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少林搏击拳法——金刚心意把

合集下载

《少林心意把》

《少林心意把》

《少林⼼意把》《少林拳谱》记载:少林⼼意把是少林寺武僧秘不外传的保守套路,其特点是内外兼修,⽓贯全⾝,锐注四梢,发声⽽起势,落⾳⽽着凹,起时柔,⾏时刚,落时顿吼,重如发炮。

观其形如虎出洞,视其⾏姿如蛟龙,落⾜声暴如炸雷,殿宇震摇浓⽓腾。

练成此功夫,⾄少须时⼋秋,亦称“少林神把”。

智者不匹夫,武者⽆懦夫,⼈⼈强则中国强!天下武术宗成,名侠剑客⼀流。

我武古今功夫,⼼怀家国兴亡!练法预备势:两⾜并⽴,两臂下垂,五指并拢,掌⼼向⾥,掌指向下,⾝胸挺直,⽬视前⽅(图1)。

运⽓:⾃然呼吸,⽓沉丹⽥,定式3息。

(1)摆头抱拳:抬左脚向左开半步,同时两掌由下向内向上画弧,然后往外、往下撩打、变拳抖肘,抱于腰间,拳⼼向上,头向右摆(图2)。

(2)追风连掌:两脚碾地,体向左转9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两腿成左⼸步,同时两拳变掌,左掌向前猛推,掌⼼向前,右掌屈肘端于腰间,掌⼼向上,⽬视左掌(图3)。

上动不停,抬右脚向前上成右⼸步,同时右掌向前推出,掌⼼向前,左掌收回腰间(图4)。

接上动作,抬左脚向前上⼀步,使两腿成左⼸步,同时左掌向前猛推,掌⼼向前,右掌端于腰间,掌⼼向上,⽬视左掌(图5)。

(3)跳步阳把拳:抬两脚向前踮跳⼀步,左脚落右脚前半部、⾜跟离地,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两掌变拳,由前随⾝向后撩,然后左拳向前滚臂屈肘上冲,拳⼼向⾥,右拳屈肘抱于腰间,两腿微蹲,⽬视左掌(图6)。

(4)跳步甩把拳:抬右脚前震脚(响亮),落左脚右侧;同时两拳由前向后侧栽击,两腿半蹲,⽬视前⽅(图7)。

(5)右提把栽捶:抬右腿向前提膝:同时两拳由下抖肘向上撩打,然后右臂架前,拳头向左,左拳沉肘亮于胸前(图8)。

接上动作,右脚下落左脚前⼀步,抬左脚向前震脚(响亮),与右脚成并步,同时开⼝宏发⿐⾳(嗯—),两拳由上向左侧下⽅随⾳猛栽,两腿半蹲,⽬视前⽅(图9)。

(6)左提把栽捶:抬左腿向前提膝,同时两拳由下向上提把打,然后左臂架肘悬拳,右臂屈肘平胸亮捶(图10)。

少林心意把:禅武合一

少林心意把:禅武合一

少林心意把:禅武合一少林心意把又名锄镢头,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来自耕自种,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的启发,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

少林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

只要练好一个侧式,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发展成一个武术流派。

练少林心意把重在心意,并非流于形式架子,而是讲求实用,不尚花架,足练心意,气力的无上法门。

正如秘谱中云:“少林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

夜静练式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 少林心意把练到高深境界,即达到了忘我、无念、了生死的无上境界。

其要诀在于空,应达到三空,即心空、身空、目空。

心空则气闲神定,无所思虑,无所畏惧;身空则腾挪辗转自如;目空则一切不在眼里,达到无我无敌的境界,即所谓无虑也。

少林心意把就是禅拳,首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别人。

少林心意把练到高深境界,即达到忘我、无念、了生死的无上境界。

少林心意把实则练气练柔劲,指在行气入膜,充实肌体,达到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显于内去病健身。

练习传统少林拳法首先要从练气开始,练气首先要养气,而养气就是练心,即心意的锻炼,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

禅宗主张“无念为宗”、“清净本心”,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状态,只有在心灵澄澈、心空无物时,才能开启潜在的、意识活动所体验不到的及被理智、情感、习惯所抑制的直觉悟性。

“少林心意把”在整个修持过程中突出禅的无念思想,以不用意识、不用意守的“无意念”为练心之要,顺其自然,使精气神顺其本性与天地合一。

所以只有参透禅机,才能超越于生死怖畏之域而达到极值致所归,即生命精神所皈依的不动心功夫,所谓超乎寰中,得其向外,禅武合一。

道本无相,弘之在人。

练少林心意把时要明三节、四梢、阴阳、五行、六合,先将气调顺,排除七情六欲,演练要来回一线,不受场地限制。

主练心、意、气、兼练下盘、轻功和身法、步法。

少林实战金刚把__

少林实战金刚把__

shaolinyutaiji一、白鹤亮翅双冲把1.敌双拳击来。

我两掌外拨,并顺势抓敌双臂(图1)。

2.回拉敌臂,进右步双爪抓击敌两肋(图2、3)。

3.抓敌双肋回拉,进左步,同时以头击敌面部(图4)。

4.进右步,成右弓步,双拳冲心击出(图5)。

二、拉肘劈心捶1.敌右拳击来。

我左手内旋上托其肘(图6)。

2.进右步,出右拳劈心击敌(图7)。

三、弓步连环掌1.敌右手击来。

我左手下拨(图8)。

2.进左步,右掌击敌面门(图9)。

文/宋威1234567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haolinyutaiji3.进右步,左手拍击敌裆(图10、11)。

四、亮翅虎扑把1.敌双手击来。

我两掌外拨敌手(图12)。

2.敌若后退,我跃步前扑,双掌拍击敌胸部(图13)。

五、仆步挂掌斜行把1.敌左脚踢出。

我左仆步挂掌,外挂敌左脚(图14)。

2上右步于敌后,右掌随即拍击敌后脑(图15、16)。

六、弓步斜飞掌1.敌右手击来。

我左掌内旋下拦外拨敌右手,左脚上步敌身后(图17)。

2.右脚上步于敌后(图18)。

3.右掌先扇击敌面,再顺势用右肘捣敌颌部(图19)。

七、飞脚冲心捶1.敌右脚蹬来。

我闪躲后,拧身起右脚蹬其左大腿根部(图20、21)。

2.紧接着,双拳同时冲敌心门(图22)。

171819202116151413891011121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haolinyutaiji八、弓步击地捶1.敌右拳击来、右脚踢来。

我提右膝、屈右臂封敌拳脚(图23)。

2.落右脚,进左脚,上冲右拳击敌下巴(图24)。

3.进右步,顺势右栽捶下击敌裆部(图25)。

九、马步劈桩把敌右手击来。

我左拨,上右步,用右掌劈击敌面部(图26)。

十、狸猫上树迎面抓1.敌左手、右脚同时击我。

我急提右膝截其下,双掌封其上(图27)。

2.顺势落右脚,双爪扑撕敌面门(图28)。

少林七十二绝技--心意把

少林七十二绝技--心意把

少林七十二绝技--心意把心意把心意把是河南少林寺中传习的一种散招练习法。

有人考证认为此技是心意六合拳鼻祖姬际可“读书古寺”、“传艺河南”时,传留少林寺的,心意把共十二大势,其名目有:起式把、左右把、(楔撅把)、翻身把、地磐把、起纵把、腾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

心意把只有单势练习形式,无套路,直线往返练习。

此为少林派秘不外传之技。

太极奸,八卦滑,论毒毒不过心意把。

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

把,指的是心意把。

少林心意把历来是少林寺武僧们所渴望学到并掌握的护法秘技,但由于此法势狠招毒、绝妙无比,加之得法不易,所以历来秘不示人,即使是少林弟子传授时也是慎之又慎,反复甄选。

目前能将心意把练到第六把者便已是凤毛麟角了。

风格特点及要领心意把又名锄镢头。

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

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

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

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预备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

撅头把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

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

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

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

练底盘功夫、长内功内劲——少林心意把

练底盘功夫、长内功内劲——少林心意把

练底盘功夫、长内功内劲——少林心意把“太极奸,八卦滑,最毒毒不过心意把”,少林心意把一直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绝技,历代武僧皆以单传亲授的方式传承,即使在少林寺里也只有极少数人掌握。

我老师的师傅释行性(张庆贺)法师讲,心意把又名锄镢头,是少林寺僧人在劳动时,借鉴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

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

只要练好一式,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

练心意把重在心意,讲求实用,不尚花架,是盘练心意、气力的无上法门,不能仅仅拘泥于外在的形式架子,要“外练筋骨皮,内养静气神”,内外兼修、集技击养生为一体。

秘谱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少林心意把有三十六种变化,以练底盘功夫、增长内劲为核心,集功、拳、力、意为一体。

现在少林拳遗留的心意把有锄镢把、山河把、连环捶、富贵不断头以及起落把等几套拳把。

常说的十二把有起式把、左右把、翻身把、地盘把、腾挪把、十字把、推仓把、扫泼把、起纵把、展翅把、亮翅把、跳跃把。

少林拳有三十六把,除以上十二把架势外,还有鹰捉、虎扑、斩手、探海深望、正把、斜把、赶马三捶、白猿洗脸、燕子取水、锁喉等,一左一右化为七十二种打法。

心意把的练习特点是集步法、身法、破法、打法、内劲、气功、桩功、轻功、硬功、练力于一身,虽练习者用尽毕生精力,也不易达到最高之境界。

释行性法师讲,练习心意把没有两年以上内功基础是不能练习此技的。

若习练过早,容易出病,对身体不好的人来讲,是不可练习的。

心意把基本桩功练习要求提膝扭腰,左拳右掌,脚弓发力,脚尖上钩,用钩崩之劲,力贯足弓,上、中、下齐用,腰催力发,可发敌于丈外。

心意把练习要求全身配合,攻防兼备,呼吸配合,哼哈发声,嗯咦倒人。

练习外形一领一追,一手攻一手防,追风赶月不放松;一腿提,一腿撑,脚踩去意刮阵风;腰要拧,胯要松,身体配合,缠坠裹扣,提拉对挣。

然其变化虽多,则一理通则百势皆通。

少林十三趟金刚把模板

少林十三趟金刚把模板

少林十三趟金刚把本套路与心意把有许多相似之处,大约产生与少林寺明末清初,也是少林武僧秘不外传的拳法之一,它朴实无华,简洁实用,以博人为主,硬打硬进。

在演练方法上,每趟都可反复练习。

一、白鹤亮翅双抱肋自然站立为预备式(图1)。

左脚向左半步,脚尖点地,左转身成左虚步,两手以肘为轴向内向上向外拨(图2)。

左脚进步,右脚上步,双掌外拨并前伸(图3、4)。

左脚上步,两掌收回成拳,重心移于右脚(图5)。

双拳劈心击出,右脚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双击拳(图6)。

上左步成并步,两掌由头上左右下分成预备式,然后继续图2动作,反复练习(图7)。

实用方法:敌双拳击来,我两掌外拨,抓敌双臂(图8)。

回拉敌臂,进步拍击敌双肋(图9、10)。

抱敌双肋回拉,进步以头击敌面部(图11),进右步成右弓步,双拳劈心击出(图12)。

二、拉肘劈心锤自然站立为预备式(图13)。

左脚左迈半步,左手内旋上托(图14)。

上右步击右拳成右弓步冲拳(图15)。

重心左移,右步回收成右虚步,右手内旋上托,进左步击左拳,反复演练。

三、弓步连环掌由自然站立左转身出左步左手内拨(图18、19)。

进左步击右拳成左弓步右击掌(图20)。

上右步左掌击裆成右弓步击裆(图21、22)。

回收右步成右虚步右手内拨,反复练习(图23)。

实用方法:敌右手击来我左手内拨个推(图24)。

进左步右掌击敌面(图25)。

进右步左手拍击敌裆(图26、27)。

四、亮翅虎扑把自然站立(图28)。

两手以肘为轴外拨,同时左转身提左膝,脚尖上勾(图29)。

左脚前踏,右脚蹬地,全身跃起,双掌前扑成左弓步双扑掌(图30、31)。

然后提右膝呈右势虎扑,反复练习。

实用方法:敌双手击来,我两掌个拨敌手提膝击敌裆腹(图32)。

敌若后退我跃步前扑双掌拍击敌胸腹部(图33)。

五、仆步挂掌斜行把自然站立(图34)。

向右跨一大步成左仆步,左掌向内向下向外挂出(图35)。

右脚向前一大步成右弓步,上身左转(图36)。

左膝前弓,右掌从肩上击出成左弓步右击掌(图37)。

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的区别

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的区别

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的区别[标签:来源]少林寺武术中有不轻易外传的内功秘技心意把和心意拳。

心意拳被称为拳中之王,心意把被称为看山门绝技。

近日拜读《少林与太极》 9 李先生《心意拳与心意把》一文有诸多不同看法,就本人练习少林心意把心意拳 30 余年之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抛转引玉,并请行家指正。

一、心意把心意拳之区别少林寺心意把与心意拳是不同的两种拳法,不能混为一谈。

1 、心意把:心意把没有十二大势,而是只有一势,此一势又有左拳右拳之别而为左右势,由此左右势化出十二种变化,而起落把势皆一样。

少林寺心意把是把一势多次重复,配合发声,在起落、飞纵、翻身、内气运使等方面配合变化的一种练内、外功的方法,能迅速提高内力、功力、爆发力、技击水平的古传功法,而不是一趟十二大势的拳法。

2 、少林寺心意拳:少林寺心意拳被已故行正方丈称为拳中之王,历代高僧一向秘持不肯轻传,本人研习少林寺武术多年,研习过名称不同的心意拳。

其内容虽不相同,但其风格大体一致。

如少林寺贞绪方丈之外甥柴宗汉老拳师所传的心意把心意长拳,寂聚大师后代吴山林师爷所传的心意拳,已故少林寺初祖庵行夏大师的心意拳,其套路相近,而以吴山林大师的较为完善。

其结构内容如下:少林寺心意拳共有三段,第一段以左盖右打为主,重在训练出拳速度、力量及盖打技术。

第二段重在练习拦打(外拦掠手)连环打、斩截挑领诸法,其特点是架势古朴,多次重复,而且有双恨脚、冲天炮、望眉攒加反背攒心炮诸动作,有猛虎之威猛,并非有鸡、猴、鹰熊之形态,与河南流传的心意六合拳无相同之处,从势法、发力特点看皆是不同的两样拳法。

与心意把也大不相同,其双恨脚与少林寺大洪拳相同,其裹边炮与少林寺炮拳相同。

其步型以弓步、丁步为多,其出拳大多配合上步或退步,并是一手防,一手攻,招招实用,勇猛激烈,发力顺达。

其上法特点是连环打法,连环步法,势势连环,偶意深刻。

与寺外流传的心意六合拳大不相同,决不能混为一谈。

按老拳谱所示,心意者虎拳也,以取猛虎之威,以心意气之贯通,非像虎形而取其威意也,与目前行意门的心意拳有巨大之差别。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文教程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文教程

风格特点及要领心意把又名锄镢头。

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

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

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

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预备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

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

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

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

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反身劈把捶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

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进步劈把捶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

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

与此同时,双拳顺势用力下劈,拳轮朝下(图9)。

四、移身把身子左转,左腿勾脚提起,左拳变掌随转身向外拨掌(图10),身子转足180°后,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脚跟上,直身下蹲,成右丁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少林搏击拳法——金刚心意把潘霜喜【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24-27)【作者】潘霜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古少林搏击拳法是一套严格的有序性训练系统。

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习武者必须由低而高,由浅入深,由外而内,由刚而柔,以次渐进,不得躐等,否则,必将欲速则不达。

实战时主张以意为帅,形神合一;又主张以内为主,内外合一。

金刚心意把的练习便突出了以“练为战”为其中心思想,由基础的踢打之法到高深的贴身靠打均需要常年累月的刻苦研练。

经过长年的严格训练,习武者不仅应练出比较高超的武技,同时更要练出遇险不惊、处危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

即使在临敌之际,也应做到心如明镜,止水无波。

中国地缘广博,武术文化的传承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如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便说明了中国武术地域文化的代表性。

地方武术文化最能反映出当地文化特色的历史渊源,特别是武术之乡的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中国武术的未来,因为武术之乡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每一武术之乡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也是中国武术赖以传承发展的文化根源。

南拳北腿与东枪西棍之说,便是武术地域文化的特色。

概括地讲南拳,系指长江流域生活的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实践及战争搏杀中积累的大南拳武功体系,技法上突出短小精悍、手法多变、劲力贯穿,发挥南人身材瘦小、智巧多变、“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

代表拳种如咏春、白眉劲道、白鹤、蔡李佛、铁线拳等。

北腿概指流传于中原黄河流域的大少林武功体系,技法上突出大开大合、直来直去、外主刚猛、内示安逸,表现了北方人体格魁梧、性格豪爽、秉性刚直的人文风俗文化。

技法上强调“一寸长,一寸强”的特点,实战时重视下盘腿法的使用,代表拳种如少林拳、戳脚、八极、教门弹腿、劈挂、通臂、六合等,各拳种对于腿法的练习与实用方法都有着秘而不宣的搏杀绝技。

这里就金刚心意把的腿法练习作一阐释,以使学者系统学习古少林搏击打好坚固之基石。

古少林搏击拳法对于腿法的练习要求非常严格,一是腿部的力量,二是腿部的柔韧,三是腿部的灵活,四是腿法的劲道。

通过以上分析,练好腿法是不需要单独的练习各项素质——像体育运动一样通过跑步蹲杠铃来提高这些所谓的标准,金刚心意把的练习可整体提高上述四项训练内容。

金刚心意把的起落开合即是腿部力量的练习方法,落把时前腿踏脚、后腿蹬地便是腿部柔韧的练习,勾脚提打与顶膝是腿法灵活性的练习,正蹬腿与前踏脚便是腿部劲道的练习方法。

如此一通百通,万变不离其宗。

金刚心意把腿法的练习是一系统的由低至高的实战腿法练习,以上各种腿功的综合练习,其最终目的是为练习立体龙形把而做基础。

传统功夫的练习就是这样由点、线到面的组合,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时间来锤炼金刚之躯,以佛心和武胆修得凌云之志。

正之谓佛心济众生、武胆闯天下,这就是中国式的功夫之路。

本期先介绍金刚心意把的腿膝技法。

第一式勾踢腿勾踢腿即以后脚之脚后跟与地面相合迅速向前方斜勾踢的一种实战腿法。

勾踢时后手与后脚成拉力相合之势,松肩沉胯,劲达脚前缘,搏击时可斜铲对方胫骨。

勾踢腿劲力斜行,实战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勾踢对方脚踝骨及脚后跟之跟腱处。

勾踢腿在武术中亦称刮地风,形容其腿法迅疾快猛,如寒冬季节刮地之风,勾踢对方踝骨时犹如寒风刺骨之痛。

近身搏击可借对方之拙力勾踢其支撑腿,瞬间发劲可令其跌出丈外,如疾风狂卷地面之木石,瞬间不知其踪影,故名刮地风。

以左递手式为戒备式,后脚七分力为实前脚三分力为虚,前手肘臂成弯曲式,掌心向上成空心状,后手掌心向下置于前手肘臂之下,双膝微屈,沉肩松胯,呼吸自然,保持身法中正,目视前手之正前方(图1)。

接上式,身体重心前移,后手从前手肘臂之下画圆云手而过,此前手当后手、后手当前手之式,此时的前手成鹰爪手式意在抓捋对方咽喉及后脑的部位,后脚蹬地身法成螺旋交叉相合之势,肩胯左右对应相合,目视前手,蓄势待发(图2)。

接上式,后脚迅即向前方斜形勾踢,前手抓捋之式与勾踢腿同时进行,支撑腿成屈膝式,勾踢腿之高度与脐平行,后手置于胸腹之前,保持身法正中,目视正前方(图3)。

上述是为左式练法,右式与左式方法相同,唯手法与步法方向相反。

练毕左式继练右式,一般以8~12次为一组,循序渐进。

初学者每次练功应以四组为佳,久之可根据自己的功力而加倍练习。

练毕左右式后,面南背北、双脚并步、屈膝下蹲,双手掌顺势向下按掌,同时双膝关节微微挺起,叩齿三下聚口中津液下咽于腹中至丹田处,此时想着头顶百会穴与脚下之涌泉穴上下贯通,胸中一团和气与天地同在,此天、地、人合一之道。

第二式提打式提打式即以前脚或后脚之脚内缘,勾提对方之脚踝骨与窝处的攻击性腿法。

勾提腿法发劲时须与上盘之手臂的劲力相合,发劲时脚下之提打劲与拳面之崩劲同时发力,上下交叉相合,身体与地面形成压缩性的弹簧劲,攻击对方时可借对方之拙力一压一送,瞬间之变劲可令对方腾空跌出丈外。

提打式为金刚心意把功法中的低位腿法,练习时应压低重心气沉丹田,提打时身法轻盈,自身的压缩合力与地面形成整体的合力。

提则是向上,打则是向前。

提起的同时变劲向前即提起攻击时遇有阻力的瞬间再向前发力,反之向前发力遇有阻力时便可向上提劲,以此化解对方的僵拙之力,这种瞬间互变劲路的方法便是古少林拳中的变劲之法。

以右递手式为戒备式,后脚七分力为实、前脚三分力为虚,前手肘臂成弯曲式,掌心向上成空心状,后手掌心向下置于前手肘臂之下,双膝微屈,沉肩松胯,呼吸自然,保持身法中正,目视前手之正前方(图4)。

接上式,身体重心下沉,屈膝坐胯,双手肘臂弯曲、掌心向下,有千斤坠之势,项竖身正,目视侧前方。

此时的身体下坠是为身法上提而准备的,同时屈膝坐胯为缩身式,在前面的手脚上下应在一垂线上,此为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脚尖),静如处子(图5)。

接上式,前脚内扣迅即向上勾提,后脚蹬劲身法上提,同时双拳发寸劲向前崩打,双拳之劲与勾提之劲犹如离地之鹞鹰,劲力迅猛,直击长空。

劲力的发放只在一瞬间,故此发劲时应咬紧牙关,集周身之整劲聚于一点,形成强悍的穿透劲(图6)。

上述是为左式练法,右式与左式方法相同,唯手法与步法方向相反。

练毕左式继练右式,一般以8~12个为一组,循序渐进。

初学者每次练功应以四组为佳,久之可根据自己的功力而加倍练习。

练毕左右式后,面南背北、双脚并步、屈膝下蹲,双手掌顺势向下按掌,同时双膝关节微微挺起,叩齿三下聚口中津液下咽于腹中至丹田处,此时想着头顶百会穴与脚下之涌泉穴上下贯通,胸中一团和气与天地同在,此天、地、人合一之道。

第三式正蹬腿正蹬腿即以前腿或后腿屈膝上提,配合手法的向后拉力迅猛向前蹬击,以周身之整力聚于腿脚之上,在蹬击的瞬间亦有向前下劈的斜劲。

在屈膝提腿时要求收腹含胸、沉肩松肘,双手防护于胸前部,目视正前方。

正蹬腿在金刚心意把腿法练习中属于落把时的实用性腿法练习,此种腿法可攻可守。

防守时可用于阻截对方起腿与直拳类的进攻性动作,以脚外缘与脚后跟来作为阻截对方的攻击点;进攻时可与手法配合直接蹬击对方的胸腹部。

当击打到一个点时还可以再向下劈腿或踩击对方的胫骨或脚背,令其防不胜防。

正蹬腿以练习迅猛刚野之劲力为主,实战时威力颇强,攻击时与手法配合,指上打下,虚实并进。

以右递手式为戒备式,后脚七分力为实、前脚三分力为虚,前手肘臂成弯曲式,掌心向上成空心状,后手掌心向下置于前手肘臂之下,双膝微屈,沉肩松胯,呼吸自然,保持身法中正,目视前手之正前方(图7)。

接上式,含胸收腹,肩胯交叉相合,后脚蹬地重心前移,以后手从前手肘臂下穿过,保持身法中正,目视前方(图8)。

上动不停,后脚蹬地速起后腿屈膝上提,劲达脚前掌,双手防守于胸前,下颌微收,支撑腿与身法保持上下在一垂线(图9)。

接上式,双手合力向后拉力,同时屈膝之腿向前迅猛蹬击,所蹬之腿落地时有下劈之意,在蹬腿时双手臂成戒备式以此保持身法的平衡(图10),落地后前脚尖着地,身体之重心在后脚双手臂成戒备式,目视前方(图11)。

上述是为右式练法,左式与右式方法相同,唯手法与步法方向相反。

练毕右式继练左式,一般以8~12个为一组,循序渐进。

初学者每次练功应以四组为佳,久之可根据自己的功力而加倍练习。

练毕左右式后,面南背北、双脚并步、屈膝下蹲,双手掌顺势向下按掌,同时双膝关节微微挺起,叩齿三下聚口中津液下咽于腹中至丹田处,此时想着头顶百会穴与脚下之涌泉穴上下贯通,胸中一团和气与天地同在,此天、地、人合一之道。

第四式提膝式提膝式亦称罗汉顶膝式,即以前腿或后腿之屈膝上提,以膝关节顶撞对方胸肋骨的攻击性招式。

膝法的练习与上述之正蹬腿相辅相成,均是以屈膝提胯开裆活腰为其要点,不同的是提膝时须做到肩胯相合,手法之拉力与提膝之顶劲上下相合。

在上顶之时其支撑腿向前移动半步,此半步是提膝式发劲之关键,这样既有向上的顶劲又有向前的冲劲。

在劲道功法体系中体现了合纵连横的纵横学概念,纵则指上下与前后皆称为纵,横则指左右内外平行之劲。

金刚心意把练习的就是纵横之劲,也只有在功法的练习中突出合纵连横之法,实战时方能领悟纵横交错的变劲之道。

以左递手式为戒备式,后脚三分力为虚、前脚七分力为实,前手肘臂成弯曲式,掌心向上成空心状,后手掌心向下置于前手肘臂之下,双膝微屈,沉肩松胯,后脚尖蹬地,呼吸自然,保持身法中正,目视前手之正前方(图12)。

接上式,后脚蹬地,身体之重心向前移动,后手从前手之肘臂下云手而过,此后手变前手、前手变后手之法,意在变换身法之重心。

此时含胸收腹,沉肩坠肘,目视前方(图13)。

上动不停,前后手合力向后下方拉力捋带,同时后腿屈膝上提,劲达膝关节顶端,其支撑腿在提膝上顶之时向前移动半步,此即开裆活腰之法。

顶膝时后手须置于胸腹前作防守之式,其支撑腿向前移动时有向内侧旋转的横劲,这样横竖交叉,使向前上方的顶劲与横劲相合,方能练就犀利勇猛的金刚心意把膝技(图14)。

上述是为左式练法,右式与左式方法相同,唯手法与步法方向相反。

练毕左式继练右式,一般以8~12个为一组,循序渐进。

初学者每次练功应以四组为佳,久之可根据自己的功力而加倍练习。

练毕左右式后,面南背北、双脚并步、屈膝下蹲,双手掌顺势向下按掌,同时双膝关节微微挺起,叩齿三下聚口中津液下咽于腹中至丹田处,此时想着头顶百会穴与脚下之涌泉穴上下贯通,胸中一团和气与天地同在,此天、地、人合一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