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际油价变化

合集下载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当前油价现状及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当前油价现状及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08年油价现状与形势分析一.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分析1.近年石油价格走势图表一:调整了通货膨胀以后石油价格的走势图(1970~2006)资料来源: Chart of the Day图表二:2005年以来的石油价格走势由图一、图二可以直观看出:自1970年至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其中图二显示:国际油价自突破每桶40美元以来,2005年迄今一直保持上升势头,特别是在2008年2月,每桶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之后上升速度加快,现在每桶价格甚至超过140美元。

两年前,当油价突破70美元时,国际社会就惊呼为“心理极限”。

之后,油价涨势有增无减。

而今,油价高位运行已成常态。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了高油价时代。

以下是近五年国际油价大致走势:2004年初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徘徊。

2005年初布伦特原油价格在40美元附近的波动,NYMEX原油期价短期仍在50 美元的位置上下波动。

2006年原油价格继续走强,并创历史新高。

全年WTI和布伦特原油均价分别为65.99和65.10美元/桶,同比上涨17.3%、20.1%。

2007年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可谓波澜起伏。

从月初的60多美元/桶一度下跌至50美元/桶以下,跌幅达到了20%以上。

自06年8月上冲至接近每桶80美元后,WTI现货和布伦特现货都在07 年1月19日跌至每桶50美元。

2007年8月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11月份在90美元以上的高位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并数次冲击100美元关口。

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 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首次突破100美元,创出名义价格历史新高。

2008年6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涨至每桶139美元上方的历史新高,最大涨幅超过11美元,NYMEX-7月原油期货结算价飙升10.75美元,或8.41%,至每桶138.54美元,单日涨幅超过了1998年12月10日的单日涨幅。

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

2000年到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

国际油价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一直备受关注,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以下将按年份逐一分析这段时间内的国际油价数据,探讨影响油价变动的因素,并展望未来的走势。

1. 2000年国际油价数据2000年初,国际油价处于相对低位,主要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能源需求大增,国际油价开始逐渐上涨。

一些地缘政治事件也对油价产生了影响。

2. 2005年国际油价数据2005年,国际油价达到了历史高位,一度超过每桶100美元。

这主要是由于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增加所致。

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油价形成支撑。

3. 2010年国际油价数据2010年,国际油价经历了一段波动较大的时期。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使油价短期内下跌,但随后随着经济逐渐复苏,油价也开始逐步回升。

一些新兴能源的兴起也对油价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4. 2015年国际油价数据2015年,国际油价再次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所致。

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以及一些主要产油国的产量不减反增,导致市场供应大幅超过需求,从而推动油价下跌。

5. 2020年国际油价数据2020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一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国际油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全球居家隔离和旅行限制的实施,石油需求急剧下降,导致油价再次暴跌。

在加上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油价一度跌至负值。

在分析了这些年份的国际油价数据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国际油价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因素、供需关系、新兴能源发展等。

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局势以及能源技术发展的变化。

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也需要制定灵活的战略,以适应可能的变动。

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应对可能的变动。

全球经济的复苏将对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走出疫情的阴影,石油需求可能会迎来逐步恢复的趋势。

(整理)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简介.

(整理)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简介.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简介核心提示: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1、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20世纪60年代OPEC(欧佩克)为了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的行为作斗争,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OPEC产油量的增长,在1986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看到"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又改成以世界上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然后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2、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这是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国自己制定的油价体系,它一般参照欧佩克油价体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上下浮动。

3、现货市场价格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有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鹿特丹和亚洲的新加坡。

70年代以前,这些市场仅仅是作为由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手段,石油现货交易量只占世界总石油贸易量的5%以下,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的销售价格。

因此,这个阶段的石油现货市场称为剩余市场(Residual Market)。

1973年石油危机后,随着现货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石油现货市场由单纯的剩余市场演变为反映原油的生产、炼制成本、利润的边际市场(Marginal Market),现货价格也逐渐成为石油公司,石油消费国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据。

为了摆脱死板的定价束缚,一些长期贸易合同开始与现货市场价格挂起钩来。

这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做法,一般采用两种挂钩方式,一种是指按周、按月或按季度通过谈判商定价格的形式,另一种是以计算现货价格平均数(按月、双周、周)来确定合同油价。

近十年油价一览表

近十年油价一览表

近十年,油价变动迅速,油价走势一览表如下:
2008年:油价从年初的50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147美元/桶,涨幅达到196%。

2009年:油价从年初的44美元/桶下跌至年末的78美元/桶,跌幅达到77%。

2010年:油价从年初的80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89美元/桶,涨幅达到11%。

2011年:油价从年初的89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110美元/桶,涨幅达到24%。

2012年:油价从年初的110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110美元/桶,涨幅持平。

2013年:油价从年初的110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110美元/桶,涨幅持平。

2014年:油价从年初的110美元/桶下跌至年末的53美元/桶,跌幅达到52%。

2015年:油价从年初的53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37美元/桶,跌幅达到30%。

2016年:油价从年初的37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54美元/桶,涨幅达到46%。

2017年:油价从年初的54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64美元/桶,涨幅达到19%。

2018年:油价从年初的64美元/桶上涨至年末的61美元/桶,跌幅达到5%。

从2008年到2018年,油价变动多样,从2011年的涨势到2014年的大跌,2015年至2017年油价一直在振荡,2018年油价又开始下跌。

从近十年的变动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油价波动加剧,预示着未来油价的变动将会更加剧烈。

油价调整历史

油价调整历史

油价调整历史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油价常常发生调整。

下面是油价调整的历史记录:
1. 1980年以前,我国油价一直很低,成为补贴消费的一种手段。

1980年起开始实行省、市、县三级油价,油价逐步上调。

2. 1992年,我国首次实行成品油价格听证会制度。

3. 1998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我国多次降低油价。

4. 2002年,我国油价开始实行“双调制”,即集中调价与浮动调价相结合。

5. 2004年,我国首次将成品油市场定价权下放到油企。

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先后降低了油价来刺激经济。

7. 2013年,我国启动“一站式”油价机制,由国家发改委决定油价调整时机、幅度等细节。

8. 2016年,我国实行油价“新机制”,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情况分别进行调整,取消了11%的燃油税。

9. 2020年3月15日,我国油价突破元旦以来的历史新低,实行了“三连降”。

尽管油价一直在波动,但政府和油企都在努力保持市场稳定,保障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

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

一2003-2010上半年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1 2003年油价波动情况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颠簸度过。

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美-伊战争、SARS全球蔓延、美国经济增长加快、美元贬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加、OPEC未启动价格控制机制等,都是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中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或因石油引发、或影响整个国际石油工业。

2003年油价总体偏高,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活跃,产量和消费量增加较快。

2003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年初和年末上扬明显,全年总体走高。

1~3月,在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的延续、天气寒冷、OECD成员国原油储备偏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除阿拉伯轻油和迪拜原油外,WTI、布伦特和米那斯原油月平均价格均在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

OPEC两次调高生产配额也没有解决问题。

4~5月,随着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结束、天气转暖、美-伊战争初见分晓,油价下跌。

美对伊开战后,市场预期联军速战速决,对中东出口影响不大;伊拉克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同时,委内瑞拉产量回升。

这些是导致油价开始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因素。

6~8月,伊拉克恢复原油出口的困难重重,欧佩克得以顺利抽紧资源,OECD主要成员国库存持续偏低导致油价迅速反弹.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加快,美国和中国的石油需求明显增加,OPEC9月的减产使油价在2003年下半年持续走高。

2003年, WTI、布伦特、阿拉伯轻油、迪拜和米那斯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1.12、28.88、26.07、26.77和29.21美元/桶,总体较高(表1)。

OPEC数据显示,其2003年一揽子油价平均为28.10美元/桶,比2002年高15.4%,也高于OPEC设定的22~28美元/桶的目标区间。

这一价格也达到了自1984年年初以来的OPEC 一揽子原油参考价格的最高水平。

2 2004年油价波动情况2004年国际油价扶摇直上、连创新高,并在10月25日升至55.67美元/桶的高位。

国际原油历史价格走势图

国际原油历史价格走势图

国际原油历史价格走势图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国际原油历史价格走势图(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3)第三次石油危机时期(2003——2008年)。

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经历了长达20年的稳定期。

20年后,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步入一个全新的快速上升通道,第三次石油危机终于爆发: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然后,不再回头。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

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

2007年9月12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随后,继续加速上场。

2007年10月18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并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飙升,7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创出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

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

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

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

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

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

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

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