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试题

神舟六号试题
神舟六号试题

2006年初中科学学科“神舟六号”试题精选KNKJ版

1、2005年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s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飞船在脱离火箭之前,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机械能转变为_________,使船体外表变成一团火球。

2、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完成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运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而太阳能帆板展开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搭载的8类64种物品中除了有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及有关系统的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外,还有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有《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有《跃马图》、《神州颂》、《和平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在这些搭载物品中,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等将用于太空育实试验。处于失重状态的种子,其质量和惯性如何变化。

4、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减速降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机械能_____。

5、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是因为它的___________,返回舱在返回时,虽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就象一个闪光的火球,但由于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特殊物质在汽化时,能__________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6、神舟六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测力计测物重。

7、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我国飞行员登上月球即将成为现实。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它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没有磁场。根据这些特征,在月球上下列四种情况能做到的是__ _______

A、用指南针定向;

B、用电风扇吹风;

C、举行露天演唱会;

D、用天平称质量。

1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在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

中国航天事业载人飞船发展史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回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短暂而又辉煌的奋斗历程,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跃然眼前――这,就是改革开放。“没有30年改革开放增长的综合国力,没有这个大背景下积蓄的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就没有中国载人航天的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也奏响了中国科技追赶世界的号角。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自那一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921工程”――在“曙光”号搁浅20年后,中国载人航天终于迎来启航的曙光。的确,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唤醒了中国航天人无穷的创造力:包括航天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包括航天器系统、航天运载器系统、航天发射与回收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等较为完善的航天工程体系……所有这一切,无不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7 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中国“神舟一号”飞船腾空而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14圈、21小时后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都成功着陆。首次飞行没有载人,目的是通过实际飞行验证新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2001年1月10日子夜时,神舟二号飞船凌空遨游。这艘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按载人飞行要求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虽然没有载人,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1月16日神舟二号飞船按预定计划绕地球108圈,在太空飞行7天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返回舱返回了地面,轨道舱仍留在空间运行。 神舟三号

神五神六神七航天员乘组

神舟五号 杨利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65年6月21日生,身高1.68米,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 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神舟六号 费俊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军衔。男,汉族,江苏昆山人,党员,毕业于长春航校,大学文化。 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军衔。 聂海胜: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军衔。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党员,大学文化。 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军衔。 身高172cm。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神舟七号 翟志刚:男,汉族,身高172cm,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镇龙西村人,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 1966年10月10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大校军衔。 刘伯明:男,汉族,身高168厘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 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17日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大校军衔。 景海鹏:男,汉族,身高172厘米,山西运城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 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大校军衔。

神舟飞船的资料

神舟飞船的资料 篇一: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飞船名称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在轨时间航天员神舟一号1999-11-20 06:00 1999-11-21 3:41 21小时无人 神舟二号2001-01-10 01:00 2001-01-16 19:22 6天多无人神舟三号2002-03-25 22:15 2002-04-01 6天多无人 神舟四号2002-12-30 00:40 2003-01-05 19:16 6天多无人神舟五号2003-10-15 09:00 2003-10-16 06:28 15小时杨利伟 神舟六号2005-10-12 09:00 2005-10-17 04:00 4天多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09-25 21:10 2008-09-28 17:37 2天多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2011-11-01 05:58 2011-11-17 19:32 16天多无人 神舟九号2012-06-16 18:37 2012-06-29 10:00 13天多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十号2013-06-11 17:38 2013-06-26 08:07 14天多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待发射 神舟五号航天员简历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人,大学文化程度,1965年6月出

生,特级航天员,副军职,少将军衔,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神舟六号航天员简历 费俊龙,男,汉族,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九六五年五月出生,一九八二年六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型,安全飞行一千七百九十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一九九八年一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今年六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九六四年九月出生,一九八三年六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一千四百八十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一九九八年一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今年六月,入选“神

中国航天成就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茫茫太空,并挥舞国旗向人们致意。太空舞动的五星红旗告诉世界: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而此时,距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只有16年.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汇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汇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汇对接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间交汇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6月11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能够为在轨各类航天器输送人员和物资。 (2)在太空中跑步:对于绝大多数而言,跑步是最正常不过的日常活动,然而在太空中却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没有重力的拖拽,所以跑步根本就不用费力气,这样的跑步对自己没什么作用,根本就达不到锻炼的作用。而长时间在太空中的人又必须锻炼,因为锻炼是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衰退的一种方法。否则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这样,在登上跑步机之前,就得穿上铠甲。这铠甲紧得就像冲浪者穿的那种类型,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你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不过虽然这样,但是感觉和地球上的重力完全是两码事,在每一次练习的前几分钟你会觉得像有针扎了进去。在人为的负重之下,你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所以在太空中的跑步不再是一种享受,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人能够掌握的所有

神舟六号试题

2006年初中科学学科“神舟六号”试题精选KNKJ版 1、2005年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s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飞船在脱离火箭之前,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机械能转变为_________,使船体外表变成一团火球。 2、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完成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运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而太阳能帆板展开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搭载的8类64种物品中除了有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及有关系统的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外,还有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有《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有《跃马图》、《神州颂》、《和平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在这些搭载物品中,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等将用于太空育实试验。处于失重状态的种子,其质量和惯性如何变化。 4、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减速降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机械能_____。 5、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是因为它的___________,返回舱在返回时,虽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就象一个闪光的火球,但由于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特殊物质在汽化时,能__________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6、神舟六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测力计测物重。 7、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我国飞行员登上月球即将成为现实。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它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没有磁场。根据这些特征,在月球上下列四种情况能做到的是__ _______ A、用指南针定向; B、用电风扇吹风; C、举行露天演唱会; D、用天平称质量。 1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 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 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3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 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 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 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 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 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 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75-2008)1956年2月,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1958年,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了“581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火箭飞了八公里。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拓展阅读:神六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神六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太空食谱以中餐为主 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吃什么?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介绍,在神舟六号上天两个月之前,航天医学专家们就为两名航天员制定了详细的太空食谱。这份食谱中共包括50多种各类食品,航天员在太空中每日进餐3次,每餐可享用5-6种食品。这些食品既考虑到了营养均衡,又考虑到航天员不同的口味。神舟六号飞船带够了两名航天员多天飞行的食品,总重量达40多公斤。 这些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主食以米饭为主,每份140克,装在真空包装袋中,食用时需要使用加热器加热。副食包括肉类、蔬菜、罐头三大类,其中肉类包括陈皮牛肉、牛肉丸子、墨鱼丸子等,蔬菜类都是各种复水蔬菜,包括香菇菜心、素什锦等,罐头类以肉类罐头为主,有牛肉罐头、猪肉罐头等。陈斌说,通过对这些食品的科学搭配,可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主食2天不重样、副食4天不重样。 航天员在太空吃的冻干水果,是用草莓、苹果、香蕉、水蜜桃、哈密瓜等鲜果加工成的,口感、色泽依旧,味道也相当好。同时,航天员还可以喝上咖啡、茶、果汁和奶油浓汤。 太空上也能保持清爽 航天员首席医监医保医生李勇枝博士介绍说,科技人员为航天员准备了一种类似口香糖的清洁剂,餐后使用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效果。用来“刷牙”的还有用无菌纱布做成的纸套和一种能吃的牙膏,既除味又增白。“俄罗斯航天员用生理盐水浸泡的纱布擦拭牙齿,我们的航天员比他们舒服。”李勇枝说。 太空中无法沐浴,神六航天员携带了一种专用的纸巾,出汗后可以用来清洁身体,还有特制的擦脸油用于护肤。据悉,在飞行期间,两位航天员还要换一次内衣。 太空中如何解手?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介绍说,我国研制的航天服里有一个类似于“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通过吸水材料把小便变成絮状的固态物,并且能除臭。这是上次飞行中杨利伟唯一能够使用的“厕所”。这次飞行在轨道舱里安装了一个大小便收集器,机器上有两根管子分别用来对准大便和小便器官,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这个吸尘器式的“太空马桶”在太空中是否方便好用,需要在这次任务中验证。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1)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对我学习马克思注意的启发 新华网报道:前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完成了风云四号卫星UHF 天线展开机构初样振动试验,考核了天线展开机构在卫星发射振动环境下的承受能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目前,风云四号正在进行整星电测试,为整星后续正样研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用它骄傲的航天科技成绩告诉世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不仅达到了量的积累要求,更创造出很大程度的质的飞跃!” 打开手机了解国家的航天史,感慨技术的进步与成长,对于女航天员的飞天更是赞叹!正是因为有了对真理世界的不懈探索,才有了我们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可谓是“追求追求世界本质,提高生命质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7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标志着绕月探测的工程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具备了对月球进行探测的能力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巨大前途,有强大的生命力。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积累经验实力,达到一定高度。嫦娥三号成功发射。人的意识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科学家的努力和付出功不可没。人类充满信心,对外太空充满无限的期许和向往。对地球的 发展是上升曲折的运动。世界的发展需要人类发挥源源不断的能动性。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携带中国第一辆月球车,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关键科技技术实现了这个巨大突破。 观看了嫦娥三号升空的3D视频,视频制作精细,画面清晰。看到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我心中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这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科技事业。人们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从地球遥望月球,我们用肉眼观察到月球表面皎洁光滑,通过望远镜观测,我们看到了月球表面是坑坑洼洼的,人类首次踏上月球时,阿姆斯特朗真实目睹月球表面布满坑坑洼洼的环形山。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科学家夜以继日搞科研、做实验、模拟月球环境、不断突破瓶颈、脚踏实地迈向成功。他们内心承载着广大人民的殷切希望,他们内心充满动力,国家和人民给予他们饱满的信任和期望。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他们勇于创新,创造出一辆堪称完美的月球车。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类对月球情有独钟,对月球充满美妙的遐想科学家发明月球车,改进月球车的各个部位,让其发挥关键作用。月球车到达月球表面, 证实这 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会更加深入透彻,我们的疑问将逐步得到解决。实践出真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读书笔记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读书笔记 读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这篇科普知识文章之后,我不得不为我国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感到骄傲,为航天员的勇气所喝彩,没想到一个重达8吨的飞船上竟装有60余台设备,82个软件,元器件10万余件,这令我惊叹不已。 文章主要介绍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轨道、运行速度,以及一些构造等等,特别提到了“神五”与“神六”的区别。文章还提到了航天员所要接受的训练。当我看到航天员所接受的任务和要冒的风险时,我的心就好象一个轻气球一样悬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发射“神六”的那天上午——10月12日上午九点,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火箭点火升空时科研人员那紧张的神情,更忘不了当逃逸救生塔脱落时那激动人心的欢呼声以及雷鸣般的掌声。那时侯,我还不以为然地想:“不就发射成功一艘飞船嘛,用得着那么兴奋吗?”。但是,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想法,明白了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为“神六”发射所付出的心血,他们对每个仪器都认真地检查了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就连一根发丝般的空隙也要密封好,这样精确、细致的研制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看看科研人员,再想想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平时学习起来,总是很不耐烦,好象是在为爸爸妈妈学习似的。数学作业不会做,空着;语文作业不会写,一个电话打到同学家就解决问题了。这种马马虎虎的学习态度带来的结果是做错的题目“遍地开花”。现在想起这些问题来,就连自己也胆战心惊。我所缺少的不正是航天人那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吗?,我现在的学习态度,不就是好比一艘到处透风的载人飞船吗?如果把这样的飞船发射到天上去,不出事才怪咧! 同学们,当我们沉浸在飞船成功升空的喜悦之中时,请把自己和那些做起研究来一丝不苟的科研人员比较一下,经常检查和排除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象航天人那样,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不放过任何问题和疑点,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本领,将来才能让我们自己这艘“飞船”成功升空,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资料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 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 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 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 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 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 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 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 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 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 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 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 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 的长征系列(SS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送入近地轨道(LEO)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火箭。把美国休斯公司制,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 1992世20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11月日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 航天工程。1999年纪末期至21小时后在内蒙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2月19古 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196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24日,料探空火 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日,11月26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1975年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中 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 。星返回技术的。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 走向国际市场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月20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莃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蒃 蝿1956 年 10月 8 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芅 蒅1964 年 7月 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薃 腿1968年 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羇 膄1970 年 4 月 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蚃 薀1975年 11月 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莅 羃1988年 9月7日,长征 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 1号 A 气象卫星。 螃 羁1990 年 4月 7日,“长征 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 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肇 肆1990年7月16日,“长征” 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螂

肈1992 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衿 螅1999年 11月 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 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袂 葿2001年1月 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 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 1月 16 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芇 薄2002年 3月 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 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 108圈后,于 4 月 1 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羂 袀2002年 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 4号飞船。 罿 莃载人航天工程又称“ 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 年月 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 3艘无人飞船, 2003 年 10 月 15 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 5 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 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肂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 天实现了 2 人 5 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是一个底子薄、人口多、工业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年代,始终根据国家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选择有限目标,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和壮大的策略。我们首先发展了进入空间的能力,随后发展了空间应用的能力,在国家经济实力壮大之后,开始发展载人航天的能力。现在我们正在发展深空探测的能力。经过5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和配套能力。实践证明,我们走过的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之路。 1. 进入空间的能力 开展航天活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进入空间的能力。因此, 中国航天事业的早期活动集中在火箭技术的开发研制上。1970年,我们在中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首枚液体运载火箭长征1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中国开展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30多年中,长征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不断提髙。1981年,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1984年突破了低温发动机技术,成功地将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80年代末,掌握了运载火箭捆绑技术,1990年长征2号6捆绑火箭首发成功,为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打下了基础。 90年代,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获得了极大提高,从1996年10月至今,已经连续进行了59次成功的发射,将载人飞船和各种卫星送入不同轨道。 2007年7月初,长征火箭刚刚完成了第101次成功发射。目前,长征运载火箭己形成了谱系,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5吨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以满足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各类有效载荷的需要。 2、空间应用的能力 当火箭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我们正式启动了卫星研制计划,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4月发射成功。此后,我们在通信、遥感、导航定位和科学实验卫星四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广播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导航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7个卫星系列。至今,我们研制并发射了 80多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有28颗卫星。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13亿人口,发展广播通信卫星是造福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1984年,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发射成功,开辟了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新时代。此后,发展了东方红2号甲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近期成功开发的东方红4号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输出功率10.5千瓦,适用于大容星通信广播、电视直播等,将满足中国卫星通信的需要。目前我们利用这一平台已研制并发射了鑫诺2号直播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并正在为委内瑞拉制造新的通信卫星。

时事热点透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时事热点透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关学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大事,”2005年各地中考都不同程度地将时事材料引入了考题,且考查形式灵活多变。2006年时事热点仍然是中考关注的对象,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这一热点时事有可能出现的题型作些预测。 一、语言积累 〖题一〗2005年10月12日时整,搭乘两名宇航员的中国第二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六号”从酒泉基地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第二次进行功人航天飞行,有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明确地表明中国正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用李白《行路难》原句填空) 二、语言运用 〖题二〗请从下面有关航天的谜语中任选两个谜面,把谜底写在下面相应的方框里。 ①三人飞上天(打一字) ②翱翔太空(打一神话人物) ③横空出世(打一称谓) ④丘比特之箭(打一航天设施) ⑤野渡无人舟自横(打一航天设备) 〖注〗有关航天谜语还有:七仙女下凡后——打两个航天新词语(“神一”关陆,“神六”升空),太空发回的照片——打两个名词(天象、传真),闲庭信步——打一航天名词(太空行走),太空任我行——打我国一民歌曲调(信天游)等等。 〖题三〗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贴切的标题。 记者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了解到,“神舟六号”着陆场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位于飞船的运行轨道内;飞船着陆场必须人烟稀少,甚至树木的比例都不能超过千分之一,以免飞船着陆时造成人员伤亡;地势必须平坦,坡度不能超过五度;在方圆数十公里的区域内,还不能有一千一百伏的高压线——这是普通县一级的输电线;着陆区内不能有铁路,不能有三层以上的房子,不能有河流。 预计“神舟六号’’返回舱的主着陆场与“神舟五号”一样,仍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

我国航天成就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过二十一小时十一分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后返回。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四月一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201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发射升空。“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5时38分,神舟六号航天员出舱。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返回时间: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搭载人数:2男1女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具有深远影响。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幼儿园政治:神舟六号(教学实录)

幼儿园政治标准教材 幼儿园政治:神舟六号(教学实 录) 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 to strive for.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幼儿园政治:神舟六号(教学实录)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连贯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知道一些有关飞船上太空的知识。 2、尝试设计飞船,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的神州六号的资料(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睡觉、吃饭等)幻灯片洋泡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相互交流

师:最近我们中国有一个重大的新闻,你们知道是什么新闻吗?(神州六号飞上天了),在这艘飞船上面还有两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宇航员:聂海胜和费俊龙)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收集了许多有关神州六号飞船的新闻了,是吗?那么你找个好朋友跟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收集到了哪些新闻,好吗? 2、个别交流 师:现在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神六的新闻啊?(个别幼儿介绍) 二、丰富知识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了有关神六的新闻,现在我们一起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好吗?(根据幻灯片介绍) 三、幼儿操作 师:我们的宇航员非常的了不起,他们不怕生命的危险,为了给国家做一点贡献,去了太空做试验,你们想不想和这两位宇航员叔叔一样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啊?那么我们一起来设计神

神舟六号发射过程和返回过程

神舟六号飞船飞行过程及返航过程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 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 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火箭逃逸塔分离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 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2名宇航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10月17日返回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