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重点学科是整个中医药学科群的龙头。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关乎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统领中医药各项业务建设的基础和平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名医的重要途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整体提升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保健和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知识创新和文化繁荣,提高中医药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自身规律,增强中医药行业竞争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能力,择优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中医药学术与事业的发展。
二、战略目标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以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完善中医药学科结构和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产生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阶段目标(一)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优势。
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设置与布局上发挥导向作用。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带动特色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与提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逐步形成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科的整体优化。
(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着力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水平。
要围绕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若干个能立足中医药学术发展前沿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贡献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络病学 中医药信息学 中医药工程学 中医心理学 中医传染病学 神志病
备注 * * *
* * * * *
*
* * *
学科名称
中药药理学
临床中药学
民族医学
民族药学
建设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医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西藏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青海省藏医院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西藏藏医学院 青海省藏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西藏藏医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肝胆病学 深圳市中医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厦门市中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学科名称
建设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护理学 中医全科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石家庄市中医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 * * *
国家精深中医药管理系统局“十二五”精深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新疆医科大学
张星平
河南中Hale Waihona Puke 学院徐江雁中医史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陈丽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常存库
安徽中医学院
陆 翔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任娟莉
中医文献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如青
古汉语与医古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
刘庆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育林
中医诊断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吴承玉
江西中医学院
丁成华
宁夏医科大学
梁 岩
湖北中医药大学
邹小娟
于天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顾一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同军
河南中医学院
王华兰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师 彬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苏友新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春林
荣成市中医院
孙 谊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德瑜
推拿学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吉平
宁夏医科大学
马惠昇
武汉市中医医院
高 扬
药用植物学
江西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杨巧菊 秦元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陈佩仪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维宁
河北省中医院
陈秀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张雅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先庚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段亚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
刘兴山
中医全科医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蔡宛如
河南省中医院
孟 毅
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守琳
周建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江苏省中医院
陈晓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杜武勋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颜德馨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中勇
中医肝胆病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 勇
中医脾胃病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唐旭东
山西中医学院
任顺平
中医肺病学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江柏华
中医肾病学
深圳市中医院
李顺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何学红
衡阳市中医医院
黄新艳
中医脑病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张允岭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新志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
洪茂林
中医痹病学
中医痹病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朱跃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苏 励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高明利
山西省中医院
刘品莉
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学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 泓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郝重耀
山东中医药大学
商庆新
陕西中医学院
王瑞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宋柏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姚新苗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余 航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 宏
银川市中医医院
胡雨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
黄岑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刘 悦
眉山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詹 臻
陕西中医学院
张 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名单

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名单序号单位项目名称类别专科/病1、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中医专科2、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中医专科3、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中医专科4、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中医专科5、南京市中医院多发性脑梗死中医专科6、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专科7、扬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中医专科8、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外结核病中西专病医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入选建设项目名单序号单位名称申报项目名称申报类别专科/病1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2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中医药专科3 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中医药专科4 江苏省中医院外科(疮疡)中医药专科5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中西医结合专科6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中西医结合专科7 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8 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9 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10 无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11 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12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科中西医结合专科13 南京市中医院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专病14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血管科中西医结合专科15 南通市中医院风湿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16 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专科中医药专科17 盐城市中医院肿瘤科中医药专科18 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19 南通市中医院蛇伤科中医药专科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第一、二、三批)1、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男科、心内科、妇科、眼科、推拿科、针灸科、普外科、呼吸科、血液科2、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心内科、妇产科3、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针灸科、脑血管病专科、妇科4、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疠科5、无锡市中医院:肿瘤科、骨伤科、心脏科6、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科、烧伤科7、江阴市中医院:皮肤科8、江阴市中医肝胆病外治医院:中医肝病9、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针灸科、心内科10、常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骨伤科、肿瘤科11、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12、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13、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消化科14、昆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15、南通市中医院:消化科16、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17、泰州市中医院:眼科18、姜堰市中医院:骨伤科19、盐城市中医院:儿科、消化内科20、连云港市中医院:脑血管科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第四批)1、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肿瘤科、风湿科、脑病科、泌尿外科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3、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4、南京市中医院肿瘤科5、无锡市中医院肛肠科、肾内科6、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7、江阴市中医院儿科8、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9、常州市中医院消化科、妇产科、肾内科10、苏州市中医院呼吸科11、昆山市中医院妇产科、骨伤科12、南通市中医院骨伤科、风湿科、妇科13、连云港市中医院肛肠科14、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15、盐城市中医院骨伤科、肿瘤科16、镇江市中医院消化科17、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
我国国家医学重点学科

我国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第一军医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消化病、国家骨质疏松症诊疗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南方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消化病研究所、国家骨质疏松症诊疗研究中心、拥有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第二军医大学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12个)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航海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烧伤)、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理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在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领导下,从 1958 年成立肝胆外科三人小组开始,经过 40 多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由一个小组发展到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院、所合一国内惟一的专科医院,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第三军医大学拥有烧伤外科、肝胆、防原医学、野战外科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南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烧伤、肝胆),新桥医院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防原医学大坪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第四军医大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人体解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航空航天和航海医学、口腔科学、(骨科、胸外科、脑外科、传染科、神经科学,创伤骨科学,心血管外科,)西京医院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科学,创伤骨科学,心血管外科,唐都医院骨科、胸外科、脑外科、传染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睡眠失调专病中心为国家专病中心,秦都口腔医院,是我国著名的口腔医学界院校之一,是我国从事口腔医学教学科研、医疗的重要基地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口腔医学研究所,301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外科学(骨科)和老年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军区总医院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具有国家重点学科点1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9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附件2编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建设单位名称:学科名称:学科带头人:单位负责人: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二○一二年四月填表说明:1、《申报书》封皮右上角的编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填写;其余各项由申报学科填写如不够,可加附页。
2、本《申报书》所列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表达要简单、明确。
对于填写内容含糊不清,不合要求,填报不全者,不予受理。
3、建设单位是指学科所在单位,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以上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机构。
4、《申报书》中的各项内容为本学科内的实际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或不相关内容纳入本学科。
5、《申报书》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指在本学科研究方向上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第6、7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的七年制学生。
6、《申报书》中的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论著是指正式出版发行、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具有国际(ISBN)连续出版刊物编号的学术著作。
7、《申报书》中的“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所涉及的时间统一界定为2007年1月至今。
8、申报时请将学科相关的重要支撑材料以及论文题目目录、专著书名目录、规章制度的名称目录等作为附件附于《申报书》后上报。
9、《申报书》一式七份、电子版一份,其中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申报书》一式六份、电子版一份发送至********************.cn,其余留存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
《申报书》一律不退回,请申报单位自留底稿。
10、《申报书》请用A4纸打印,要求字迹清晰。
并加盖学科建设单位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公章,同时签署意见和签名。
三、学科研究方向— 17 —— 18 —— 19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学术水平(分值22)围绕本学科文献整理与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确定及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开展研究的工作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其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开展的情况。
学科队伍(分值16)学科队伍结构状况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人才的培养措施和效果。
人才培养(分值16)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课程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分值18)承担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水平及国际国内对其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条件建设(分值18)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部(局、省、区、直辖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文史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管理水平(分值10)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分值及内涵解释一、指标体系分值1.学术水平(22)研究方向(3)学科水平(4)*创新与特色(6)学术影响(6)学术交流(3)2.队伍建设(16)队伍结构(4)*学科带头人水平(4)学术带头人水平(3)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培养机制(3)3.人才培养(16)*高层次人才培养(8)课程建设(8)4.科学研究(18)*科研课题(6)*科研成果与转化(7)论文及论著(5)5.条件建设(18)*基地建设(8)公共辅助体系(3)经费筹措能力(3)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6.管理水平(10)*目标管理(3)组织管理(2)运行管理(3)经费管理(2)二、指标体系内涵解释按A、B、C、D级打分,共10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 * * *
河北省中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肺病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 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学科名称 建设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安徽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备注 * * * *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学 福建中医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甘肃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山东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山西中医学院 福建中医学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 * *
* * * *
中医肾病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脑病学 广东省中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 *
学科名称
建设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备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痹病学 云南省中医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
金匮要略
* *
温病学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史学
*
* * *
中医文献学
学科名称
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
建设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备注 * * *
* *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 *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
中医心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骨伤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洪都中医院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 * *
中医妇科学
中医男科学
中医儿科学
* * *
中医眼科学* * *学科名称 中医急诊学建设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备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康复学 中医老年病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全科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肝胆病学 深圳市中医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厦门市中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学科名称
建设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脾胃病学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备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天津市南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北京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湖北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神志医院 注:备注中“*”的学科为“十五”建设学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石家庄市中医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 * * *
*
中药炮制学
* * *
中药药剂学
中药化学
中药分析学
河南中医学院 福建中医学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大学
学科名称
中药药理学
临床中药学
民族医学
民族药学
建设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医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西藏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青海省藏医院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西藏藏医学院 青海省藏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西藏藏医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针灸学
推拿学
学科名称
建设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备注 * * *
药用植物学
吉林农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
药用动物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甘肃中医学院
* * * * *
中药鉴定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重庆中药研究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武汉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 *
中医肿瘤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山西省中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医血液病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重庆市中医院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备注 * * * * * *
* * * *
维吾尔医心血管内科* 中(维)西医结合临床
蒙医5疗萨病 维医皮肤病学 蒙医学 藏医骨伤学 藏医预防保健学 蒙医血液病学科 傣医学 藏医疫病学 藏医胃肠病学 藏药学* 藏药制药学* 蒙药学(生药)* 藏药药理学 民族药学
学科名称
中西医结合基础
建设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暨南大学 江西中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广东药学院
中医络病学 中医药信息学 中医药工程学 中医心理学 中医传染病学 神志病
中医皮肤病学
* * *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肛肠病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 *
学科名称 中医疮疡病学
建设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备注 * *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四川省骨科医院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甘肃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