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2020春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力及作用效果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4.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重难点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引入并认识力的概念,并能根据力的概念辨析相关题目。
三、学习用具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铅笔、尺子、橡皮泥、弹簧、磁铁、铁球、气球等。
四、预习检测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5.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旁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
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五、自学指导及典型例题(一)力的概念和单位【活动一】:什么是力?请同学们边观看微课一,边思考: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对谁施加了什么力的作用?并通过归类总结出力的概念。
1.人对车施加了推力。
2.手对弹簧施加了拉力。
3.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提力。
4.压路机对路面施加了压力。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二】:认识力的概念请同学们根据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事例,边看微课一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力能否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有关吗?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引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两物体无相互作用时)。
【活动三】:了解力的符号和单位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及观看微课一将以下内容填全,并完成例题1。
6.1力及其描述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归纳小结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 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不 同物体。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后者对它的 作用力。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知识点3 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 生形变。
形状改变
想一想:把一本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形变有的很明显, 有的很微小。
力的作用效果: 2.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N F=2N
作业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球拍的形状都发 生了改变。这说明什么?网球拍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 发生了变化,这又说明什么?
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 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
渔翁拉起渔网
运动员举起杠铃
同名磁极 相互排斥
橡胶棒吸引 纸屑
我们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排斥、 吸引等都叫做物体之间的作用。
推土机推走泥土 象压跷跷板
渔翁拉起渔网
运动员举起杠铃
同名磁极 相互排斥
橡胶棒吸引 纸屑
一个物体
推土机
作用
推
另一个物体
土
渔翁
拉
渔网
运动员
举
杠铃
象
压
跷跷板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第六章力和运动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知识点津自学检测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和______发生改变;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力的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4.物理学中经常用__________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5.力是______对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
学测同步例1.在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吸铁钉的力大于铁钉吸磁铁的力B.在磁铁和铁钉直接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C.磁铁和铁钉虽没有直接接触,但也会有力的作用D.是磁铁吸引铁钉,而不是铁钉吸引磁铁点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产生只取决于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作用,而与是否接触无关,所以本题选C。
练习1: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C.任何一个物体,它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从车站开出的汽车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用细线拉,但铁块未动D.掷出去的铅球向前运动落回地面点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方向的改变以及速度大小、方向同时变化。
A选项是速度大小在改变;B选项是速度方向改变;D选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C。
练习2:1、手用力拉弹簧,感到弹簧也在拉手;手扣排球时,手也会感到疼痛,这些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A.F 1>F 2;B.F 1=F 2C.F 1<F 2;D.无法确定例2、试分析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3kg 的球受到的力(如图所示),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力.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度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一现象说..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 .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D .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6.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地完成了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的原理. 7.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_《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1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探究一:举例: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点?人推车,()对()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拖车,()对()施加了力,拖车受到了力;手提箱子,()对( )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对()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
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
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思考:(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实验探究一:用磁铁吸起铁钉学生亲自操作: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以下练习,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提出问题:用手拍大腿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拍大腿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干什么?)(1)探究一: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什么
引言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量,在自然界中处处存在。
力的作用效果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哪些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
分类
1. 运动效果
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重要影响。
根据牛顿三定律,力会
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使其产生加速度。
在运动过程中,力可以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2. 形变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大小。
比如,拉伸力会使弹簧
变长、压缩力会使弹簧缩短,这是物体的弹性体现。
除了弹性,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塑性变形,如金属的拉伸变形。
3. 能量转化
力还可以导致物体内部能量的转化。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如动能、势能或热能。
比如,把物体从高处抛出,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具有潜在能量,一旦下落,潜能能被转换为动能。
4. 对其它物体的作用
力使得物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例如,引力使得行星之间
产生引力作用,相互吸引,并维持宇宙的稳定运行;电磁力使得电荷之间相互排斥或吸引,这是物质间电磁作用的体现。
结论
综上所述,力的作用效果包括运动效果、形变效果、能量转化以及对其它物体的作用等多个方面。
力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结构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1力的作用效果

6.1力及其作用效果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解疑1.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2.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三.考点考题解析本节考查的范围为力的概念及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考点一: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例1 如图6-1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闯关点拨力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解人用力拉拉力器,使拉力器弹簧变长了.说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员用头顶球,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形变运动状态例2 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知识点考查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即力的产生条件、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闯关点拨对力的概念的理解要包括两点:(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到力必能找到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哪个物体只对其他物体施力而不受力,也不管是否有无生命或有无动力,只要两个物体间有作用,就一定有力的作用,因此A和B选项是错误的;要判断是否有力的作用,必须判断两物体间有没有发生作用,而不是看它是否接触.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故C也是错误的;力的作用一定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即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D是正确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一、力1.力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施力物体。
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受力物体。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
(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肯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肯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铁钉〕。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了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一只手去拍击另一只手,两只手都会苦痛;用手压弹簧时,有弹簧推手的感觉。
我们可以称之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始终线上(直线性)、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逝〔同时性〕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使物体的外形发生转变。
2.力可以改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运动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静止〔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转变我们就说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转变〕速度方向转变也就是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转变物体的外形,也可能转变它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其中一个要素转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随之转变。
例如,以不同大小的力拉拉力器,方向、作用点一样,用的力越大,被拉的越长〔把握变量法〕。
所以要争辩一个力的的作用效果,就必须明确这个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1、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的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2、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③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在同一个力的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一般应当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教案。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小车、橡皮筋等。
3. 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呢?2. 探究力的概念(1)讲解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如拉力、压力等。
3. 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1)实验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2)实验2: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实验3:小车滑行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员投掷实心球、汽车刹车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巩固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知识。
(2)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5N
手竖直向上托 一本书F=5N
F=20N
300
用与水平方向成300角 的20N力斜向上拉木箱
F
F=20N
地面受重物向 下F=20N的压力
画出挂在墙壁上的篮球所受拉 力的示意图。
问题四:力的作用有什么规律?
实验:
(1)右手拍左手。有什么感觉?分析原因。
(2)人站在墙壁前推墙。
(3)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 。
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的是:速度和方向
(a) 速度发生改变;(如: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 (b)运动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
状态 (c)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改变
(如:变速圆周运动)
当物体_静_止_或做_匀_速_直_线_运_动
时,运动状态不变。
巩固练习:
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 改变的是( D )
(2)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中心上。 (3)画多个力时共用一个作用点。
(4)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5)题中已知力的大小,在图中要标出 力的大小。
手竖直向上托 一本书F=5N
用与水平方向成300角 的20N力斜向上拉木箱
地面受重物向 下F=20N的压力
画出挂在墙壁上的篮球所受拉 力的示意图。
弓的形状发 生改变
竿子发生了形变
沙发发生 了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竹子发生了形变
(a)投球手用 力把静止的棒 球投掷出去;
(b)棒球被接 球手用力接住;
(c)接球手用力 将棒球击出。
静止 运动 运动
静止
棒球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改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 以改变物体的_____。
4、力的三要素:___、___、__ __。 5、力的单位:___,符号:___
反馈练习一: 1、判断:
(1)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3)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4)一个力存在时一定同时有施力物体和 受力物体
反馈练习二:
2、头顶足球时,头对球的作用吗?
磁力
地球吸引力
小结:产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
思考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的作用吗?
对力的认识的说明:
(1)产生一个力要有两个物体。
(2)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 (3)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
(接触的两物体间发生作用时才有 力)
例1: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D )
A、划船前进时用船桨向后划水 B、起跑时用力向后蹬地 C、火箭起飞时向地面喷射火焰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提醒:划船前进时是水对_B__的力 使船前进的。A、船 B、桨
例2:
下列各对力中,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巩固练习:
手通过绳子用水桶从井中打水时,
桶受到的提力的施力物体是( B )
A.手 B.绳子 C.桶 D.地球
点拨:接触物体间的施力物体 是与它直接接触的物体。
力的单位:牛顿的一个苹果改变了世界
力的单位:牛 符号: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0.5N
问题二:如何判断物体有没有受力呢?
力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 来判断。 (转换法)
人施加了力,物体受到了力
分析
推土机
推
拖拉机
拉
起重机
提
压路机
压
土 砖 货物 路面
物体
作用
物体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力。
结论:
受力物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
注意:力通常用F表示.
理解练习:
1、人走路时脚绊到石头而摔倒。施力 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
2、汽车关闭发动机,在路面上滑行, 车渐渐变慢。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 物体是_____。
鲁科五.四学制2001课标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问题一:什么是力?
把一个大铁块由地上拿到桌子上,有什么感觉?
人将大铁块拿到桌子上感觉很费劲,这是人对 力最早的认识,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物理学中的力最初是从肌肉的紧 张得出来的。
分析
人
推
车
人
拉
绳子
人
提
水桶
人
压
图钉
人
作用
物体
人对物体的作用叫力。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船桨的力
B.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 支持力
D.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方法归纳:判定相互作用力的方法:
1、看运动状态:两物体是否是反向运 动。
2、看受力特点。
关于力,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力是__对___的___。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力可
F1
F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作用力 反作用力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问2:)人相提互水作桶用。的人两是个施力力大物小体相还等是、受方 向力相物反体,?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
简记:等大、反向、共线、异物
(3)受相互作用力的两物体表现为两 物体反向运动。
(2)推门,门被关上。拉门, 门被打开。表明力的作用 效果与_____有关。
(3)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 力。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都有关。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只有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力的 作用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受力物体上)
例: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拉动箱子前进
F=50N
力的示意图
举重
拔河
人推车
画出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受到向上的支持力的 示意图
提示:支持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垂直。
如图,画出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和B对A的压 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注意事项: (1)物体的示意图可用一方框来表示。
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 B、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C、关闭发动机后,正在向前滑动 的汽车
D 、小朋友沿滑梯匀速滑下
问题三:
物体受不同力时,会产生不同 的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时明显, 有时不明显,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与 那些因素有关呢?
力的作用效果 (1)在同一位置,推力越大,
门越易被推开,表明力的 作用效果与_____有关。
,
同时头感到
,说明头也受到
了 对它的力,这说明
。
反馈练习三: 3、指出下列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1)、停在站内汽车 (2)、从站内开出的汽车,速度在增大 (3)、汽车匀速转弯 (4)、一个同学正在跑1500米 (5)、被起重机吊起的重物匀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