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管理(完整版)
以下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措施

以下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措施新生儿疼痛是指出生后的婴儿感受到的不适感觉。
由于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他们往往对疼痛特别敏感并且缺乏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需要适当的管理来减轻疼痛的不适感受。
1.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管理:分娩本身是一个会带来剧痛的过程,新生儿的疼痛感受可能开始于分娩的早期。
医疗人员可以通过使用非药物方法来减轻疼痛,如轻柔的按摩、适当的体位调整、热敷或冷敷等。
2.术后疼痛管理:如果新生儿需要手术,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新生儿麻醉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小心,使用时要考虑到婴儿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代谢的差异。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镇痛剂和镇静剂来减轻术后疼痛。
3.药物疼痛管理:轻度到中度疼痛可以通过使用非处方镇痛药物来缓解,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麻醉药物。
4.非药物疼痛管理:不仅药物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还可以通过非药物方法来减轻疼痛。
一些方法包括适当的婴儿姿势、温暖的环境(如温水浴)和安抚等。
5.心理支持:新生儿疼痛管理应该包括对婴儿和家长的心理支持。
家长可以提供安抚和安全感,医疗人员也应该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其了解如何处理婴儿的疼痛以及如何提供舒适和支持。
6.干预程序的最佳实践:在一些医疗程序中,如静脉置管和脑电图等,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
为了减轻这些程序对婴儿的不适,可以使用局部麻醉、镇痛剂和非药物方法如安抚和分心等。
7.镇静剂的使用: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重症监护、有创治疗、呼吸机辅助或肌肉松弛剂的使用时,可以考虑使用镇静剂来减轻婴儿的疼痛和不适。
8.镇痛评估:为了确保有效的疼痛管理,医疗人员应该对婴儿的疼痛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基于婴儿的行为、心率、面部表情和呼吸等指标。
通过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减轻疼痛。
总之,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婴儿的全面照顾。
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非药物方法以及心理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婴儿的疼痛感受,提供给他们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新生儿疼痛护理

新生儿疼痛护理2一、新生儿疼痛评估二、新生儿疼痛管理主要内容二、新生儿疼痛管理◆2001年国际疼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aation for the study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属主观感觉。
◆无交流能力却不能否定一个个体没有疼痛体验和需要适当缓解疼痛的可能性,疼痛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个体正经受的伤害。
◆鉴于未缓解的疼痛会给患者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国际上出现了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的趋势。
3(一)新生儿疼痛的神经生理学特点临床观察发现新生儿对疼痛刺激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脊髓疼痛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尚难以对外周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4(一)新生儿疼痛的神经生理学特点与成人相比,新生儿的疼痛传导途径具有几方面特点①支配外周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在脊髓浅层与痛信息传递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导致突触刺激敏感现象。
②发育期脊髓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外周感受野较成年人面积大。
③婴儿痛觉冲动传递到脊髓主要是通过无髓鞘纤维而不是有髓鞘纤维。
无髓鞘神经纤维中含有极少量的抑制痛觉神经递质,抑制通路不成熟就会表现出过激和泛化。
新生儿神经系统无法对刺激模式进行识别,一种刺激往往可以引起全身非特异性反应。
5(二)新生儿疼痛的来源新生儿疼痛主要来源于各种侵袭性操作,如动静脉穿刺或置管、足跟采血、肌内注射、脐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腰椎穿刺、插(拔除)胃管、插(拔除)胸腔引流管、内窥镜检查等。
其他疾病因素,如锁骨骨折、肋骨骨折、肢体骨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梗阻等。
外科手术6(三)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对于不同体重的新生儿,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可辨别疼痛和非疼痛状态。
新生儿和早产儿典型的面部疼痛表情包括:皱眉、眼睛紧闭、嘴水平张开或向两侧牵扯、震颤等,这些是最可靠的疼痛指标,且持续时间最长。
7很多早产儿和危重儿在接受疼痛刺激时不哭或仅仅轻微地呻吟。
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几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
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四组,在新生儿接受操作性疼痛刺激时,干预ⅰ、ⅱ、ⅲ组分别采用口服25%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音乐疗法+俯卧位、口服25%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音乐疗法+俯卧位。
对照组在穿刺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
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进行评分,比较四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后的nips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ⅰ组、ⅱ组、ⅲ组ni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操作方法四组新生儿均在致痛性操作(静脉留置针穿刺)前1h喂配方奶,要求一次静脉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影响实验结果。
所有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由同1名护士进行,对照组在穿刺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
干预组在穿刺前2min开始到评估结束采取相应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ⅰ组采取口服蔗糖水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穿刺前2min给患儿口服25%蔗糖水2ml然后给予非营养性吸吮,以增加吸吮动作,穿刺全过程保持安慰奶嘴在患儿口中。
ⅱ组采取音乐疗法联合俯卧位:在进行致痛性操作前2min至操作结束后5min给予音乐疗法: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实施。
以类似子宫内的动脉搏动声音为背景,加上轻柔、舒缓、平稳、和谐而美妙动听的音乐,如女声摇篮曲、儿童歌曲和用管弦类乐器、吉他或钢琴演奏的音乐,通过盒式录音机在新生儿头旁15-20cm处播放。
音量控制在20-30db,播放乐曲时尽量控制环境的噪音。
患儿在穿刺全过程中给予俯卧位。
ⅲ组联合应用ⅰ组+ⅱ组干预方法,即在致痛性操作前2min给予口服25%蔗糖水2ml并进行音乐疗法,随即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并置新生儿于俯卧位。
操作均于上午9:00-10:00之间在同一病房内进行。
122评价指标在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前1min、刺激后1min、5min 分别由经过专门培训的1名护士应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估各组新生儿疼痛程度,见表1。
儿科患儿疼痛管理规范

儿科患儿疼痛管理规范【目的】通过规范的疼痛管理,提高护士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患儿舒适度。
【评估要求】1.疼痛评估时机:患儿新入院、转入、手术后、止痛药使用前后、有创检查后(心导管检查、肝穿、肾穿、腰穿等)以及病情变化(躯体出现疼痛症状或者患儿主诉疼痛时),需进行疼痛评估。
2.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量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主要用于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评估;CRIES量表主要用于新生儿术后疼痛的评估。
评估时要求生命体征在最后测量,以免惊醒患儿;FLACC评估量表主要适用于2个月~7岁或者有认知障碍的患儿;面部表情评分法(FPS-R)主要适用于3岁以上具有语言交流能力且认知水平正常的患儿。
3.评估频率:消化道给药1h后再评估记录;非消化道给药(外用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30min后再评估记录;静脉给药15min后再评估记录。
疼痛评分≥4分患儿,每4h评估1次并记录,直至疼痛评分<4分;疼痛评分≥7分,通知医生按急诊处理。
4.当怀疑评估结果不准确时,建议使用两种评估工具进行对照;训练患儿家长参与对疼痛的评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5.护士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疼痛量表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儿舒适度。
【预防措施】1.1~3分为轻度疼痛以非药物干预措施为主;≥4分的中、重度疼痛以药物干预措施为主,同时采用相应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2.非药物干预措施(1)0~2个月患儿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
②提供舒适能减轻疼痛的卧位,如鸟巢卧位或者襁褓包裹。
③抚触或轻拍患儿身体。
④将患儿直立式贴在家长的胸口(即袋鼠式护理)。
⑤给予非营养性吸吮。
⑥病情允许喂蔗糖水或者配方奶。
(2)>2个月患儿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或睡眠。
②提供舒适能减轻疼痛的卧位。
③抚摸或轻拍患儿身体。
④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放松法、想象法、患儿教育等。
⑤听音乐、讲故事、玩游戏或者阅读书籍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新生儿操作性疼痛近年的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疼痛感受能力,尽管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之中,但对有害刺激足以产生感知、传递、回应甚至记忆。
现就对新生儿镇痛认识,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评估及护理干预等内容作一介绍。
1住院新生儿疼痛的来源主要是各种致痛性操作,如足底采血、动静脉穿刺、各种注射、气管插管及吸引、留置胃管、腰穿等。
此外,局部感染,手术等也可引起疼痛。
而对较小的早产儿,如更换尿布、体温测量等日常操作也是疼痛刺激。
国外有研究表明,新生儿长期暴露于明亮的光照中和声音水平>45分贝的环境中,与疼痛密切相关联,也是一种不良刺激。
2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 2.1近期不良影响(1)明显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变异减少,颅内压升高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2)脑血流的明显变化,引起周期性低氧血症和血压波动,可造成再灌注损伤和静脉瘀血,对于需要稳定生理状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儿,操作性疼痛所致的生物行为变化,可加重其病情,侵入性操作可使颅内压显著波动,而诱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激素和代谢水平变化,表现为血浆肾素,血浆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醛固酮等水平升高,这些血浆物质水平的变化导致糖原水解、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引起血糖、乳酸、丙酮酸盐代谢物和酮体等升高,造成高代谢状态,使血糖过高或过低,免疫力下降,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
(4)影响睡眠觉醒状态、食欲、母婴交流等。
(5)疼痛可引起烦躁不安,反应性低下等精神性格的改变。
2.2远期不良影响(1)痛觉改变,慢性疼痛综合征和躯体不适,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识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因生后疼痛刺激而发生异常变化,新生儿受到强烈疼痛刺激可能形成记忆,这种不愉快的记忆可能与成年期发生神经症状或心理障碍疾病有直接关系。
(3)反复的疼痛刺激会改变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降低疼痛阈值,并影响将来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新生儿疼痛管理计划:舒缓宝宝的不适

新生儿疼痛管理计划:舒缓宝宝的不适引言新生儿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经历了许多不适和疼痛,包括进行各种医疗检查和接受治疗时的不适感。
针对新生儿的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因为疼痛不仅会引起短期的不适,还可能对婴儿的长期健康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生儿疼痛管理计划,旨在舒缓宝宝的不适并提供最佳的疼痛缓解。
新生儿疼痛的认识新生儿疼痛的类型新生儿的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种类型。
急性疼痛通常由于医疗检查、创伤或治疗引起,如皮肤穿刺、注射和手术操作。
慢性疼痛则可能是由先天性疾病、感染或肠胃功能异常等引起的。
新生儿疼痛的表现新生儿表现疼痛的方式可能与成人不同。
他们缺乏语言能力,因此无法通过口头交流来表达疼痛。
而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哭闹、面部表情扭曲、身体扭动等疼痛行为。
新生儿疼痛管理计划多学科团队合作新生儿疼痛管理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减轻和缓解宝宝的疼痛感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至关重要。
该团队可以包括儿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疼痛管理计划。
使用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除了药物,还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来舒缓宝宝的不适感。
其中包括:皮肤接触疗法:例如温水浴、温热敷、按摩等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来舒缓宝宝的疼痛感受。
声音疗法:柔和而悦耳的声音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减轻疼痛的感知。
可以使用摇篮曲、白噪音等声音来缓解宝宝的疼痛。
姿势调整:合适的姿势可以帮助宝宝感到更加舒适,并减轻疼痛的感受。
例如将宝宝抱起并进行轻柔的拍背。
药物疼痛管理如果非药物方法无法缓解宝宝的疼痛,可以考虑采用药物疼痛管理。
然而,在给新生儿使用药物之前,需要仔细评估风险和益处,并确保使用合适的剂量。
常见的药物疼痛管理方法包括:阿片类镇痛药:例如吗啡、芬太尼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减轻疼痛感受。
非阿片类镇痛药:例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疼痛。
局部麻醉药:例如利多卡因等可以通过局部麻醉的方式减轻疼痛。
新生儿疼痛管理

新生儿疼痛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感受疼痛,并且认为新生儿无法回忆出生后早期的经历,早期的疼痛不会对其以后的行为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所以多数新生儿在接受侵袭性操作时得不到相应的镇痛措施而忍受疼痛。
但是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
疼痛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脑的发育。
(一)新生儿疼痛的特点与成年人一样,新生儿可由无髓鞘的C纤维传导外周痛觉信息。
A-δ纤维无完整髓鞘,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前,对传入的刺激往往会产生夸大的疼痛过敏反应[3] 。
因此,新生儿感知的疼痛比婴儿和成人更弥漫、强烈和持久[4]。
生后早期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易于受环境的影响,具有最大的可塑性。
尽管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期,但受到反复疼痛刺激的新生儿会使外周感受器敏感化,导致痛觉过敏反应[5],尤其是早产儿,其应激调控系统则会发生改变并严重影响脑的发育,造成原发性痛觉过敏(损伤部位外周感受器超敏所致的疼痛)、继发性痛觉过敏(非损伤组织所致的疼痛)或异常性疼痛(无害性刺激所致的疼痛),进一步导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建[6]。
(二)新生儿疼痛的来源在病房接受重症治疗、护理的新生儿,住院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医护人员操作可能引发患儿的疼痛,如足跟采血、动静脉穿刺、各种注射、气管插管、留置胃管、腰椎穿刺、吸引等,其次为疾病因素如锁骨、肋骨骨折、肢体骨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梗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再次是不适当的或过长时间的体位甚至于体位变换,撕揭胶布等都会引起疼痛。
而对较小的早产儿,如更换尿布、体温测量等日常操作也是疼痛刺激。
(三)新生儿疼痛的影响1、近期影响研究发现,新生儿在多次静脉穿刺后出现痛觉过敏,即使是无痛刺激,如体格检查时都会被认为是刺激[7]。
疼痛刺激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全身反应,如代谢增加,灌注减少,呼吸、免疫改变,耗氧量增加,病情恢复差[8],尤其是早产儿生后早期的疼痛应激与脑室出血和脑白质软化有关。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

激 ,对 新 生 儿 可造 成 一 系列 近 期 不 良影 响 ,远 期 可 能影 响新 生儿 疼 痛 的调节 反应 及精 神 性格 的发育 .临床 上 已逐渐 开展 使 用 药 物 、环 境 、体 位 等 方 法 对 疼 痛 进 行 干 预 [ 。 本 院 对
期 间 注 意 口腔 护 理 ,鼓 励 深 呼 吸 、咳嗽 、咳痰 ,给予 超 声 雾 化 吸入 ,防止肺 部感 染 。 3.6急救 护 理
N Zhengy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People S Hospital of Changning City,Changning 421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nursing interventions effect of procedural pain of neonatal infants,provide data f0r pm.
【关 键词】新 生儿 ;操 作性 疼 痛 ;护理
【中图分 类号】R473.72
[文献 标识 码】C
【文 章编 号】1674—4721(2010)06(b)一108—02
Research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cedural pain of neonatal infants
新 生儿 随机 分 为对 照 组 和 干 预组 各 60例 ,选 用新 生 儿 疼 痛 评 分 量 表 (N—PAsS)进 行 评 分 , 比 较 两组 疼 痛 刺 激 后 1 rain和 5 min的疼 痛 评分 。结 果 :干 预组 的疼 痛评 分 在刺 激后 1、5 min均 明显 低于 对 照组 (P<0.O1)。结 论 :新 生儿 对 疼痛刺 激敏 感 ,应 重 视应 用护 理 干预 方法 对新 生 儿疼 痛进 行有 效 、及 时 的干 预和 处理 减 , 少 疼痛 所致 的不 良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管理(完整版)——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最新政策声明简介摘要新生儿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
长期以来,新生儿疼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
2016年美国儿科学会胎儿和新生儿委员会与麻醉和疼痛医学组共同发表政策声明,强调进行新生儿疼痛评估的必要性,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评估方法、药物性和非药物性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并更新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发布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南。
为便于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现将美国儿科学会更新的政策声明内容进行整理和介绍。
新生儿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
长期以来,新生儿疼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
2016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PP)胎儿和新生儿委员会与麻醉和疼痛医学组共同发表政策声明,强调评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必要性,总结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评估方法、药物和非药物性控制措施,更新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简称APP政策声明)的最新证据[1]。
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南。
合理利用国际上高质量的指南,避免重复工作,对提高我国新生儿疼痛管理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儿权益等有着重要作用。
现将APP更新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政策声明[1]内容进行整理,充实部分最新的循证依据,简要介绍如下。
1 新生儿疼痛和压力评估疼痛评估就是通过检测对疼痛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来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
AAP和新生儿疼痛国际循证组织强烈推荐使用可靠的方法来评估疼痛。
由于新生儿不能用语言表达,因而评估早产、患病和神经受损的新生儿疼痛仍充满挑战。
许多用于评估新生儿急性疼痛的方法在本质上是多维的生理和行为迹象的结合。
尽管已有多种评估新生儿疼痛的量表,但只有5种疼痛量表即: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2,3]、早产儿疼痛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4,5,6]、新生儿疼痛和镇静量表(neonatal pain and sedation scale)[7,8]、婴儿疼痛行为量表(behavioral infant pain profile)[9]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评分表(Douleur Aigue du Nouveau-ne)[10],见表1,采用自身作为对照,进行了严格的心理测试,使用标准的问题测试了新生儿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评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可能会受到实际情况中某些重要因素(诸如胎龄和行为状态)的影响,一些行为量表已经将这些影响因素考虑其中(如修订的早产儿疼痛量表)。
大部分评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方法仅用于非机械通气的患儿,只有少数量表能有效评估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患儿的操作性疼痛。
近来有研究报道两种基于行为一维的评估操作性疼痛的方法(婴儿疼痛行为指标和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在检测与足月新生儿疼痛相关的行为线索时比早产儿疼痛量表更敏感。
当前评估疼痛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现有或新的测试方法,来确定哪一种方法用于特殊人群更可靠,但是要确定其有效性还需更多的研究。
表15种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目前已开发出一些检测疼痛反应的新技术,诸如近红外光谱、振幅整合脑电图、功能核磁共振、皮肤电传导、心率变异评估等,这些新技术尚处研究阶段。
如果能证明神经生理学技术可靠并可量化,以后就可联合应用生理变化和行为疼痛量表来确定临床最有用的评估方法。
尽管前期的研究显示,修订的早产儿疼痛量表能有效评估25~41周胎龄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但单一的综合性评估疼痛的方法不可能对所有胎龄各种临床情况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进行满意的评估。
如何在床旁评估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强度,区分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的症状和体征,即使缺乏可察觉的反应也能识别疼痛,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建议:新生儿科医师和其他护理人员应将预防或减少新生儿疼痛作为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医疗机构应当在已有和逐步形成的证据基础上,建立分步实施预防和治疗疼痛计划的指南,其中包括操作的合理使用,疼痛的常规评估,控制与轻微常规操作相关的疼痛的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用于减少与手术和其他主要操作相关疼痛的有效药物。
目前评估新生儿疼痛还存在困难,现行的评估疼痛的量表也有一定局限性。
尽管如此,仍然建议具有新生儿医疗资质的团队,应依据目前得到的证据来选择可用、有效的适合评价疼痛类型(急性、慢性、手术后)的方法。
在疼痛性操作前、操作期间和操作后,始终都应当采用评估新生儿疼痛的方法,监测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在整个住院期间,应当持续评估预防和管理新生儿疼痛的需求。
2 非药物治疗策略新生儿医师和其他保健人员在监测、检查及治疗患儿与减轻患儿操作性疼痛压力之间常难以把握平衡。
疼痛管理的非药物治疗策略,诸如襁褓包裹婴儿、在父母或没有父母帮助下进行袋鼠式护理(手臂弯曲使婴儿紧贴护理者胸口)、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等,都能不同程度减轻轻、中度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和压力。
一项纳入51个非药物治疗减轻疼痛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非营养性吸吮、襁褓包裹和袋鼠式护理可缓解早产儿使用足跟枪和置入静脉导管引起的疼痛,非营养性吸吮和抱着摇晃的方法对足月新生儿有益,但对稍大的婴儿无明显好处[11]。
使用非营养性吸吮的最佳时间是在疼痛性操作前3 min开始,对缓解足跟穿刺、静脉穿刺和疫苗接种所致疼痛的效果明显。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12]比较了口服蔗糖液、葡萄糖液及非营养性吸吮三种方法的效果,单独应用时以非营养性吸吮的镇痛效果最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服蔗糖液有协同作用,且无不良反应[12]。
最近的一项RCTs显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服蔗糖液缓解足月儿使用足跟枪引起的疼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这两项措施[13]。
肌肤护理同时口服或不服蔗糖或葡萄糖液,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疼痛。
一项纳入19个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肌肤护理用于缓解单纯针刺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时,不能改善疼痛生理学指标,但能改善复合疼痛评分[14]。
有研究报道,肌肤护理能降低早产儿的皮质醇浓度和疼痛评分,表明肌肤护理可能有生理学益处[15,16]。
母乳喂养对疼痛反应也有影响。
2012年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表明,母乳喂养与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诸如体位、摇晃、母亲环抱)相比,更能降低新生儿使用足跟枪和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反应(如心率较小幅度增快、哭泣时间缩短)[17]。
这项共纳入20个RCTs/半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同时显示,母乳喂养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类似于口服蔗糖或葡萄糖液,使用奶嘴或注射器补充母乳缓解足月新生儿的疼痛,也有类似口服蔗糖或葡萄糖液的效果[17]。
感觉刺激为一种温和的同时刺激触觉、味觉、听觉以及视觉系统的方法,即在进行疼痛性操作前,注视新生儿并与其温柔交谈,抚摸或按摩新生儿脸部或背部,并在操作前经口喂给蔗糖或葡萄糖液。
感觉刺激能有效减轻一些轻微操作(诸如使用足跟枪)引起的疼痛。
一项纳入16个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使用感觉刺激的所有方法比单用蔗糖更能有效缓解操作性疼痛[18]。
其中1个研究还显示,感觉刺激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非药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建议:非药物治疗策略(如袋鼠式护理、非营养性吸吮、提供母乳喂养或供给挤出来的人乳、感觉刺激)能有效减轻短暂的轻、中度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应当继续使用。
3 药物治疗策略3.1 蔗糖和葡萄糖口服蔗糖液常用于缓解轻、中度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
目前有许多口服蔗糖液的相关研究,但仍然存在认知上的差距,包括口服蔗糖的作用机制、适合剂量、镇痛效果和远期后果。
一项纳入57个研究包含4 730例胎龄为25~44周新生儿的Meta分析显示,口服蔗糖液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单纯的操作性疼痛[19]。
在疼痛操作前2 min给予蔗糖液,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生理性和行为性疼痛指标,且效果可持续4 min[19,20,21]。
持续时间较长的操作(诸如进行眼科检查或包皮环切术)则需要多次口服蔗糖液,以维持持续的镇痛效果[21]。
动物实验发现,蔗糖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阿片、内啡肽的甜味介导反应,也可能是通过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途径实现的[22,23]。
然而,蔗糖在人类新生儿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还发现,口服蔗糖液与非药物治疗方法(诸如非营养性吸吮、襁褓包裹)联合应用时,有叠加的镇痛效果,尤其适合眼科检查和免疫接种[19,24] 。
尽管通过临床疼痛评分判断口服蔗糖液减轻操作性疼痛和压力的证据是强有力的,但是也有小样本的RCTs发现,在使用足跟枪前给予足月儿口服蔗糖液或无菌水,无论脑电图显示的大脑疼痛活动还是肌电图记录的脊髓疼痛反射回缩都没有差异[25]。
系统评价显示,口服蔗糖液能降低新生儿临床疼痛评分,但方法学的一些不足对试验结论有一定的影响[19]。
大多数新生儿室常用蔗糖液,使用的剂量常相差很大。
尽管不能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但推荐在疼痛性操作前2 min给予浓度为24%的蔗糖溶液口服,剂量为0.1~1 ml(或0.2~0.5 ml/kg),并需要考虑患儿的胎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将要实施的操作等影响因素。
目前还没有系统研究蔗糖长期用于持久持续性疼痛的作用和安全性。
一项对107例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进行的研究发现,生后1周内在24 h期间口服过10次以上蔗糖液的患儿在胎龄32、36、40周时神经发育评分更差,结果引起人们对刚出生的早产儿频繁口服蔗糖液的担忧[26,27]。
在这项研究中,有1例患儿频繁口服蔗糖液后出现高血糖症,可能与使用蔗糖及随后诊断的脓毒症有关。
如果将口服蔗糖液作为操作性疼痛的管理策略,就应将蔗糖作为药物开具处方并进行追踪。
口服葡萄糖液也可有效减轻短暂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
一项纳入38个RCTs包含3 785例早产及足月新生儿的Meta分析显示,口服20%~30%葡萄糖溶液与喝水或不干预相比,能够降低患儿使用足跟枪和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评分,缩短哭闹时间。
作者认为,葡萄糖可作为蔗糖的一种替代方法,但没有给出葡糖糖的使用剂量和时间[28]。
然而,口服葡萄糖液不能缓解眼科检查引起的疼痛[15]。
口服葡萄糖液与蔗糖液比较,可能对缓解较长时间的操作性疼痛无效。
建议:无论是单独或联合其他缓解疼痛的策略,口服蔗糖或葡萄糖溶液对新生儿经历的轻、中度疼痛性操作都有效。
如果将口服蔗糖液作为操作性疼痛的管理策略,就应将蔗糖作为药物开具处方并进行追踪。
在新生儿室应制定和实施循证协议。
为了更好地理解蔗糖镇痛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2 阿片类药物、苯二氮卓类和其他药物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最常用的制剂是阿片类药物,以芬太尼和吗啡使用最多,尤其对持续性疼痛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