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图片
神州6号载人的宇航员

神州6号载人的宇航员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是指挥长费俊龙、操作手聂海胜、后备宇航员刘伯明、后备宇航员景海鹏、后备宇航员翟志刚、后备宇航员吴杰。
神舟六号,简称“神六”,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六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人类世界上第243次太空飞行,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
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5年10月17日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了“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任务。
大班科学教学活动:了不起的神舟号飞船

大班科学教学活动:了不起的神舟号飞船目标:1、引起幼儿对“神六”发射的关注,对宇宙飞船和宇航员感兴趣。
2、了解我国神州六号的特征,并尝试绘画表现。
准备:1、幼儿对神州六号发射的信息有所了解。
2、神州六号发射的图片若干。
3、绘画材料。
重点:了解神州六号的有关信息,并能交流讲述。
难点:尝试表现火箭和飞船特征。
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出示神州六号飞船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请个别幼儿介绍。
二、观察讨论
逐步出示神州六号飞船从发射到返回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神州六号的飞船在哪里?神州六号的火箭上有什么标志?
2、宇航员乘在飞船的哪里?这两名宇航员是谁?
3、神州六号发射以后是怎样变化的?
4、简单小结。
三、联想创作
1/ 2
1、我们的航天科学家和宇航员们真了不起,造出了这么先进的宇宙飞船,他们还在不断的研究,以后的宇宙飞船肯定还要先进。
2、那我们小朋友想想看,我们将来造的宇宙飞船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
3、指导幼儿表现宇宙飞船和火箭的主要形象。
4、及时展示幼儿作品。
2/ 2。
英雄潇洒走苍穹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冯春梅 刘程
一、预习思考(1-7段):
• 1、五号飞船起飞后,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
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杨利伟才恢复了正常?
• ①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
• ②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
• 2.在成为“神舟”五号飞行员前,杨利伟的 训练包含哪些方面?
• ①体能方面 ②意志力方面。
如今“神六”也胜利回家了。
时间: 神五: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发射,16号凯旋
此 图 为 神 五 准 备 发 射
神六:2003年10月12日上午9时发射, 17日4时33分凯旋
此 图 为 神 六 安 全 着 陆 时 情 景
中 国 飞 天 第 一 人 : 杨 利 伟
“神六”飞行员:费俊龙、聂海 胜
• ①杨的话指的是宇航员的训练是严格、艰苦 的,需要认真对待和做出极大努力和付出的。 潇洒指的是神五顺利成功升天并返回。
• ②不是。…… • (3) 两篇文章能否揉和在一起? • 4) 人一生要经历磨难才能成就事业么?
• 5) 这两则新闻哪则更具新闻价值,哪则能上头 版?
• 第一则。消息:及时、有效。 • 6) 为什么有些新闻有图片而有些没有呢? • 7) 文中杨利伟被称为“当今年轻人真正的偶
像”,这与当代一些中学生追捧的星有什么区别?
• 8) 第十三段,既然说杨利伟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记者又如何知道杨利伟再飞船上的详细情况?
• 事后搜集掌握的资料得知的。从杨利伟、观测员、 • 等口中、手中获得的资料得知的。
二、思考讨论:
六年级综合实践《神六与航天》教案设计

六年级综合实践《神六与航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六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神六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2. 神六飞船的组成及功能3. 神六飞行任务及成果4. 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展望5. 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神六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神六飞船的组成及功能,神六飞行任务及成果。
2. 教学难点:神六航天技术的核心原理,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展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神六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神六飞船的组成及功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4.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神六飞行任务及成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神六航天事业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教室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神六发射升空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神六航天事业的发展意义。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神六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神六飞船的组成及功能,让学生了解航天器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神六飞行任务及成果的图片和数据,分析神六飞行任务的成功原因。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神六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6.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展望。
七、课后作业:1. 绘制神六飞船的结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各部分功能。
3. 调查生活中应用航天技术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神六”新闻报道纵横比较——以北京“5报”为例

六”报道中 唯一涉及 到搭载物 中的泥土 、 湘绣、东巴 文图案、中文报纸 的,其他报 纸大多以相当大篇幅报道北京学生的信件, 但是由于雷同性比较高,彼此差异并不大, 新鲜性差一些。
1 3 日的 报道模 式基本上 奠定了随 后 的报道模式,因此对后续报 道不再作一一 比较。
一、“5 报”报道横向比较
本文截取 10 月 12 日、10 月 13 日这 两天报道作为 比较对象。10 月 12 日为发 射首日,10 月 13 日 虽然已经是神六发射 第二天,但是其实际内容 是对发射首日的 补报。以后 5日都 是对前一天内容的 补报, 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新闻中大量出现的 “昨 天”一词。
二、“3 报”纵向比较
“神五”发 射时,《 新京报》和《竞 报》 还没有创刊,因此这里对《京 华时报》、 《北 京青年报》、《 信报》3报 关于“神五”的报 道进行比较。
《北京青年报 》从 2003 年 10 月 14日 开始报道与“神五”相关信息 ,并介绍发 射时间预测。15 日虽然是发射 首日,但是 同今年“神 六”发射一样,出稿前飞船还 没有升空,因此也是 以背景信息为主。但 是当天只有在头版右下方有极小的篇幅报 道“发射 在即”,同时在 A5 版辟出约 1/ 4版 面报道“谁 有资格飞入太空”组稿,涉及 选拔、发射 场功能、火箭、航天服和为什 么从飞船起步,配图 是加加林照片。与之 相比,今年“神六”发射当天《北京青年 报》增加了报道版面 ,报道 内容也随之更 丰富了。
发射 消息、航天人 员筛选、气象、技 术改 进等 内容,相互之间的差异 并不大,有所 创新 的是《竞 报》独家披露“神六”航天 员生 活照片的报道,并且在 头版以“ 本报 独家 披露“神六”航天员生活照片”为题 进行导读 。
六年级综合实践《神六与航天》教案设计

六年级综合实践《神六与航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六航天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航天科技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神六航天器的简介2. 神六航天器的发射过程3. 神六航天器的飞行任务4. 神六航天器返回地球的过程5. 神六航天器的意义和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六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飞行任务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难点:神六航天器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神六航天器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神六航天器的意义和影响。
3. 观看视频:播放神六航天器的发射、飞行和返回地球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神六航天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神六航天器的简介、发射过程和飞行任务。
3. 观看视频:播放神六航天器的发射、飞行和返回地球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神六航天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神六航天器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情怀。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神六航天器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神六航天器的资料,加深对神六航天器的了解。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神六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飞行任务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2. 能力培养:学生能主动关注国家大事,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学生表现出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资源:1. 神六航天器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课件:展示神六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飞行任务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有关神六航天器的最新信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神六航天器的简介、发射过程和飞行任务。
神舟六号飞船介绍

七.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计划
• 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神5,神6 • 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和出舱活动技术-神7(已启 动研制),神8 • 第三步:突破空间站技术
八.神5与神6比较
神州5号 神州6号
发射时间 任务 活动范围 宇航服 太空时长 航天员人数 食品
如厕
2003年10月15日 人在太空舱内的活动 仅限返回舱 未能离身 21小时 1人 即食食品,不加热加水
逃逸塔 外:整流罩 内:飞船
火箭
五.神六发射运行时间表
发射:2005.10.1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09:00:00点火 • 09:00:04升空 • 09:00:12向东偏南实施程序拐弯,距地211米 • 09:02:00逃逸塔分离 • 09:02:16助推器分离 • 09:02:39火箭芯一级分离 • 09:03:20整流罩分离 • 09:09:43芯二级分离,距地200公里 • 09:12帆板打开 • 进入预定轨道飞行
十.航天小知识(续)
• 飞船发动机: 飞船共有52台发动机,包含主机和备用机。 推进舱28台,4台大的用于改变轨道、轨道维持和返回制 动,小的用于控制飞船姿态。 返回舱8台,用于返回时控制姿态。 轨道舱16台,为其留轨半年提供动力。
十.航天小知识
• 发射窗口: 比较适合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范围的大小叫做窗口 的宽度。宽的以天或小时计,窄的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 通常都在傍晚或黎明,以利地面跟踪。 • 黑障区: 再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与气体摩擦产生巨大热量,从而 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屏蔽电磁波,使飞船暂时失去与地 面的联系,出现黑障现象。区间为距地100-40公里。
十.航天小知识(续)
• 飞船温度: 太空中飞行时向阳面超过100℃,背阳面低于-100 ℃,返 回大气层时数千摄氏度,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 ℃上下 4℃。
关于神州六号的全方面介绍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摄像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既可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也可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是真正的“现场直播”。
舱内航天服
21摄氏度: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轨道舱有16台。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专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中若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起死回生。1970年4月11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航天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新华社)
河北“太空药材”今如何?
本报记者 刘丽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素莉
神州号
英雄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航天员走向发塔
神舟六号整装待发
点 火 起 飞
火箭一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 火箭一级发动机及 个助推器同 时点火
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 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
火箭继续飞行,抛掉逃逸塔。 火箭继续飞行,抛掉逃逸塔。
进行黑障区后的飞船
返回舱拉出引导伞
拉出减速伞
减速伞分离后拉出主伞
主伞张开, 主伞张开,抛返 回舱防热大底
返回舱从斜吊挂状态改为垂直吊挂, 返回舱从斜吊挂状态改为垂直吊挂,当下降到离 地面约1米左右高度时 着陆缓冲发动机工作。 米左右高度时, 地面约 米左右高度时,着陆缓冲发动机工作。
返回舱着陆。随后,截断主伞,抛天线罩, 返回舱着陆。随后,截断主伞,抛天线罩, 弹出回收信标天线,发射信标信号。 弹出回收信标天线,发射信标信号。
回收返回舱。 回收返回舱。
神 舟 六 号 发 射 以 及 回 收 图 解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谢 谢!
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 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
轨道舱与返 回舱分离
建立返回制动姿态。飞船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建立返回制动姿态。飞船制动进入返回轨道,返回 舱降低至140公里的高度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 公里的高度时, 舱降低至 公里的高度时 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
进行黑障区后的飞船
飞船入轨一段时间后, 飞船入轨一段时间后,地面测控系统提供初始轨道 数据, 数据,并通过测控站和测控船对飞船监
飞行一周约90分种。当飞船进入海陆测控区时, 飞行一周约 分种。当飞船进入海陆测控区时,飞船 分种 上的设备开机工作,发射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息。 上的设备开机工作,发射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息。
东风助推器分离瞬间
助推器分离。 助推器分离。
火箭一级二级分离, 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飞船入轨。入轨后,飞船捕获地球, 飞船入轨。入轨后,飞船捕获地球,建立轨道运行 姿态,展开太阳电池帆板并对太阳定向。 姿态,展开太阳电池帆板并对太阳定向。
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 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