮毛、肺脏、大肠。
二、木——主东方、春天、风、青色绿色、筋、眼睛、、耳朵、肾脏、膀胱。
四、火——主南方、夏天、暑、红色紫色、脉、舌头、心脏、小肠。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
五、土——主中央、长夏、湿、黄色啡色、肉、嘴巴、脾脏、胃。
现代人对五行相生的理解
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五行什么意思

五行什么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的特性解析:1、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古人称“木曰曲直”。
“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古人称“火曰炎上”。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3、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
古人称“金曰从革”。
“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古人称“水曰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4、五行与季节的关系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
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地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
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5、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
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五行数理

五行数理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五行方向金——主西方木——主东方水——主北方火——主南方土——中央五行天气金——燥木——风水——寒火——暑土——湿五行颜色金——白色木——青色水——黑色火——赤色土——黄色五行身体金——皮、鼻孔、肺脏、大肠。
木——筋、眼睛、肝、胆。
水——骨、耳朵、肾脏、膀胱。
火——脉、舌头、心脏、小肠。
土——肉、嘴巴、脾脏、胃。
木火土金水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然熄灭.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五行之性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
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骨骼修长,手足细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
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
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头发稀少,性格偏狭,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项长喉结,肌肉干燥,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
火盛之人头小脚长,上尖下阔,浓眉小耳,精神闪烁,为人谦和恭敬,纯朴急躁。
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语言妄诞,诡诈妒毒,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
土盛之人圆腰廓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
为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
五行的排位顺序

五行的排位顺序
五行的排位顺序?五行名稱:木火土金水五行方位:東南中西北五行顏色:綠紅黃白黑五行方向:左前央右後五行神獸:青龍朱雀麒麟白虎玄武五行器官:肝心脾肺腎五行八卦:震巽離坤艮乾兌坎五行順序:水火木金土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這個順序列取決於地支及陰陽變化,水在北方坎位,天一生水,子屬坎位,所以水列第一;火在南方離位,午屬離位,所以火列第二;木在東方震位,卯屬震位,所以木依次排第三;金在西方兌位,酉屬兌位,所以金依次排在第四;土在四方中央,位於艮坤位,辰戌丑未,土因此排在第五位。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生可以增強原力。
五行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相剋將會互損原力。
五行基本概念汇总

(一)五行概念
2、五的含义 最初——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 发展——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或事物 现象; 现在——指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构成世界的五大 类物质、事物现象及五类物质特性。
(一)五行概念
3、行的含义 本义——运行、运动;指构成世界的物质总是运动变化的; 延伸——行列、次序;指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则、有规律、有 次序的。 发展——指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构成世界的五大类 物质、事物现象及五类物质特性之间的运动变化关系(相互 关系)
(2)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 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3)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三)五行归类
自然界
五 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 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 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 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 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 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 五 行 季 春 木 夏 火 长 土 夏 秋 金 冬 水
动物体
五 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 腑
胆 小 肠 胃 大 肠 膀 胱
五 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 体
筋 脉 肉 皮 毛 骨
情 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 脉
弦 洪 代 浮 沉
变 动
握 忧 哕 咳 栗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祖国医学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学说
解释事物的不正常关系
完善五行学说 指导医学
医学五行学说
(一)五行概念
1、五行学说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 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根据取象比类和推演法将世界上所有有形物质都归纳为 五大类并且用五行统领; 五行被抽象为五大类物质属性的代表。 为揭示事物之间(五大类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出现 了五行相生相克说。 为了克服事物之间往复循环的局限性,根据实践和观察, 进一步提出五行的乘侮理论。 对医学五行学说的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使五行学说逐 步趋于完善。 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
五 行

•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 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 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 称“官茅房”。 • 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 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 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 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 盆栽、水养。
•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 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 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 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 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 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 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 院”。大杂院的温馨
• • • • • • • • 1、震宅 坐东方,大门向西。 2、 巽宅 坐东南方,大门向西北。 3、离宅 坐南方,大门向北。 4、坤宅 坐西南方,大门向东北。 5、兑宅 坐西方,大门向东方。 6、乾宅 坐西北方,大门向东南。 7、坎宅 坐北,大门向南。 8、艮宅 坐东北,大门向西南。
我国建筑选址图
•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 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 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 (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 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 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 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
3、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 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 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 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 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 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 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 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 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 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 南房。 •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 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
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
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
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
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
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
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1、鼻为肺之官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
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
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
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
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
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
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
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
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
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
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
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
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
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
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
《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
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1、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
《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
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
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
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
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
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
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
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
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
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
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
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
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
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
《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
“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八、五液与五脏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物或排泄物称之为五液。
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五液由五脏所化生并分属于五脏,故称五脏化液,又称五脏化五液。
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
五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在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的气化过程中完成的,是多个脏腑,特别肺、脾、肾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五脏是脏象学说的核心,故又将汗、涕、泪、涎、唾分属于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