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

设计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一、课程题目

零钱问题贪心算法实现

二、课程摘要

1)题目描述

使用贪心算法设计思想设计算法实现找零钱问题。

例题13-4 一个小孩买了价值少于1美元的糖,并将1美元的钱交给售货员。售货员希望用数目最少的硬币找给小孩。假设提供了数目不限的面值为2 5美分、1 0美分、5美分、及1美分的硬币。售货员分步骤组成要找的零钱数,每次加入一个硬币。选择硬币时所采用的贪婪准则如下:每一次选择应使零钱数尽量增大。为保证解法的可行性(即:所给的零钱等于要找的零钱数),所选择的硬币不应使零钱总数超过最终所需的数目。

1)在给定钱币面值的前提下,实现找回尽量少硬币的输出方案

2)分析算法性能

2)贪心算法简述

在求最优解问题的过程中,依据某种贪心标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出发,直接去求每一步的最优解,通过若干次的贪心选择,最终得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这种求解方法就是贪心算法。从贪心算法的定义可以看出,贪心法并不是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它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而由问题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该题运用贪心算法可以得到最优解。贪心算法所作的选择可以依赖于以往所作过的选择,但决不依赖于将来的选择,也不依赖于子问题的解,因此贪心算法与其它算法相比具有一定的速度优势。如果一个问题可以同时用几种方法解决,贪心算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本文讲述了贪心算法的含义、基本思路及实现过程,贪心算法的核心、基本性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贪心算法的特点举例列出了以往研究过的几个经典问题,对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也希望通过贪心算法的特点来解决。

三、课程引言

首先,证明找零钱问题的贪婪算法总能产生具有最少硬币数的零钱。

证明:(1)找零钱问题的最优解必以一个贪心选择开始,当总金额为N,硬币面值为25,10,5,1时。

设最大容许的硬币面值为m,最优解必包含一个面值为m的硬币:

设A是一个最优解,且A中的第i个硬币面值为f(i)。

当f(1)=m(此处为25),得证;

若f(1)

A中若不存在Ak使f(k)=m,则必有n个硬币(n>1)之和

故此问题总有最优解始于贪心选择。

(2)已证明A 是最优解且A 始于贪心选择。则A'=A-{1}是找出总额为M-f(1)零钱的一个最优解。若有解B'使找零钱数少于A',则将m 加入B'中,得到一个原问题的最优解且优于A ,这与A 是最优解矛盾。可见每步所作的贪心选择都将原问题简化为一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对贪心步数归纳,得证此问题贪心必有最优解。

四、课程正文

1) 算法设计、分析

解决找零钱问题用动态规划来解,归结到动态规划上面就变成了无限背包问题(因为收银台的硬币默认是无穷的,但一种改进版本可以考察有限硬币的情况)。区别在于,现在我们需要求一个最少的硬币数而不是最大值。但是选择的情况也是相同的,即每次选择都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硬币。 首先,找零钱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兑换零钱问题的最优子结构表述:对于任意需要找的钱数j ,一个利用T[n]中的n 个不同面值钱币进行兑换零钱的最佳方案为P(T(1),j),

P(T(2),j),...,P(T(n),j),即此时的最少钱币个数,则

P(T(2),j),...,P(T(n),j)一定是利用T[n]中n 个不同的面值钱币对钱数j=j-

P(T(1),j)* T(1)进行兑换零钱的最佳方案。

其次,找零钱问题具有重叠于问题性质:

a)当n=1时,即只能用一种钱币兑换零钱,钱币的面值为T[0],有

b)当n>1时,

若j>T[n],即第n 种钱币面值比所兑换零钱数小,因此有

。当k 为时,C(n,j)达到最小值,有P(T(k0),j)=P(T(),j-T())+1

若j=T[n],即用n 种钱币兑换零钱,第n 种钱币面值与兑换零钱数j 相等,此时有C(n,j)=C(n,T[n])=1;

若j

从以上讨论可知该问题具有重叠子问题性质。

(1) 根据分析建立正确的递归关系。

答:

∑==n 1j)

P(T(k),),(k j n C }1])[,({),(min 1+-=≤≤k T j n C j n C n k n)i (1k 0≤≤0k 0k {]

[,1][,0])[,(),(n T i n T i n T i P j i P =≠=={ T[i];j 0 j)1,-C(i T[i]j 1)T[i])-j C(i,j),1,-min(C(i j)C(i,<≤≥+=0]1[%0]1[%≠=T j T j {

∞=]1[/),1(T j j C 0]1[%0]1[%≠=T j T j {∞=]1[/),1(T j j C

(2) 分析利用你的想法解决该问题可能会有怎样的时空复杂度。

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程序的两个循环,所以算法的时间复杂

度为

;算法执行过程中引入了一个二维数组,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大,所需要的空间复杂度为:

考虑例1 3 - 4的找零钱问题,假设售货员只有有限的2 5美分, 1 0美分, 5美分和1美分的硬币,给出一种找零钱的贪婪算法。这种方法总能找出具有最少硬币数的零钱吗?证明结论。

源代码如下:

#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C=33;

const int M=100; //小孩给的钱数

const int twentyfnum=3; //25美分硬币

const int tennum=3; //10美分硬币

const int fivenum=3; //5美分硬币

const int onenum=3; //1美分硬币

const int tnum=twentyfnum+tennum+fivenum+onenum; //硬币的总数量

int main()

{

int a[tnum],i; //数组初始化,数组中的元素由大到小排列

int *p=a;

for(i=0;i

for(i=0;i

for(i=0;i

for(i=0;i

bool b[tnum];

q,int n,int c);

if(findmoney(a,b,tnum,M-C))

int c[4]={0}; //存放应找个各面值硬币的数量

bool findmoney(int *p,bool *

{

for(i=0;i

if(b[i]==true)

switch(a[i])

{

case 25: c[0]++;break;

case 10: c[1]++;break;

case 5: c[2]++;break;

case 1: c[3]++;break;

}

)O(n 2)O(n 2

cout<<"找钱方案:"<

cout<<"25美分:"<

分:"<

}

else cout<<"零钱不够";

system("pause");

return 0;

}

bool findmoney(int *p,bool *q,int n,int c)

{

for(int i=0;i

if(p[i]<=c&&c!=0)

{

q[i]=true;

c-=p[i];

if(c==0) break;

}

if(c==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在此程序中,程序没有实现输入和输出的模块,但是具有了找零钱问题的贪心算法解决模块,所以需要在此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后的代码如下:#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Zl(double num)

{

int leave=0;

double a[8];

leave = (int)(num*10)%10;

a[1] = leave/5;

a[0] = (leave%5)/1;

a[7] = num/50;

a[6] = ((int)num%50)/20;

a[5] = (((int)num%50)%20)/10;

a[4] = ((((int)num%50)%20)%10)/5;

a[3] = (((((int)num%50)%20)%10)%5)/2;

a[2] = ((((((int)num%50)%20)%10)%5)%2)/1;

if(a[0]!=0)

cout<<"需要找的0.1元个数为:"<

if(a[1]!=0)

cout<<"需要找的0.5元个数为:"<

if(a[2]!=0)

cout<<"需要找的1元个数为:"<

cout<<"需要找的2元个数为:"<

cout<<"需要找的5元个数为:"<

cout<<"需要找的10元个数为:"<

cout<<"需要找的20元个数为:"<

cout<<"需要找的50元个数为:"<

int main()

{

double num;

cout<<"请输入你需要找的零钱数:"<

cin>>num;

Zl(num);

cout<

return 0;

}

2)实验结果比较

上一步骤中两个源代码运行结果分别如下:

第一个的运行结果

第二个运行结果

比较上面两个算法,第二个算法在第一个的基础上增加了输入输出功能,方便得到任意数值零钱问题的最优解。

五、结论与展望

(1)算法实现的复杂度在问题规模很大时可以接受吗?

答:可以接受,因为贪心算法有很好的效率,所以当问题复杂度很大时,就不会对算法的运行时间有太大的影响,可以控制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如果不用贪心算法方法还能想到其他的解决方式吗?和贪心算法相比会有更好的效率吗?

答:对于找硬币问题,有时候动态规划也能解决,前面也有叙述,动态规划求解要比贪心算法求解有效率,所以采用动态规划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3)所选用的数据结构合适吗?

答:采用了数组的数据结构,合适,因为该数据结构能够支持对于数组中的元素的随机访问,而且方便查询。

(4)该算法都存在哪几类可能出现的情况,你的测试完全覆盖了你所想到的这些情况吗,测试结果如何?

答: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可能的测试结果,但不排除结果出现错误的可能。(5)通过实验对贪心算法的理解及总结

*贪心算法的特点

从全局来看,运用贪心策略解决的问题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无回溯过程,后面的每一步都是当前看似最佳的选择,这种选择依赖于已做出的选择,但不依赖于未做出的选择。

*贪心算法存在的问题

①不能保证求得的最后解是最佳的。由于贪心策略总是采用从局部看来是最优的选择,因此并不从整体上加以考虑。

②贪心算法只能用来求某些最大或最小解的问题。例如找零钱问题要求得到最小数量,就可以采用贪心算法,但是在另外一个求解权值最小路径时采用贪心算法得到的结果并不是最佳。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指导老师:刘雁 班级:建学0901班 学生姓名:张楠 学号: 091402110 设计时间: 2012年1月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目录 1、设计任务书———————————3 2、设计计算书———————————5 3、平面结构布置——————————5 4、板的设计————————————6 5、次梁的设计———————————8 6、主梁的设计———————————12

一、设计题目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设计资料 1.扬州大学图书馆, 层高均为5.0米,开间5米,进深6.6米。试设计第三层楼盖。楼盖拟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400。 2.楼面做法:楼面面层为20mm厚1:2水泥白石子磨光打蜡,找平层为20mm厚1:3水泥砂浆,板底为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 三、设计内容 1.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方案,确定梁板截面尺寸。 2.板的计算 (1)确定板厚 (2)计算板上荷载 (3)按照塑性理论计算板的内力 (4)计算板的配筋

3.次梁计算 (1)确定次梁尺寸 (2)计算次梁上荷载 (3)按照塑性理论计算次梁内力 (4)计算次梁配筋 4.主梁计算 (1)确定主梁尺寸 (2)计算主梁上荷载 (3)按照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内力,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及调幅 (4)绘制主梁内力包罗图 (5)计算主梁的配筋,选用只考虑箍筋抗剪的方案 (6)绘制主梁抵抗弯矩图,布置钢筋 5.平面布置简图

成果应包括: 1.计算书 (1)结构布置简图 (2)板和次梁的内力计算,配筋 (3)主梁的内力计算,内力包络图,配筋 2.图纸 (1)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梁板编号,板配筋),比例1:100(2)绘制次梁配筋图(包括立面、剖面详图),比例1:50,1:20 (3)绘制主梁弯矩包罗图、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包括立面、剖面详图),比例1:50,1:20 (4)设计说明

java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软件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 JavaEE与中间件 设计题目自行车出租信息管理系统 2015年1月

目录 1.设计时间 (4) 2.编译环境选择 (4) 3.设计目的 (4) 4.设计任务 (4) 5设计内容 (5) 5.1需求分析 (5) 5.1.1可行性分析 (5) 5.1.2系统需求分析 (6) 5.1.3数据建模 (6) 5.1.4功能建模 (7) 5.2数据库设计 (8) 5.2.1表的设计 (8) 5.2.2表的结构 (8) 5.3系统设计 (10) 5.3.1数据增加流程图 (10) 5.3.2数据删除流程图 (11) 5.3.3数据修改流程图 (11) 5.4程序实现 (12) 5.4.1 环境配置 (12) 5.4.2各模块程序实现 (12) 5.5各部分的截图 (21)

6. 总结与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成绩评定 (24)

1.设计时间 2015.1.19——2015.1.22 2.编译环境选择 MyEclipse10,Eclipse及相关插件,Tomcat7.0,选择的后台交互语言为Java,数据库选择的为mysql(使用了一个mysql前台工具),采用了SSH架构设计,即Struts2、Spring与Hibernate组合 3.设计目的 Java EE与中间件课程设计是对所学Java EE与中间件课程的小结,是提高我们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是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要求我们对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开发有一定规模的Java Web程序。利用所学Java Web程序设计知识,开发设计一套基于Java EE平台的小型管理系统,掌握Struts2、Spring及Hibernate三大框架的配置和使用,巩固数据库基本操作,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设计任务 自行车出租信息管理系统 必备功能说明: 功能描述:用户以合法身份登录系统后,才能进行所有操作;登录系统时,有两种权限:管理员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管理员用户可以添加、查看、修改和删除自行车信息以及自行车租用情况,普通用户只能查询自行车状态,完成租车及还车操作; 赁时间等; 赁时间等进行更改; 某编号自行车当前租赁状态(租赁中还是待命),如果 被租赁,则查看被租赁时间; 。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汇本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 计算 书 姓名: 班级:勘查 学号:203 指导教师:志高 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岩土教研室 2012年6月

目录 1 荷载计算-------------------------------------3 1.1 结构尺寸及地层示意图-----------------------3 1.2 隧道外围荷载标准值-------------------------3 1.2.1 自重--------------------------------3 1.2.2 均布竖向地层荷载----------------------4 1.2.3 水平地层均布荷载----------------------4 1.2.4 按三角形分布的水平地层压力--------------5 1.2.5 底部反力-----------------------------5 1.2.6 侧向地层抗力--------------------------5 1.2.7 荷载示意图----------------------------6 2 力计算---------------------------------------6 3 标准管片配筋计算--------------------------------8 3.1 截面及力确定-----------------------------8 3.2 环向钢筋计算--------------------------------8 3.3 环向弯矩平面承载力验算-----------------------11 4 抗浮验算-------------------------------------10 5 纵向接缝验算--------------------------------12 5.1 接缝强度计算------------------------------12 5.2 接缝开验算------------------------------14 6 裂缝开验算------------------------------15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

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精品

土木工程专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一、课程设计性质及目的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框架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进行课程设计实践,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知识,并为今后毕业设计做必要准备。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设计理论、设计计算、绘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结构设计能力。 2.建筑设计说明 2.1设计简介 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除考虑上述各种要求以外,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要求建筑师认真学习和贯彻建筑方针政策,正确学习掌握建筑标 准,同时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 2.2建筑设计方案 2.2.1建筑平面设计图 2.2.2建筑设计做法 上人屋面做法:考虑屋顶上人的需要,采用女儿墙边天沟内排水沟,双坡排

水;屋面做法由下至上依次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0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保温板(50mm),1:8水泥陶粒找坡层(平均厚80mm),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细石混凝土(30mm)。 女儿墙构造柱: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墙体做法:外墙体均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厚240mm,白色乳胶粉刷外墙面,水泥粉刷内墙面;内墙为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厚240mm,双面水泥粉刷。 楼面做法:25mm硬木地板,地板格栅,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0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mm厚水泥石膏砂浆打底。 楼梯做法:楼梯采用混凝土板式楼梯。 散水做法:散水的坡度为4%,40厚C20细石混凝土,撒1:2水泥黄砂压实抹光,120厚碎石或碎砖灌M2.5混合砂浆,每隔10m设伸缩缝一道,墙身 与散水设10宽,沥青砂浆嵌缝,散水面宽600。 2.2.3材料选用 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采用C30混凝土 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HRB400,其余采用热轧钢筋HPB300; 墙体:内外墙采用普通砖,其尺寸240mm×115mm×53mm,查《荷载规范》得γ=18 kN/m3;窗:钢塑门窗,γ=0.45 kN/m3;门:木门,γ=0.2kN/m3; 活荷载: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1.1kN/2 m,楼面活荷载标准值2kN/㎡。 3.结构布置 3.1结构选型 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上人防水屋面。 楼面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楼梯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图3.1结构布置图 3.2构件拟定尺寸 3.2.1板截面尺寸拟定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本设计板厚取h=100mm。

美术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美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爱好(简单的讲述美术的发展史) 2.能独立完成一副完整的绘画(进行美术的实际操作)教学方式: 1.实际进行操作,了解色彩的搭配与协调 2.了解部分构成知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3.进行游戏绘画,师生进行互动 4.多提问,让同学们善于思考

四、五、六年级 第一节: 0~15min 1.自我介绍 目的:师生间的初步了解,对学生的初步了解 方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介绍自己,字谜 仿佛西湖半壁红~~~~~江 来问一下眼泪流~~~~~澜 2.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3.交待课堂纪律,讲述美术课课程的安排(有知识理解部分和实际操作部分) 4.利用几分钟,玩一个简单的游戏。(照镜子,把一个班分成4组,一个人当镜子,一个是照镜子的人,当镜子的人要学照镜子的人的动作) 授课内容: 一.平面构成 1.平面的定义:所谓的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画出一个二维空间) 2.构成的定义: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多种单元进行重新组合,强调视觉和力学观念,形成一个全新的适合画面需要的图形。 3.平面构成:就是在设计中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达到和谐,完美,创造出新的形象。 二.造型基本要素——点,线,面 点 (一)点的含义:几何形态上的所谓的点,是无形态变化的,只有位置,没有面积。夜晚在空中闪烁的星星,汪洋中的船都可以称其为点。(提问,同学们心目中的点的样子) (二)点的错觉:所谓的错觉就是感觉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由于点的位置,色彩,明度等条件的变化,产生与其自身不等的感觉,会有远近,大小,冷暖等变化的错觉。(让同学们自己画一些点,自己感受) (三)点的线化:如同星座一般,点的靠近就会形成线的感觉。(举例:北斗七星是一个勺子的形状,古代人们都利用北斗星来辨别方向) 课堂作业:利用点画出一幅简单的画,可以加上颜色

关注你我他课程设计教案

关注你我他课程设 计教案

课程设计(教案) 1、姓名_戎颖_ 省市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单位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马高路199号邮编 210049 电话 2、课题名称《关注你我她》 3、教材版本(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章节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4、授课年级七年级 5、课程时数第二课 6、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分为两个大的要点,第一即为自画像,着重探寻对头部发型、脸型及五官的观察与画法;第二着重在对面部表情及神态的把握。教学知识点丰富,教学手段明确有序,从说出同学肖像的最突出特点出发,认识到五官的因人而异,了解到表情的丰富变化及分类;经过游戏与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观察到眉毛、眼睛、嘴巴的重要性;经过教师示范及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升华到如何在掌握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刻画人物的神态及性格;最后经过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同桌的肖像画的绘制,在课堂中消化,达到教学效果的形成,以验证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完成?教学手段及方法是否行之有效?

7、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基本了解五官的基本结构及画法;全面认识表情的变化主要从眉毛、眼睛、鼻子三方面来体现;初步掌握绘制肖像画的夸张、省略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经过对同桌的仔细观察,能抓住同桌的神情动态,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同桌的肖像特征。 ③情感目标:经过教师娓娓道来的情感导入,唤起师生的回忆,温暖而美好。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何留下对彼此的印象?老师经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引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能在情感的驱动下愉快的去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深与同学之间的感情,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①认识各种不同表情的变化; ②初步掌握肖像画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①能准确观察出同学头部的突出特点; ②能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完成对同桌的肖像描绘。 8、教学过程(用表格式呈现)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建筑结构设计课设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 赵炳琳 学号: 20120323 老师: 林拥军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2012级10班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实例 学号20120323,故题号为25。其已知条件为:某多层工厂建筑,平面尺寸为21×27m,采用砖混结构,内框架承重体系。楼盖要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外墙厚370mm,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 可变荷载标准值:Q k = 4、5kN/m 2,γ Q =1、3。 材料选用:C30混凝土;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其余钢筋采用HPB300级热轧钢筋。 4.1结构平面布置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得:f c =14、3 N/mm 2,f t =1、43 N/mm 2,E c =3×104 N/mm 2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得:HPB300级钢筋:f y = f y ′=270N /mm 2,E s =2、1×105 N/mm 2 HRB400级钢筋:f y =360 N/mm 2,E s =2、0×105 N/mm 2 按照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板与次梁,按照弹性理论的方法设计主梁。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11所示,主梁为横向布置,跨度为5400mm,间距为7000mm;次梁为纵向布置,跨度为7000mm,间距为1800mm 。区格长边与短边之比88.31800 7000 =大于3,按单向板肋形楼盖进行设计。(以L1方向为纵向)

图2、1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截面尺寸 (1)板:根据设计要求,h>l/40=1800/40=45mm 又《规范》规定的最小板厚,工业建筑楼板:h≧80mm。(书127页) 故取板厚为80mm。 (2)次梁:截面高h=(1/18~1/12)l=(1/18~1/12)×7000=388、89~583、33mm 取h=500mm;截面 宽度按(h/3~h/2)初估, 1 )2 ~ 3 1( = ~ ? 1(= 3 = 250 b0. h mm 1 ~ )2 7. 500 166 取b=200mm。 (3)主梁:截面高h=(1/14~1/8)l=(1/14~1/8)×5400=385、7~675mm 取h=650mm;截面宽度按 (h/3~h/2)初估, ~ 1 )2 1( 3 3 = = ? 1(= 7. b325 h mm ~ ~ 216 )2 1 650 取b=300mm。 4.2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板的几何尺寸如图2、12所示。

联锁表的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枣庄站下咽喉区的联锁图表的编制 1 联锁表的编制 (1)联锁表:表达整个车站内道岔、进路和信号机之间全部联锁关系的表格,称为联锁表,它显示了进路道岔、信号以及轨道区段之间的基本联锁内容。联锁表以进路为主体,逐条地把排列进路需按压的按钮、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名称和显示、进路要求检查并锁闭的道岔编号和位置、进路应检查的轨道电路区段名称,以及与所排进路敌对信号填写清楚。 (2)联锁表编制的依据:联锁表是依据车站信号平面图布置图展示的线路,道岔、信号机以及轨道区段等情况,按照规定的原则和格式编制出来的。为满足编制联锁表的需要,信号平面布置图上应有以下主要内容:①联锁区及非联锁区中信号设备有关的线路布置及编号。②联锁道岔、信号机、信号表示器、轨道电路区段(含侵限绝缘区段)等有关设备及其编号和符号。③正线和到发线的接车方向,区间线路及机车走行线的运行方向。④信号楼(或车站值班室)中心公里标,联锁道岔和信号楼(或车站值班室)中心的距离。⑤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有超过6‰下坡道时的换算坡度数。 (3) 大规模站场联锁表的编制:一般采用上下行咽喉分别绘制,小规模站场则可编织一张联锁表。 1.1 方向栏 填写进路性质(包括通过,接车,发车,专场,调车和延续进路)及运行方向。附图1风站包括接车,发车,调车等进路性质。 1.2 进路栏 按全站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顺序编号。通过进路由正线接、发车进路组成,不另编号,仅将接发车进路号码以分数形式填写。 1.2.1 进路栏注意的问题 逐条列出联锁范围内的全部列车和调车的基本进路。当列车进路的同一个始端和同一个终端间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进路方式时,除列出基本进路外,还应列出一条主要变通进路作为第二种进路方式。例如附图1向Ⅱ股道反向发车可以有两条进路:经14、6/8、2/4道岔反位;经14道岔反位、6/8、2/4道岔定位。这两条进路中应选择一条为基本进路,其余一条为变通进路。一般把对平行作业影响小、走行距离比较短、经过道岔比较少的进路定为基本进路。上述两条进路比不出走行距离的长短,因此,我们主要应从影响其它作业较少的角度来考虑。显然经6/8定位的进路应选为基本进路,因它不影响SF 的接车。当确定基本进路对平行作业的影响时,首先考虑不影响接车进路,其次考虑不影响发车进路,最后再考虑少影响调车进路。在进路方式栏内用“1”表示基本进路,“2”表示变通进路,而对调车则只填基本进路。 1.2.2 进路栏的写法 对列车进路此栏只需填写进路终端所属的轨道名称,对调车进路,填写对应的终端信号机的名称。进路栏的写法如下: (1)列车进路列车接至x股道时,应写作“至x股道”;列车由x股道发车时,应写作“由x股道”;通过进路应写作“经x股道向xx方面通过”。 (2) 调车进路由Dxx信号机调车时,应写作“由Dxx”;调车至某一顺向调车调车信号机时,应写作“至Dxx”;调车至x股道时,应写作“至x股道”;向尽头线,专用线,机务线,双线出口等处调车时,应写作“向Dxx”;当进站信号机内方仅能作调车终端时,应写作“至xx进站信号机”。 1.3 排列进路按下按钮栏 顺序填写排列进路时应按下的按钮名称以及排列变通进路应按下的变通按钮或是起变通按钮作用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说课材料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表A-1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地质概况29: 井别:探井井号:设计井深:3265m 目的层: 当量密度为:g/cm3 表 A-2设计系数 石工专业石工(卓越班)1201班学生姓名:木合来提.木哈西

图 A-1 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

一.井身结构设计 1.由于该井位为探井,故中间套管下深按可能发生溢流条件确定必封点深度。 由图A-1得,钻遇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ρpmax=1.23g/cm3,则设计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为:ρfD=1.23+0.024+3245/H1×0.023+0.026. 试取H1=1500m,则ρfD=1.23+0.024+2.16×0.023+0.026=1.33 g/cm3, ρf1400=1.36 g/cm3 > ρfD 且相近,所以确定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为H1=1500m。验证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1500m是否有卡钻危险。 从图A-1知在井深1400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12 g/cm3以及320m属正常地层压力,该井段内最小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为1.0 g/cm3。 ΔP N=0.00981×(1.10+0.024-1.0)×320=0.389<11MPa 所以中间套管下入井深1500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500m。 2.油层套管下入J层13-30m,即H2=3265m。 校核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是否卡套管。 从图A-1知井深3265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23 g/cm3,该井段内的最小地层压力梯度为1.12g/cm3,故该井段的最小地层压力的最大深度为2170m。 Δp a=0.00981×(1.23+0.024-1.12)×2170=2.85Mpa<20 Mpa 所以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2265m。 3.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地下建筑结构-浅埋式矩形地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设计资料 根据学号位数为016,选择的尺寸序号为(7)即mm L mm L y x 3300,3900==,选择荷载序号为③,即m kN q m kN q /38,/2821==。由于设计资料中明确了荷载以考虑最不利组合(含恒荷载),故在该荷载值即为设计值。考虑到闭合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计算中视其为平面应变问题,取1m 长的框架为计算单元。施工材料的性质如表1-1

一、截面尺寸确定及内力计算 设S为400mm,则有h1=S+h=400+360=760mm),可得 h+S/3≤760mm, 1计算弯矩M 1.1.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基本结构如下图。 图-2计算简图和基本结构 1.2典型方程 弹性地基梁上的平面框架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 只是需要将下侧(底板)按弹性地基梁考虑。

由图-1的基本结构可知,此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就只有X1和X2,即可以得出典型方程为: 系数是指在多余力xi的作用下,沿着xi方向的位移,△iP是指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沿xi的方向的位移,按下式计算: δij=δ’ij+bij △ij=△’iP+bip δ’ij= ds i ∑? EJ Mj M δij---框架基本结构在单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不包括地板)。 bij---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单位力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i方向的位移; ’iP---框架基本结构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bip---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外荷载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i方向的位移。 1.3求δ’ij和△’iP:

图-5 p M M1=1(kN.m) M2=3.3(kN.m) MP 上=53.235(kN.m) MP 下=260.145(kN.m) (摘自excel 文件;) 根据结构力学的力法的相关知识由图乘法可以得到: 惯性矩: 设EI=1,可得各系数如下: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塑料壳体课程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1.独立拟定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正确选用成型设备。 2.合理地选择模具结构。 3.正确设计模具成型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4.所设计的模具其浇注系统充型快,冷却系统效果好,脱模机构灵活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5.所设计的模具应达到制造工艺简单、组装方便、造价合理的要求。6.充分考虑塑件的结构特点,应尽量通过模具一次性成型出如孔、槽、凸、凹等结构,减少后加工工序。 二、设计工作量 1.根据所选定的塑件,绘制1张制品零件图,按制品精度设计要求确定塑件公差,并按模具设计要求对塑件的公差进行变换。 2.完成模具装配图1张,用手工绘制成A0或A1图幅,按制图标准绘制。 3.完成模具零件图3张~8张。其中,定模板、动模板、凸模、凹模任选2件用手工绘制出零件图,其他零件图及其绘制方法自定。 绘制的零件图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明该零件的材料、数量、图号(代号)、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 4.编写设计说明书(20页~30页) 设计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目录;

(2)设计题目或设计任务书; (3)塑件分析(含制品图); (4)所选塑料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5)浇注系统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布置,浇注系统及排气系统的形式、部位与尺寸及流动比的校核等; (6)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型腔、型芯等的结构设计、尺寸计算、强度校核等; (7)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力的计算,拉料机构、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等的结构形式、安装定位、尺寸配合等; (8)侧抽芯机构的设计:抽拔距离和抽拔力的计算,抽芯机构的形式、结构、尺寸以及必要的验算; (9)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组成元件、结构尺寸、安装方式等; (10)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1)其他技术说明; (12)设计小结:有何体会与建议等; (13)参考资料:资料编号、名称、作者、出版年月。 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文字简明通顺、书写整齐清晰,计算正确完整,并画出有关的结构简图,图的下方有图号和图题。计算部分只要求列出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其运算过程从略。最后打印装订成册。 三、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1.设计时间:校历第14~16周 2.进度安排: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遵义师范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浅埋矩形闭合框架结构设计学生姓名黎进伟 学号144680201025 课程名称《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学院工学院 所学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欧光照

一、课题设计与分工要求 (一)设计课题 课题:浅埋矩形闭合框架结构设计 (二)课题分工与要求 课题:所有同学完成,每位同学参数不同。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见各地下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了解基本的设计流程; 2、综合运用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及工 程施工、工程技术经济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正确地依据和使用现行技术规范,并能科学地搜集与查阅资料(特别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3、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的确定;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截面设 计、构造要求;附建式地下结构的内力计算、荷载组合、截面设计及构造;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计算、稳定性验算、变形计算及构造设计;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施工过程及计算要点。 4、掌握绘制地下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技能和方法; 5、要求同学们以课题为核心,即要求团结协作,培养和发扬团队精 神,又要求养成独立自主,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 (一)计算书一份 1、设计资料:任务书、附图及必要的设计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尺寸的确定、内力计算、截面的设计及验算、稳定性 验算、抗浮的验算、基础承载力的计算等(根据各课题的要求不同选择计算内容); 3、关键部位配筋的注意事项。 4、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多施工方案(两个即可)比较。 5、依据施工要求的截面尺寸设计。 四、设计时间:两周(12月17日至12月28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地下建筑结构》(第一版),朱合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编,2005 2、《地下结构工程》,东南大学出版社,龚维明、童小东等编,2004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4、《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建航、候学渊编, 1997 5、《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2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Bio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chine Design Principle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非机械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计算及放大原则,掌握工业规模生物反应物料的处理及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了解生物工业的相应辅助系统,空气净化除菌,生物用水及制冷的工程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工程中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及化工容器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完成对常用生物反应器——机械搅拌通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反应器的计算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 2.主要后续课程: 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毕业设计。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及案例教学。 2.重点内容: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及比拟放大;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空气净化过程设备;生物工程供水与制冷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设计,零部件及材料的选用。 3.难点内容:生物反应器质量传递对反应器比拟放大的影响;空气除菌、生物供水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及结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

(五)考核方式 对设计计算、结构及图纸的绘制评出成绩。 二、课程设计内容(二选一) (一)年产10万吨啤酒厂糖化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糖化锅的设计:确定糖化锅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年产50吨红霉素厂发酵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机械搅拌通风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三、课程设计环节及学时 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设计程序为:任务布置、设计计算、工艺方案确定、设备结构确定、绘制工艺流程图及设备装配图。 四、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1] 张元兴.生物反应器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孔荣.发酵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3] 俞俊棠.抗生素生产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982 [4]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5] 管敦仪.啤酒工业手册.轻工业出版社,1985 [6] 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7] 胡建生.化工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9] 王专文.人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设计说课讲解

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 设计

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教材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耿誉 学号: 1204431117 专业班级:软件1241 指导教师:潘欣赵健 起止时间: 9月7日至 9月18日 成绩评定 内容表现成果报告总评成绩

2015-2016第1学期《软件建模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潘欣赵健佘向飞付浩海班级:软件1241-2 地点:9教机房409,411 时间:第1、2周 一、课程设计目的 1、进一步理解、掌握UML的基本概念、结构、语义与表示方法; 2、综合运用UML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与分析的一般方法、常用技术及技巧,树立良好的软件建模思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使用Star UML建模工具,运用UML建模思想及方法,对各类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建模。 二、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参考题目如下: 1.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2.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 3. 教材管理系统 4. 酒店管理系统 5. 高校教职工管理系统 6.图书管理系统 7.火车订票管理系统 8.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9.商品库存管理系统 10.医院药品管理系统 11.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12. 高校学籍管理系统 13. 航空订票管理系统 14. 学费管理系统 15. 城市居民户籍管理系统 16.超市管理系统 17.学费管理系统 18.车辆管理系统 19. 房地产管理系统 20. 企业物资管理系统

21、其它自选题目 学生可任选一题或自拟题目(需经指导老师审核批准)。在分析设计题目,做好系统需求基础上,进行如下主要设计: 分析问题领域:确定系统范围和系统边界,设计用例图 设计静态结构模型:建立类图,对象图,包图,数据库建模 设计动态行为模型:建立时序图,状态图,协作图,活动图 设计物理模型:建立组件图,配置图 设计要求:系统设计建模符合面向对象的设计准则及规则。如: 准则: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低耦合和高内聚等; 规则:1)设计结果清晰易懂 2)一般到具体的抽象深度应适当 3)尽量设计小而简单的类 4)使用简单的消息协议、函数或方法 5)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三、时间安排 四、基本要求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珠海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制订时间:2017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

目录 1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模板) 3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主干课程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前两年所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前两年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通过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对程序的规范编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不多于4个人一个小组,不得重复,所涉及数据库的基本表至少在5张表以上,在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冗余以提高检索的速度。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案

第二小学综合课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第几课时 2 课题第三单元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活动(2)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良好 的习惯。作为小学生应该有哪些好习惯?懂 得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的积极 的影响。教育学生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项: 师:亲爱的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们是祖国的花 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的竞争是激烈的,要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同学们,只要我们努力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将来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业。 第二项:活动开始。 师: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 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 生:学生代表给大家讲这样两个名人的故事: 毛泽东小时侯非常喜欢读书,为了锻炼自己能集中精力做事情,他专门来到城门洞读书。城门洞是交通要道,路窄人多,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谈论着各自的 话题,奇人新事特别多。毛泽东端着书本,目不转睛地盯着书里的文字,无论身 边发生什么情况,他都毫不动心。刚开始的时候,看来一会儿,毛泽东就有点坚 持不住了。但后来,凭着顽强的毅力,他每天都强迫自己比先一天多看10分钟。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了。由于他专心读书,知道 的事情特别多,小伙伴们都叫他“万事通”,长大以后,毛泽东做出了惊天动地 的大事情。 生:你们知道吗?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既细小又重要的事情。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 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1 绪论 (3) 1.1 引言 (3) 1.2 设计任务 (3) 1.2.1 工程概况 (3) 1.2.2 地形地貌 (3) 1.2.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4) 1.2.4 规划区西侧调查 (4) 2 设计依据及规划思想 (6) 2.1 设计依据 (6) 2.2 设计思想 (6) 3 管片衬砌报告 (7) 3.1 隧道功能 (7) 3.2 设计条件 (7) 3.2.1 管片条件 (7) 2.3.2 场地条件 (7) 3.3 荷载的计算 (8) 3.3.1 静荷载 (8) 3.3.2 隧道底部静载荷反作用力: (8) 3.3.3 隧道拱部垂直压力: (8) 3.3.4 隧道底部垂直压力: (8) 3.3.5 隧道拱部侧压力: (8) 3.3.6 隧道底部侧压力 (8) 3.3.7 地基反作用力位移 (9) 3.3.8 反作用力 (9) 3.4 内力计算 (9) 3.5 计算配筋 (11) 3.5.1 根据管片内力计算配筋及校核 (11) 3.52 用计算系数法计算管片受最大正弯矩: (11) 3.5.3 最大负弯矩管片外侧配筋 (12) 3.6 验算衬砌管片的安全性 (13) 3.6.1 验算管片在顶部最大轴向力作用处安全性 (13) 3.6.2 验算最大剪力处截面最小尺寸 (13) 3.6.3 配置箍筋验算 (13) 3.7 验算连接缝 (14) 3.7.1 连接的抵抗弯矩 (15) 3.7.2 验算盾构千斤顶的推力是否符合要求 (15) 3.7.3 截面A,截面B安全性校核 (17) 3.7.3.1 截面A受正弯矩和轴向力 (17) 3.7.3.2 截面B,承受符号弯矩和轴向力 (18) 4 基坑降水设计 (19) 4.1 降水工程概况 (19) 4.1.1 基坑平面位置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