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诗歌欣赏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课表要求+中考要点+单元试题) 鲁教版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六单元(课表要求+中考要点+单元试题)【课标要求】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法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中考要点】1.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3.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4.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危害。
5.学会关爱大自然。
6.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7.依法保护环境也是青少年的责任。
8.青少年要落实环保行动。
【学法指导】“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复习时,首先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点地理解和把握。
懂得鉴赏大自然应注意什么;怎样做到关爱大自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同时要掌握本单元地知识内在联系,即:大自然的重要性、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要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
还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名题点击】(一)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铺路;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大街变得更加热闹/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人还在建造公园;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天空静静地涌淌泪水/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1)这是一首于平淡语言中蕴含深刻寓意的诗歌,你能体会出其中的寓意吗?(2)野兽、鱼儿、小鸟消失了,孩子也在大街上消失了……面对逐渐黯淡下来的世界,无知又自以为是的人们并未停止毁灭的脚步。
《山》教案

《山》教案《山》教案1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
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自读重点l.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把握__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__的写作特色。
)自读程序1.初读。
通过查阅工具书、看注释,解决字词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速读。
结合注释快速阅读课文,用白话文讲述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3.赛读。
比赛看谁读得最流利、把握__内容最准确。
4.精读。
读《荔枝图序》第1段,了解作者是如何从大到小、从外到内、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荔枝的。
读《山市》无何至遂不可见,了解作者是怎样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再从整体到局部生动地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
5.讲述。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荔枝的特色和山市蜃景。
(解说:这样安排自读程序,旨在体现读思练结合的阅读原则。
程序1意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整体感和课文内容,培养而读习惯。
程序2.3意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能力。
程序4、5意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学习把握__重点,理解__特色,培养表达能力。
) 自读点拨1.《荔枝图序》。
作品简析。
__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__先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
2023-2024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金卷02(浙江通用)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02(浙江通用)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语言应用·友好交流(10分)(2023·山东德州中考)为促进和加强东盟国家与德州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开展贸易、经济、文化和人文领域合作,近日,“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活动在我市开幕。
(10分)1.东盟某国某校研学团来德州进行研学。
德州某中学学生会征集为期一天的研学路线设计方案,请你参照德州旅游景区相对位置图做一个合理设计,并阐述设计理由。
(5分)参考景点:①大运河②苏禄王墓③德州市博物馆④德州市体育公园⑤宁津蟋蟀谷⑥千年枣林游览区⑦海岛金山寺⑧颜真卿公园⑨邢侗公园⑩泉城极地海洋世界⑪禹王亭博物馆⑩三国文化广场⑩千佛塔⑩黄河故道森林公园⑮四女寺风景区2.下面的欢迎词存在三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
(3分)亲爱的朋友们:上午好!我代表至川中学,对远道而来的你们表示热烈欢迎!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你们马上即将开启德州研学之旅。
相信这次研学活动,定会让你们收获颇丰。
最后,希望大家遵守出游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否则,后果自负!3.在欢送宴会上,东盟学生为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猫屎咖啡”。
小新同学脱口而出:“猫屎咖啡!还不臭死了!”场面一度尴尬。
请你用幽默的语言化解尴尬。
(2分)二、信息辨识·关注自然(15分)(2023·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15分)◎材料一(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材料二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其中32个陆域优先区域总面积276.3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8.8%,对于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
颁布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和修订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
日本的谷川俊太郎不赞同日本的哀伤

日本的谷川俊太郎不赞同日本的哀伤约约好去获得谷川俊太郎家采访的那一天恰逢日本2013年最强台风过境东京。
与台风相比,谷川俊太郎并不强劲,但更持久。
东京西郊的杉并区阿佐谷在近代日本文人辈出,大多数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谷川俊太郎是其中的例外,他自1952年以处女作《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惊艳日本文坛,至今共创作了80余部诗集,包括数册儿童诗集和童谣,是当代日本被阅读最广泛的诗人。
他的《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等诗集也引入中国。
但中国读者熟悉谷川可能因其是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和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曲词作者。
“晃动在泪水深处的微笑,是亘古以来世界的约定,即便现在是孤身一人,今天也是从两个人的昨天中诞生,仿若初次的相逢,回忆中没有你的踪影,你化作微风轻拂我的面颊。
”这首《世界的约定》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主题曲,让1970、1980年代出生的很多人想起自己是宫崎骏疼爱过的孩子。
其实不只如此,谷川1999年登陆中国后连续出版5本诗集和数册绘本,印数和销量在包括获诺贝尔奖的诗人中屈指可数。
和老宅共度的日子“我仿佛/在听得见蓝天涛声的地方/失落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透明的昔日车站/站到遗失物品认领处前/我竟格外悲伤”(《悲伤》)谷川俊太郎位于东京杉并区的老宅,由他的父亲—日本哲学家、评论家、前法政大学校长谷川彻三一手建起,谷川俊太郎在这里出生、成人,除前两次婚姻后曾短暂离开,以及夏天前往群马县的别墅避暑外,大半人生都在此展开。
谷川曾回忆,东京大空袭中,战火曾烧到老宅墙边。
他和老宅一起走过了二战,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期,泡沫破灭和“失去的十年”。
大概没有任何地方比这处老宅藏着谷川更多记忆和诗情,也没有任何地方比老宅更适合来展示谷川呈现的诗歌世界。
老宅是隐藏在一条典型的日本民居街道中的白瓷砖两层小楼,进门需要路过一条昏暗的走道,顶头透着一团白色光亮,谷川的声音正从那团光亮里传过来。
这倒与人们之前印象中“出世”的印象相符。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两篇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两篇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两篇《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揭示了在人类的愚蠢下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发人深省。
下面是由本文库整理的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两篇,欢迎阅读。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选取个性化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4.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5.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2.学习选取个性化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3.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乌鸦喝水的公益广告),这个视频和课前那个视频(藏羚羊)反映了什么现状藏羚羊被杀,环境被破坏,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对人类生存现状作一下深刻地反思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像山那样思考》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他被称为"近代环保之父"二、字音师:关于这篇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吧那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字音,请大家齐声朗读下列字音嗥叫(háo)驯服(xùn)蔑视(miè)迸发(bèng)湍急(tuān)艾蒿(ài hāo)疲惫(bèi)饿殍(piǎo)蜿蜒(wān yán)毛骨悚然(sǒng)三、文本研习(一)学习1-3自然段1.师:《像山那样思考》以一声狼嗥开篇,第一段就是对这一声狼嗥的特写大家先来把这段齐读一遍,体会一下这一声狼嗥有什么样的特点它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明确: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狼嗥的,如"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等对于这声嗥叫中究竟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这个问题呢,我们先留下来,等课文大致分析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来解答。
2022语文新课标实践: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古诗三首》(六上)

2022语文新课标实践: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古诗三首》(六上)文本教学解读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明确清晰,有理有据的观点表达,才有说服力”,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大地在心’环保倡议活动”。
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其中《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春》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江南春景,《书湖阴先生壁》描绘了湖阴先生家清幽闲适的居住环境。
虽然三首古诗都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自然景色,但非要把这三首古诗归到“环境保护”的主题中,着实有点牵强附会,介于上述想法,笔者没有把本课归到大单元教学里,而是采取了独立的单篇教学。
《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沙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山,到处莺啼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水村山郭酒旗风”,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是一个虚数,直言佛寺数量众多,勾连了历史上江南地区佛教盛行的风貌。
“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这句的意思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王安石。
杨骥,字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诗人退居江宁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
作者通过小鸟的消失,展现了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引言:小说从一个小镇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小鸟在天空消失后,人们的生活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也因此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本身就是对人类不负责任地对待自然环境的一个巨大警醒。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二、人类生存和社会问题三、反思与警醒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说中,小鸟的消失是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致。
人类不断破坏和破坏自然环境,不管是大面积的伐木,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化,还是排放污染物,都会给自然界带来负面影响。
小说中,小鸟的消失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缺乏对待自然环境的责任和关注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人类生存和社会问题小说中,小鸟一旦消失,便带来了人们生存和社会问题。
很多人疑惑自己究竟能否活在这样一个没有小鸟、没有花草树木的世界中。
小鸟的离去影响了人们的情感和生存方式。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会不会加速环境的破坏?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会不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威胁?三、反思与警醒小说中,小鸟的消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行动,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需要警惕和行动,保护自然环境,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结语: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给我们强烈的警示,如今我们必须关注环境治理,必须采取相应行动,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诗歌及文言文集锦

星星们高挂空中 星星们高挂空中 星星们高桂空中, 千万年一动不动, 彼此在遥遥相望, 满怀着爱的伤痛。 它们说着一种语言, 美丽悦耳,含义无穷, 世界上的语言学家 谁也没法将它听懂。 可我学过这种语言, 并且牢记在了心中, 供我学习用的语法, 就是我爱人的面容。
海因里希·海涅 德国著名诗人 诗中星星那神秘的语言 你是否曾在生活中 听到过、学习过呢?
纳齐姆·希克梅特 土耳其诗人
柿子安心读诗时间 根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牛汉 我国著名诗人、作家
柿子安心读诗时间
一只鸟儿 在镜子般的草地上梳理羽毛。 暂时抛开一天的繁杂, 抬起头来,在心里摄下 这明亮的一刻,漫长寒冬里 用它,来温暖自己。
罗纳德·斯图亚特·托马斯 英国诗人 秋天里,你最爱哪一刻的光景呢? 你最想留住哪一刻呢?
柿子安心读诗时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阿多尼斯 一位叙利亚诗人 诗中的这一连串比喻相当精彩, 小柿子们一定要细细品味哦~ 你们能写出怎样的比喻呢? 在你们眼中 风是什么? 钢铁是什么? 童话故事又是什么? ……
在你出发的时候
歌唱阳光的明朗 歌唱蓝天的自由 歌唱动荡的海洋里 一只无畏的船头
解开情感的缆绳 告别母爱的港口 要向人生索取 不向命运乞求 红旗就是船帆 太阳就是舵手 请把我的话儿 永远记在心头 朋友,亲爱的朋友, 我们就要分手 一同来歌唱吧 在你出发的时候 食指 我国的又一位朦胧派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离别 那你读出其中的味道了吗? 它体现出的, 究竟是哭哭啼啼、依依不舍的愁苦 还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的旷达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的“我”对狼的态度 怎样?有什么变化,?请用 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 经历了一个过程:
• 先是随波逐流,肆意猎杀与破坏。 (第5、6节)
• 有所意识,有所察觉。(第6小 节)
• 得到验证,需要环保(第7、8、 9)
1.rm辑1 2.rm2
• 实际上,如今关于虐杀动物的报 道屡见不鲜,但同时也有一大批 动物和环境的保护主义者在用他 们毕生的心血努力着,比如美国 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来认识这 位学者。
奥尔多 ··利奥波德「美」
1、研究文本,体悟哲理性语言的内涵。 2、感悟自然,沉思湖山。 3、提升品位,建立生态伦理观念。
•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 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是什么?
• 毛骨悚然 \ 秘密 同时守护这座山。
•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 人类是最有野心也最为成功的征服者, 征服自身,征服世界,征服自然,征服一 切想要征服的东西,不计代价,不计后果。 理所当然的成功和收获之后,我们面临的 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这是征服者的喜 剧还是悲剧?这样的征服者是胜者还是败 者?
•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 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 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 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 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 组织回答)
•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 生命的流逝
•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 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作 作为为一一名名生生态态伦伦理学理家学,家奥,尔奥多尔的多思想的发思 想 展经发历展了经由历自了然三保护个者阶到段生:态保伦护理主学家义的者转、变生。 态 试从学下思列想句的子初中步找出建佐立证、说生明态含伦义理。观形成。
• ②狼是自然界生物链中的一员,人类如果 缺了狼,并不见得生活得更好。
•
细读文本
•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 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 传神的描写。
•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 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 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 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 者。
•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 狼的死亡。
•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 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 并说说你的理由。
•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 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 小节)
•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 土地的荒芜
2、不该杀:①从人道的角度上考虑,和人类 一样它是自然界事物相生相克的产物。人 们往往只看到狼的凶残,实际上狼是及其 有智慧的动物。它也有灵性也有感情,母 狼不仅精心抚育自己的孩子,碰到失去母 亲的小狼,也会把它抚养长大。狼是一夫 一妻制,公狼很有责任感,母狼很有爱心。 每年四月份母狼产仔的时候,公狼每天都 要出去猎食,它尽可能的吞下食物,回来 后把食物吐出来分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吃。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 的一则随笔。
• 背景介绍:
•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 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 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 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 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 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 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 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 随着欧美市场对羊绒披肩需求增加,其 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 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 杀。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 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 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剪
剪辑
keke_part keke_part
• 7、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 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 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 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 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 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 “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 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 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 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 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 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 鉴》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 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 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请用“万物平等,和谐发展” 的观点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有 哪些“和谐”或“不和谐”的做 法,请简述之。
•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 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 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 —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 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 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 重点字词: • 嗥叫(háo) 驯服(xùn) • 蔑视(miè) 迸发(bèng) • 湍急(tuān) 艾蒿(ài hāo) • 疲惫(bèi) 饿殍(piǎo) • 蜿蜒(wān yán) 毛骨悚然(sǒng)
1、一声狼嗥对猎人和牧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狼该杀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 (1)该杀:狼是一种残忍的杂食动物, 对人的性命和其他弱小动物构成了威 胁,尤其对畜牧业产生不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