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考点归纳】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性质包括2.物理性质包括3.化学性质包括4.物质的决定物质的。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别:(223(1例:(2通式:例:(3例(4(5概念:例:(6)还原反应:概念:例:化学方程式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 铁在氧气中燃烧:3. 铜在空气中受热:4. 铝在空气中燃烧: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 碳在氧气充分时燃烧:9. 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13.光合作用:14.呼吸作用:二.几个分解反应:15.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 加热碱式碳酸铜:17. 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18.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9. 高温煅烧石灰石:20. 加热氧化汞:加热碳酸氢氨: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21. 氢气还原氧化铜:22. 木炭还原氧化铜:23. 焦炭还原氧化铁:24.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27.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3Fe + 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酸 -------- 盐 +氢气()28. 锌和稀硫酸29. 铁和稀硫酸30. 镁和稀硫酸31. 铝和稀硫酸32. 锌和稀盐酸33. 铁和稀盐酸34. 镁和稀盐酸35. 铝和稀盐酸(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7.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8.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水39.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40.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41.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42.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43.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44.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5.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46.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47.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48.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49.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5)酸 + 碱 -------- 盐 + 水5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51.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52.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53.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54.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55.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56. 硫酸和烧碱反应:57.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58.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59.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60. 硝酸和烧碱反应:(6)酸 + 盐 -------- 新酸 +新盐6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6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63.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64.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65.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66.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67.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7)碱 + 盐 -------- 新碱 + 新盐68.氢氧化钠与硫酸铜:69.氢氧化钠与氯化铁:70.氢氧化钠与氯化镁:71.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72.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74. 氢氧化钡与硫酸铜:75.氢氧化钡与硫酸铁:(8)盐 + 盐 ----- 两种新盐76.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77.硫酸钠和氯化钡:五.其它反应:78.二氧化碳溶解于水:79.生石灰溶于水:80.氧化钠溶于水:81.三氧化硫溶于水:82.硫酸铜晶体受热:8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84.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85. 生产水煤气的反应:。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实例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锈蚀变化:金属生锈其他变化:光合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

(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考点3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例: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生活中用于作燃料。

考点4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类型定义代表式特点化合价变化备注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多变一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物A 、B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C一变多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生成物中的B 、C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B+AC一换一肯定变化(就所有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金属和酸;②金属和盐;③氢气、碳和金属氧化物;④碳和水蒸气等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BC相互交换肯定不变(就所有反应中所有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酸+碱;②酸+盐;③酸+碱性氧化物;④盐+碱;⑤盐+盐(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及中和反应初中阶段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得氧或失氧的情况,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共27张PPT)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共27张PPT)

9.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向装置A、B中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 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___M__n_O_2_(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 __相__同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分类 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
角度
的腐烂等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如:H2+CuO Cu+H2O (CuO失去氧生成Cu的反应)
在反应物中失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有H2、C、CO)
催化 剂和 催化 作用
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
____C____(填序号)。
A. 锌与稀硫酸反应
B. 天然气燃烧
C.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 过氧化氢分解
命题点4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8. 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 加热生成甲烷和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 纳米镍粒子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 二氧化碳的排放易引起温室效应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Mg+O2 点燃 MgO2
化合反应
B
H2O2 通电 H2O+O↑
分解反应
C
Fe+H2SO4=== FeSO4+H2↑
置换反应
D
2KNO3+Ba(OH)2===
Ba(NO3)2+2KOH
复分解 反应
二 氧化还原反应(难点) 例2工业炼锰的反应为8Al+3Mn3O4 高温 9Mn+4Al2O3。 对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属于置换反应 B. 铝发生了还原反价降低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 。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 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 和 、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 、热能和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 等。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是指 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 中变现出的性质,如: 、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 、 、状态、熔点、沸点和 等。

(2) 是指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 、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 ,变化体现 。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 ;而“镁条燃烧”则是 。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 ,用途反映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定义通式特点基本反应类型A+B→AB二合一或多合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一变二或一变多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C+B单换单、强换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①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满足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定义实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O 2CO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其中能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 )CO+CuO Cu+CO 2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2023•自贡)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测试)(解析版)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测试)(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2019广东省】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食物腐败D.塑料降解【答案】B【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塑料降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2018湖北荆州】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答案】A【解析】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3、【2019山东德州】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鞭炮爆炸发声B.蜡烛燃烧发光C.煤燃烧火力发电D.电水壶通电放热【答案】D【解析】鞭炮爆炸发声、蜡烛燃烧发光和煤燃烧火力发电都发生化学变化,并且产生能量;电水壶通电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4、【2017广西来宾市】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研碎③铁丝燃烧④食物腐败等四个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水的沸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胆矾研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④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5、【2018广东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A【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武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高粱酿酒C.玻璃破碎D.干冰升华2.(新疆)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葡萄酿酒C.西瓜榨汁D.玻璃破碎3.(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4.(重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5.(日照)下列方案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D.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羊毛线和腈纶线6.(攀枝花)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凉水冻冰C.黄瓜切片D.辣椒剁碎7.(桂林)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饭菜变馊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8.(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水的电解C.瓷碗破碎D.干冰升华9.(上海)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铁钉生锈C.蜡烛燃烧D.食物变质10.(绵阳)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关系(a、b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A.AB.BC.CD.D11.(济南)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12.(菏泽)在下列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菠萝榨汁B.海水晒盐C.谷物酿酒D.石头雕像13.(连云港)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棉花纺成线B.棉线织成布C.棉布制成衣D.棉衣着了火14.(台州)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15.(德阳)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食盐制得纯碱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16.(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A.食盐做调味品和防腐剂B.苹果催熟香蕉,柿子等水果C.汽油洗除衣物上少量油污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17.(临沂)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铁生锈B.纸张燃烧C.葡萄酿成酒D.水结成冰18.(大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铸成锅B.瓷碗破碎C.粮食酿醋D.石蜡熔化19.(贵阳)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纸张燃烧C.冰雪融化D.玻璃破碎20.(成都)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石蜡熔化C.粮食酿酒D.水凝成冰21.(山西)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香水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D.铁钉生锈22.(滨州)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B.①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②④23.(聊城)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果榨汁B.冬瓜腐烂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24.(济南)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铁生锈B.纸张燃烧C.葡萄酿成酒D.水结成冰25.(青岛)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海水晒盐C.玻璃破碎D.蜡烛燃烧26.(威海)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数目、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烘烤食物②钢铁生锈③擦燃一根火柴④干冰升华⑤瓷碗碎了⑥杜鹃开花⑦沙子变成了沙雕⑧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④⑥⑧ B.①②③⑥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7.(义乌市)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变化,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酒精,溶解时要用搅拌.28.(江西)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败 D..29.(淄博)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氮做制冷剂B.碘液检验土豆中含有淀粉C.氢气做清洁高效的新能源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气体肥料30.(宁波)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31.(呼和浩特)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可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32.(泰州)普通食醋中含3%﹣5%的醋酸,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B.能溶于水C.易挥发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3.(连云港)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碘酒作消毒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碳酸钙作补钙剂34.(娄底)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能升华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35.(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 B.溶解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36.(黑龙江)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37.(南宁)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38.(本溪)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氮气用作保护气C.金刚石用作玻璃刀D.氧气用于炼钢39.(南昌)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A.牛奶 B.氮气 C.玻璃 D.氧气40.(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41.(福建)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42.(包头)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白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稀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D.苏打水用于缓解胃酸过多43.(济南)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B.稀盐酸用来除铁锈C.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D.用石墨制作电极材料44.(青岛)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点、沸点B.颜色、状态C.密度、硬度D.可燃性、还原性45.(青岛)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46.(烟台)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47.(广安)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由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氢,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只写2点)(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8.(南昌)以化合价位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硫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空:(1)E点表示的是二氧化硫,写出它的一条物理性质;(2)如图中可表示K2SO4,这种盐的点是(填字母);(3)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4)写出由B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9.(福建)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写出两条即可).(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50.(漳州)科学家证明了“一氧化氮气体分子是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信号分子”,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经,难溶于水,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又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回答一点即可),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的理由是.(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1.(济宁)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52.(河池)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于2014年10月3日至12日在广西体育馆举办,小林同学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发现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粉末搓手.他查阅资料后得知这种白色粉末是碳酸镁,微溶于水.请同学们结合短文的信息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碳酸镁的一种物理性质:.(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酸镁的一种化学性质:.(3)小林想(选填“能”或“不能”)用熟石灰代替这种白色粉末搓手,理由是.(4)小林还发现体育馆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因而防止金属生锈很重要.请写出防止钢铁生锈的一种可行的方法.53.(滨州)现有七种物质:①硝酸钾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聚乙烯⑤生石灰⑥氯化钙⑦碳酸钙.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1)常用作干燥剂得到是;(2)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3)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54.(泰安)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

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
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

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2 CO2;CaO+H2O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 Cu2(OH)2CO3 2CuO+CO2↑+H2O Cu(OH)2
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 Zn+H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 2NaOH+CuSO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 CaCl2+H2CO3
【问题探究】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
(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
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
成气体的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

审题与思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如点燃蜡烛,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同时石蜡受热
熔化是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水加热生成水蒸汽是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D中现象只是化学变化中可能出现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所特有,如铁丝伸入火焰中灼烧发红,就不属于化学变化!有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肉眼无法观察出来!如NaOH和HCl的中和反应。

答案:C
总结: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为历年各地中考必考内容,我们只有理解其本质后,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