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正式)
深基坑支护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分 重要 的 意 义 。
关 键 词 : 林 ; 虫 害 ; 治 森 病 防
1森林病 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病 因白蛾 , 红脂 大小蠹 、 苹果绵蚜及 油松叶小卷蛾 等多种危 险性害 11 . 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 面积居高不下 , 总体呈上升趋 势 ; 二 虫先后侵人 ,由于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 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 , 没 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 损失严 重。三是 危险性病虫害扩 有造成大 的危害 , 但潜在 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散蔓延迅速 , 对我 国森林资源 、 生态环境和 自然景观构成 巨大威胁 ; 2 . 固难治 , 4顽 暴发现象 常有发生 。 过去危害就 比较严重 的松毛 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 , 使造成重大危害 虫 , 致 天幕毛虫 , 黄连木 尺蛾 , 扇舟蛾 , 杨 落叶松尺蛾 和青杨天 牛等表 的病虫种 类不断增 多 ; 五是经 济林 病虫危 害 日趋严重 , 严重 制约着 现相 当顽 固 , 大都具有暴发 成灾的特点 , 的几乎 年年于局 部地 且 有 山区经济 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 程。 区暴发 。 如监测跟不上 , 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 时发 现 , 到发现 1 综合 治理遵循 的原则 。森林病虫 害综 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 时 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 , . 2 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制 的系统工程 , 即从生态学观点 出发 , 在整个森林生产 , 栽植及养护 3 解 决 措 施 管理 等过 程 中, 都要有计划地应 用改善栽植养 护技术 , 调节 生态环 31 .提高认识 , 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 国家可持 境, 预防病虫 害的发生 , 降低病 虫害发生程度 , 不使其形 成超出危害 续发展 的战略高度认识 。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国 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 使 自然防治和人为 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 策 , 要 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 起来 , 意识地加强 自然防治能力 。 有 的严 重发生 , 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 , 抓好森林病虫害 的严重发 1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 ) . 3 1 保护利用天适度 , 开展生物 生 , 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 的发展 , 抓好 森林 病虫害防治 , 仅可 以大 不 防治 。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 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 , 一 大降低损失 ,保护森林 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 是城市林业 种类丰 富 , 适合天适度 的生存和 繁衍 , 我们 应该加 强对 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 的高度认识 , 森林病虫害 防治 天适度 的利用和保护 , 尽量减少使 用化学农 药 , 创造利 于天适 度群 对加快造林绿 化步伐 , 改善生态环境 , 提高森林 资源质量 , 促进 产业 落发展的条件。 二是城 市建 筑对 园林植被 的分割形成 的“ 岛生态 ” 发展 。四是从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提高 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 海 有利于释放天敌。 目前 , 一些发达 国家加强 了对植保工 作的立法和 3 加强林林检疫 ,严防危险性病虫传人 。结合我省 的实际情 . 2 管理 , 建立 了植 物保护工作新 的管理标准 , 特别是作 为可持续植 物 况 , 当前重点做好 以下工作 : 一是加强《 植物检疫条 例》 等法规 和森 保护中重要措施 的生物防治技术 , 在许多 国家 和地 区得 到应 用和推 林植物检测工 作重要性 的宣传 , 强人 们的法制观 念 , 加 促使人们对 广, 取得 了良好 的成效 。( ) 2 选择使用生 物农 药 , 生物农药在 病虫害 检疫 工作 给予理解 和支持 。 二是在美 国白蛾 , 红脂大小蠹 , 苹果 绵蚜 防治过程中能有 效地保护 天敌 , 消灭害虫 , 对人畜危害少 , 环境污 分布区外 围的干线公路路 I增建检疫 检查 站 , 对 = I 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 染小, 相对于化学农药为讲对病虫害 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 : 如 利 植物及其产 品车辆 的检疫检查 , 严防带疫进 出。 三是加强源头管理 。 用 B T乳 剂防治国槐尺蠖 , 每年喷两遍 药即可控制其危害 , 而用化学 重点 加强产地检疫 ,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 以设站检查和其它公路 又 农 药每代害虫都必须 防治两遍 以上 。( ) 3 生物农药 除了 B T乳剂 , 灭 缺乏检疫检查站 的情况下 , 产地检疫必须加强 。四是严禁从 国内外 幼脲外 , 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 , 烟渗碱等 , 这些都是 防治 园林病 虫害 松材线虫病 。 日本松干蚧 、 国白蛾 、 美 苹果绵蚜 、 红脂大小蠹等疫 区 的首选农药 。( )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 急时进 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 行, 实施 肥标 防治 , 尽可 能地 选用具有选择 性 , 毒 , 环境污染 小 低 对 33加强森林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 害防 - 的药剂 , 少用或不用广 谱性的化学农药 , 常变化用药 品种 和采取 治工作 的重要基础 。 经 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 涂茎, 根施和注射等 方法 , 以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 ) 5 改进农药施用 位 , 对辖 区的全部森林资 源进 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 以全面 、 时 、 要 及 技术 。 目前 , 城市病虫害防治 中大多使用常规 喷雾方法 。 这种施工 药 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 目标 , 定专人 、 确 固定地块 、 明 方 法不仅效率低 , 造成农 药浪费 , 还使大量农 药流失到非靶 标环境 确对象 、 指定 方法 , 定时调查 , 到及 时发现 , 做 及时除治 , 坚决避免平 中, 造成人 畜 中毒 , 污染环境 , 因此必 须改进化学农 药的施用技 术 , 时不调查 , 等到发现 已是严重危害 的局面 , 当前 , 系建 设的重点是 体 提 高农 药 的利用率 , 降低农 药在非靶标环境 中的投放量 , 护我们 国家级 中心测报点 ,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 保 赖 以生存 的环境 。 技术手段 的提高和 管理 制度的健全 , 要达到仪器设 备现代化 , 术 技 2 当前森林病 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 问题 先进 , 管理科学规范 , 使监测 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21 . 森林病虫 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 防治难度大 , 随着人工造林 3 . 4加大 资金投入 , 保证 防治需要 。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 面积 的增加 , 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 的增加 , 病虫危害加剧 , 当前资 灾能力 的重要 基础 , 在 针对 因经费投入不 足 , 每年大 约有 10万 亩森 0 金、 人力 、 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 , 防治难度加大 。 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 防治 的现状 , 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 。 22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 害损失严重 。目前 , 危 发生严重能够成 参 考 文 献 灾的病虫 已经 由 2 0世纪 8 年 代初 的 3 0 5种增加 到 5 0种左右 , 中 【】 少彬 , 园林植 物病 虫害防治【 . 其 1 黄 等. M】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0 0 20. 有些是 由外地陆续传 入的 , 有的是从未发现过 的。过去 就危 害 比较 [】 冠 伦 . 物 防 治 导 - [ . 京 : 苏科技 出版 社 ,9 8 2林 生 ; M] 4 k 南 江 18. 重的松毛虫 , 杨扇舟蛾 、 天牛( ) 类 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 有的在 【 马 立国 , 3 】 祁敏 . 浅谈我省 森林病 虫害工作 的防治对策[ J 黑龙 江科 】 局部地区年年发 生 , 甚至造成严重的损 失。 技 信 息 ,0 9 3 . 20( ) 23危害性病虫害潜在威 胁增 大。2 . 0世纪 8 年代未 以来 , 0 已有 [ 王沿辉 . 4 ] 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 治理[. J 黑龙 江科技信息. 】
浅谈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上地下可利用空间逐渐缩小,城市基坑工程往纵深发展,如何保证基坑工程的稳定是安全的关键。
文章通过对各种支护方法的研究,浅谈深基坑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深基坑;基坑支护;现状;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
高层、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大型地下公共设施等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及地下工程,虽然我们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也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面临着建筑间距越来越小,传统支护技术无法实施的现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给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施工方法,根据实际工况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尤为重要。
1.深基坑支护技术现场1.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一般为两种:放坡开挖和在支护体系下开挖。
放坡开挖既简单有经济,施工周期短,在一般条件下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城市修建,基坑施工场地狭小,不完全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
1.2深基坑支护的结构类型传统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为钢板桩加井点降水,但是随着建设过程中基坑的深度及范围不断加大、有效利用的空间不断减小,支护技术逐渐成熟起来。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主要有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支撑支护结构、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土钉支护等。
(一)悬臂式支护结构悬臂式的支护结构指的是在结构中没有采取任何的支撑作用,而且仅仅运用增加基坑的深度提高建筑的稳定性,通过对地面超载、主动土压力的平衡,实现支护的结构。
悬臂式的支护结构主要能够分成板桩式结构和分离的排桩式结构,这种支护结构,其在地下的深度是关键问题。
在基坑之上的结构呈现的是悬臂的状态,所以,其支点的作用力是非常小的,因此,其与带有支撑的结构比较,这种结构需要具有比较大的弯矩。
所以,这种支护结构只能应用于土质条件比较好的条件下,而且开挖的深度不能太大。
论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问题及建议措施

论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问题及建议措施摘要: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类型的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
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也得到应用。
本文分析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提出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excavation support design,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deep pit; support; construction; design一、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的现状分析目前的建筑施工,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因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分包给了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比较大的公司一般是当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当前市场上,个人岩土公司也有一些。
从设计和施工资质上看:比较大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既有施工资质又有设计资质;而一些小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只有施工资质,而没有设计资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为数较多。
最近两年,一些业主为了提前开工等多种因素,在招标时改变常规,对地下岩土工程部分在结构主体招标前先进行招标,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许多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参与了投标,一些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进入了岩土工程施工。
然而,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单位,他们都忽视了建筑总承包单位一般都没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问题,这给将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多隐患。
从承包模式看: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都实行分包,有些是业主直接将基坑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然后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而另一种模式是业主将基坑任务交给了总承包单位,而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
前一种模式因业主将任务直接分包,故在总包单位管理时易出现管理难的问题,而后一种模式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实例分析深基坑支护施工现状及应用

实例分析深基坑支护施工现状及应用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多,从中给城市土地的开发和空间的利用带来了一些限制和阻碍。
因此,为了缓解城市土地的限制,在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建设中,人们开始大量兴建地下工程,在这种情况下,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发展。
近年来,随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更好的功效,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下面主要就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现状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1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现状及作用1.1 深基坑支护工程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在建筑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地下室的兴建,一是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而是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人口需求。
目前,在高层建筑工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需要做好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的质量控制。
但是,目前有大部分技术人员缺乏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意识,不注重施工成效,从而也就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的质量。
另外,在建筑施工中,建筑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增加工程的进度,往往忽略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他们简单的认为只有将建筑整体完成,没有垮塌掉,就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
甚至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只是认为在施工过程中,挖一个很大的坑,然后简单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确保基坑的质量。
这些做法将会给基坑质量甚于整个建筑的质量埋下隐患,不仅影响到工期的完成,而且损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必的经济损失。
1.2 基坑支护施工作用基坑支护施工是建筑基础施工的重点部分,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低下结构的稳定,还能够承载来自高层建筑的压力。
基坑支护施工是对坑壁以及周边的建筑物起到加固与保护的作用。
目前,我们常見的基坑支护的形式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水泥土挡墙;钢板桩支护;土钉墙(喷锚支护);逆作拱墙:放坡;基坑内支撑等等。
深基坑支护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深基坑支护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此问题,需要找出这此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文就是以此为主题,来进行探析的。
标签:深基坑支护;问题;对策引言:21世纪以来,高层建筑工程逐渐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中深基坑支护就是高层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项目工程之一。
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难度高、风险大,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传到地基上的荷载很大,为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的设计有多层地下室,所以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较深,施工时基坑开挖深度较大,许多城市的高层建筑施工都需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尤其在软土地区或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
施工场地邻近的已有建筑物、道路、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等对沉降和位移很敏感,不允许采用较经济的放坡开挖,而需在人工支护条件下进行基坑开挖。
支护结构如何选型、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计算,这些会直接影响如何组织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1、基坑概述基坑支护是为满足地下结构的施工要求及保护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采取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近几年来,经济高速发展,高层建筑迅速兴起,促使基坑支护技术得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由于各种基坑的支护形式差异很大,而基坑支护的特点是使用寿命短,在设计时一般只注重于成本的控制。
影响基坑安全的因素多,不确定因素多,且是土方开挖、土建施工等多方面的配合,深基坑支护倒塌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基坑工程的特点所谓深基坑,就是为了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而开挖的地面以下的空间,基坑工程界一般将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7m的基坑称为深基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反战,深基坑工程也是大量涌现,下面就将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工程难度大。
近年来,城市建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层,由此,深基坑支护技术无论从长度、宽度还是面积,其发展力度也在日益扩大,而这个过程的扩大也给深基坑的支撑系统增加了难度。
深基坑施工工程难点分析(3篇)

第1篇一、地质条件复杂1. 土质稳定性差: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土质稳定性差的情况,如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容易导致基坑边坡失稳、坍塌等事故。
2. 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是深基坑施工的一大难题,容易导致基坑涌水、坍塌等问题,增加施工难度。
3. 地下管线复杂:在城市地区,地下管线复杂,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如对管线进行保护、迁改等。
二、施工技术难点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土质、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
2. 基坑降水与排水: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降水与排水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降水与排水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质、排水设施等因素。
3. 土方开挖与运输: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与运输是施工量较大的环节。
土方开挖需要保证边坡稳定,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道路畅通、运输安全。
三、施工安全管理难点1. 人员安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施工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施工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 设备安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设备安全至关重要。
要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定期检查、维护设备,防止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
3. 环境保护: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如控制扬尘、噪声、废水等。
四、施工协调管理难点1. 施工进度管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管理至关重要。
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与设计要求相符。
2. 施工资源调配: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施工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合同管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要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公平、合理,避免合同纠纷。
总之,深基坑施工工程具有诸多难点,需要施工、设计、管理等各方共同努力,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进度,降低施工风险。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针对难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水平,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摘要: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设工程当中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往往都被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安全控制点来进行重点关注,并在其施工全过程中都被予以重点监控。
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就国内外深基坑支护的现状实时分析,其中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现状;进展分析1深基坑支护的结构种类1.1 土钉墙支护土钉墙就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利用土钉墙就地加固并且要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类似于重力挡墙,以此来进行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土钉墙就是通过利用钻孔、插筋、注浆来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其为砂浆锚杆,我们也可以直接打入角钢、粗钢筋,从而形成土钉。
我们在进行土钉墙支护时,往往都是利用自上而下进行开挖的方法进行分段的施工,分层开挖、分层稳定。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土钉、土体以及喷射混凝面层的共同工作,利用复合土体,从而起到支护的作用。
在基坑的方案以及土钉墙方案采用之前,我们要充分的熟悉和掌握基坑周边的情况,并结合相应的环境状态采取措施,避免土体变形所造成的危害。
1.2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搅拌桩和钢板桩复合,水泥搅拌桩与钻孔灌注桩复合,都是以水泥搅拌桩阻水,钢板桩或钻孔灌注桩挡土的结构。
水泥土搅拌桩由于快速、有效、经济的原因,而且没有振动和噪音,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利用搅拌机,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低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3 钻孔灌注桩灌注桩系就是指工程现场在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者人力挖掘等一系列的手段在地基上中形成桩孔,并且将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从而形成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我们又可以将灌注桩分为以下几种: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空灌注桩等这几类。
我国深基坑工程支护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深基坑工程支护技术现状分析赖海林(佛山市工程承包总公司,广东佛山528000)工程技术l、抵薯j誊警为飞蔫疑遵盖卷谶誊薄滚鞠畦藿茭裔戴硪遵蓊霞氓诵≮秉整谈?l舔髓乏魄如≯罄琵漆豢壤媳墨毒液。
≯娥雒霞?逛奄蚤龋诚堍条。
溅瀑t褰壕酶芰孥酶jI,妥撼迫毒毽篝{≤赢蠢聚≮羞募÷‘}镳攀.懈基辕.满蠲旗穗.瓿蛮骰1|誊每{添餐磅峨蔓静毽j尜奄囊凑:簧鼙.尝聚÷斌袭避壤.捧酶需癸誊叠。
ii 码哉我斌潺莲壕.;芰妒;设淤努撩i i j|i i|一|};{i。
i t|l|¨_}㈢t j i÷÷i t|iI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的大型和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基坑工程呈现出“紧”(场地紧凑)、“近”(工程距离近)、“深”(开挖深度大)、“大”(规模和尺寸大)等特点。
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无疑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
1深基坑工程施工难度增加深基坑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岩土工程问题,地区性特征很强,基坑工程谢寸和施工应结合地区特征(如气候状况、环境特征、水文地质)、工程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
目前,我国深基坑工程施工有下述特点:1.1基坑深度不断增加为了使用方便、节约土地,为了符合城市管理规定及人防需要等,建筑不断向地下发展。
过去建1—2层地下室,在大城市也不普遍,中等城市则更为少见。
现在大城市、沿海地区尤其是特区,地下3—4层已经很平常,5—6层也很多见。
因此,基坑开挖深度多在10m一16m 之间,深度在20m左右的也很多。
12建筑工程地贯条件越来越差,基坑周围环境复杂在某些沿海经济开发区,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差的问题较为突出。
城市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集中在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的地方,并紧靠重要市政公路。
而一般情况下,这些地方的原有建筑结构陈旧,地上与地下管线密布。
因此,基坑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也要保证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受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420-46 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城市中的建筑密度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而增大,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深基坑开挖支护问题日益突出。
因而深基坑开挖支护及对邻近建筑、道路及设施的影响日益为工程师们所关注,研究开发出许多好的措施。
但是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开挖环境日益复杂,设计及施工人员经常遇到新的问题及新的挑战,从而使基坑工程的成功率降低。
尤其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事故发生率更高。
上海在一年之中就发生近四十例基坑事故,上海广东路某基坑事故,导致交通主干线广东路下陷1.8m,致使各种地下管线产生严重破坏,煤气泄露产生爆炸,当场熏倒二十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千多万元,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98年深圳某基坑工程,出现了严重的塌方事故,几名施工人员被埋,基坑周围几栋建筑物出现严重破坏,轰动全国。
本文通过对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2、深基坑工程特点及现状(1)基坑越挖越深。
或为了使用方便,或因为地皮昂贵,或为了符合城管规定及人防需要,建筑投资者不得不向地下发展。
过去建1~2层地下室,即使在大城市也不普遍,中等城市更为少见。
现在在大城市、沿海地区尤其是特区,地下3~4层已很寻常,5~6层也有。
因此基坑深度多在10~16m间,在20m左右的也为数不少。
(2)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
这一点在某些沿海经济开发区较为突出。
(3)基坑周围环境复杂。
重要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集中在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的地方,并紧靠重要市政公路。
而此处原有建筑结构陈旧,地上与地下管线密布。
因此,基坑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也要保证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受破坏。
(4)基坑支护方法众多。
诸如人工挖孔桩,预制桩,深层搅拌桩,钢板桩,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各种桩、板、墙、管、撑同锚杆联合支护,此外还有锚钉墙等。
(5)基坑工程的成功率较低。
一旦基坑支护失效,常造成邻近房屋、地下管线及道路的开裂,引发工程纠纷,甚至出现严重的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
3、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由于深基工程的上述特点,使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最感头痛的工程难题。
通过工程事故实例的调查分析,对其原因提出如下看法:3.1设计方案失误(1)方案选择错误。
此类工程事故出现较多,如济南某大厦工程,位于繁华市区,地上23层,地下3层,基坑深12m,场地狭窄,东、南、北三面距建筑物较近。
施工单位提出,采用大直径灌注桩,设一土层锚杆,桩顶设混凝土圈梁的桩锚支护体系,需费用约100万元。
建设单位提出,部分采用φ800悬臂灌注桩,部分采用φ150钢管悬臂桩,部分放坡方案,费用40万元。
结果按建设单位方案:西侧采用1∶0.3放坡。
东、南、西北浇筑C30的φ800悬臂灌注桩57根,@1800,桩长18m,悬臂12m,入坑底6m.北部用φ150钢管悬臂桩7根,@1000,桩长15m,悬臂12m,入坑底3m.结果几次断桩,塌方来势凶猛,均在瞬间发生,共造成坑内土方堆积3000m3,断桩23根,桩倾斜2根,7根φ150钢管歪倒。
可见,基坑支护必需认真对待,绝不能为节省费用,随便定个方案。
经分析,原先施工单位提出的方案还是可行的,建设单位乱定方案,不科学办事,结果是浪费了投资,拖延了工期,欲速则不达。
(2)实施方案与设计方案不符。
(3)止水帷幕力度不当。
如南京交通银行大楼,地上28层,地下室1层,基坑深6.7m。
设计方案是:支护采用800悬臂灌注桩,@1000,桩长14m,在桩顶设800×500mm圈梁,桩嵌入坑底8.8m;防水及降水在排桩背后设高压旋喷混凝土,形成止水帷幕。
坑东侧42m长,距房屋15m左右,采用1∶1放坡开挖。
在坑内设3个深20m管井作为降水井。
实施方案是:基坑加深0.7m至7.4m,桩长改为13m,桩嵌入坑底5.6m。
放坡面因场地限制改为1∶0.3~0.5。
为抢进度,桩顶圈梁未施工即开始挖土,且一次挖到设计标高。
基坑开挖后,东南角桩间出现大量涌泥和流沙,支护结构向基坑内侧移位达20cm以上,桩后形成5~10cm地面裂缝,放坡地段滑移失稳,降水井失效,以至东南面的和平电影院严重开裂破坏,被迫停止拆除,北侧湖南路路面开裂,被迫采用土层锚杆加固,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可见,不按原设计方案施工,灌注桩与喷射混凝土未形成止水帷幕是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
3.2设计计算错误(1)锚杆计算错误。
如石家庄某高层建筑,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地上28层,地下4层,基坑深达20.5m,东西长120m,南北宽100m.基坑用φ600灌注桩,@1000,桩长20m,入土5m,混凝土强度为C25,配12根φ22的Ⅱ级钢筋,桩顶设帽梁,帽梁顶砌5.5m 高370砖墙作护墙,墙内有构造柱及压顶圈梁。
护壁桩设三道130锚杆:第一道锚杆长15.5m,@2000;第二道锚杆长20m,@1500;第三道锚杆长18m,@1000。
用槽钢与护壁桩相结合。
1993年9月12日,施工完西部坑底垫层,施工管理人员发现基坑西部护壁桩间成片掉土,并有渗水现象,顶部砖墙外倾,顶部地面出现裂缝。
9月15日西侧北部有部分腰梁槽钢脱落,部分锚杆螺母松动。
施工人员将槽钢补焊接上,拧紧螺母。
在坑顶局部挖土卸载。
9月16日下午5时左右,基坑西部南北约50m的护壁结构迅速倒塌,折断钢筋混凝土桩48根,倒塌边缘距坑边约13m,护壁桩折成三段,折点分别在第二、三层锚杆处,第一层锚杆从土中完全拔出,第二、三层锚杆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
经分析计算,第一道锚杆的锚固长度需25.6~30m,第二道锚杆的锚固长度需22~25m。
可见倒塌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中完全拔出,第二、三层锚杆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
经分析计算,第一道锚杆的锚固长度需25.6~30m,第二道锚杆的锚固长度需22~25m。
可见倒塌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计算错误所导致。
(2)支护桩嵌入深度不够。
上海某工程基坑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做支护,基坑开挖深度5~7m,桩长12m,嵌入深度5m.开挖到5m时未发生事故,但开挖到7m时,发生管涌,涌砂涌水。
由于大量砂土冒出,最终导致支护结构全部倒塌。
仅加固费就增加投资30万元(原支护结构费80万元),工期延长2个月。
经对管涌计算知,支护桩嵌入深度需7m.(3)安全系数偏小。
许多基坑设计时,为单纯追求造价,而忽略许多因素,使工程的安全系数偏小。
如遇雨水或少量偶然的坑边堆载,就导致基坑的失稳。
3.3未进行稳定验算由很多工程事故可见,仅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或选择一个方案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稳定验算,以确保基坑的整体及局部稳定,特别是软土地区。
3.4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1)严重超挖,不遵守分层分段开挖原则;(2)坑边过量堆载;(3)管理混乱。
4、建议及对策4.1坚持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边坡破坏有一个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大的过程。
首先产生局部破坏的部位为突破点。
当某部位土体应力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时,突破点开始破坏,并引起周围土体力学性质的变化和临近部位应力的升值,使破坏面扩大。
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使基坑深度日益增大,边坡也越来越陡立(一般在80~90°)。
目前各种边坡稳定的理论计算模式都是在60°左右建立的,与陡立边坡的初始受力状态有较大差异。
边坡开挖后,破坏了原自然土体的三向受力状态,在开挖面附近产生一个高能区。
其中一部分能量传给周围土体,一部就成为使土体变形的动力。
对近于直立的边坡,若一次开挖深度太大,积聚的能量就很大,有可能成为破坏的突破点而产生塌方。
所以施工中必须控制开挖面的长度与深度,并进行快速支护,使支护尽早发挥效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破坏突破点的目的。
分层分段开挖并支护有利于边坡能量的释放。
前期开挖掘层段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锚体传到土层较深部位,有一部分受已施工面板影响留在坡面浅层部位。
当下一层段开挖后,就被后期开挖段吸收并释放。
因此,分层分段开挖并支护的施工方法也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最后总的开挖能量留在坡面的较少,这对整个破面的稳定是有利的。
边坡层段开挖的大小应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土体力学性能、地下水和边坡附加荷载分布的基础上预测突破点可能产生的部位,这是划分层段的重要依据。
据此绘出每一坡面的层段开挖图,作为施工依据,并在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2信息反馈是基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基本上指两方面:一是指坡面开挖过程中对暴露出来的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的变化及未知地下建筑物的信息反馈;二是指施工过程中对边坡位移及应力监测的信息反馈。
其中,施工中发生侧移有以下原因:(1)土力学的模糊性:土的层面结构多变,影响因素多,物理力学性能分散性大。
其结构计算原理及各种参数取值有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一次计算到位。
(2)外力作用下的变形。
(3)施工阶段的不稳定性。
4.3支护结构的革新(1)从结构受力改变结构形式。
闭合拱圈挡土、连拱式基坑支护,都是将平面结构改变为空间支护结构,利用拱的作用,一方面减小土对桩的侧向压力,另一方面将结构受弯变为拱圈受压,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特性,降低了工程费用。
(2)从施工方法上改变。
桩墙合一地下室逆作法,是将基坑支护桩和地下室墙合在一起,将地下室的梁板作为支护,从地下室顶往下施工,地下室外墙也施工。
它的优点是节约投资,在地下水丰富、不易降低水位地区,尚须作防水帷幕。
(3)发展新的支护方法。
近年来,喷锚网支护法、锚钉墙法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并显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它不要一根桩、一块板、一根管、一根撑,完全抛弃了传统法及其被动支护概念,以尽可能保持、显著提高、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边壁土体固有力学强度,变土体荷载为支护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它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工作,具有施工简便、快速、及时、机动、灵活、适用性强、随挖随支、挖完支完、安全经济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