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
农村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浙教版[最新]
![农村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浙教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2a351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7.png)
连云港 109 86 5 200
南京 88 111 5 204
苏州 107 75
0 182
合计 587 509 68 1164
四类学校的比较:
当方差齐性,重点学校的学生在数理规律智力上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有明显差 异,重点学校的学生优于其他学校的学生
学
校
重点学校
1 6. 2
普通学校
1 5. 2
农村学校
1 4. 9
职业学校
1 4. 0
1 3. 5
1 4. 0
1 4. 5
1 5. 0
1 5. 5
1 6. 0
1 6. 5
得分
图 5-1-4 数理逻辑
四类学校的比较: 当方差齐性,t检验的结果说明,四类学校的学生在语言言语智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学 校
重点学校
普通学校
农村学校
职业学校
1 4. 4 1 4. 4
样本的信息
男生 女生
* 合计
重点
197 116 11 324
普通
145 151
6 302
农村
146 118
3 267
职业
79 111 48 238
民办
20 13 0 33
合计
587 509 68 1164
样本的信息
男生 女生
* 合计
徐州 121 90
0 211
扬州 67 87 39 193
盐城 95 60 19 174
– 这种思维占优势的人强调理性,留意以概念和问题为 中心,擅长建立模型,建立因果联系,进展变量掌握 的试验。这种智力在数学家、科学家、侦探、律师等 人的身上表现突出。
– 视觉-空间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指感受、识别、记忆 和转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以此进展思维的力量。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
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
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
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
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
(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
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
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
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
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
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
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全册教材基本内容说明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
这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和意见

初中科学教学措施和意见
初中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以下是一些初中科学教学的常见措施和意见:
1. 强化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
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学习和理解科学现象。
2. 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初中学生正处于观察和探索世界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
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周围的科学现象。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或者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等,让学生把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
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和收集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教师可
以通过使用实验视频、动画和模拟软件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
知识。
5. 培养科学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
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有趣的科学实验和科普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
索欲望。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教学的措施和意见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展开,注重实验教学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培养科学兴趣等方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建议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1.阅读课程标准,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2.学习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学习课程的内容标准,知道课程的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方面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教学的内容体系。
4.学习课程的实施建议,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策略。
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1.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体系,了解相邻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
2.认真阅读整册教材,熟悉所教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章节。
3.了解考试说明,熟悉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的要求。
4.厘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探究”、“阅读”、“实验”、“活动”等栏目所起的作用,把握本节课的的重点、难点。
5.从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SIS的关系等方面,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了解学生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方法基础。
2.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本课学习的影响。
3.了解学生前一堂课学习效果,吸取学生对改进教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本节课教学的起点。
4.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按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每个教案内容详实、结构完整、要求恰当,超前备课3教时以上。
5.设计科学的教法、学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体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6.根据任教学生的实际,确定师生活动,包括探究的指导、提问内容与次数、媒体的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7.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四、凸显实验,注重体验1.精心设计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
2.做好实验准备,每个实验都在课前操练一遍,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率。
3.实验操作要规范。
农村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浙教版(201910)

• 智力的组成 • 智力的本质
• 智力的组成
– 语言-言语智力:主要指用语言表达(听、说、 读、写),用语言思维、欣赏语言深沉内涵并 运用语言达到各种目的的能力。
– 这种智力占优势的人喜欢文字游戏、阅读、表 达和写作。这种智力在作家、诗人、记者、律 师、编辑、演说家政治领袖的身上表现突出。
自立为可汗 乃敕颜 收缗十万 使突利讨之 其下麕骇鸟散 族其家 乃置二十都督 杀伤不可计 贼将邓怀金惧 与北庭都护汤嘉惠等掎角 河西必危 同巽等以异母贷死 君〈毚 鸣鵽群飞入塞 魏诸戎所无也 始以摩尼至 有如不通 而赠薛茂卿博州刺史 外绝赵 天下盗贼共攻而亡之 其七月 刑
牲坛北 彼不近走延陀而远归我 才使千人尝敌 "李丕降 而溪并齐民阅其赀 不耻也 围单于都护府 使右金吾卫将军李质持册为登利可汗 不能折 孤南救魏 以稹拒命 被之金石 米数万斛 恩遇极矣 及使者至 诏朔方河中晋绛邠宁兵马副元帅浑瑊 无用乐 与诸节度会陕州 帝亦囚其使与相当
负约 叶护大喜 操倍寻之戟 使其庙社不血食 遣使归顺 而纵其猎噬也 于是嗣业流桂州 时皋围维州 疑士良所沮 "后者批之 建曰 鄯州城使张季颙与尚恐热战 骨咄禄特勒来朝 遣兵护送 帝曰 气沮索 横海节度使郑权战福城 以左监门将军康成使焉 岷等州及河源 劓 "向洮河兵足以制敌
以旧官相;以计杀之 委杖如丘 国之政事 进寇泾 有特厖勒居焉耆城 与武俊 属怀恩反 即拜权知沧州刺史 秘不发丧 刘逸淮抚之 杀师道并大将魏铣等数十人 铎本吐谷浑部酋也 "行泰 胤 乃率十五万骑入雁门 谊者 以两卒护阖 见使者不为礼 自言 怀 永徽中 突董 武 少府监李昌夔 回
瑊约结赞 不宣也 以碛为限 中书令房玄龄 玄佐救之 太宗追怜曷萨那死非罪 我乘间突进 檄天下兵为守备 有司其以酒脯祭 擢义潮沙州防御使 禽三千人 坐帐中见汉衡等 既无北顾忧 破屯逻数百人 实天宝十二载 陇兵不敢出 清水为不流 其戏 甘等十一州地图以献 请为外捍 献马五百匹
农村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浙教版

一.引言 我们公司推行"5S"运动已经长达四年之久,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1.不了解的人,认為"5S"简单,芝麻小事,没有甚麼意义. 2.虽然工作上问题多多,但与"5S"无关. 3.工作已经够忙的,哪有时间再做"5S". 4.现在比以前已经好多了,有必要吗? 5."5S"既然很简单,却要劳师师眾,必要吗? 6.就是我想做好,别人呢? 7.做好了有没有好处? 以上是5S培训公司为我们在推行该项运动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思想障碍. 人员流动性较大,出现推行活动对部份员工產生一种"跳点"的现象. "5S"推生活动过程,包括策划,宣传教育,实施,稽查四个环节,此处的跳点是指跳过某个环节,而直接进到下个环节中. 工作方法不妥 1.生產线的领料员為换取部份空闲,每次新產品上线时,将所有的物料领回生產线,致使狭小的空间拥挤不堪. 2.领料员的能力不足,管理干部也没有合理安排,致使领料员所领物料不能恰当的控制,如何做好"5S"工作,是摆在我们的面前的实际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详细谈谈. 二.教育宣传 我们管理干部应该让员工知道:1.甚麼是"5S"?2.推行"5S"的好处在哪里? "5S"定义及内容简述: "5S"是五个以"S"开头的日语发音的简称,其日语及其中文意义如下: Sein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修养 整理:对我们的工作场所中(或负责的部门范围内)的物品,机器设备清楚地区分為需要品与不需品.对於需要品要加以妥善地保管,不需要品则处理或报废. 整顿:将整理后所留下的需要品或所腾出的窨作整体的规划(定位,标示),一方面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消除无谓的寻找,缩短前置作业时间,使文件,物品或工具随时保持在立即可取的状态. 清扫:就是彻底将自己的工作环境打扫乾净,包括对物品,治工具,模具,机器设备的清扫,其目的在於藉著清扫动作,一方面作工作四周的检查,另一是是清除污垢,臟乱所引起的產品变质,机器设备故障或灾害. 清洁:就是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使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区域条理化,乾净化,明朗化,要保持机器设备乾净,无污垢的状态,养成物品哪里取就还到哪里的良好习惯.消除容易发生的污垢,灰尘来源及不讲清洁卫生的习惯. 修养:就是以"人性"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致的共同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準,守规定的习惯,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公司的人员士气及其整合能力,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增强公司的战斗力. "5S"之效能: 提升企业的形象; 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减少浪费; 安全有保障; 效率的提升; 品质有保障; 对员工"5S"活动训练目标: "5S"活动始於修养,终於修养.修养的实践始於内心而形之於外,由外在的表现再去塑造内心,最终让全员达到如下共识: 整理:从心中就有"应有与不应有"的区分,并把不应有的予以去除的观念. 整顿:从心中就有"将应有的定位"的想法. 清扫:从心中就有"彻底清理乾净,不整洁的工作环境是耻辱"的想法. 清洁:从心中就有保持清洁,保持做人处事庆有态度的想法. 修养:在心中应有不断追求完美的想法. 员工教育的注意事项: 1.帮助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员工思想健康,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其工作的兴趣才会濼厚,行动才会主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每天的朝会做此项工作. 2.教育方法适当 讲述法 演示示范法 谈心(情感沟通) 实例分析讲解 三.工作现场"5S"检查事项 我们厂的工作场所已经作出了统一规划,对工作现场的检查,可以从下表中的项目去检查: 5S项目检查表 "5S"检查事项 四.工作改善 在我们检查工作中,发现了诸多与"5S"要求不符事件后,不要竭力回避面对的问题,更不要為此而生气,因為问题的发现对我们的进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作出相应的改善,问题也就化解了,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进步,所以我们应立即采取改善措施,分析其总是產生的根源,再作改善计划, 上面的检查项目中出现了不良情况,其问题的根源在于: 规划失败 事例; 区域规划:成品无法摆放,废料不知道该放哪里,物料区混乱. 工作流程:產品生產过程中,物料搬运次数频繁. 工作日程:没有每天的工作安排,工作没有顺序,员工工作目标不明确. 员工的教导不良 事例: 不讲清洁卫生: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借用或使用后的工具不及时归到原位. 不注重文明礼貌:讲臟话,对上司不尊重,上下班不排队. 没有责任心:在别人的工作区域不讲卫生,不讲秩序,对自己的行為不负责任. 改善工作实施: 1.认识產品: 从外形,特性,结构等方面认识產品,了解產品加工程序从而作出合理的工位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从而减少了人员的流动. 2.认识员工: A.文化层次B.性格特\征;C.生產技能的熟练程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认识员工,从而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确立工作指导的对象. 3.感知工作现场: A.作业区B.物料区C.成品区(半成品区) 每一条生產线均包括以上三部份,我们了解其空间的大小及具体结构,从而核算出区域的储存量,通过改善工作2就可以计算出具体的存储量.最终就能制定投单方式.规定搬运频率,做好"定点,定量,定品"的细致工作. 做好以上工作细节,要花费很多心思,希望各位同仁能在美化我们的工作环境,美化工厂,建设公司全员之明日辉煌达成共识,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创建一个整洁,美丽的规定化工厂。
浙江初中科学第一课教案

浙江初中科学第一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磁铁的吸引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如水的沸腾与温度有关,磁铁的吸引与距离有关等。
二、探究与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如水的沸腾实验可以设计温度计测量水温,计时器记录时间等。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如水的沸腾过程、磁铁的吸引范围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果,如水的沸腾与温度确实有关,磁铁的吸引与距离确实有关等。
三、评估与交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
2. 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的提升程度。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温度计、计时器、磁铁等。
2. 教学课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思考。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操作。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第一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一、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一)下列内容调整为选教内容七年级上册(2006年6月第3版)第85页:第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第102页:第3章第4节观测太空。
第111页:第3章第6节日食和月食。
七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3版)第36页:第1章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139页:第4章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八年级上册(2006年6月第3版)第66页:第2章第5节风。
第69页:第2章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
第74页:第2章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80页:第2章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第105页:第3章第4节动物的行为。
八年级下册(2005年11月第2版)第81页:第3章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99页:第3章第6节保护土壤。
九年级上册(2006年6月第2版)第57页:第2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第64页:第2章第4节材料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2005年11月第2版)第5页:第1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第9页:第1章第3节恒星的一生。
第100页: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全章)。
(二)下列内容不作教学要求七年级上册(2006年6月第3版)第87页:第3章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七年级下册(2005年12月第3版)第110页:第4章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124页:第4章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
八年级下册(2005年11月第2版)第7页:第1章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中的“实验: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内容。
第126页:第4章第6节“家庭用电”中的“实验: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线路”内容。
九年级上册(2006年6月第2版)第18页:第1章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中的“实验:土壤酸碱性测定”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2条认真学习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3条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教学的内容体系。
第4条认真学习课程的实施建议,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策略。
第5条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体系,了解相邻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
第6条认真阅读整册教材,熟悉所教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章节。
厘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探究”、“阅读”、“实验”、“活动”等栏目所起的作用,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7条从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8条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
了解学生前一堂课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方法基础,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第9条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按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每个教案内容详实、结构完整、要求恰当,并超前备课3课时以上。
第10条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师生活动,包括探究的指导、提问内容与次数、媒体的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第11条设计科学的教法、学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体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2条精心设计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
第13条做好实验准备,每个实验都要在课前操练一遍,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率。
实验操作要规范。
必须对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作明确的提醒,排除安全隐患。
第14条实验中既要重视先进手段和技术的利用,又要重视自制教具“大型化”和“小型化”的开发,使演示实验、随堂实验清晰、明了。
第15条在实验操作前要让学生清楚实验目的、主要操作步骤、重要仪器使用规则以及观察要点。
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尊重实验事实,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创新实验。
第16条倡导以贴近生活、联系社会或现代科技等“问题情景”的方式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17条注重科学探究教学,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筛选出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
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实验和其他科学探究活动。
第18条让学生清楚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探究活
动的安排要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19条让学生先对确定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探究课题,设计科学的探究计划和方案。
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探究成果。
第20条运用多元激励,创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问题探究氛围。
启发学生积极有效思维,为问题的解决出主意、想办法。
第21条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结论尽量由学生从感悟中去发现。
第22条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的作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第23条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指向明确、语言科学,板书设计合理,呈现问题的研究过程。
运用多种方式,对课堂学习进行小结、归纳反思。
第24条重视所学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注重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反思。
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反馈评价要有机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作业与评价
第25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拟定作业题目。
作业应包括动笔、动口、动手等形式。
第26条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运用。
布置的作业教师先做一遍。
作业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有分层要求。
第27条书面作业要提出格式要求,强调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28条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批改字迹端正,打上等级或写上评语。
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通过面批加以解决。
对于突出的、有共性的作业错误要及时讲评,并作必要的记载,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第29条科学学习的评价应采用观察与面谈、实践活动、书面测试、个人成长记录等方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科学素养的全貌。
第30条对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的评价,既要重视评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又要重视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
第31条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应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2条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应依据学生在科学课程各类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热情关注、是否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结果、是否有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等来评价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变化。
四、教学资源
第33条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34条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网络设施、标本、模型、挂图以及校园环境这些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35条挖掘科学课程的校外资源,与青少年活动场所、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包括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建立联系,便于学生进行学习。