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综合管理在新生儿疼痛应激的应用研究
对新生儿疼痛认知和管理的研究进展

1 1 新 生 儿疼 痛 定 义 美 国儿 科 学 会 及 美 国 疼 痛 .
协 会口 提 出“ 痛是 一种 不舒 适 的主 观感 受 , 不 仅 疼 它
仅 是一 种 简单 的 感 觉 , 是 一 种 感 受 、 感 、 知 和 更 情 认 行 为 的综合 反 应 过 程 ” 。因 新 生 儿 没 有语 言 表 达 能
即外 周感受 器更 加敏 感 ; 即使是 无 痛 的体 格检 查 , 都 会成 为其疼 痛 刺激 I 1 。 2 2 疼 痛对 新生 儿的 长期影 响 长期 来 看 , 痛 刺 . 疼
激可 引起 痛觉 改 变 , 可 能导 致 其 成 长 后 注 意 力 不 并
3 2 评 估 工具 有 效 的评 估 是 做 好疼 痛 管 理 的前 .
颤动 、 呈 “ 形 、 舌 ( 嘴 O” 伸 只用 于评 估 胎 龄≤ 3 2周 的
远 期影 响 比较复 杂 , 痛敏感 性 因疼 痛 类 型 、 续 时 疼 持
问 以及 疼痛 程度 的不 同 而存 在差 异 , 总 的来 说 新 但
生 儿如 果多 次接 受 各 种 疼 痛刺 激 , 来其 疼 痛 敏 感 将
告, 结果 表 明 , 胎龄 2  ̄4 周 的 6 3名新 生 儿 中 , 在 3 2 0
入 , 渐揭 开 了儿 童 疼 痛 的神 秘 面 纱 [ 。对 疼 痛 神 逐 4 ] 经 生理 学 的研 究 l 表 明 , 经 系 统 中 负 责疼 痛感 觉 _ 5 神 和 疼痛 刺激 传导 的解 剖结 构 和神 经 内分 泌 物质 早 在 出生前 就 已经 发 育 完 全 。孕 7周 到 2 O周 胎 儿 的 皮 肤 中 出现感受 器 , 6周 到 2 孕 6周丘 脑 的神经 传 导通 路 已逐 渐形 成 , 意 味 着新 生 儿 完 全有 能力 感 觉 和 这 记忆 发 生 在 他 们 周 围 的 一 切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发 现, 个体 在新 生 儿 或 早产 儿 阶段 就 已经 能 够 感 知疼
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各4 6例。对 照组进行补液 、 纠正 电解质 、 抗病毒和抗茵治疗 ;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 思密达和金双歧 。两组疗程均为 3 d 。结果 观察组显效 3 4 例, 占7 3 9 %, 有效 1 0例 , 总有 效 率 为 9 5 7 %; 对 照 组显 效 1 4例 , 占3 0 . 4 %, 有效 2 2例 , 总有效率为 7 8 . 2 %。 观 察组 的 显效 率 及 有 效 率 均 明 显 优 于
1资 料 与 方 法
状 为大便 的次数增多 , 且性状 明显 改变 , 容易导致患儿脱水 , 引起电 解质紊乱 和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等症状 ,严重 时还会导致循环 障碍 , 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 ,分泌的 胃酸以及消化 酶等 均 比较少 , 且酶的活性较低 , 无法适应较大 的食物量变化。而婴 幼儿 的生长发育较快 , 对 营养的需 求量较大 , 且一般进食 流质食物 , 进入 量较大 , 这就给肠胃造成较大 的负担 , 容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等。此 外, 由于婴幼儿 的机体 防御 功能还 比较差 , 胃内的酸度 较低 , 而其肠 胃排空速度 较快 , 血 液中的免疫 球蛋 白较 低 , 肠道 中的正 常菌 群均 还不健 全, 容易 引发肠道感染等 。而婴幼儿 的代谢功能 比较旺盛 , 如 果出现失水 症状 ,很 容易引发 电解质紊 乱 以及酸碱 平衡失调 等症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2 月第 2 6 卷第 2 期f 下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2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腹泻 的临床观察
杨树 珍 . 田 雯
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选择的研究进展_王静

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选择的研究进展R esearch pro gress on pain assessment tool and choose for children王 静,张元菊,杨 健,高丹凤,柳韦华Wang Jing ,Zhang Yuanju ,Yang Jian ,et al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271000China )摘要:主要从儿童疼痛评估的重要性、不同年龄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其选择、评估障碍三方面对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其选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儿童;疼痛;评估工具A bstract It summ arized research prog ress on pain assessment to ol andchoice fo r children M 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im po rtance of pain assessment in children ,pain assessment tools and choices fo r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g ro ups and barrie rs o f assessment .Key words children ;pain ;asse ssment too l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1009-6493.2010.19.003 文章编号:1009-6493(2010)7A -1698-03 儿童疼痛已成为近几年医学界专家普遍关注的领域,2006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 SP )将10月17日定为国际儿童镇痛日,主题为控制儿童的疼痛。
疼痛是一种个体的主观感受,儿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地描述自己现存的疼痛,因此儿童疼痛的评估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显得尤为困难。
中国新生儿疼痛管理循证指南2023年解读PPT课件

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02
循证医学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 应用
循证医学概念及原则
循证医学定义
循证医学是一种医学诊疗方法,强调应用完善设计与执行的研究将决策最佳化, 即遵循证据的医学。
循证医学核心原则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它要 求医生在开具处方、制定治疗方案或医疗指南时,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 果来进行。
• 家长参与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重要 性及建议
• 总结与展望:提高我国新生儿疼痛 管理水平
01 疼痛管理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疼痛定义及分类
疼痛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 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 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疼痛分类
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 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新生儿 疼痛主要为急性疼痛,如手术、 创伤、疾病等引起的疼痛。
时机
预防性用药应在疼痛发生 前给予;治疗性用药应在 疼痛发生后及时给予。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建议
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
监测
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处理建议
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可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药物使用;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同时,需加强新生儿护理和营养支持,促进其康复。
循证医学在新生儿领域应用现状
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疼痛管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新生儿无法自我表达疼痛,且传统 观念认为新生儿对疼痛不敏感,导致新生儿疼痛管理在临床上常被忽视。
循证医学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新生儿疼痛管理问题,并尝试将循证医学方 法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管理实践中。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方法,筛选出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为新生儿疼痛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父母参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效果调查

3 d两 组 父 母 均 完 成 基 本 信 息 问 卷 , 之 后 干 预 组 进 行 干 预 并 安
排第 1 次访谈 , 第 2次访 谈 安 排 在 入 院 1 周后, 同时 发 放 对 婴 儿 疼 痛 态 度 问卷 。参 与 研 究 的 医务 人 员 在 研 究 之 前 均 接 受 了研 究
有研究证 明, 新 生 儿重 症 监 护 室 ( NI C U) 父 母 期 望 预 防婴 儿 疼痛 , 给 予 安 抚技 能 指 导 的 父 母 可 以更 有 效 地 减 轻 孩 子 疼 痛 反 应 ] 。父 母 经 常安 慰 性 抚 摸 婴 儿 可 促 进 孩 子 智 力 和 情 感 的 发 育E e l 。本 研 究 目的 旨在 探 讨 父 母 参 与 婴 儿 疼 痛 管 理 对 婴 儿 疼 痛
0. 71。
基 本 资 料 采 用描 述性 分析 , 采用 t 检 验 及 检 验 象 基 本 资 料 2 0 1 2年 1月 一 2 o 1 2年 l 2月 在 4所 省 级 医 院 NI C U 住 院 的新 生 儿 共 4 8 6例 , 其中 1 5 6例 因 为 不 符 合纳入标准而排除 , 剩 下的 3 3 0例 中 , 6 7例 死 亡 或 转 院 , 1 3 4例 父母拒绝参与本 研 究 , 最终 研 究对 象 为 1 2 9例 , 其 中, 男婴 6 9 例, 女婴 6 O 例; 对照组 5 7 例, 干预组 7 2例 。两 组 父 母 及 患 儿 基
内容 包 括 疼 痛 信 息 提 供 和 具 体 的技 能 指 导 。对 照 组 父 母 也 接 受
2次 访 谈 , 护 士倾 听 父母讲 述 患儿 住 院 的经 历 。病人 人 院后 1 d ~ 选取 2 0 1 2年 1月 一 2 0 1 2年 1 2月 在 郑 州 市 4
新生儿疼痛管理PPT课件

护士在疼痛管理实施中的职责
执行医嘱
护士需按照医生的医嘱,正确实施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等。
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
护士在实施疼痛管理后,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变化,并记 录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舒适护理
护士需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护理,如调整光线、声音、温 度等,以减轻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理指标法
通过监测新生儿的心率、 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等生理指标,间接评估其 疼痛状况。
神经学评估法
利用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技 术手段,观察新生儿大脑 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从而 评估其疼痛程度。
疼痛评估的注意事项
评估环境的准备
确保评估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对新 生儿的干扰。
评估者的专业性
评估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能够准确判断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护士在疼痛管理监测中的角色
持续监测疼痛情况
护士需持续监测新生儿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程度、频率和持续 时间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疼痛问题。
评估治疗效果
护士需定期评估疼痛管理的治疗效果,如疼痛是否缓解、是否需要 调整治疗方案等。
提供健康教育
护士需向家长提供有关新生儿疼痛管理的健康教育,如疼痛的原因、 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给予新生儿安慰奶嘴 或手指进行非营养性 吸吮,有助于缓解疼
痛和焦虑。
包裹和体位支持
使用包裹式襁褓或提 供体位支持,增加新 生儿的安全感,减轻
疼痛不适。
触觉刺激
通过轻柔的触摸、按 摩等方式,促进新生 儿的舒适感和放松。
药物治疗
局部麻醉药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局部 麻醉药以减轻新生儿的疼 痛感。
疼痛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疼痛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择88例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疼痛度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操作时与操作后5min的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护理期间,给其疼痛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其疼痛度,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新生儿交流能力受到限制,且其缺乏疼痛描述的能力,但是其对疼痛体验和缓解疼痛的需求较大[1]。
新生儿疼痛的诱因较多,常见的有手术、疾病以及致痛性操作。
新生儿不同于成年人,其具有强烈且持久的疼痛学生物感知能力,且存在疼痛记忆,疼痛导致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2]。
因此,还需要在新生儿护理期间加大疼痛干预,减轻其疼痛感,降低疼痛导致的负面影响。
为此,我院探讨新生儿护理接受疼痛护理模式的效果,具体的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择88例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
其中,对照组男女各28例,16例;日龄2~23d,平均(12.12±2.47)d。
观察组男女各27例,17例;日龄2~25d,平均(12.35±2.53)d。
两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足月新生儿,胎龄不低于37周;出生时间不低于2d,且体重不低于3000g;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先天畸形、早产儿、患儿家属不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包含的内容有新生儿招呼、新生儿抚触、通过纸质或口头材料给患儿家属护理宣教。
观察组接受疼痛护理,内容如下:第一,环境护理。
保证病房内湿度和温度适宜,减少不必要的光线暴露,用专业的暖箱罩或遮光毯,对床旁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降低噪音刺激,且室内音量要控制在45dB以内,如有各类报警应快速反应。
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i n t e ve r n t i o n wh i l e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d o p t e d t h e r o u t i n e n u mi n g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 n e o n a t e f a c i a l c o d i n g s y s t e m”
【 中图 分类 号】R 4 7 3 . 5
【 文献 标识 码】B
【 文章 编号 】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 2 8 — 0 0 9 6 — 0 2
Cl i ni c a l e fe c t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pa i n i nt e r v e nt i o n f o r n e o n a t e n ur s i ng
n u mi n g . Me t ho d s A t o t a 1 o f 1 6 0 n e o n a t e s i n NI CU o f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9 t o De c e mb e r 2 01 2 we r e d i v i d e d
5 7 . 2 5 %。 观察 组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 均存 在 统计 学 差 异 ( P < O . 0 5 ) 。 结 论 综合 疼 痛 干 预在 新 生儿 护 理 中是行 之 有
效 的. 也 是 非常 重要 和 必须 的 . 应 在临 床护 理 中大 力提 倡 。
『 关 键 词1 新 生儿 ; 疼 痛 干预 ; 综 合 护 理
致 痛方 式 。观 察组 新生 儿 在接 受疼 痛刺 激 时给 予综 合疼 痛 护理 干 预 , 对 照组 采 用 常规 护理 干 预 , 分别在 1 mi n、 5 mi n后进 行 新 生儿 面 部编 码 系 统 ( N F C S ) 评分 , 比较 两 组新 生 儿 疼 痛分 度 。 结 果 新 生 儿 1 mi n后 N F C S疼 痛 分 度 为 轻 度 疼 痛 的 比例 分 别 为 5 8 . 7 5 %、 2 6 . 2 5 %, 5 mi n后 N F C S疼 痛 分 度 为轻 度 疼 痛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9 7 . 5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综合管理在新生儿疼痛应激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综合管理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应激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方法80例将行静脉穿刺置管和(或)末梢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给予疼痛综合管理,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
对比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疼痛行为总评分、哭声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 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疼痛综合管理对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静脉穿刺置管;疼痛综合管理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对疼痛较成年人及年长儿敏感,不处理会导致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后果。
特别是早产儿的早期疼痛应激与脑室出血和脑白质软化有关[1]。
运用背景音乐、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对本院新生儿病房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80例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进行观察,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对新生儿的疼痛管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胎龄38~40周,体重≥2800 g,1 min Apgar评分>7分,生命体征平稳,且足月。
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者;②有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者;
③吸氧使用呼吸机者;④72 h内使用过镇静剂。
病种包括新生儿脐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
共纳入新生儿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两组各为男18例,女22例。
对照组胎龄(38.7±2.80)周,体重(3585.41±570.17)g;观察组胎龄(38.60±3.20)周,体重(3626.62±522.15)g。
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操作内容所有新生儿均在安静清醒、喂奶后20~30 min,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置管、采血,操作完成后由专人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1. 2. 2 干预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在第1名护理人员行静脉穿刺置管和(或)足跟采血等常规医疗操作,及护理前后30 min内由第2名护理人员给予舒缓的背景音乐,整个操作过程中,第2名护士持续给予新生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
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评分。
此量表用于无论足月儿和(或)早产儿,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信度高。
评估内容包括哭闹,面部表情,呼吸方式,上、下肢动作和觉醒状态表现六部分,评分0~7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行为总评分(1.02±0.68)分低于对照组(
3.57±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项目中哭声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持续时间(
3.25±
4.21)s,对照组持续时间(12.13±9.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新生儿心率变化比较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心率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2,P<0.05)。
见表1。
2. 4 两组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呼吸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1,P<0.05)。
见表2。
3 小结
新生儿疼痛可影响近期以及长远预后,可致行为变化、生理改变、创伤应激素水平变化、痛觉敏感性改变。
疼痛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改变,还可影响新生儿长远预后,影响神经系统重塑、疼痛系统改变、内分泌系统改变、情感、认知、行为障碍。
有调查显示[2],经历过反复性刺激痛新生儿可能存在对疼痛相关认知不适,增加照料者照料难度,动物模型也证实疼痛确实可带来焦虑、免疫系统损伤等长期不良反应。
因此,有必要对新生儿加强疼痛管理,以规避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魏.新生儿监护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2] 刘芳,赵时敏.新生儿疼痛.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5):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