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
然而,要实现不教,这是要花费大量心血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实现不教的一个很好途径。
但是通过课堂深入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还是存在教师控制课堂主动权、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授课,甚至还有压堂的现象。
学生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但我们教师为什么不愿把课堂还给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不能正确理解“学生本位”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仍然“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总认为学生基础差,不可放任,唯有口传心授,强制高压,才有好的学习效果。
原因之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不能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一味地以讲授为主,每堂课都设计了许多知识点去讲解,造成从上课讲到下课,有的知识点没讲完,就得压堂。
原因之三:目前的考评制度制约课堂改革。
有些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担心有些知识点讲不到,学生考试失分,考试分数上不去就会影响教师的考核成绩,进而影响教师的评优、评职等。
就目前的考评制度来说,不注重学生分数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怎能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就更不放心把课堂还给他们了。
原因之四:舍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课上总能娓娓而谈,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到认真听讲。
即使有几个学生不听讲,那也不影响大局,于是这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着主动权,左右着教学内容,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没有了学习的自由,感觉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究竟是还给学生什么呢?一、把兴趣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每个学生都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全班不就每人都有一个好老师了吗?怎样把兴趣还给学生呢?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是关键所在,力争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育界,激进的教育者一直在寻求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而近年来“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student-centered instruction)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它的本意是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探索自主学习。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源于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独立hinking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课堂改革必须把学生置于中心。
只有通过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探索和学习,教师才能尽自己的义务,成为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即使说教,也不要囚禁学生在自己的思想限制之内,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去认识真理。
教师也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应该以矩阵式的认知体系代替传统的知识授予模式,发掘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激发学生思考,助力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还要求教师建立和学生的沟通桥梁。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发放问卷调查、举行讨论会、开展创新活动、搭建互动平台等。
这样一来,学生将有自主选择内容、自主安排时间、自主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握深度与广度的平衡,使课堂能得到持续的改进和发展。
最后,“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还要求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在“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环境中要有自觉的认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 是一种教育新理念,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沟通环境,并配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水平,使学生在“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环境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人,把学习融入生活,激发学生自觉追求知识,发掘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首先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说明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中要去除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老师做为一名引领者,在数学的课上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总结做题方法,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
不但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并能够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去。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数学课中,要避免枯燥的算理,把算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当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眼、耳、手多种感官,紧紧的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听课中我学习到了,有的老师在情境导入时,不但利用课本中的例子,还加入了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比如老师中午买了2元钱的馒头,付给人家5元钱,那么应该找回老师多少钱?买馒头问题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另外这种举例子的方法,也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把讲台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应该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很是活跃,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去说。
四、做好预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在听课之前,老师们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是学习新知的前提,学生做好预习就会有信心去展示,同时,老师要精心打磨课堂,让自己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注意在讲题时要注意同类题型的对比讲解,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相同点,发现不同点,总结做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五、给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中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勇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之自豪。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渲染情景,导入新课为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好采用比较新颖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导入新课,因为所举的例子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了解一个大致的情况,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为后面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预习环节,教师确定目标、任务以后,提供一段供学生思索的时间,结束预习环节之前,还有一段自我整理内化的时间。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自主思考的如:本节课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怎样理解这些问题;通过预习,发现了哪些问题等。
三、预习交流,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要求学生全部参加。
然后每组推选一名组员上黑板板书预习中找到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课前搜集相关内容,需要老师明确任务。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总结的内容在课堂上就有话说,能够做到几乎人人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也有助于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弥补老师对有差异学生的不足。
四、展示提升,明理导行展示环节是一个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
它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找到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
在本环节中怎样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了话匣子。
为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拓展练习,强化能力。
通过反馈练习,查漏补缺,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能力,达到导学导行的目的。
当然在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如:有个别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混水摸鱼,在下面玩。
在预习环节中,很多学生不会提问题,组内交流有凌强欺弱的现象,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但是一合上书,再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却又不知道了。
为了让合作交流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改动:1、明确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本组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个可以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需要做到情感上的关注。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和关心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动机。
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等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教师还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问答互动、小组合作、教师示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进提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课件、图像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学习资源的分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教学。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互动和反馈,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性学习氛围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让课堂变成大家一起合作的场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共同协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便是引导者,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知识。
而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
打造互动性的课堂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打造一个互动性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者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探讨问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讨论和探究。
借助科技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科技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如电子白板、智能笔、投影仪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科技编程、实践性课程、社交互动等等,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倡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建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科知识间的关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建立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把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个或三个人组成,让他们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分享信息,相互协助。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旁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不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一起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
三、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授课方式,它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分析,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中的重点概念与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的电子技术,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主题和概念,并加以讲解,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图形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课程内容。
五、开放策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实行开放策略,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这些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知识探索场所。
六、评价反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