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饲养管理、营养摄入、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1.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对奶牛产奶量有很大影响。

合理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舒适的住房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干净的饮水和饲料等都有助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2. 营养因素奶牛需要得到充分和平衡的营养供给才能产奶。

饲料的种类和质量、饲喂的方法等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奶牛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满足其产奶的需要。

3. 疾病防治因素奶牛如果患有疾病,会对其产奶量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奶牛疾病如乳房炎、病毒感染等都会降低奶牛的产奶量。

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奶牛健康状况,对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4. 饲料供应因素饲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奶牛每天需要摄入大量的饲料来维持其产奶的能力,如果饲料供应不足,会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

饲料的质量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优质的饲料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能力。

5. 饮水管理因素充足的饮水对奶牛的产奶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奶牛每天需要喝水来满足身体的需要,如果饮水不足,奶牛就会出现脱水的现象,进而影响其产奶量。

保证奶牛的饮水需求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6. 泌乳期管理因素奶牛在泌乳期需要特别的管理和照顾。

泌乳期的管理包括了产犊后的调理期、干期的管理和泌乳高峰期的管理等。

合理的调理和管理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在产犊后合理安排奶牛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可以刺激奶牛的泌乳功能,提高产奶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遗传因素。

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1. 环境因素:a. 饲草质量:奶牛以饲草为主要饲料,饲草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产奶量。

高质量的饲草富含营养物质,能够提供奶牛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促进产奶量的提高。

b. 温度和湿度:高温和高湿度会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

奶牛对温度和湿度敏感,当环境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奶牛会因热应激而减少进食量,从而减少产奶量。

c. 空气质量:空气中的氨气和微尘等污染物对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都有负面影响。

高浓度的氨气会刺激奶牛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和炎症,进而降低产奶量。

d. 噪音和振动:过高的噪音和振动也可能对奶牛产奶量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奶牛应激反应增加,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减少激素的分泌,从而降低产奶量。

2. 饲养管理因素:a. 饲养方式: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奶牛的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饲养密度、舒适的休息区、良好的通风条件等都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b. 饲养管理措施:科学的饲喂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定时定量的喂养、合理的饲料配方、良好的饮水条件等都对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产生积极影响。

c. 乳房健康:乳房健康是保证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定期检查奶牛乳房,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或治疗乳房疾病,能够减少乳房炎症,保持乳房健康,进而提高产奶量。

3. 遗传因素:a. 遗传背景:奶牛的遗传背景对其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选育优良的奶牛品种,可以获得产奶量较高的奶牛后代。

b. 遗传改良:通过选择具有较高产奶量的优质种牛,进行人工配种,逐步改良奶牛种群的遗传基因,可以提高整个奶牛种群的产奶量。

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受到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综合影响。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我们需要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管理奶牛的饲养过程,同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高产奶牛品种。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奶牛产奶量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奶业企业来说,生产高产优质的
牛奶是盈利的关键。

那么,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1.品种因素:不同品种的奶牛产奶量差异较大。

例如,荷斯坦牛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奶
牛品种,其产奶量可以达到每天40升以上,而其它品种的产奶量普遍在20升左右。

2.环境因素:奶牛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提高其产奶量。

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通
风以及光线等环境因素能够促进奶牛的健康成长和生产。

3.饲料因素:奶牛的饲料营养水平越高,其产奶量就越高。

常见的饲料有玉米、豆饼、小麦麸等,其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比较高的饲料对于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管理因素:奶牛的管理方式和员工的技术水平也会影响其产奶量。

例如,医护人员
对于奶牛的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的重视程度,以及饲养员对于奶牛饲养管理技术的熟练程
度等都能够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水平。

5.节目因素:奶牛的泌乳节律和泌乳周期也会影响其产奶量。

例如,泌乳初期产奶量
较少,随着泌乳周期的推进和过度,其产奶量逐渐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总之,奶牛的品种、环境、饲料、管理和泌乳节律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其产奶量。


奶业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必须从综合性和长远性的角度出发,对于以上因素进行全方位、
多层次、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调控,才能有效地提高奶牛的产奶水平和奶制品的质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奶牛是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其产奶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乳品的供应和质量。

而奶牛的产奶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营养、疾病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1. 环境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的异常变化会对牛群的健康和产奶量产生不利影响。

夏季高温、空气湿度大,会导致奶牛的食欲下降、体温升高、体重减轻和产奶量下降。

因此,在夏季应加强饲养管理、提供清凉的饮水、浴涤、调整饲料组成等措施,以使奶牛能够适应高温环境。

(2)卫生条件卫生条件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牛舍的通风、卫生等都对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牛舍不通风、拥挤、环境肮脏,则会增加牛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其产奶量。

因此,需要加强牛舍的卫生管理,保证牛舍内部清洁卫生,避免病菌滋生,保护奶牛的健康。

2. 饲料因素(1)饲料种类及组成奶牛的饮食是影响其产奶量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不同的饲料种类和饲料组合对产奶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组配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优质牧草和浓缩饲料一起喂养,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此外,不同季节和不同阶段的奶牛的饲料需求也会不同。

所以,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饲料配比。

(2)饲料质量饲料的质量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饲料的质量包括营养成分的含量、口感、异味、新鲜程度等。

若饲料的质量差,奶牛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会影响其产奶量。

因此,应选择营养成分丰富、新鲜、干净的饲料来喂养奶牛。

3. 疾病因素疾病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奶牛患病会导致其消化道功能减退、卫生状况恶化,影响其饮食,进而导致产奶量下降。

而且某些疾病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在奶牛体内残留对奶牛的健康和奶制品的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总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很多,环境、饲料和疾病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要了解不同因素的影响,做好饲养管理和防病工作,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奶牛产奶量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饲料品质饲料品质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质量的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合理的饲料组合对奶牛的产奶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奶牛需要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要确保奶牛饲料的充足和均衡。

另外,饲料的新鲜程度、处理方式、热值等也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二、饮水量奶牛的产奶量与饮水量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奶牛饮水量不足,则会导致奶牛的吃奶量减少,从而影响产奶量。

因此,要确保奶牛的饮水充足,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和新鲜度,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三、管理水平奶牛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产奶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奶牛的管理,包括饲养环境、卫生管理、预防疾病、日常饲喂等方面都会对产奶量产生影响。

要确保奶牛的安全健康,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四、奶牛品种奶牛品种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奶牛品种产奶量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品种能一年产奶两万多斤,有的品种则只能产一千多斤。

因此,在选择奶牛品种时要考虑到品种的产奶水平。

五、疾病因素奶牛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产奶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奶牛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则会影响它们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产奶量。

应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奶牛的免疫力,避免病毒的感染,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总之,饲料品质、饮水量、管理水平、奶牛品种和疾病控制等因素都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使农业生产更加有效。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奶牛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是牛科动物中产奶能力最强的品种。

奶牛产奶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乳制品生产的质量和数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饲料质量、环境条件、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遗传因素等。

饲料质量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奶牛需要摄入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才能保持正常的产奶量。

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产奶效率。

环境条件也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采光等因素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情况。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奶牛的舒适度,从而增加产奶量。

奶牛的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遗传因素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健康的奶牛产奶量会更高,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效率,而遗传因素则决定着奶牛的产奶潜力。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找出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生产方式建议,为未来的奶牛生产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乳制品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奶牛产奶量的稳定与提高是乳制品生产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奶牛,提高产奶效率,增加养殖收益。

通过深入研究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奶牛养殖生产实践,并加速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对于促进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饲料质量的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受到饲料质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劣质的饲料则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奶牛的产奶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奶牛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成分,奶牛就会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产奶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牛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牛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奶牛的产奶量也成为了养殖户关注的重点。

奶牛的产奶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信息。

1. 饲料质量奶牛的产奶量与其饲料质量息息相关。

优质的饲料可以提供奶牛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奶牛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产奶量。

一般来说,奶牛需要的饲料种类包括粗饲料和浓缩饲料,粗饲料主要是青贮饲料、干草和青草,而浓缩饲料主要包括玉米、豆饼、饲料面等。

粗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比较大,而浓缩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也会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2. 饲料管理除了饲料质量外,饲料的管理也对奶牛的产奶量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饲料管理可以使奶牛充分摄入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消化吸收,从而提高产奶量。

饲料的管理包括饲料的配比、投喂方式、间隔时间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奶牛的产奶量。

3. 饮水条件水是奶牛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饮水的条件对奶牛的产奶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合适的饮水温度和水质可以促进奶牛的饮水量,提高其产奶量。

对饮水设施的清洁和卫生也会影响奶牛的饮水情况,因此饮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4. 疾病控制奶牛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包括乳房炎、胃肠病、代谢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对奶牛的产奶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5. 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奶牛的产奶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减少奶牛的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从而增加产奶量。

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也对奶牛的产奶量有影响,因此合理的日照管理也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6. 个体因素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生理阶段的奶牛对于产奶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奶牛产奶量是一个牛群的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对牧场经济效益和奶制品产业也有着直接影响。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疾病、环境等方面。

下面就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是遗传因素。

牛个体的遗传特质是牛产奶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优良种牛的选配,可以获得具有高产奶能力的后代。

研究表明,选择育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一方面是选择生长快、体形好、母性好、繁殖能力强的优良种牛。

通过基因检测和选择繁殖的方法,筛选出适合产奶的牛只,提高种牛质量。

其次是营养因素。

奶牛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产奶量。

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饲料配方和良好的饲养条件都是确保奶牛获得充分营养的关键。

饲养管理要合理规划,确保奶牛有足够的进食时间和充足的饲料供应。

科学的饲料配方能够满足奶牛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饲养环境要干净整洁,空气新鲜,水质优良,确保奶牛能够安全舒适地生活。

其次是疾病因素。

奶牛生病会严重影响其产奶能力。

常见的奶牛疾病有乳房炎、口蹄疫、瘤胃脱垂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其产奶量。

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是保证奶牛产奶量的重要措施。

常规的疫苗接种、定期检查和治疗、合理的消毒措施等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最后是环境因素。

环境条件对奶牛的产奶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是温度和湿度。

高温和高湿度会导致奶牛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从而影响其产奶量。

要确保饲养环境的通风和散热效果良好,为奶牛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是噪音和光照。

过高的噪音会导致奶牛紧张,从而影响其食欲和产奶量,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助于调节奶牛的生物钟,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奶牛产奶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营养、疾病和环境等。

通过合理的选配育种、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的疾病控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等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能力,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伊曼古丽.乃吉乌拉(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2008133980)摘要:正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奶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它食品工业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

关键词:奶牛、产奶量、品种、泌乳期、乳脂肪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奶牛的饲养主要在农区和农牧结合地区,其饲养数量超过总头数的一半,牧区饲养数量次之,为保证大中城市鲜奶供应,在城市郊区也有较大数量的饲养。

大中城市郊区牛场均为全舍饲,其成年母牛群生产水平较高,平均年单产7000千克左右,高产牛群年产奶超过8000千克。

农区奶牛场中北方地区产奶水平平均5000~6000千克,南方地区仅有4000~5000千克。

而目前美国奶牛全国单产平均8000千克左右,在中型场平均单产10000千克以上,最低也有7000千克。

相比而言,现阶段我国奶牛的产奶性能较低,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较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3大因素。

1 遗传因素1.1 品种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

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

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

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表1)。

表 1 主要乳用品种的产奶量和奶成分1.2 个体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

如黑白花牛的产奶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千克之间,乳脂率从2.6%~6.0%,一般来说,体重大的个体其绝对产奶量比体重小的要高。

通常情况下,体重在550~650千克为宜。

此外,个体高矮、体重、采食特性,性格等对个体的泌乳性都能产生影响。

如荷斯坦牛,低产者仅3000千克左右,最高者可达30833千克,乳脂率也可为2.6%至6%不等。

2 生理因素2.1 年龄与胎次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

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

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而老年母牛,7~8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

10岁以后,由于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又逐渐下降。

但饲养良好,体质健壮的母牛,年龄到13-14岁时,仍然维持较高的泌乳水平,相反,饲养不良,体质衰弱的母牛,7-8岁以后,产奶量就开始逐渐下降。

中国荷斯坦牛5~6胎产奶量最高(表2)。

表 2 中国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年龄)泌乳量变化情况2.2 初次产犊年龄与产犊间隔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

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并影响终生产奶量。

初次产犊适宜的年龄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饲料条件而定。

一般情况下,育成母牛体重达成年母牛的70%时,即可配种。

中国荷斯坦牛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13~16月龄体重达360千克(北方为380千克)以上进行配种,第一次产犊年龄为22~25月龄。

产犊间隔指连续2次产犊之间的间隔天数。

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即每年产奶305天,干奶60天,1年1胎。

2.3 泌乳期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

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50天产奶量达高峰。

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20~60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能而异。

高产牛一般每月下降幅度为4~6%,低产牛达9~10%。

刚开始下降速度比较缓慢,但到了妊娠5个月后,由于胎儿的迅速发育,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分泌加强,抑制了脑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因此产奶量迅速下降。

在同一牛群中,虽然环境条件相对一致,但因个体的遗传素质有差异,所以,泌乳曲线也出现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高度稳定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平均维持在6%以内,这类个体具有优异的育种价值;第二类是比较平稳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为6%-7%,这类个体在牛群中较为常见,全泌乳期产乳量高。

因此,可以选入育种核心群。

第三类是急剧下降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平均在8%以上,这类个体产乳量低,泌乳期短不宜留做种用。

不同的泌乳时期,乳中含脂率也有变化。

初乳期内的乳脂率很高,几乎超过常乳的一倍。

第2-8周,乳脂率最低。

第3个泌乳月开始,乳脂率又逐渐上升。

总之,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

同时,奶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化。

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

2.4 体格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

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

根据国内外经验,荷斯坦牛体重以650~700千克较为适宜。

2.5 疾病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

如:患乳腺炎时,乳糖、酪蛋白、钾以及非脂固形物含量降低,而钠、氯、乳清蛋白含量增加(表3)。

乳成分2.6干乳期。

乳牛完成一个泌乳期的产乳之后,需予以干乳,使乳腺组织获得一定的休息时间,并使母牛体内储蓄必要的营养物质,为下一个泌乳期作好准备。

母牛干乳期一般为50-60天,其长短,应根据每头母牛的具体情况决定。

5岁以上的母牛,干乳期为40-60天,其营养条件能得到保证,对下胎产乳量影响较小。

2.7发情与妊娠。

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其下降幅度约为10%-12%。

在此期间,乳脂率略有上升。

母牛妊娠对产乳量的影响明显而持续。

妊娠初期,影响极微,从妊娠第5个月开始,由于胎盘分泌动情素和助孕素对泌乳起了抑制作用,泌乳量显著下降,第8个月则迅速下降,以致干乳3 环境因素3.1 饲养与管理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

但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

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

适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合理安排工人日程,定期进行预防检疫等,对提高产乳量有良好的作用。

根据遗传学家研究,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25~0.30。

即产奶量仅25%~30%受遗传影响,而有70%~75%是受环境影响,特别是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的全年的产奶量可提高20%~60%,甚至更多。

在饲养管理中,影响最大的是日粮的营养价值、饲料的种类与品质、贮藏加工以及饲喂技术等。

营养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产奶量,并缩短泌乳期。

管理条件也十分重要,在炎热、潮湿条件下,会破坏奶牛机体的代谢过程,产奶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

此外,加强奶牛运动、充足饮水,均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产奶量。

同时,牛奶中的成分含量也与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

如日粮中精料多,粗料不足,瘤胃发酵丙酸增加,乙酸减少,导致乳脂率下降;反之,提高粗料比例,降低日粮能量水平,将影响乳蛋白含量(表4)。

此外,日粮能量较低时,非脂固形物也下降。

3.2挤乳与乳房按摩。

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

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正确的挤乳和乳房按摩,是提高产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挤乳技术熟练,适当增加挤乳次数,能提高产乳量。

一般,一昼夜产乳量在15千克以下的乳牛,可采用2次挤乳。

15千克以上的乳牛,特别是高产乳牛,则应采用3次挤乳。

挤乳前用热水擦洗乳房和按摩乳房,能提高产乳量和乳脂率。

3.3 产犊季节和外界气温奶牛比较适宜的气温为10~16℃,当气温达26.7℃,奶牛呼吸、脉搏次数增加,采食量减少,进而产奶量下降,特别是高产牛和泌乳盛期牛,尤为敏感。

为了保持牛体健康,提高产奶量,夏季对奶牛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调整产犊季节,尽量使奶牛产犊避开6~8月份酷暑季节。

黑白花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0℃~10℃,最适宜的气温是10℃~16℃,外界气温升高到40.5℃时,呼吸频率加快5倍,且采食停止,产乳量显著下降。

因此,夏季时乳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要。

相对而言,乳牛怕热不怕冷,黑白花牛在外界气温13℃~20℃时,产乳量才开始下降,只要冬季保证供应足够的青贮料和多汁料,多喂些蛋白质饲料,一般对产乳量不会与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1] 马洪亮.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常用方法[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 (06) .[2] 刘瑞军,雷冬至,金曙光. CNCPS优化日粮对奶牛泌乳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01) .[3] 李胜利,周鑫宇,刘玉满,黄文明,都文,曹志军,杨敦启. 2010年中国奶业回顾与展望[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 (02) .[4] 魏秋玉,高献周;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5] 尚文博;;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J];畜牧兽医杂志;2007年02期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院级:动物科技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