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合集下载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长度测量工具中学物理涉及长度测量工具大致有5种:刻度尺、卷尺、三角板、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初中物理要求考生掌握的长度测量工具主要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一看看量程,看最小刻度,看零刻度线。

不同刻度尺量程可能不相同,最小刻度也可能不相同。

刻度尺有厘米刻度尺和毫米刻度尺,前者最小刻度是1cm,而后者是0.1cm。

2、二放测物体时,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并且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读数时要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并且读数时要保留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4、估读结果必须估读,并且写带单位。

特别说明: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读数时结果必须是:1.0cm(保留一位小数点),而毫米刻度尺读数必须是:0.10cm(保留二位小数点)。

其中,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比如:以毫米刻度尺为例,某次测量结果为38.32cm,其中38.3cm是准确值,而0.02是估读值。

尽管估读不是很准确,但是它还是有用的,它表示物体的长度在38.3cm-38.4cm之间,更接近38.3cm。

特别注意:如果物体刚好是38.3cm,那我们同样估计一位,结果是:38.30cm,其中估读值为:0.00cm,务必保证毫米刻度尺的结果是两位小数点。

【经典回放】1、如图所示,甲图木块的长度是()cm,乙图木块长度是()cm。

答案:1.40,3.602、(多选)课堂上小明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课后就尝试用刻度尺去测量某木块长度,测量结果为14.2cm。

假设本次操作正确,关于这次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B.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C. 该结果中"2"是估读的D. 该结果不存在误差答案:BC解析:由于这次刻度尺操作正确,读数为14.2cm,结果只有一位小数,说明该刻度尺是厘米刻度尺。

因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cm,B正确。

0.02cm是估读值,C正确,D错。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刻度尺是一个常用的测量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刻度尺的结构。

一个刻度尺通常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最上面是一个固定端,也叫“零刻度线”,下面是一个可以滑动的比例尺。

在刻度尺上通常刻有不同长度的刻线,每两条相邻的刻线之间的距离被称为“刻度”或“单位”。

使用刻度尺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它是干净的,并且零刻度线完全对齐。

我们可以通过轻轻移动比例尺来确认零刻度线与线段的起点重合。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刻度尺的比例尺对齐到线段的一端。

刻度尺上的刻线应该与线段的起点重合,而比例尺的末端应该与线段的另一端对齐。

确保刻度尺没有歪斜或者倾斜,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当比例尺对准线段时,我们可以读取刻度尺上最接近线段末端的刻线所示的刻度值。

例如,如果线段的末端对应的刻线是第4条,则线段的长度是4个刻度。

如果线段的末端在两个刻度线之间,则需要通过眼睛估计其准确位置,例如在第3条和第4条之间,我们可以估算其长度为3.5个刻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读取刻度尺上的刻度值时,我们应该视觉上与刻度尺对齐,以免产生读取误差。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手指或者铅笔等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

此外,有些刻度尺上可能还有其他的刻度单位,如英寸、毫米等。

在使用这些刻度尺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刻度单位,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量。

最后,使用完刻度尺之后,我们需要将其归位,并确保它保持干净。

刻度尺通常比较脆弱,对待它应该小心轻放,以免损坏。

综上所述,刻度尺作为一个常用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我们只需要将比例尺对齐到线段的一端,读取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就能得到线段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时需要注意各个细节,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在使用完毕后将其妥善归位。

中考物理重要测量仪器考试要点及题型分析:专题1 刻度尺测量长度问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重要测量仪器考试要点及题型分析:专题1 刻度尺测量长度问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重要测量仪器考试要点及题型分析专题01 刻度尺测量长度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都学啥1.刻度尺构造2.刻度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

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2.看。

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3.读。

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4.记。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2)刻度尺使用中注意事项先要找准零刻度线,再看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要注意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要求(1)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2)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且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二、用刻度尺测长度问题考法【例题1】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答案】2.80.【解析】起始端从0开始,只需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0开始,末端刻度值为2.80cm.【例题2】下列给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四幅场景图。

其中给出四项表述错误的是()甲乙丙丁A.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用它测得物体的长度为3.40cm。

B.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用它测得铅笔的长度为52.5mm。

C.如图丙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1.45cm。

D.如图丁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用它测得金属球的直径为3.29cm。

【答案】D【解析】四个刻度尺分度值都是1mm,测量结果肯定记录到毫米的下一位,然后写清单位。

甲丙物体一端都在与0刻度对齐,另一端读数就是物体长度;乙丁物体一端不在0刻度处,记录结果应该是物体两端读书之差。

三、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问题的训练题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是_____c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优质课教案《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初二物理郑辉2004.9.20教学目标:1.掌握刻度尺的三要素;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严谨的和学态度。

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难点:测量时读数对误差的理解一、复习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长度的单位。

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首先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那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比米小的单位又有哪些呢?(找学生回答)那它们之间有什么换算关系?1.练习8.5m= um 7.8cm= nm 4.32mm= km5.4dm= um 5.46nm= dm2.速算练习先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然后找学生任意回答问题1.400cm= km2.5dmm= nm3.8cm= km4.7.8km= cm5.5.6um= km6.8.87km= nm二、新课讲授关于长度的单位,我们学习的非常好,那我们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也就是说测量长度的最基本单位的工具是什么?老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刻度尺,下面我们好给它们分类。

1、刻度尺的种类(1)按材料分类(2) 按形状分类(3) 按用途分类思考: 我们对刻度尺有了基本的了,又怎样使用刻度尺呢?刻度尺包括哪几种要素?2、刻度尺的三要素:1. 零刻度线2. 量程3. 分度值(最小刻度值)3、如何使用刻度尺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总共分两步。

(1)、怎样正确放置刻度尺。

教师示范:要将刻度尺放正,对准零刻度线。

思考:零刻度线如有磨损该怎么办?(2)、怎样正确观察刻度尺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而且要正对刻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讨论: 有一刻度尺分度值为毫米。

甲测量27.2cm,乙测量为27.22cm,谁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小结: 一放二读三记录4、误差学生操作: 用厘米尺来测量大屏幕的长度,三个学生分别测量,结果加以比较。

用同一把尺测量同一长度但是结果却不同,而引出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有一定的差异,引出误差的概念。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实验记录表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实验记录表

标题:深度探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实验记录表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刻度尺来测量长度。

刻度尺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我们通过刻度尺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各种物体的长度,为科学实验、工程建设以及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数规则以及实验记录表的填写等方面,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实验记录表的填写进行探讨。

二、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之前,首先需要保证刻度尺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对刻度尺进行校准来确保其准确性。

另外,测量的物体也需要放置在水平平稳的表面上,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测量方法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与物体的起始位置对齐,然后用眼睛在刻度尺上对准物体的终止位置,以获取准确的长度数据。

在测量柔软物体时,需要通过施加轻微的压力使其保持直线状态,以获取准确的长度数据。

3. 读数规则在读取刻度尺的长度数据时,需要注意到刻度尺上通常会有毫米和厘米两种刻度。

毫米的刻度是较小的刻度,一厘米等于十毫米。

在读取长度数据时,需要将毫米和厘米的刻度结合起来,以获取准确的长度数据。

三、实验记录表填写实验记录表是在科学实验中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的重要工具。

在进行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时,我们也需要填写相应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通常包括实验日期、实验人员、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通过填写实验记录表,可以系统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提供依据。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测量方法和读数规则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填写实验记录表时,也需要认真、细致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和记录,才能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结论。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读数规则以及实验记录表的填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

一、对刻度尺要“三查”。

在实验的测量以前,应养成首先检查测量工具即刻度尺的习惯,对刻度尺的检查包括三点:一查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线是否清晰;二查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三查,即弄清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以及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量程)。

二、使用刻度尺要“五会”
(1)会认。

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
(2)会放。

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3)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4)会读。

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
(5)会记。

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三、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做到“五要”
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
的最小刻度,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和估计值。

四要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写出单位。

五要能正确地计算平均值,为使测量准确,测量长度常用多次测量
必须注意L1、L2……Ln的读数都要使用同样的单位。

长度测量有方法

长度测量有方法

长度测量有方法安徽尤良政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长度测量最基本的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必然要求。

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认清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贴近被测物体,同时使刻度尺和被测长度平行;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整刻度量起;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注意选取测量工具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需要,合理的选择各种测量工具,例如:给窗户裁玻璃时,选择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买布做衣服时,选择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

例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厘米。

解析进行长度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必须紧贴刻度尺。

由图可知,对木条B的测量是正确的。

长度为:3.45厘米(读3.45~3.49之间也可)。

点拨本题既考查了测量长度时刻皮尺的“放”,又考查了刻度尺的“读”。

二、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注意: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平均值保留小数的位数仍应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即与测量值保留小数的位置一致)。

例如: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测量了 4 次,测量值分别为 2.34cm、2.32cm、2.35cm、2.36cm,取平均值为(2.34cm+2.32cm+2.35cm+2.36cm)/4=2.3425cm,因为本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所以该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后应为2.34cm,而不是2.3425cm。

三、间接测量:(1)平移法;(2)累积法;(3)化曲为直法;(4)滚轮法平移法,这是在单一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的情况下,利用辅助工具(直尺、三角尺等)创造几何等量关系,然后进行测量。

累积法,它是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n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纸张的厚度、硬币厚度、铜丝直径等。

刻度尺使用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刻度尺使用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刻度尺使用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刻度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它通常由一块平直的金属或塑料板制成,上面刻有一系列的刻度线,用于测量线段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刻度尺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刻度尺的使用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要测量的物体平整、清洁,并放置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确定起点:使用刻度尺前需要确定物体的起点位置。

对于线段的测量,起点通常是线段的起点;对于物体长度的测量,起点可以是物体的任意一侧。

3.对齐刻度线:将刻度尺的开始位置与物体的起点对齐,确保刻度尺紧贴在物体上,避免产生误差。

4.读取刻度值:在刻度尺上找到与物体的末尾或终点对齐的刻度线,读取该刻度线对应的数值。

通常刻度尺会刻有厘米和毫米,注意选择适合的刻度单元进行测量。

5.确定测量结果:根据读取的刻度值,结合刻度尺的刻度单位进行换算,确定测量结果。

如需要进行计算,可以将刻度值转换为对应的数字,再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1.保持刻度尺平整:使用刻度尺时,需要保持刻度尺平整,确保其与测量物体充分贴合,避免测量误差。

同时,避免过度弯曲刻度尺,以免影响刻度尺的准确度。

2.精确读数:在读取刻度值时,需要保持目视垂直,以避免读数时的视角误差。

同时,可以采用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来提高读数的准确性。

3.注意刻度单位:刻度尺上通常刻有厘米和毫米等单位,使用时需选择适合的刻度单位进行测量。

对于较小的长度测量,可以使用毫米刻度;对于较大的长度测量,可以使用厘米刻度。

4.考虑误差范围:刻度尺的测量结果会受到一定误差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误差范围。

可以在测量结果后面加上一个误差范围,如“测量结果±0.5cm”。

5.注意读数位置:在读取刻度尺时,应将目光直接垂直地对准刻度线,以确保准确地读取刻度值。

同时还需注意读数位置,通常应写明是直接读左边的一条刻度线还是右边的一条刻度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要点
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

一.对刻度尺要“三查”。

在实验的测量以前,应养成首先检查测量工具即刻度尺的习惯,对刻度尺的检查包括三点:一查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线是否清晰;二查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三查,即弄清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以及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量程)。

二.使用刻度尺要“五会”
(1)会认。

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
(2)会放。

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3)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4)会读。

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
(5)会记。

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三.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做到“五要”
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例如,要测量桌面的长度,只需估读到毫米,可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要安装窗玻璃,需准确读到毫米,就应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板尺或者钢卷尺等。

此外,工厂中或实验室中还有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即螺旋测微器来精确测量的。

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有“基本测量法”和“特殊测量法”。

例如,欲测物理课本的长或宽,就可用刻度尺对它进行直接测量,这种方法是基本测量法,还有一些情况,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而需用刻度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间接测量,或利用特殊工具进行测量,这种方法,是特殊测量法,例如,欲测圆锥体的高或墨水瓶的高,则要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欲测曲线的长度,则先用棉线量出曲线的长度,然后再用刻度尺测量棉线的长,就是曲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测量法);将圆纸板在曲线上滚动,记下始点、终点和圈数,测出圆纸板的周长,就可算出这条曲线的长度(滚轮测量法);欲测出教科书每页纸的厚度,可将教科书压紧,测出书的厚度就可算出每页纸的厚度(积累测量法),等等,这些都属于特殊测量法。

三要能正确地读数,测量时,刻度尺刻度的一面要紧靠被测物体,并且不要歪斜;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刻度的一边要垂直,不要偏左、偏右,也不要偏高、偏低,要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和估计值。

四要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写出单位。

五要能正确地计算平均值,为使测量准确,测量长度常用多次测量
必须注意L1、L2……Ln的读数都要使用同样的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