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海安县村庄绿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表1海安县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数量统计(个)区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高新区13341711开发区332211滨海新区22411李堡镇11211大公镇111111白甸镇1111421墩头镇11111121南莫镇111112221曲塘镇1112511雅周镇1111111合计11215151016712107村庄绿化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内容和手法,对新农村居住环境进行的美化活动,它包括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和农村建设用地之外的对农村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的环境绿化[1]。
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绿色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实现森林资源倍增、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多年来,海安县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绿化面貌为目标,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河道疏浚等,加快推进村庄绿化,积极探索村庄绿化新模式和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7年,海安镇园庄村、城东镇泰宁村被江苏省林业局评为“绿色江苏模范村”;2011年,曲塘镇大陈村、南莫镇青墩村被江苏省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模范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环境支撑;2013年全县村屯绿化率达35%,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截至2016年,共建设省级绿化示范村105个,为南通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础。
1村庄绿化建设意义1.1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途径平原地区由于缺乏天然的树木植被,自然绿化覆盖率低。
平原地区土地资源紧张,主要用来发展经济,农用地又受到保护,人多地少,宅基地宝贵,可绿化土地面积较少,农村房前屋后成了农村造林绿化的潜力区域。
因此,村庄绿化是改善平原地区农村生态、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文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途径。
1.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根据《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试行)》,江苏省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中现代化指标中林木覆盖率要求达到24%。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20 l1年 2 月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J un lfJ n s o s yS i c o ra o a gu F r t c n e& T c n l y i er e eh o g o
V 1 o.1 0 .38N
Fe . 2 0 1 b 1
“ 十五 ” 间 , 期 海安分 别通 过 了国家 、 国家级 生态 省“ 示 范区 ” “ 、 海安 县生 态 农 业 试点 县 建 没 ” 目的验 项
收 稿 日期 :0 0 — 修 回 日期 :0 0 1 —6 2 1  ̄7 1 5; 2 1 02
4 4 9 m , 9 .4 h 占林 地 面积 的 2 7 ; 体 林 1 4 . 7 .% 集 9 3 4
南 由 16m升 至 5 1m。海 安县 是 全 国 著名 的 “ . . 茧 丝 绸之 乡” 拥有 中 国最 大 的优 质蚕 茧生 产 基地 , , 农
林 牧副渔业 生产处 于全 省全 国前列 。在 国家林业 局
20 08年森 林资源 二类调查 结果 分析 , 县森 林 资源 全
总量 、 活立木 蓄量积取 得跨越 式增 长 , 业为生 态环 林 境 的改善与经 济社会 全面 、 调 、 协 可持 续发展作 出 了 重要 贡献 。
作, 由于种 种原 因 , 18 开展二类 调查 以来 , 自 9 6年 海 安县 已有 2 0a以上 没有开展 森林 资 源二类 调查 , 全 县及各 乡 ( )普遍存 在森林 资源 家底 不清 , 况不 镇 情 明 , 营管理水 平不 高等 现象 。2 0 经 0 8年 , 根据 省 、 市
k m。通扬运河 横 穿 东 西 , 场 河纵 贯 南 北 , 海 安 串 将 分为 河南 、 河北 、 河东 3个 不 同 自然区域 。全县沿 老 通扬河 、 通榆河划 分成河 东沿海 、 南沿 江和河北 里 河 下河 3个农 业 区。全 县 地势 平 坦 , 面 高程 自北 向 地
关于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关于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森林资源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
现状方面,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资源浪费和过度利用:由于一些地方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管控,导致资源浪费和过度利用问题突出。
一些地区存在非法砍伐、乱采滥挖等情况,森林资源得不到合理保护和利用。
2. 生态环境破坏:森林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一些地方的开发建设活动,导致森林覆盖度下降、物种减少、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3. 执法监管不严:森林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执法监管不严、协调不畅等问题普遍存在。
一些非法行为难以查处,导致资源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砍伐、采矿等活动的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
2. 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补偿机制,通过对生态保护者给予经济奖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3. 加强公众参与: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策,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和互动,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加强公众的监督力度,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4. 提高执法监管水平:加强执法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沟通机制,形成合力,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5.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开展森林资源监测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资源管理等全球性挑战,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国际化。
海安县绿化现状及建议

海安县绿化现状及建议摘要介绍海安县造林绿化的现状,分析了思想认识不统一、地区不平衡性较大、资源制约因素突出、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矛盾突出、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建议。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木覆盖率;现状;制约因素;建议;江苏海安1 造林绿化现状林木覆盖率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指标之一,也是一些地区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制约因素之一[1-2]。
近年来,海安县围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突出建设绿色通道和发展经济林2个重点,狠抓关键措施落实,有效推进绿色海安建设。
据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县林木覆盖面积为2.46万hm2,林木覆盖率从2002年的14.0%提高到目前的22.2%,10年提高林木覆盖率8.2个百分点。
1.1 绿色通道建设成绩突出全县农四路以上道路约2 100 km,基本上做到路成绿化成,绿化率为95%以上。
328国道绿色通道达标工程造林67.4 hm2;204国道海安段全长22 km,两侧30 m绿化带,计66 hm2;沈海高速绿色通道海安段全长17.3 km,启扬高速绿化通道全长26.5 km,两侧60 m绿化带,共计533.33 hm2。
221省道52 km,绿化面积153.33 hm2。
1.2 经济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合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施“万千百”高效规模经济林建设工程,发展蚕桑专业村、梨园专业村、银杏专业村等创建高效规模经济林先行镇,形成大规模优质高效连片经济林基地。
全县经济林面积达1.27万hm2,其中桑园1.1万hm2。
1.3 宅区绿化效果明显全县现有1.43万hm2宅区地,是提高林木覆盖面积的重点地段之一,通过优化树种结构,新建农民休闲广场,开展植树种草,宅区乔木已达1 050万株,灌木逾500万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
绿化示范村整体推进通过了省级验收。
1.4 农田林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已有雅周、曲塘、城东、海安、大公镇等5个镇达绿化示范镇建设标准。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森林资源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措施。
首先,森林资源管理仍面临着滥伐、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很多地区面临着加强执法和监管的现实挑战,难以消除这些不合规的行为。
其次,不同地区应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方式和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的政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体系,无法有效管理森林资源。
同时,一些地区在采取过度保护措施时,却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剧森林资源面临的挑战。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正在引起干旱、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些灾害都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改善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执法和监管。
政府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执法和监管力度,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和管理体系,推动相关人员合法遵纪。
2. 采用可持续多元化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
政府可以将活树林地转为可可、咖啡、橡胶、果树等经济林,结合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等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尤其对沙漠化地区进行生态修复。
3. 加强公众参与。
政府需要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依托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平台,倡导公民自愿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 加强国际合作。
作为全球公共资源,国际合作是保护全球森林资源的重要保障。
国际组织和政府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全球的森林资源。
海安县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

海安县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介绍海安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列举代表性的古树名木,归纳总结海安县古树名未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古树名木数据库、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加强人为保护和病虫害防治5个方面阐述古树名木保护的措施,以引起人们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视。
关键词古树名木;现状;保护对策;江苏海安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Ⅲ。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化石。
但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古树名木遭到破坏,甚至死亡,因而应当重视古树名木养护管理。
1海安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海安县位于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是由历史上古长江和黄海交汇的江海泥沙逐渐淤积成陆的沙洲,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年均降水量1025mm,县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主要由北亚热带植物组成。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良环境是古树生长发育的优质地域。
1.1古树名木调查概况截至2010年底,海安县共有古树名木28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树有6株,300-500年的古树有2株,300年以下的有20株,有些树既是古树又是名木。
其中银杏数量较多,也有乡土树种如朴树,其他树种有广玉兰、紫薇、圆柏、黄杨、金桂、银桂(表1)。
1.2代表性古树名木曲塘镇所在的都天庙有1株约500年的古银杏,树高30m,胸径4.68m,需3人合抱。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成为苏北乃至江苏各地闻名的新闻中心,1941年陈毅在此发表联合抗日演说,以后粟裕将军也曾经在此指挥过取得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古银杏铭记了此革命战争的千秋功绩。
2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海安县的古树名木零散分布在孙庄镇、曲塘镇、海安镇、城东镇、县博物馆、中洋集团等地,该县展开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先后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古树名木档案、挂牌保护古树名木,明确养护管理责任单位等工作,并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进行抢救复壮、改善立地条件等。
海安县森林抚育现状及实施成效

海安县森林抚育现状及实施成效陆美蓉【摘要】本文以森林抚育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森林抚育情况、森林抚育的必要性,对森林抚育的成效进行分析,以期为海安县森林抚育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19【总页数】2页(P151,153)【关键词】森林抚育;现状;必要性;成效;江苏海安【作者】陆美蓉【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委员会林果技术推广站,江苏海安 22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3森林抚育又称林分抚育,是在造林到成熟的森林培育过程中对林木采取的促进成活和生长的措施,以改善林木组成和品质、提高森林生产力。
一般包括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修剪、间作、松土等工作。
森林抚育实际上是通过人为干预模仿森林的自然过程,通过一系列措施加速森林发育生产进程的活动。
这一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覆盖、实施优胜劣汰、完善林分结构、促进生长发育、形成自然状态和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与实践。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苏中地区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
总面积1 108 km2。
海安县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植物资源相对丰富。
截至2016年底,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5.07%,其中有林地面积27 774 hm2,特灌林地面积133.86 hm2,四旁树折合面积5169 hm2。
目前,海安县森林资源中龄林存在结构不平衡、森林生产水平总体偏低、林分先天不足、林分蓄积量水平较低等问题。
如大部分都是幼、中龄林,近成过熟林少;树种单一、林相残缺、林分结构不合理。
因此,在今后的森林抚育工作过程中,应将中、幼林作为森林抚育的主要对象,使其能够蓄积更多的资源。
国家于2009年底启动实施了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森林经营补贴机制正式建立。
在此之前,由于森林抚育意识不强,重于栽植而轻于管理现象严重,导致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密度分布不均,生长参差不齐,再加上国家及政府在森林抚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所以森林抚育质量不高。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加严重,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资源管理的规划和执行不够科学、系统和全面。
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过于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数据支撑,管理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 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尖锐,难以平衡。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对森林资源需求逐渐增加,但是同样,因为需要经济发展森林资源成为了一种外部经济性质的公共资源,对于利用森林资源的企事业单位应该有各种税费的支付,但是编制和征收税费的程序和难度很大。
3.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认识和意识相对落后。
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理念存在差异,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了资源过度利用,破坏森林生态环境。
4. 森林资源信息化程度低,数据缺失或者不真实。
由于森林资源面积巨大,管理费用高昂,因此目前的状况是现场观测与林政管理人员手工标注的数据较多,而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大数据尚未充分运用。
同时,由于官方资金财力的限制,森林资料调查不尽如人意,部分重要数据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规划和执行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科学研究应该贯穿整个森林资源管理的过程,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平台,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林木生态,采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遵循科学规律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
2. 积极推进森林植被大规模复绿,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筹措维护森林资源的资金,规范工业、城市等单位利用森林资源的方式,使其能够合法、合理的使用其清洁水源、纤维、木材等。
3. 加强对森林保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提高其意识和素质。
加强对于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宣传和重视,形成保护森林资源的社会共识,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和自觉性。
4. 加强森林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针对森林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分析平台、森林生态环境自然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处理、物联网技术等全面的智能化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1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V o l .38N o.12011年2月Journal of J i angsu Forestry Science &T echnology Feb.2011文章编号:1001-7380(2011)01-0044-03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葛建忠,陈 培(海安县林果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0-10-26作者简介:葛建忠(1963-),男,江苏海安人,农艺师,大学专科毕业,主要从事林果技术推广工作。
摘要:以海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从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等方面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客观反映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培育、强化组织领导、创新造林机制等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动态;海安县中图分类号:S75712 文献标识码:A森林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森林资源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海安县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进林业发展,通过对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分析,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活立木蓄量积取得跨越式增长,林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海安县自然概况海安县位于北纬32b 22c -32b 43c ,东经120b 12c-120b 53c ,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
东西直线最长7111km,南北最宽39135k m 。
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3个不同自然区域。
全县沿老通扬河、通榆河划分成河东沿海、河南沿江和河北里下河3个农业区。
全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自北向南由116m 升至511m 。
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0,拥有中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处于全省全国前列。
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73家/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0中,该县获/中国湖桑之乡0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十五0期间,海安分别通过了国家、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0、/海安县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0项目的验收,生态环境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重要的林业基础性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自1986年开展二类调查以来,海安县已有20a 以上没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及各乡(镇)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
2008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海安县全面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现状、质量、结构和分布,并初步建立了全县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2.1 林地面积全县国土总面积110800h m 2,其中林地18184141hm 2,占1614%;非林地92615159hm 2,占8316%。
林地中,有林地4191179hm 2,占林地面积的2311%;灌木林地13110112hm 2,占7211%;未成林造林地789171hm 2,占413%;苗圃地75131hm 2,无立木林地16168hm 2。
林地中,国有林494194hm 2,占林地面积的217%;集体林1449137hm 2,占8%;个人林16231109hm 2,占8913%;其他9101h m 2。
有林地中,乔木林地416915hm 2,占9915%;竹林地22129hm 2,占015%。
四旁树占地4203101hm 2。
2.2林木蓄积量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245196121m3。
其中林地蓄积量101760m3,占总蓄积量的4115%;散生木蓄积量1074m3;四旁树蓄积量142362121m3,占5811%。
各类竹林总株数7916万。
2.3林种面积全县各林种面积4191179hm2。
防护林面积1050183h m2,特用林面积109158hm2,用材林面积1807118h m2,经济林面积1224120hm2。
2.4生态公益林、商品林面积全县生态公益林1917152hm2,占林地面积1015%。
其中国家公益林959128h m2,地方公益林958124hm2,商品林16266189hm2。
2.5乔木林分树种、龄组面积全县乔木林面积416915hm2。
按地类分:纯林面积2015155hm2,占乔木林面积的4813%。
混交林面积2153195hm2,占5117%。
按龄组分:幼龄林1378102h m2,占乔木林面积的3311%。
中龄林229419hm2,占5510%。
近熟林304123h m2,占713%。
成熟林189105h m2,占415%。
过熟林313 h m2。
按优势树种分:硬阔林面积1074192hm2,占2518%;软阔林面积931146hm2,占2213%;经济林面积122412hm2,占2914%;杉类面积218198 h m2,占乔木林面积的513%;松树面积5217hm2,占113%;柏树面积20149hm2,占015%;杨树面积374186hm2,占910%。
3森林资源结构变化特点3.1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趋势与1986年前期调查结果相比,全县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林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得到增加。
3.1.1林地面积增加由8476187hm2增加到18184141h m2,净增9707154hm2,增幅11415%。
3.1.2有林地面积稳步增加由21218hm2增加到4191179hm2,净增3978199hm2,年均增加198195hm2。
3.1.3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活立木总蓄积量由4526m3增加到245196121m3,净增240670121 m3,年均净增12033151m3。
3.1.4森林覆盖率增加1986年通过有林地消长变化情况测算的森林覆盖率为1214%,本次调查的森林覆盖率为1914%,较1986年提高7%,年均提高1%。
3.2森林资源结构变化特点3.2.1林种结构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1917152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1015%,其中国家公益林959128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50%;生态林与商品林面积比为11B89。
防护林和特用林面积比例由1986年的15%上升到2717%;用材林面积比例由67%下降到4311%。
3.2.2树种结构杉、松、阔叶林占乔木林地面积的3218%,占林地蓄积量的3319%。
杉、松、阔叶林面积比为17B3B80,蓄积比为29B1B70。
3.2.3龄组结构幼、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量的8812%和8811%。
3.2.4林分情况乔木林分与1986年统计数据相比,平均每公顷蓄积量提高了6m3,用材林平均公顷蓄积量提高了617m3,针叶林面积比例下降了1212%,阔叶林面积比例增加了1212%。
3.2.5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非公有制林地面积占8913%,在现有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制所占比例达3314%,非公有制林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正在趋向多元化。
3.2.6林业发展后劲较足全县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89171hm2,与1986年底统计数据相比净增623111hm2,中幼龄林面积229419hm2比1986年增加1606143万h m2。
4林业发展建议4.1加强培育,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要把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以实施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积极引进优良品种。
在扩大外延上下功夫,拓宽林业发展的空间,千方百计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步伐,改变树种单一现状。
大力推广速生、丰产、优质和市场适销的树种,提倡营造针阔混交林,提高阔叶树和混交林的比例,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效益。
同时,坚持依靠科技,通过良种壮苗、精心栽植、科学管理等措施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林分质量,全面提升林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
4.2明确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45第1期葛建忠等: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执行。
把绿化造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督促实施。
推行行政效能监察制,镇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
实施中突出各镇政府是本地区绿化建设责任主体,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把绿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对基层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在每年的造林绿化会议上,县政府与各镇政府、绿化成员单位签订绿化责任状,造林季节,县纪委组织有关部门督查,造林结束,县绿化委员会组织10个多部门进行验收,作为每季度绿化工作点评和考核的依据。
明确县绿化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职责,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绿化建设。
广泛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共同做好全县绿化造林工作,确保绿色海安建设取得成效。
4.3创新机制,进一步增强造林活力一是提升产业化水平。
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巩固经济林面积。
二是多途径增加林业综合效益。
推进高效林业规模化,大力推广林牧、林渔、林菜等多种发展模式,有效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
同时,在近年对青墩围堤、墩头围堤、凤山路绿化使用权整体流转给开发人取得绿化和经济效益/双赢0的基础上,加大集体林政力度,增加造林面积。
三是落实管护责任。
在抓好造林质量同时,分类型落实管护责任制。
对公益林,与河道管理、公路养护、垃圾清理相结合,明确林木管护专、兼职人员,巩固绿化成果。
对农田林网,采取承包管理的办法,制定护林公约,采取配备专(兼)职护林人员和与农户签订合同的办法,确保所有林木有人管,提高林木保存率。
4.4建立资源档案,更新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利用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建立的全县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小班资料档案,结合每年造林绿化和采伐管理工作,逐步开展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森林资源小班档案,每年进行补充调查,每年对全县森林资源数据库进行更新,及时掌握资源消长变化情况,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林业发展提供准确依据。
#简讯#5江苏林业科技6最新影响因子为01701根据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版6公布的数据,5江苏林业科技6复合影响因子为01701,他引影响因子为0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